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干扰法官依法独立办案?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c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院审理案件受到各种法外因素的干扰,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也历来备受社会的关注和诟病。每当有成为“公共事件”的审判不公案例呈现在舆论聚焦之下时,除了法官自身法律专业素养不足的因素之外,人们大多都更看到来自个人或者公权的影子。
  人们通常基于生活常识或者工作经验,强调法官应当坚守中立的立场,做到不偏不倚,因为中国还是一个法治初建的社会,纲常伦理的传统文化渊源深厚并且不断地获得代代传承。法官也是“人”,似乎也逃脱不了人际之网,而且现在越发讲究世态人情,没有更多的“特别之处”。因此,当审判的职业角色需要他保持客观、理性并且公正地做出裁决时,人们首先感到忧虑的,自然是法官能不能在履行职务时,真正做到“超凡脱俗”,避免“人情案”、“关系案”,并勇于使自己变得“孤单”,甚至面临“孤独”乃至“孤立”。由于世风犹然、无处不在,人们一定可以想象得到这是一件非常艰难,倘若做到了也绝对可算是难能可贵之事。
  从另一个方向,为了防范私情的蚁穴掏空法律的长堤,法律做出了不少预防性规定,比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中都规定了法官审案“回避”制度。虽说饱受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争议,最高人民法院还是在不久之前下达了配偶或者子女是律师的法官,必须有条件地实行任职回避的规范性文件,还做出了对人情请托必须书面登记的规定。其目的,无非是想在案件审判和私情往来之间构筑一道制度“屏障”。现实地看,这些规定虽然不可能在生活实践中完全阻却已经日益严重的“关系案”、“人情案”,但它毕竟增加了“友情”操作的难度,增加了关系案的成本,应该还是会有正面的效果。
  然而,法外因素干扰审判,远远不止“人情案”一种。根据笔者在基层两级司法机关工作的经历,法院内部上下级之间、地方党政领导等以各种名义“关心”案件,甚至对案件处理进行“批示”的情况,对法官依法独立公正审案的影响,比一般人情关系更为严重。而且,由于这样的影响处于“体制之内”,一方面不容易为外界所知,也很少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和监督;另一方面,此类影响又常常借助法院内部事实上的行政关系,具有变相的“强制力”,审案法官更加难以直接抗衡。而法外因素以“群众关切”、“服务大局”、“化解矛盾”或者“维护稳定”之类的名义介入案件时,法院不得不十分慎重,认真对待。
  事实上,长期以来,法院内部尤其是审理案件的法官,一直面临着来自上下左右、里里外外不时的人情和权力因素的干扰,不少法官忙于应付、“斗智斗勇”、身心疲惫。久而久之,自身都对司法的独立与公正,产生了信念上的怀疑与动摇,重创了法官的职业尊严和独立品格。这种状态如果持续不改,必将积重难返,最终必将损害司法的权威,也影响法治建设目标的实现。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公布《关于在审判工作中防止法院内部人员干扰办案的若干规定》,其中明确规定,法院领导干部和上级法院工作人员“非因履行职责,不得向审判组织和审判人员过问正在办理的案件,不得向审判组织和审判人员批转涉案材料”。如相关人员因履行职责需要对正在办理的案件提出指导性意见时,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或者由案件承办人记录在案,同时案件承办人须将相关文字资料存入案件副卷备查。
  笔者在基层司法机关任职时,曾主持探索涉案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上级法院、党政机关领导“过问(批示)案件”等情况实行内部登记制度,并实行一月一报。我也了解到不少法院合议庭法官为了“将来说得清楚”和出于“保护自己”的考虑,自行将涉案“指示意见”予以共同记载,以备查考。最高人民法院其实也早在2009年12月发布的《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中就曾规定:“建立健全过问案件登记、说情干扰警示、监督情况通报等制度,向社会和当事人公开违反规定程序过问案件的情况和人民法院接受监督的情况,切实保护公众的知情监督权和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但真正依照这一规定执行的法院极少,也未见公布过“违反规定程序过问案件”的实例。所以,此次各级法院是否真能排除权力干扰或者对“因履行职责需要”指导案件的“意见”,予以登记入案,恐怕依然有待观察。
  (作者系知名法律学者)▲
其他文献
