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目的是探讨“标准化病人”在内科护理学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是随机选取我院高职护理专业三年级两个班学生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进行考核与评价。根据结果得出结论:将“标准化病人”用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意识,激发求知欲,提高护生学习成效。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翻转课堂;内科护理学
现代护理学教育要结合临床岗位需求,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指知识的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具体场景,将理论知识演化成直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进行探索。本研究旨在探究标准化病人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高职护理专业三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1人,年龄18~22(19.73±0.75)岁;对照组54人,年龄18~21(19.68±0.58)岁。两组护生性别(均为女性)及在校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讲授法,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法,两组采用同样的方法和标准进行考核与评价。实验组翻转课堂模式具体如下开展:
1.“标准化病人”培训
(1)遴选。从本院挑选已参加实习的四年级护理专业20名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要求如下:①成绩优秀。要求“内科护理学”及“健康评估”在校成绩平均分高于80分,无不及格现象,以确保其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②表演及模仿能力强。要求候选人能够作出疾病的典型反应、表现疾病的特点。
(2)培训。邀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长与教师共同对“标准化病人”培训的剧本展开讨论,并修改剧本中不切合临床实际的部分,使剧本“全而真”。护士长与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学生的练习。
2.教学实施
(1)课前准备。①将案例提前一周发放给护生,让其做好相关理论知识的梳理。②根据需要,将实训室所有操作用物及仿真模型准备齐全,创造高仿真的教学环境。③按自愿原则,将护生分为8~10人/组的模拟护理工作团队,选一名护生担任“护士长”,在“护士长”的带领下,进行病例分析,分配护理任务,模拟临床工作情境。
(2)教学实施。标准化病人进行表演,护生参与其中,按照护理程序拟出相关病例的个性化护理,护生按照护士长的排班,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教师全程监控并点评护生理论知识、护理礼仪、人文关怀等情况。
(3)评价。采用统一考核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测试,记录成绩并比较。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调查分析共发放问卷105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有效回收率100%。
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实验组89.51±8.09,对照组82.63±9.36,实验组优于对照组(t=4.02,P<0.05)。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实验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X2=12.47,P<0.05)。
三、讨论
1.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本研究表明,运用“标准化”病人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是在客观环境和设备上接近临床实际情境,而且为学生创造了逼真的人文环境,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Davies等研究也显示翻转课堂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前,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对病例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查找大量的文献并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在授课中学生被引入接近临床教学环境中,要依据病例和“标准化病人”的临床表现进行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变能力。
3.提高课堂满意度
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上很少发言。在翻转课堂上,每一位护生都是小组的一员,需要群策群力完成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发挥主体作用,并培养护生的团队意识。
将“标准化病人”用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向思考型、创新型转变。但应用于“标准化病人”存在某些缺陷,如“标准化病人”人本身是正常人,不能提供典型的阳性体征,且选用病例较为单一并经过标准化处理,使学生缺乏对临床疾病多样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赵民,周刚,张晓蔚.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之我见[J].医学教育,2000(4):31-33.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翻转课堂;内科护理学
现代护理学教育要结合临床岗位需求,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指知识的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具体场景,将理论知识演化成直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进行探索。本研究旨在探究标准化病人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高职护理专业三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1人,年龄18~22(19.73±0.75)岁;对照组54人,年龄18~21(19.68±0.58)岁。两组护生性别(均为女性)及在校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讲授法,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法,两组采用同样的方法和标准进行考核与评价。实验组翻转课堂模式具体如下开展:
1.“标准化病人”培训
(1)遴选。从本院挑选已参加实习的四年级护理专业20名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要求如下:①成绩优秀。要求“内科护理学”及“健康评估”在校成绩平均分高于80分,无不及格现象,以确保其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②表演及模仿能力强。要求候选人能够作出疾病的典型反应、表现疾病的特点。
(2)培训。邀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长与教师共同对“标准化病人”培训的剧本展开讨论,并修改剧本中不切合临床实际的部分,使剧本“全而真”。护士长与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学生的练习。
2.教学实施
(1)课前准备。①将案例提前一周发放给护生,让其做好相关理论知识的梳理。②根据需要,将实训室所有操作用物及仿真模型准备齐全,创造高仿真的教学环境。③按自愿原则,将护生分为8~10人/组的模拟护理工作团队,选一名护生担任“护士长”,在“护士长”的带领下,进行病例分析,分配护理任务,模拟临床工作情境。
(2)教学实施。标准化病人进行表演,护生参与其中,按照护理程序拟出相关病例的个性化护理,护生按照护士长的排班,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教师全程监控并点评护生理论知识、护理礼仪、人文关怀等情况。
(3)评价。采用统一考核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测试,记录成绩并比较。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调查分析共发放问卷105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有效回收率100%。
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实验组89.51±8.09,对照组82.63±9.36,实验组优于对照组(t=4.02,P<0.05)。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实验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X2=12.47,P<0.05)。
三、讨论
1.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本研究表明,运用“标准化”病人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是在客观环境和设备上接近临床实际情境,而且为学生创造了逼真的人文环境,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Davies等研究也显示翻转课堂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前,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对病例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查找大量的文献并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在授课中学生被引入接近临床教学环境中,要依据病例和“标准化病人”的临床表现进行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变能力。
3.提高课堂满意度
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上很少发言。在翻转课堂上,每一位护生都是小组的一员,需要群策群力完成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发挥主体作用,并培养护生的团队意识。
将“标准化病人”用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向思考型、创新型转变。但应用于“标准化病人”存在某些缺陷,如“标准化病人”人本身是正常人,不能提供典型的阳性体征,且选用病例较为单一并经过标准化处理,使学生缺乏对临床疾病多样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赵民,周刚,张晓蔚.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之我见[J].医学教育,2000(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