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科备课组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形式。加强备课组建设,可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可以共享团队教学智慧。备课组的工作可以从宏观的教学构想和微观的教学落实两个角度进行完善。
关键词:备课组建设;教学构想;教学落实
备课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备课组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只有抓好备课组建设,教学常规的落实才会真正落到实处。学科备课组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形式。加强备课组建设,可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可以共享团队教学智慧。那么,如何才能建设好一个备课组呢?
备课组的工作可以从宏观的教学构想和微观的教学落实两个角度进行完善。
一、教学构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开学初,按照学校的要求,备课组要详细制定学期的工作计划,对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明确了教学目标,制定了具体措施,并做了三化构想,才能让每一位老师明确一学期的教学进度和自己所担负的工作,做到教学有计划、有准备,心中有大纲、有学生。我的三化构想如下。
1.任务统一化
“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这个观点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每周日晚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的中心发言人详细解说本课的重点、难点、疑点,提出教材处理意见。全备课组成员在听取这些意见后细致讨论,达成共识,再由主备人组织编写备课框架和课件,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学案,统一练习”。全体成员在集体备课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开展二次备课,契合个人风格,符合自己班情。
2.教学专题化
高中语文教学,时间紧、任务重,面对严峻的形势,组内老师群策群力,避开课改前单篇教学的模式,确立了专题化的教学模式。每一个老师按照分工要求精心备课并整合一个专题的导学案,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作文序列化
作文教学采用序列化教学的模式,从作文建模到打磨,从一般议论文到时评,我们组的每个老师都能根据自己的任务,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精心备课,精心设计导学案。序列化的训练,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只有充分发挥备课组成员的聪明和智慧,才能作好备课组的整体工作,形成强大的集体力量,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教学落实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备课组的工作仅有宏观的教学设想远远不够,还需要微观的课堂落实。
教学的主要阵地在课堂,备课组要一直致力于提升语文课堂品质,注重从以下三方面打造高效课堂。
1.厚积薄发,探珍奇
课堂的设计要避开繁琐致力于流程的简约,一节好课如同一篇佳作,脉络清晰意蕴丰富才能引人入胜,千头万绪内容单薄会让人不知所云不明就里。简约、本真,应是语文人的一直追求。“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样的简约、本真也最能体现教者的功力,广博的见识、丰厚的积淀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才能做到课堂设计清浅,让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愿意主动走进文本,品析语言文字,再由淺入深,探知文字背后的意蕴,努力做到浅入深出,坚信碧波深处自有珍奇!
2.问题引领,激思维
我们备课组的课堂教研,十分注重学生思维的激发。一节课要围绕一个主问题展开教学,沿着这条主线,贴着语言文字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会,这样的课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形成思维的碰撞,点燃智慧的火花。执教的史记选读《魏公子列传》通过一个主问题“文章写了哪些人物?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贴着文本有话说、愿意说,这样的深入思考避免了课堂思维的平面滑行而是形成智慧进而彰显思维的深度和宽度,这样的引导让学生体悟了文化进而培养了他们的文化自信。《陈情表》,围绕“陈什么情?为什么陈情”层层深入,由李密到魏晋文人,教师用自己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考,用自己的情感唤醒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深挖和拓展。这两节课的设计简约而不简单,教师精心设计一两个主要问题,并使之成为贯穿课堂的主线,这需要教师对课文的所有内容了然于胸并能高屋建瓴、掌控一切。这样的课堂看似清淡却值得咀嚼,看似朴素,却有一种自然天成的大美。自主、高效这一新课程理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依学定教,促成长
语文如何教,教师的心思要放在如何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地学习,以及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的研究上。备课组的老师要有较强的团队精神,但并不能跟着团队就停滞了个人的思考淡化了个人的风格,组内的老师能根据集体备课的要求,依据“依学而教”的理念,有自己思考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命题,有效地夯实了学生的基础,培养学生整合语文知识的能力。课前学生五分钟演讲,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点燃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语言的世界里过着一种有品质的语文生活。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备课组只有以宏观的三化构想为引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践行“激活、点燃、唤醒、自主”的课堂理念,突出“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导向,才能凝心聚力、和谐共进!
