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模式,医疗联合体可以保障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科学长期发展。医疗资源共享是医联体医疗资源整合过程中的关键,因此要深入分析资源整合过程中的阻碍。本文分析了核心医院和合作医疗机构进行资源共享的基本条件,并探索了如何整合医联体内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资源。
关键词:医疗联合体;分级诊疗;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4-000-01
医疗联合体主要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从社区医院到三级公立医院,从下到上各层级公立医院的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内,医疗信息在内部是共享的;责任利益在一定范围你也是共同分享和承担的。这种联合体是实现分级诊疗的极佳模式:许多小病、常见病和慢性病会被分流到社区医院或基层医院,大型公立医院就可以更多地发挥解决疑难杂症的医疗功能。医疗联合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改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我国新医改一直在探索如何使医疗服务体系更加科学高效,医疗联合体因其良好的分级诊疗助推模式、能有效整合医疗资源,尽管建立联合体阻碍重重,却是各地方政府坚持探索的重点。尽管许多学者就如何建立有效医疗联合体以及医联体间的合作机制作出了许多研究,但如果要达到新医改要求,就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如何有效整合医疗设备、制度、技术和人才等各种资源要素,使联合体内成员医院在技术上实现协同,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共同为居民提供优质经济的医疗服务。
一、医联体医疗资源实现共享的不利因素
1.医疗联合体的组织形式
从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关系上来看,医联体可分为契约式、托管式和兼并式医疗联合体。契约式医疗联合体是指各级公立医院通过签订协议来组成联合体,成员医院仍然各自保持他们的所有权和管理权,更多的是通过技术共享来达成系统服务关系。托管式医疗联合体主要是以政府为托管人,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权委托给上级医疗机构。兼并式医疗联合体主要是大型公立医院兼并、购买或直接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医疗联合体内部所有权和管理权都只归集团所有。国内大部分医联体采取松散式的契约式,因协议模式的不同和利益竞争机制,对于医疗资源的共享有较大的障碍,甚至难以实现。
2.利益的协调和补偿机制
为了科学规范医疗服务秩序,我国很多年前就提出双向转诊机制,并下达了相关考核指标,但是因为下现行医保制度下,各级医院医保额度有所限制,很多医院对于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不够主动,缺乏能动性。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如果仅仅是上级医疗机构对下级医疗机构医疗技术的单向输注,那么这种合作方式是不可能长久的。下级医疗机构必须同时为上级医疗结构提供某种利益上的补偿,这种补偿通常是指疑难危重病人的转诊。以获取更多转诊病例为利益补偿机制显然与国家分级诊疗的政策是背道而驰的。
3.人才的储备与流动
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是以医疗技术为核心,因此作为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疗资源整合负荷量取决于医院人才的储备和流动方式。人才储备相对较弱的医疗机构进行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时必须采取更高效的方式。当前我国全科医学教育上还在萌芽期,符合要求的家庭医生少之又少,只有提高家庭医生的自身技术和服务意识,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建才能立科学优质的服务体系。
二、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模式
1.推进双向转诊,实现分级诊疗
实现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的前提是要推进双向转诊和实现分级诊疗。上下级医疗机构间签署合作协议的前提是规定好转诊和分级诊疗的标准。22种重大疾病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但这远远不够。因此在签订合作协议时,有必要根据当地医院的医疗技术条件和水平,确定各个协作专业的分级和转诊标准;根据当地医院的等级水平和发展目标,确定下派专家和专业人员培训计划,保障90%的疾病能够在现区域内诊疗,专业内转诊率小于10%。
2.构建利益平衡机制
一是夯实协同服务的群众基础。将医疗联合体与社区卫生服务放在一起共同探索新改革,重视培养家庭医生和建立相关制度,在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功能的同时,发挥处于医疗联合体中的资源优势,全面推进居民和家庭医生的签约。二是完善补偿激励机制。探索医疗联合体的资源整合,是建立有效有序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改革和制度探索,也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为了建立有效的医疗联合体,科学整合医疗资源,需要付出一定的改革成本。因此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很重要,当前的补偿激励机制和医保制度等都需要改革。三是建立适当的考核机制。高校等平台可以协助建立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对医疗联合体的协同服务进行考核,主要设计协议内联合服务开展了多少、如何开展;社区居民和医务人员对协同服务是否满意以及最终是否实现了分级诊疗、费用控制是否达标。
3.加强人员培训,促进人才流动
联合体内的医务人员应该适当流动,这需要建立相关政策机制。例如组织医疗联合体内二、三级医院的医生人才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使三级医院的优质人才资源发挥最大作用,可允许医生多点执业。加大对全科医生的培养投入、在临床实训阶段提高医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如果有足够的优秀的全科医生,社区服务中心将能更大发挥基础首诊职能,促进医联体内的成员更清晰地进行功能定位。
4.医疗资源纵向整合需要评价体系
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在不同的医联体中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到底哪种方式更为合适,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同时将医疗服务体系资源整合的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专门的维度纳入对医疗机构的日常考核,可有效地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的主动性。
三、结语
医疗联合体的资源整合需要进行系统设计,因为其中涉及各方利益和管理制度和资源的协同。医疗联合体只有有效协同了成员之间的各种关键要素和利益纽带,才能真正实现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目标、实现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凡,高卫益,马捷,林婧,胡翊群.新医改背景下瑞金—卢湾医疗联合体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3(5):10-12.
[2]史明丽.我国纵向型区域医疗联合体的进展与挑战[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7):28-32.
