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黄海稻区水稻苗期青枯病发生与防治技术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j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稻青枯病是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由于黄海稻区低温寡照、高湿的气候特点,青枯病成为主要的病害之一。通过分析青枯病的发生原因,提出合理的防控措施,以期为水稻的丰产奠定基础,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助力。
  关键词:黄海稻区;水稻苗期;青枯病;防治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9-0066-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435.111       文献标志码: B
  黄海稻区水稻种植面积约10万 hm2,是辽宁省主要的种植稻区之一。苗期发生的青枯病属生理性病害,是水稻病害中发病最迅速、侵害范围最广的一种病害,堪称水稻之“癌症”[1]。在秧苗2.5~3叶期青枯病会经常发生,水稻秧苗心叶或者其上部叶片倒卷折曲成筒状[2],呈现为脏灰绿色和失水干燥枯萎的症状,其根部根毛稀疏、量少,随后水稻秧苗的基部变成褐色软腐,青枯病容易成堆成簇发生。青枯病发生特别迅猛,如果没有及时地发现并采取措施,往往在1~2 d内就会从点扩大到面,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整床秧苗枯死。
  1   青枯病发生原因
  1.1   温度
  由于黄海稻区春季低温的气候特点,水稻种子在播种前气温很低,苗床的解冻层很薄,下部仍未解冻。水稻种子萌发长成秧苗的生育前期,这段时间气温低,土壤温度也低,抑制根部生长发育,地下部根系生长不发达,根毛吸水能力减弱。随着地上部秧苗水分蒸腾量的增大,造成秧苗生长需要的水分供不应求。
  1.2   水分
  作苗床时,床面高度距离水平地面较低,床土层薄,育苗床土壤温度低,土壤里的水分偏大,使得土壤内结构通透性差,造成水稻秧苗的根系发育不良;在水稻秧苗的生长前期控制不好需水量,往往会给苗床浇水过多,育苗床土的湿度偏大,抑制水稻种子的胚根生长,导致根系发育差。
  1.3   土壤
  一般情况下,育苗床土仍采用稻田土,土壤质地黏重,颗粒之间孔隙小,结构紧密,通气透水能力差,湿时黏干时硬。在这种土壤的生长条件中,水稻秧苗的种子根和不定根生长受到抑制,使得秧苗根系发育不良。在机器插秧时,通常采用穴盘育苗或隔离层育苗等方式,往往营养土在苗床上铺撒的厚度过薄,床土中营养物质肥料含量过高,秧苗的根系很难吸收到肥分,影响了根系的生长发育,当肥分超过一定浓度时,甚至会杀伤根系。黄海稻区盐碱地面积占据很大的比例,在鹽碱地育苗时,容易忽略的是育苗床土壤的酸碱度,很多情况下土壤酸度调整不到位,这时土壤会返盐碱,阻止根毛正常吸水,影响秧苗根系发育生长。
  1.4   肥料用量过大
  随着科技下乡,科学种田的深入宣传,农户知道了水稻本田期合理施肥对水稻增产增收的效益,却忽略了苗期的水稻秧苗需肥特点。一般情况下,在施用壮秧剂等肥料的过程中用量偏大,极易造成秧苗植株过高、叶片披散、叶色深绿的徒长秧苗。当肥料溶液在土壤内浓度过大时,会引起水稻秧苗根毛根尖细胞内的水分反渗透,使吸水能力减弱,徒长苗蒸腾量增加,导致秧苗脱水枯萎。在水稻秧苗的根层土壤中肥料过多,不仅影响秧苗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会杀伤其根系。
  1.5   通风晚,通风量不够
  正常情况下水稻种子出苗后应适当地通小风,伴随着水稻秧龄的变大或者外界环境温度的升高,通风量应当逐渐加大。据统计,现在有90%农户,在水稻秧苗1叶1心或2叶1心才开始通风。秧苗在生长前期通风晚,而且通风量小,秧苗地面上部分生长发育较快,地下部分生长发育缓慢,根系发育不完善生长量小。秧苗生长中后期通风量不够,地上部分生长发育过快,导致秧苗徒长,秧苗节间发育过长,秧苗质量下降,低节位分蘖减弱或丧失。
  2   青枯病预防
  2.1   选择优质种子
  根据黄海稻区的实际情况,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的年度积温量、降水量情况、全年无霜期、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土壤肥力、水资源条件、病虫害发生发展等情况特点,选择优良水稻品种。在选择水稻良种时,应该选择在霜来临前能够充分达到成熟的品种;选择优质种子还要注意种子的“三证”,即种子质量合格证、种子销售许可证、经营执照;选择国家已经完成审定并且正在推广的优良品种,防止购买到假劣种子和不合格种子,选择正规厂商单位生产的达到国家标准的良种。
  2.2   适期播种,把握播种密度
  春季气温低,不利于水稻种子的生长发育,过早地进行播种育苗会导致水稻种子出芽慢、不整齐,地下根部生长不健壮根系发育不完善,后期极易发生青枯病。为了提高种子的生长势,减少前期育苗时的低温影响,可以进行种子催芽,缩短播种到出苗的时间,提高秧苗的抗逆性、抗病性。提高催芽育苗技术,在操作的过程中防止种子受伤,可采取种子包衣,提高种子活力、生命力、抗逆力和抗病力。在播种时往往习惯用种量偏大,在外界环境达到一定条件下,播种密度大很容易造成秧苗徒长,易发生青枯病。
  2.3   提升育苗床高度
