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斯兰国”(IS)东扩已成体系,对中国及其周边威胁不容低估。据国际刑警组织等机构证实,目前南亚、东南亚和中亚都相继发现其活动身影。
自2014年6月宣布“建国”,IS就将包括中国新疆在内的亚洲地区划入其“帝国”范围之内。2015年1月,该组织宣称在囊括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国的所谓“呼罗珊”省建立分支机构,委派塔利班成员作为行政首脑,正式将触角伸向南亚。而据媒体报道,在东南亚“建省”的问题也已被“伊斯兰国”提上日程。
南亚等国,特别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长期被视为恐怖组织活动的“安全天堂”,为IS的生存提供了土壤。政治碎片化、人口年輕化等趋势,加之当地经济形势不佳、社会治理能力下降以及美国撤军所造成的力量真空等因素,都为“伊斯兰国”在当地加速扩张创造了便利环境。
尽管中国反恐专家倾向认为,“伊斯兰国”东扩战略仍属初级阶段,但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南亚等地久历战火,IS特别加强了对这一地区具有较高军事素养的专业型人才的招募,包括狙击手、炮手、战术指挥官、简易爆炸物制造者等。更大的隐患在于,当前已出现来自这一地区“圣战者”回流的趋势。对此,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曾公开表示,威胁该地区的其实不是“伊斯兰国”,而是那些回流的“圣战者”,他们吸取的极端暴力思想、技术、战斗经验以及由此接触到的国际恐怖主义网络。
最近美国PBS电视台播出了一部名为《阿富汗里的IS》的纪录片。拍摄者是一位阿富汗的电视制作人,他带领的摄制小组深入IS的领地,并被允许拍摄下了IS占领区的日常生活。
这里之前是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统治区,但一年之前,IS夺取了这里的一切——生产、教学和税收。当地IS的最高指挥官,以前曾经是一个塔利班。他们给这里的IS分子发工资,每人每月几百美元。这是一笔巨款,在当地可以养活一大家子人。
IS在这里开设了小学。孩子从3岁开始,就要到他们的学校里“上学”。这些小孩子被要求认识类似AK-47这样的武器,并学习具体使用方法。指挥官表示,孩子们应该从小开始,就知道所有的“生存技能”。
在阿富汗山区,摄制组采访到了几个13岁的少年,他们已经被训练成自杀炸弹袭击者。这些孩子声称穿过自爆炸弹背心,也练习过如何引爆,还学会了开车。他们说,“如果指挥官说今天轮到我去开汽车炸弹的话,我就去开”。
国际危机组织报告援引西方机构数据称,过去三年,有2000~4000名中亚人加入“伊斯兰国”。
而毗邻中亚的中国新疆地区,也未能幸免。早前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曾表示,有来自中国的宗教极端分子在中东受训,一些可能已经进入伊拉克境内参战。从外国媒体报道中推测,这一群体约为100人,多为“东突”分子。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亦在代表团开放日证实,确实有人越境参加了IS极端组织。他透露,新疆破获的一些暴恐案件,发现有些人是参加IS以后回疆策划暴力恐怖活动的团伙成员。
同年7月,中国警方从泰国遣返了109名偷渡人员和组织偷渡团伙成员。据警方初步侦查,这些偷渡者主要来自新疆,他们准备前往土耳其,有的欲借道土耳其赴叙利亚、伊拉克参加“圣战”。
从宗教极端运动到跨国恐怖组织,再到神权政治实体,巴格达迪用三尺黑布遮蔽了中东地区的天空。短时间内,“伊斯兰国”完成了从西亚、北非到西非的渗透扩张,成为全球恐怖主义“大本营”。
