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世界的眼光办明天的教育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tana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邵兴江教授说得好:“定位决定地位,思路决定出路。”作为一名校长,如何将学校发展成卓越品牌学校,是需要不断努力学习和探索的,在今后的办学进程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学校管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校长要用世界眼光办未来的教育
  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新一轮科技和工业革命正在孕育,新的增长动能不断积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特别是习近平主席新时代“一带一路”逐步构建,中国的政治、经济与世界各国交流与合作逐步增强,促使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学生和教师的流动日趋频繁,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师、办学模式日益呈现国际色彩。面对可以预期的未来的种种改变,学校教育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紧跟时代步伐,以新时代好少年标准和世界眼光培育学生,让他们能更好地去适应将来社会的发展需要,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并在社会生活中创造美好幸福的个人生活。
  二、挖掘办学资源,扩展办学空间
  浙江師范大学附属丁蕙实验小学充分挖掘办学空间和资源,构建了家庭、社会(社区)、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空间。我们应该借鉴这些做法,大力挖掘和发展学校办学空间和资源,丰富学生学习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分享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空间里健康成长。
  校长应在平时的校园规划设计方面加强对“第一空间”即物理空间的设计与扩展:1.要将“教学”转变为“学习”空间;2.要将“走廊”变“学廊”;3.要将“单一”空间变“多元”空间;4.要将学校常规功能室转变成具有个性化的特色功能室;5.要整合教育资源,发展和利用社会(社区)多元化教育资源,构建多元化教育资源和文化,扩展师生学习活动空间。
  鞠光宇、江虹在《中国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浅析》一文中预测:“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影响已日渐凸显,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学业务开始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MOOC、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等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智能教学系统(ITS)、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系统也迅速发展,物联网已经在课堂教学、课外学习和教育管理三个方面给教育提供了相应的支持。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能够提高教育的效率,降低教育投入的成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可以预见,未来的教育必将步人大数据时代。校长应当像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丁蕙实验小学的吴树超校长一样当“智慧校园”的倡导者和助推器,要不断加大投入发展“智慧校园”,加强管理服务平台、公共资源平台、学生学习平台、教研平台(名师工作室、工作坊)、网络互动平台的建设,全力推动“智慧校园”,让学校朝着信息化、现代化发展。
  三、以全新思维转变教师角色,迎接未来教育的变革
  随着国家网络信息技术全面普及与提升,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学生的学习历程逐渐从课堂上单一的学习过程转变为伴随着网络大数据的混合式学习,有的知识在课堂上学生不理解、记忆不深刻的,通过网络、同伴互助、全息虚拟影像技术等其他学习方式可以得到进一步学习并达到深刻理解和运用。
  目前,智能手机的普及带动微信、00等即时通信软件的普及应用。据我们最新调查发现,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有90%的已经能利用家长的手机微信与同伴进行聊天、发送图片,并能通过“作业帮”等软件查找作业解答方式和答案,完成作业速度之快,让教师和家长惊叹。
  可以想象,未来的学生必定是“数字土著”的网络一代,教师务必承担起为学生订制个性化学习方案的角色,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制定不同的学习规划,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彰显学生学习规划者和引领者的作用。校长应该鼓励和支持教师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应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探索知识的能力。
  在教师角色转变的同时,校长要借鉴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丁蕙实验小学的经验,为广大教师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与学电子平台,帮助学生提高知识学习的效益,并有效地为学生的体验式学习提供更丰富的情景和资源,让多元化学习方式的整合和多元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
其他文献
数学小故事区别于其他故事,它一定是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以课本内容为依据,生动、形象地讲述一个个知识点,或为讲授知识点做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再把数学看成是枯燥难懂的学科。数学故事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对故事充满浓厚的兴趣,数学课堂中,教师合理地应用数学故事进行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义能使每个学生爱上数学,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更好
期刊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在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牢记,所谓“教书”,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传授者,所谓“育人”,更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教书与育人同样重要。然而,数学故事不但具有育人的功能,而且还有助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结合教学目标,适时导入  教师在备课的教案中,首先要书写的就是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中有一点明确的要求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完全能够体会到
期刊
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具有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曾指出方程思想的本质与意义:方程思想有着丰富的含义,其核心体现在模型思想与化归思想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用数学语言去捕述自然语言,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构建等量模型去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义达到轻松学习的目的。何以坐着“模型思想”的船到达“方程”的彼岸呢?  一、用数
期刊
汉语拼音是小学生识字、阅读的拐杖,也是通往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的必经之路。那么,怎样让学生爱学、乐学汉语拼音,尽快掌握汉语拼音呢?  一、汉语拼音教学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汉语拼音,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借助汉字导入。笔者在教学汉语拼音时,在课前准备很多汉字卡片,如“我、们、是、牟、定、县、茅、阳、一、小、的、学、生”等,漢字上标出拼音“wo、men、shi、mou、d
期刊
统编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每一课都紧抓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主线,将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按照一定的梯度落实在各个年级段中。词语教学是小学三、四年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四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必备的语文知识。掌握了词语,学生才能理解句子,领会课文内容,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关注语文要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呢?笔者以山东省张岩老师执教的《铺满金色巴掌
期刊
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略读课文《我最好的老师》是美同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的一篇文章。主要叙述了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会学生“质疑”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义独具一格的老师形象。文章结构清晰,简洁而具体地捕写了一堂科学课的经过,概括简略地写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最后写了“我”对怀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赞扬。这是一篇非常典型的“用
期刊
这是“模”字的金文大篆体,其本义是指“铸造器物的模子”,在本文中有如下几义:(1)模型;(2)模式;(3)模板。绝大多数教师都很熟悉“数学模型”“教学模式”“设计模板”等概念,关于这个内容笔者曾在《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8年第9期《基于“一课多Mo”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研究(一)》一文中简略介绍过,在这里将进一步解释说明其内涵及教学价值。  一、小学数学深度教学之“一课多模”——模型  “模型
期刊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故事思维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说服、沟通、打动他人成为未来人的基本技巧。“讲故事”作为一项综合了情商、教育、娱乐、神经系统科学的沟通策略,用途也扩展到法律、营销、组织发展、领导力、医疗卫生领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每天的受众就是学生,孩子们的心理和思维发展特点需要我们做一个“能把故事讲好的人”,让孩子喜欢教师,更重要的是喜欢我们所教的数学
期刊
教材分析:  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主要从“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讲了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活动特点及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课文配有相应的插图,学生可以通过图文对照读故事,知道可以通过观察大自然的一些奇妙现象了解天气变化,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景,关心自然和生命”。本篇课文语言浅显,层次清晰,教学过程中,教師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尝试了解词语意思,重点指导
期刊
数学模型,是指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的特征或数量间的相依关系,采取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一种数学结构。凡一切数学概念、数学理论体系、各种数学公式、各种方程以及由公式系列构成的算法系统等,都可以称之为数学模型。如,自然数“1”可以是1个人、1件玩具的抽象的结果,是反映这些事物共性的一个数学模型;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的关系的数学模型,因此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数学建模,数学模型思想,从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