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有棵枇杷树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w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那里,怎能不甜?
  ——[法]雨果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提示
  题目中两则材料都与“慈母”有关。“母爱亲情”是个老话题了,旧题如何写出点新意呢?这里提供两种思路:
  1.侧面落笔的虚构式。如美国作家爱玛·本贝克的《上帝创造母亲时》,作者看似描写上帝、天使这两个与“母亲”不相干的人物,实际上却是借他们之口,刻画出一个柔和而又坚强的“母亲”形象。这样一种虚构式的侧面描写,有时比直接叙述更值得回味。
  2.细细道来的告白式。如另一位域外作家欧玛·庞姆贝克的《爱你至深》,是以中年人的口吻对孩子倾吐的爱的箴言。读过此文,由“母亲做各种事情的良苦用心”来体会什么才是对孩子的爱,很能引起我们的思考。更可感到每个细节的真实。文章第一人称的写法和娓娓道来的形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时新素材
  1.当某天降临
  当某一天,如果你发现,母亲清洗的碗筷、打扫的地面不再如以前一样干净了;当某一天,如果你发现,母亲的动作不再如以前一样灵活了,请你一定一定不要责怪她,更不要大声呵斥她,给她颜色看。因为,那表明,你的母亲已经真的开始老了,那时的她,更需要的是你的宽容、赞扬和爱。
  2.天堂有棵枇杷树
  一位年轻的母亲,不幸患上癌症,因为化疗,她的一头秀发渐渐掉落。那天,4岁的儿子星星好奇地打量着她,问:“妈妈,你的头发哪里去了?”她看着一脸天真的儿子,心如刀割,但脸上却笑着,她说:“妈妈的头发,去了天堂呀。”然后,她装着很神秘的样子,悄声对儿子说:“星星,妈妈告诉你一个秘密,你不要告诉别人哦。”孩子兴奋地承诺,星星不告诉别人。她把儿子紧紧搂到怀里,笑着跟儿子耳语:“妈妈可能要离开星星了,妈妈也要去天堂。”
  天堂在哪里?妈妈要去做什么呢?孩子有些着急。
  天堂啊,离家很远很远,妈妈要去那里种一棵枇杷树。星星不是最爱吃枇杷吗?那,妈妈把星星也带去,好不好?不行,宝贝儿。年轻的母亲,摸摸儿子稚嫩的小脸蛋说,天堂里不准小孩儿去。等你长大了才可以去哦。那,妈妈会等星星吗?会的,妈妈会一直等星星。但星星得答应妈妈,妈妈走后,星星不许哭,一定要乖,要听话,这样才能快快长大,知道吗?
  孩子高兴地点头答应了。
  多年以后,孩子终于长大,明白死亡原是尘世永隔。但他没有悲痛,有的只是感恩,因为妈妈的爱,从未曾离开过他。
  3.母亲的扫把
  一位母亲在冬日的早上,下地干活去了。一会儿工夫,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这位母亲赶忙往家里走,家里还关着刚满两岁的孩子。刚走进家门,孩子便哭着向她扑来。她马上拿起炕头的扫把。
  她并没有用扫把去打孩子,责怪他的哭闹;而是迅速扫掉身上的雪花,然后去拥抱自己的孩子。
  4.阳光下的守望
  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母亲脸上早已爬满了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将她的衣衫浸染得水洗一样,她的花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树阴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阴下,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个比仲春的冰还薄的笑,小声嗫嚅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人再劝她。
  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半个小时,也许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学生说,这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5.母亲的需要
  给天下的儿子出个题目:母亲最需要的是什么?
  这是一个简单的题目,也是一个复杂的题目。从来是母亲问儿子你需要什么,很少有儿子想过母亲需要什么。从小到大,儿子有数不清的需要被母亲牢记,被母亲满足;从小到大,儿子很少过问过母亲的需要、母亲的梦想。其实母亲的需要非常简单,请看下面一个故事:
  某一监狱的牢房中关着数名死刑犯。
  有一天,大伙翻着彩色的杂志在那里闲聊,其中一个犯人指着杂志中的珠宝图片感叹说:“我母亲如果戴上这些首饰一定很高兴。”
  有一个则指着上面的房屋图片说:“我的母亲如果有这么一间漂亮的房子多好。”
  另一个犯人说:“要是我的母亲有这么一辆车子,就可以常来看我了。”
  杂志传到最后一个犯人手中,他拿着杂志良久未言,默想了许久后流着泪说:“如果我的母亲有个好儿子就好了。”
  大家听了都沉默无语。
  不知道这是不是作恶者最后的悔悟,这几个死刑犯能在生命不多的日子里想起他们的母亲,应该说,他们都是心存孝顺的。可是,前面几个犯人对母亲需要的揣度都是错误的,他们其实是把自己的需要加到了母亲的身上。只有最后一个犯人有了彻悟,他明白了天下母亲最大的需要就是有个好儿子!