参考文献
[1]朱华贤.期待素课,做反思的实践者[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
[2]张悦.语文课堂:语言实践中的生活[J].语文教学通讯,2018.
关键词:备课组建设;教学构想;教学落实
备课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备课组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只有抓好备课组建设,教学常规的落实才会真正落到实处。学科备课组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织形式。加强备课组建设,可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可以共享团队教学智慧。那么,如何才能建设好一个备课组呢?
备课组的工作可以从宏观的教学构想和微观的教学落实两个角度进行完善。
一、教学构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开学初,按照学校的要求,备课组要详细制定学期的工作计划,对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明确了教学目标,制定了具体措施,并做了三化构想,才能让每一位老师明确一学期的教学进度和自己所担负的工作,做到教学有计划、有准备,心中有大纲、有学生。我的三化构想如下。
1.任务统一化
“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这个观点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每周日晚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的中心发言人详细解说本课的重点、难点、疑点,提出教材处理意见。全备课组成员在听取这些意见后细致讨论,达成共识,再由主备人组织编写备课框架和课件,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学案,统一练习”。全体成员在集体备课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开展二次备课,契合个人风格,符合自己班情。
2.教学专题化
高中语文教学,时间紧、任务重,面对严峻的形势,组内老师群策群力,避开课改前单篇教学的模式,确立了专题化的教学模式。每一个老师按照分工要求精心备课并整合一个专题的导学案,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作文序列化
作文教学采用序列化教学的模式,从作文建模到打磨,从一般议论文到时评,我们组的每个老师都能根据自己的任务,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精心备课,精心设计导学案。序列化的训练,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只有充分发挥备课组成员的聪明和智慧,才能作好备课组的整体工作,形成强大的集体力量,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教学落实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备课组的工作仅有宏观的教学设想远远不够,还需要微观的课堂落实。
教学的主要阵地在课堂,备课组要一直致力于提升语文课堂品质,注重从以下三方面打造高效课堂。
1.厚积薄发,探珍奇
课堂的设计要避开繁琐致力于流程的简约,一节好课如同一篇佳作,脉络清晰意蕴丰富才能引人入胜,千头万绪内容单薄会让人不知所云不明就里。简约、本真,应是语文人的一直追求。“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样的简约、本真也最能体现教者的功力,广博的见识、丰厚的积淀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才能做到课堂设计清浅,让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愿意主动走进文本,品析语言文字,再由淺入深,探知文字背后的意蕴,努力做到浅入深出,坚信碧波深处自有珍奇!
2.问题引领,激思维
我们备课组的课堂教研,十分注重学生思维的激发。一节课要围绕一个主问题展开教学,沿着这条主线,贴着语言文字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会,这样的课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形成思维的碰撞,点燃智慧的火花。执教的史记选读《魏公子列传》通过一个主问题“文章写了哪些人物?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贴着文本有话说、愿意说,这样的深入思考避免了课堂思维的平面滑行而是形成智慧进而彰显思维的深度和宽度,这样的引导让学生体悟了文化进而培养了他们的文化自信。《陈情表》,围绕“陈什么情?为什么陈情”层层深入,由李密到魏晋文人,教师用自己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考,用自己的情感唤醒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深挖和拓展。这两节课的设计简约而不简单,教师精心设计一两个主要问题,并使之成为贯穿课堂的主线,这需要教师对课文的所有内容了然于胸并能高屋建瓴、掌控一切。这样的课堂看似清淡却值得咀嚼,看似朴素,却有一种自然天成的大美。自主、高效这一新课程理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依学定教,促成长
语文如何教,教师的心思要放在如何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地学习,以及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的研究上。备课组的老师要有较强的团队精神,但并不能跟着团队就停滞了个人的思考淡化了个人的风格,组内的老师能根据集体备课的要求,依据“依学而教”的理念,有自己思考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命题,有效地夯实了学生的基础,培养学生整合语文知识的能力。课前学生五分钟演讲,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点燃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语言的世界里过着一种有品质的语文生活。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备课组只有以宏观的三化构想为引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践行“激活、点燃、唤醒、自主”的课堂理念,突出“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导向,才能凝心聚力、和谐共进!
参考文献
[1]朱华贤.期待素课,做反思的实践者[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
[2]张悦.语文课堂:语言实践中的生活[J].语文教学通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