2012年3月,缅甸最著名的佛教胜地仰光大金塔内,一群盛装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参加礼佛活动,其中一个孩子在漫长的仪式中打起了哈欠。  缅甸政府释放出来的政治改革信号,正在逐渐转变成现实。我们的摄影师拍摄了昂山素季、1988年的学生运动遭镇压后入狱的学生领袖——他们最近才从长久的监禁或软禁中被释放出来。2011年12月,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NLD)重新注册,并参加了4个月后的议员补选。昂山素季
“世界杯魔咒”效应让许多股民开始担忧,而已遭受重创的中国股市则可能在世界杯期间“雪上加霜”。    四年一度的足球饕餮盛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在6月11日拉开帷幕。在全世界球迷为之狂热的高涨情绪中,一抹阴霾却渐次笼罩股市。有媒体报道称,“世界杯魔咒”效应让许多股民开始担忧,而已遭受重创的中国股市则可能在世界杯期间“雪上加霜”。  这样的担忧并不奇怪,尽管股市和世界杯风马牛不相及,但是股市走势与世界杯
人才济济的中国女乒终于“换帅”了,如今随着施之皓“引退”,乒羽中心精心培养了6年之久的“女乒储君”孔令辉正式被扶正,一切都是那么毫无悬念、水到渠成……  运动员时代,孔令辉是辉煌的“大满贯”选手,然而众所周知,他在退役后的几年助教生涯中并无多少亮点。女乒主帅为什么是孔令辉,为什么他能够在一片质疑声中“上位”?这其中究竟有什么玄机和奥秘呢?  质疑从何而来  杭州,黄龙体育馆,在2012年国际乒联职
iPhone5发布了,虽然有些令人失望,但与以往一样,排队的、找人代购的“果粉”们依然很激动。毕竟,“苹果”的创新仍在延续。与此同时,随着苹果股价的走高,带动了美国股市整体的良好表现。这不难理解,就算抛开资本市场的机制,就普通民众来说,具有科技含量的新产品发布可以增加对于未来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的信心。而中国股市却陷入新一轮低迷。我开玩笑地对朋友说,这可能是因为中国没有一个不断创新的手机厂商。  爱
宜家风波的喜剧色彩应该是明快而驳杂的,又蕴含了八卦精神,所以动静不小。一杯免费咖啡,居然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与凝聚力,嬉笑怒骂中还有读者拍案而起:“真是坍足了上海人的台!”  不错,上海人历来精明,天上掉馅饼,岂有不争之理?现在还有“会虫”呢,比如房产展上拎马夹袋,再比如在画展开幕式上不请自来,为的就是喝喝饮料吃吃小点心,展厅里的写实或抽象连瞄一眼的兴趣也没有。  而这一次在宜家风波中,我看到了更理
放到中国的语境里,趋优消费的背后,是中产者面临的财务和情感上的压力。“既然省下一件LV也买不起房,何必委屈自己这么点爱好?”    这是个奢侈品成为“白领标配”的年代。  2010年11月23日,香港、杭州、上海、北京各地H
最近,旅日学者张明杰主编的《近代日本人涉华边疆调查及其文献》丛书即将在国内出版,这套书的价值,对中国重新认识日本以及中国的自我认识,将会有一定的启示。  据张明杰统计,清末民初,日本的一些组织和个人在中国内地、边疆从事形形色色的调查及其他活动,留下大量调查报告、见闻游记等文献资料。张明杰说,这些活动既有政治、军事目的的侦察,也有以“学术考察”为名的各种调查。他说,仅东北及内蒙古地区,就留下二三百种
观念到底是什么?耳熟能详的词汇,却没有几个人能作具体的解释。过于执著于搞清楚这个词,没有多大意义。但,观念对于我们的生活、工作、人生、交际、恋爱……及生存在全球化、世界化的快节奏时代,确实重要。    文化评论高手杨照,见证台湾民主转型,积极参与其中,反思现代公共领域的意识形态变迁,提炼我们不时遇到的公共概念,作出一种新的解读。他健笔纵横,睿智激荡,采取说故事的形式,在《故事照亮未来:通往开放社
作为海派足球和国际大都市的一张体育名片,申花足球俱乐部在亚洲足坛也是一支知名度颇高的传统劲旅,具备了让许多商家艳羡不已的商业价值。尤其是在中国足坛经历了“从大乱到大治”、开始重归有序之后,2011年新年前后申花俱乐部居然也成为了东南亚“他信财团”重点投资的首选对象,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拥有17年历史的“申花”再次成为商界热议的话题……    申花的身价    与价值18.35亿美元的曼联相比,申花俱
在国家博物馆里就可以看到英国画家霍加斯的代表作品《浪子生涯》,今天正在成长的几代人真是前所未有的幸运。  一睹欧洲大师的原作,对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美术爱好者来说,曾是那么难以企及的梦想。我很难忘记,父母的一位好友已届中年才终于获得机会到法国参观卢浮宫,归来之后兴冲冲向知己讲述观画经过,他当时那种“我终于没有白来世上一遭”的伤感而又欣慰的神态至今历历在目。直到十来年前,“到欧洲去看博物馆”还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