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备课,是指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实际上也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关键词】备课 教学经验 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2-0064-02
在寒假中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花了多长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
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了教师用整个生命去备课的真谛。这个用生命备课的真谛就像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校长曾说的:“要把平常的课上成公开课,把公开课上成平常的课。”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呈现每一个精彩、有效而灵动的课堂,长此以往,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什么是备课呢?其实质是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课程的领悟和把握,要求明确课程的具体目标,并以课程标准和学情为依据使之转化为课时教学目标;通过钻研教材来实现精通教材、驾驭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转化,并对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加以落实。
为什么要备课呢?第一,备课是熟悉教材,按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进行教学的基础。第二,备课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发挥中学政治课作用的前提。第三,备课是教师合理地组织教学,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的需要。第四,备课是提高教师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教师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的过程。
一、备教材
教师对所教的学科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整个教材体系,理会教材编写意图,然后在教学内容方面才能运用自如。教师掌握教材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所谓懂,就是对教材基本结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都一清二楚;所谓透,就是对教材了解得详尽而深入,熟悉而精确,能理清纵横关系,掌握“字里字外”之意,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所谓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这是备课的最高境界。
二、备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国家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确定了教学实施的原则、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指导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实践教学的方式、课内与课外如何配合等,它对教学工作有直接指导意义。所以,学习、理解和熟悉教学大纲是备课的基本内容,只有钻研教学大纲,才能了解所授课程在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弄清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体系和“三基”内容及要求。
三、备考试纲要
考试纲要是依据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并结合我省学科教学的实际指定的。考试纲要往往对考试的性质、目标、内容要求、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做了具体说明,提出了明确要求。
四、备学生
所谓备学生就是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需要、经验、兴趣爱好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体验学习。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生”——即必须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熟悉每位学生的性格特征、思维特点及学习起始状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要加强与学生的个别交流,帮助他们确定目标,以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
五、备学法
备课中,教师在掌握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之后,还必须进而解决如何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学生的智力才能以及思想观点等问题,即解决教学方法的问题。备课中,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准备,必须首先在掌握本单元教学目的的基础上,研究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找到学生的知与不知的矛盾焦点,知学生之所不知,及向知的方面转化的条件。要着重抓学生认识上的难点、重点和疑点,以及“难”和“疑”之所在——为什么难,为什么会有疑难问题。特别要着重于重点问题上的难点与疑点的研究和解决。
六、备教法
备教法,就是在解决“教什么”的基础上,落实“怎么教”,即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教法的设计、选定和加工。教师在备课中,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认知特点,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组织处理,进行教学方法方面的加工,使教学的内容层次清楚、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难易适中,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
七、备教参和社会实际
所谓备教参就是教师要广泛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开拓知识领域,掌握必要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科学成就。在备教学参考资料时,要特别注意教材的“缝隙”;要把握知识的“障碍点”、“闪光点”,这些内容往往隐藏着开发学生智力的“引爆点”,常常能发挥意外的作用。所以,首先,要注意教材的“缝隙”是哪些,在哪里。其次,必须用心搜集;整理和运用资料,勤查工具书,多做资料卡,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建立一个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圈”。最后,须用心研究和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志趣和思维方法,从中揣摩出学生可能出现的“意外发问”,做到知己知彼,方能“临阵不乱”。
八、教学反思
为了能获取更多的经验教训有时候还要进行二次备课,对教师来说,在教学实践中,课堂很难完完全全地按备课计划去进行,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可能打破原来你精心设计的教学思路,教师可在课后通过反思札记、课后教案等多种形式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并进行综合、理性的分析,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教训,作为下次备课的借鉴。有老师说:“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参考文献
1 余本祜.中学教育学[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5
2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 陈 东、陈宏遂等.教育实习百题[M].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1994
4 吴 铎、彭承福.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 [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关键词】备课 教学经验 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2-0064-02
在寒假中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花了多长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
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了教师用整个生命去备课的真谛。这个用生命备课的真谛就像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校长曾说的:“要把平常的课上成公开课,把公开课上成平常的课。”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呈现每一个精彩、有效而灵动的课堂,长此以往,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什么是备课呢?其实质是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课程的领悟和把握,要求明确课程的具体目标,并以课程标准和学情为依据使之转化为课时教学目标;通过钻研教材来实现精通教材、驾驭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转化,并对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加以落实。
为什么要备课呢?第一,备课是熟悉教材,按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进行教学的基础。第二,备课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发挥中学政治课作用的前提。第三,备课是教师合理地组织教学,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的需要。第四,备课是提高教师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教师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的过程。
一、备教材
教师对所教的学科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整个教材体系,理会教材编写意图,然后在教学内容方面才能运用自如。教师掌握教材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所谓懂,就是对教材基本结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都一清二楚;所谓透,就是对教材了解得详尽而深入,熟悉而精确,能理清纵横关系,掌握“字里字外”之意,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所谓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这是备课的最高境界。
二、备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国家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确定了教学实施的原则、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指导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实践教学的方式、课内与课外如何配合等,它对教学工作有直接指导意义。所以,学习、理解和熟悉教学大纲是备课的基本内容,只有钻研教学大纲,才能了解所授课程在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弄清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体系和“三基”内容及要求。
三、备考试纲要
考试纲要是依据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并结合我省学科教学的实际指定的。考试纲要往往对考试的性质、目标、内容要求、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做了具体说明,提出了明确要求。
四、备学生
所谓备学生就是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需要、经验、兴趣爱好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体验学习。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生”——即必须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熟悉每位学生的性格特征、思维特点及学习起始状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要加强与学生的个别交流,帮助他们确定目标,以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
五、备学法
备课中,教师在掌握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之后,还必须进而解决如何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学生的智力才能以及思想观点等问题,即解决教学方法的问题。备课中,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准备,必须首先在掌握本单元教学目的的基础上,研究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找到学生的知与不知的矛盾焦点,知学生之所不知,及向知的方面转化的条件。要着重抓学生认识上的难点、重点和疑点,以及“难”和“疑”之所在——为什么难,为什么会有疑难问题。特别要着重于重点问题上的难点与疑点的研究和解决。
六、备教法
备教法,就是在解决“教什么”的基础上,落实“怎么教”,即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教法的设计、选定和加工。教师在备课中,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认知特点,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组织处理,进行教学方法方面的加工,使教学的内容层次清楚、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难易适中,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
七、备教参和社会实际
所谓备教参就是教师要广泛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开拓知识领域,掌握必要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科学成就。在备教学参考资料时,要特别注意教材的“缝隙”;要把握知识的“障碍点”、“闪光点”,这些内容往往隐藏着开发学生智力的“引爆点”,常常能发挥意外的作用。所以,首先,要注意教材的“缝隙”是哪些,在哪里。其次,必须用心搜集;整理和运用资料,勤查工具书,多做资料卡,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建立一个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圈”。最后,须用心研究和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志趣和思维方法,从中揣摩出学生可能出现的“意外发问”,做到知己知彼,方能“临阵不乱”。
八、教学反思
为了能获取更多的经验教训有时候还要进行二次备课,对教师来说,在教学实践中,课堂很难完完全全地按备课计划去进行,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可能打破原来你精心设计的教学思路,教师可在课后通过反思札记、课后教案等多种形式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并进行综合、理性的分析,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教训,作为下次备课的借鉴。有老师说:“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参考文献
1 余本祜.中学教育学[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5
2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 陈 东、陈宏遂等.教育实习百题[M].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1994
4 吴 铎、彭承福.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 [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