从来没有哪个恐怖分子掌控如此多的人马,统治如此多的土地,拥有如此多的资金。有人说,巴格达迪就像魔鬼易卜劣斯的化妆师,吸引远近倾慕者归附不绝。
和阿拉伯地区的大多数旗帜一样,“伊斯兰国”的黑色旗帜上也写着“萨哈达”。这是伊斯兰教的核心教义,也是每个穆斯林的信仰告白,意思是“万物非主,唯有真主”。按照古老的教法传统,那代表“争战之域”。他们所希望的,就是像塔利班那样,在建立“全国性政权”之后,升起白底黑字之旗,因为那象征着“清真之境”。
根据塔克菲尔原则,“伊斯兰国”必须净化世界,为此要杀一大批人。每过几个星期,就会有大规模处决的案例。在中国新疆,也有类似的思想蔓延,不过已经结合当地实际被冠以“维吾尔净化运动”“纯洁维吾尔运动”名义。
在这种思想框架下,残忍和暴力,有时反而会成为一种致命的吸引。屡屡见诸国外媒体的报道,不乏年轻少女加入IS,要做“圣战士”新娘的消息。一些年轻女孩,声称已经爱上了那些“英俊可爱”的“圣战士”,愿意为他们生育下一代,继续这“伟大的事业”。她们满怀对爱情的憧憬,穿越封锁来到“伊斯兰国”。
而娴熟运用社交网络、社交媒体发动宣传攻势,也是“伊斯兰国”得以成功渗透外国青年的主要手段。IS娓娓道来,“当代人只不过是所谓现代生活的奴隶”,直戳许多人内心。对于很多发达国家的虚无主义青年来说,“参与圣战”“自我牺牲”这套宏大叙事理论,就像照进他们人生空虚黑洞的一丝诡异亮光。
不仅如此,“伊斯兰国”的宣传还很“细致”,会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语言。许多宣传品制作也很精良,“有的片子甚至剪辑得像一部动作片”,而迪士尼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也被用于IS的对外宣传。
种种迹象显示,在大国博弈正酣、利益目标相左的现状下,国际社会似乎还要和“伊斯兰国”缠斗很久。不过,在IS控制薄弱的边缘地带,据说已经开始暗地流传一首新歌,唱的是有个巴格达人要成为历史上最短命的“哈里发”(伊斯兰政治宗教领袖)。
(摘自《特别文摘》)
自2014年6月宣布“建国”,IS就将包括中国新疆在内的亚洲地区划入其“帝国”范围之内。2015年1月,该组织宣称在囊括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国的所谓“呼罗珊”省建立分支机构,委派塔利班成员作为行政首脑,正式将触角伸向南亚。而据媒体报道,在东南亚“建省”的问题也已被“伊斯兰国”提上日程。
南亚等国,特别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长期被视为恐怖组织活动的“安全天堂”,为IS的生存提供了土壤。政治碎片化、人口年輕化等趋势,加之当地经济形势不佳、社会治理能力下降以及美国撤军所造成的力量真空等因素,都为“伊斯兰国”在当地加速扩张创造了便利环境。
尽管中国反恐专家倾向认为,“伊斯兰国”东扩战略仍属初级阶段,但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南亚等地久历战火,IS特别加强了对这一地区具有较高军事素养的专业型人才的招募,包括狙击手、炮手、战术指挥官、简易爆炸物制造者等。更大的隐患在于,当前已出现来自这一地区“圣战者”回流的趋势。对此,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曾公开表示,威胁该地区的其实不是“伊斯兰国”,而是那些回流的“圣战者”,他们吸取的极端暴力思想、技术、战斗经验以及由此接触到的国际恐怖主义网络。
最近美国PBS电视台播出了一部名为《阿富汗里的IS》的纪录片。拍摄者是一位阿富汗的电视制作人,他带领的摄制小组深入IS的领地,并被允许拍摄下了IS占领区的日常生活。
这里之前是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统治区,但一年之前,IS夺取了这里的一切——生产、教学和税收。当地IS的最高指挥官,以前曾经是一个塔利班。他们给这里的IS分子发工资,每人每月几百美元。这是一笔巨款,在当地可以养活一大家子人。
