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学研究视角下安娜与潘金莲比较研究

来源 :文学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qin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和《水浒传》中的潘金莲这两个人物形象是中外文学史上极富代表性的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女性代表,本文从比较文学主题学理论这一研究视角入手,分别从形象、题材、母题、情境几大方面对安娜和潘金莲这两个人物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更好地理解两部作品中的人物,把握其内在联系性,为中外其他文学作品形象的对比研究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学记》对先秦儒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予以深刻化、具体化、系统化的总结升华.语言作为工具,关键在于主体人如何利用,言所当言,止所当止是利用的普遍而基本规律.《学记》
道家庄子“以道为师”的教育教学开创了示范性教育、启发式教育、渐进式教育三种主要模式,是对儒家启发式教育、因材施教法等教育模式的补充和完善,对于现代自然科学和理性、
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科学和物质文明的极大进步,但同时也造成了人类精神的缺失,人们纷纷从古人的精神遗存—神话中寻找认识文明社会问题的钥匙,因此形成了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