其他文献
A  姚瑶是班上人缘最好的女孩儿,大家都喜欢她。  爱笑的姚瑶像是永远没有烦心事,总是笑容洋溢,笑口常开,让人如沐春风。大家都喜欢听姚瑶的“甜言蜜语”,虽然明知道自己没有她夸的那么好,但还是爱听。谁不愿意听人说好话呢?  当然有人不愿意听好话,那就是我的“怪咖”同桌李迈。李迈真的很招人讨厌,他喜欢揭人伤疤,喜欢“哪壶不开提哪壶”,喜欢钻“牛角尖”,遇上这样的同桌真是件痛苦又无奈的事。  李迈人缘差
在我看来,成功的企业大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利用人类天性中的弱点赚取利润,另一类通过人类社会生产能力的提升獲得收益。也有企业两者兼而有之,但这两条都不沾的企业都消失了。  以商业化来满足消费者傲慢、嫉妒、愤怒、懒惰、贪婪、淫欲及暴食的需求,为其提供便利乃至除罪化,正是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超额利润的重要来源。社交软件负责满足你的傲慢、嫉妒与愤怒,外卖业务满足你的懒惰,泛滥而便利的金融交易满足你的贪婪
一  在赶着参加市中学生现场作文竞赛的路上碰到堵车,时间一分一秒悄然无声地流逝,我心急如焚,恨自己不早起几分钟,这样就能赶上前一班公交车。  望着拥堵的车流,我果断地央求公交车司机停车,下车后想找辆“摩的”尽快赶去比赛现场。虽然只剩三站路,可走起来却不近,没半小时根本走不到,再说,气喘吁吁赶去比赛,会有好结果吗?可是平时满街都是的“摩的”,现在急着赶路却一辆也找不到。  在我东张西望时,一辆黄色的
我的同桌小美是一名漂亮乖巧的女孩,上初中后,她迷上了时尚潮流杂志,加上同学戏称她为“胖妹”,她便开始节食,除水果外不吃任何东西。过了几个月,小美的体重降到了34公斤,不仅脑垂体变小、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瘦得连打吊针都打不进,后来在医院经心理科、营养科联合治疗,才慢慢变好。  我听医生说,小美患上的是神经性厌食症,该病因自我饥饿致死率高达5%~20%,复发率高达20%,而且在初高中生群体中频发。这
有几年,母亲身患重病,父亲带着她全国求医。那段时间我自然会要求自己更上进,但现实是:心理压力过大,急躁焦虑,越逼自己努力,学习效率反而越低。  母亲一直对我有很高的要求和期许,可有一天,她突然打电话跟我说:“儿子,这场大病让妈妈想明白了。妈妈只希望你将来平安健康,有一份工作,一个幸福温暖的小家。这世界上的成功人士注定只有少数人,咱干吗非得要求自己有大出息呢?”  不知道为什么,听完母亲的话,我的心
如果说我是墙边渺小、不起眼的青苔,你就是盆中鲜艳、受人喜爱的牡丹。我们的生存方式不一样,境遇不一样,生活也不一样。偏偏命运弄人,让这样的我遇见了你,让你从此在我眼中不曾消失。  我在班上不起眼,相貌平平,成绩不好,体育也差,又没有一技之长,还坐在一个角落里,老师和同学们看不见我。我性格不算开朗,圈子也就那么点大,跟别人说话也聊不了几句就沉默,整个就是一“话废”。对于这样的自己,我是十分讨厌的,但当
如果你有话想说  我的生活中突然闯进了一个“恶魔”,它的名字叫“物理”。  初一时,我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偶尔能进班级前十。但是到初二开始学物理的时候,我的成绩明显下滑了,因为每次考试,拖我后腿的“罪魁祸首”都是物理。物理老师上课讲的内容我大概都能听懂,但一写作业,我就不会了。可当老师讲解后,我又恍然大悟……我真搞不懂自己,明明是同样的题目,为什么有的同学会做,我却不会。每当这个时候我就羡慕我们班的
田间、路旁、篱笆下,无数小花在绽放;白瓣、黄蕊、绿茎叶,清新俏丽好模样。它的名字,叫一年蓬。可是,我多次误认了它。  每年六月,白色小花开满山岗。童年时期的我和小伙伴一起采来大把大把的小花,把家里所有的瓶瓶罐罐都找出来还插不下,只得铺在窗台上。长长的一列,挨挨挤挤,窗台成为一片花的海洋。  这些山野小花质朴清新,有白色花瓣、黄色花蕊、绿色茎叶,模样秀丽,香气悠远,我想当然地以为它们的名字就叫“雏菊
A wild donkey once met a tame donkey feeding on a hillside. The wild donkey was thin and small.  He spent his life out of doors, sheltering as best he could in the cold weather and eating the sparse h
刚读完余光中的这本散文集《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天色渐晚,窗外晚霞缠绵,竟像是这书的余味,久不散去。阅读好书的乐趣和魅力就在于,它可以让你长久沉浸在另一种氛围之中,仿佛经历了另一种时空、另一种情绪而不得脱身。我想,余光中这本书做到了,因此在我心中它便是一本好书。  余光中的文字仿佛有种独特的魔力,带你越过一幅恬静悠然的山水画,黏稠而意蕴无穷。作为诗人,余光中的风格复杂多变,从早期的现代诗,到把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