[3]芦炜,梁鸿.如何构建医疗联合体:组织模式、利益机制和服务内容[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12):6-11.
关键词:医疗联合体;分级诊疗;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4-000-01
医疗联合体主要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从社区医院到三级公立医院,从下到上各层级公立医院的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内,医疗信息在内部是共享的;责任利益在一定范围你也是共同分享和承担的。这种联合体是实现分级诊疗的极佳模式:许多小病、常见病和慢性病会被分流到社区医院或基层医院,大型公立医院就可以更多地发挥解决疑难杂症的医疗功能。医疗联合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改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我国新医改一直在探索如何使医疗服务体系更加科学高效,医疗联合体因其良好的分级诊疗助推模式、能有效整合医疗资源,尽管建立联合体阻碍重重,却是各地方政府坚持探索的重点。尽管许多学者就如何建立有效医疗联合体以及医联体间的合作机制作出了许多研究,但如果要达到新医改要求,就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如何有效整合医疗设备、制度、技术和人才等各种资源要素,使联合体内成员医院在技术上实现协同,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共同为居民提供优质经济的医疗服务。
一、医联体医疗资源实现共享的不利因素
1.医疗联合体的组织形式
从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关系上来看,医联体可分为契约式、托管式和兼并式医疗联合体。契约式医疗联合体是指各级公立医院通过签订协议来组成联合体,成员医院仍然各自保持他们的所有权和管理权,更多的是通过技术共享来达成系统服务关系。托管式医疗联合体主要是以政府为托管人,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权委托给上级医疗机构。兼并式医疗联合体主要是大型公立医院兼并、购买或直接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医疗联合体内部所有权和管理权都只归集团所有。国内大部分医联体采取松散式的契约式,因协议模式的不同和利益竞争机制,对于医疗资源的共享有较大的障碍,甚至难以实现。
2.利益的协调和补偿机制
为了科学规范医疗服务秩序,我国很多年前就提出双向转诊机制,并下达了相关考核指标,但是因为下现行医保制度下,各级医院医保额度有所限制,很多医院对于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不够主动,缺乏能动性。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如果仅仅是上级医疗机构对下级医疗机构医疗技术的单向输注,那么这种合作方式是不可能长久的。下级医疗机构必须同时为上级医疗结构提供某种利益上的补偿,这种补偿通常是指疑难危重病人的转诊。以获取更多转诊病例为利益补偿机制显然与国家分级诊疗的政策是背道而驰的。
3.人才的储备与流动
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是以医疗技术为核心,因此作为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疗资源整合负荷量取决于医院人才的储备和流动方式。人才储备相对较弱的医疗机构进行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时必须采取更高效的方式。当前我国全科医学教育上还在萌芽期,符合要求的家庭医生少之又少,只有提高家庭医生的自身技术和服务意识,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建才能立科学优质的服务体系。
二、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模式
1.推进双向转诊,实现分级诊疗
实现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的前提是要推进双向转诊和实现分级诊疗。上下级医疗机构间签署合作协议的前提是规定好转诊和分级诊疗的标准。22种重大疾病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但这远远不够。因此在签订合作协议时,有必要根据当地医院的医疗技术条件和水平,确定各个协作专业的分级和转诊标准;根据当地医院的等级水平和发展目标,确定下派专家和专业人员培训计划,保障90%的疾病能够在现区域内诊疗,专业内转诊率小于10%。
2.构建利益平衡机制
一是夯实协同服务的群众基础。将医疗联合体与社区卫生服务放在一起共同探索新改革,重视培养家庭医生和建立相关制度,在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功能的同时,发挥处于医疗联合体中的资源优势,全面推进居民和家庭医生的签约。二是完善补偿激励机制。探索医疗联合体的资源整合,是建立有效有序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改革和制度探索,也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为了建立有效的医疗联合体,科学整合医疗资源,需要付出一定的改革成本。因此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很重要,当前的补偿激励机制和医保制度等都需要改革。三是建立适当的考核机制。高校等平台可以协助建立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对医疗联合体的协同服务进行考核,主要设计协议内联合服务开展了多少、如何开展;社区居民和医务人员对协同服务是否满意以及最终是否实现了分级诊疗、费用控制是否达标。
3.加强人员培训,促进人才流动
联合体内的医务人员应该适当流动,这需要建立相关政策机制。例如组织医疗联合体内二、三级医院的医生人才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使三级医院的优质人才资源发挥最大作用,可允许医生多点执业。加大对全科医生的培养投入、在临床实训阶段提高医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如果有足够的优秀的全科医生,社区服务中心将能更大发挥基础首诊职能,促进医联体内的成员更清晰地进行功能定位。
4.医疗资源纵向整合需要评价体系
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在不同的医联体中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到底哪种方式更为合适,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同时将医疗服务体系资源整合的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专门的维度纳入对医疗机构的日常考核,可有效地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的主动性。
三、结语
医疗联合体的资源整合需要进行系统设计,因为其中涉及各方利益和管理制度和资源的协同。医疗联合体只有有效协同了成员之间的各种关键要素和利益纽带,才能真正实现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目标、实现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凡,高卫益,马捷,林婧,胡翊群.新医改背景下瑞金—卢湾医疗联合体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3(5):10-12.
[2]史明丽.我国纵向型区域医疗联合体的进展与挑战[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7):28-32.
[3]芦炜,梁鸿.如何构建医疗联合体:组织模式、利益机制和服务内容[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1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