IS在这里开设了小学。孩子从3岁开始,就要到他们的学校里“上学”。这些小孩子被要求认识类似AK-47这样的武器,并学习具体使用方法。指挥官表示,孩子们应该从小开始,就知道所有的“生存技能”。
在阿富汗山区,摄制组采访到了几个13岁的少年,他们已经被训练成自杀炸弹袭击者。这些孩子声称穿过自爆炸弹背心,也练习过如何引爆,还学会了开车。他们说,“如果指挥官说今天轮到我去开汽车炸弹的话,我就去开”。
国际危机组织报告援引西方机构数据称,过去三年,有2000~4000名中亚人加入“伊斯兰国”。
而毗邻中亚的中国新疆地区,也未能幸免。早前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曾表示,有来自中国的宗教极端分子在中东受训,一些可能已经进入伊拉克境内参战。从外国媒体报道中推测,这一群体约为100人,多为“东突”分子。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亦在代表团开放日证实,确实有人越境参加了IS极端组织。他透露,新疆破获的一些暴恐案件,发现有些人是参加IS以后回疆策划暴力恐怖活动的团伙成员。
同年7月,中国警方从泰国遣返了109名偷渡人员和组织偷渡团伙成员。据警方初步侦查,这些偷渡者主要来自新疆,他们准备前往土耳其,有的欲借道土耳其赴叙利亚、伊拉克参加“圣战”。
从宗教极端运动到跨国恐怖组织,再到神权政治实体,巴格达迪用三尺黑布遮蔽了中东地区的天空。短时间内,“伊斯兰国”完成了从西亚、北非到西非的渗透扩张,成为全球恐怖主义“大本营”。
从来没有哪个恐怖分子掌控如此多的人马,统治如此多的土地,拥有如此多的资金。有人说,巴格达迪就像魔鬼易卜劣斯的化妆师,吸引远近倾慕者归附不绝。
和阿拉伯地区的大多数旗帜一样,“伊斯兰国”的黑色旗帜上也写着“萨哈达”。这是伊斯兰教的核心教义,也是每个穆斯林的信仰告白,意思是“万物非主,唯有真主”。按照古老的教法传统,那代表“争战之域”。他们所希望的,就是像塔利班那样,在建立“全国性政权”之后,升起白底黑字之旗,因为那象征着“清真之境”。
根据塔克菲尔原则,“伊斯兰国”必须净化世界,为此要杀一大批人。每过几个星期,就会有大规模处决的案例。在中国新疆,也有类似的思想蔓延,不过已经结合当地实际被冠以“维吾尔净化运动”“纯洁维吾尔运动”名义。
在这种思想框架下,残忍和暴力,有时反而会成为一种致命的吸引。屡屡见诸国外媒体的报道,不乏年轻少女加入IS,要做“圣战士”新娘的消息。一些年轻女孩,声称已经爱上了那些“英俊可爱”的“圣战士”,愿意为他们生育下一代,继续这“伟大的事业”。她们满怀对爱情的憧憬,穿越封锁来到“伊斯兰国”。
而娴熟运用社交网络、社交媒体发动宣传攻势,也是“伊斯兰国”得以成功渗透外国青年的主要手段。IS娓娓道来,“当代人只不过是所谓现代生活的奴隶”,直戳许多人内心。对于很多发达国家的虚无主义青年来说,“参与圣战”“自我牺牲”这套宏大叙事理论,就像照进他们人生空虚黑洞的一丝诡异亮光。
不仅如此,“伊斯兰国”的宣传还很“细致”,会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语言。许多宣传品制作也很精良,“有的片子甚至剪辑得像一部动作片”,而迪士尼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也被用于IS的对外宣传。
种种迹象显示,在大国博弈正酣、利益目标相左的现状下,国际社会似乎还要和“伊斯兰国”缠斗很久。不过,在IS控制薄弱的边缘地带,据说已经开始暗地流传一首新歌,唱的是有个巴格达人要成为历史上最短命的“哈里发”(伊斯兰政治宗教领袖)。
(摘自《特别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