  提升育苗床台面高度是培育健壮水稻秧苗的基础。随着台面高度的增加,苗床土壤温度提高,秧苗地下根部生长不再受到抑制,秧苗地上部分正常生长发育,青枯病就不会发生在高台苗床的秧苗上了。尽量把高台苗床选择建在水资源便利、背风向阳、地下水位较低、中性肥沃的土壤上。台面修建高度不能低于20 cm,在本田地新建造的高台床要结合平整土地,修建方条床面,放置育苗穴盘和育苗布,方便作业施工。
  2.4   合理配制苗床土   在本田或园田地育苗,苗床土的取用选择土壤质地疏松、养分水分丰沛、呈现微弱酸性的前茬为大豆、玉米、蔬菜的地块。壮秧剂的用量要按照说明书要求,与床土充分混拌均匀制成营养土。目前草炭土也被广泛应用作为育苗床土使用。
  2.5   加强苗床管理
  2.5.1   育苗棚内温度管理
  黄海稻区春季气温较低,由于天气较凉,从播种后到出苗的7 d,育苗棚要以密闭保温为主,棚内温度在30 ℃。当遇到极端天气,气温骤降到0 ℃以下时,可以采用床面覆盖、熏烟等方法进行保温防冻。秧苗达到1.5叶,苗高在4.5~5.0 cm,温度在25~30 ℃;秧苗达到2.5叶,苗高在7.5~8.0 cm,温度在20~25 ℃;秧苗达到3.5叶,苗高在12.5~13.5 cm,温度在20 ℃。
  2.5.2   育苗床的水分管理
  在水稻秧苗未达到2.5叶前必须严格控制浇水量及浇水次数。随着外部气温的升高,棚内温度增加,秧苗在2.5叶对水的需求量逐步加大,这时要注意增加浇水量,尤其是黄海稻区一般经常采用穴盘育苗,穴盘秧苗抗旱能力很差,更应重点注意防止秧苗缺水。此时水温在15 ℃对水稻秧苗生长发育最为适宜,有条件的可用大缸等容器或晒水池进行蓄水。浇水时间选择在早晨太阳出来前或晚上太阳下山后进行往复缓慢喷浇,浇水要把握一次性浇透原则,尽量减少浇水频次。
  2.5.3   适时通风炼苗
  育苗前期以防寒保温为主,如果在出苗前育苗棚外晴天温度超过20 ℃,进行通风降温,以免育苗棚内高温灼伤幼芽。水稻种子出苗以后开始逐渐地通风炼苗。水稻秧苗在2.5叶前,育苗棚内温度应该控制在30 ℃以下,通风量和通风强度逐渐增加,吹风口应选在秧苗背風的一面,尽量减少风直接正面吹到秧苗。秧苗达到2.5叶以后棚内温度应控制在25 ℃以下,在3叶1心期以后进行大通风,防止水稻秧苗徒长,减少青枯病的发生。在水稻插秧前至少要保证有5 d的全敞开通风大炼苗的过程。
  2.6   认真做好病情调查监测
  青枯病具有发病急、扩散面广的特点,因此提倡经常深入田间调查,监测病害发生情况,时刻密切地关注天气变化,准确掌握病情发展动态,做到对病情早预防、早发现、早防治。
  3   水稻苗期青枯病治疗
  3.1   促进生根,提高秧苗素质
  青枯病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水稻秧苗的地下部根系发育不完善,不能及时为秧苗地上部的发育输送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成分。在发现有病症发生时,应该及时地喷施生根剂,促进秧苗根系进一步发育,重新焕发出根部活力。在施用生根剂的同时适量增加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提高秧苗素质,做到剂到病除。
  3.2   及时灌水,保护秧苗
  水稻苗期青枯病是一种缺水导致的生理性病害,为满足水稻秧苗对水分需求,大量浇水并在育苗床上尽量保持水层2 d。黄海稻区盐碱地多,再加上壮秧剂等其他营养物质的过剩使用,造成育苗床土壤盐碱度高。青枯病发生严重时,要对育苗床进行彻底的灌溉,进行洗盐洗碱,剥离不利于根系生长的因素。逐渐加大秧苗的通风量,促使秧苗尽快地适应外界环境条件。
  3.3   本田育秧,适时插秧
  在本田地进行穴盘育苗或隔离物育苗的,有条件的可以将秧苗移到灌水的本田当中去,控制水层保持在秧苗高度的1/2,监控病害的发生发展进程,使秧苗能够满足插秧期时条件要求。如果临近插秧期发生青枯病,为避免青枯病在苗床上对秧苗造成严重的伤害要及时地进行插秧。青枯病的秧苗见水后,自然自愈。
  参考文献:
  [ 1 ] 许海霞,赵德华,徐静.水稻青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158-160.
  [ 2 ] 袁宝贵,徐君敏.浅析水稻青枯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J].上海农业科技,2008(1):84-85.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水稻稻飞虱在上海市崇明地区大发生频率明显增高,稻飞虱作为水稻生产上暴发性害虫之一,大发生年份如果防治不力,会导致水稻严重减产。于2020年进行了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19%氯虫·三氟苯悬浮剂、11%阿维三氟苯等7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速效性、持效期、安全性等试验,以期为大面积防治水稻稻飞虱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水稻;稻飞虱;20%三氟苯嘧啶;药剂;田间防效  文章编
摘 要:科技兴农,良种先行,种子又称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根基。民勤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现有耕地面积4.67万hm2,其中90%的农业用种是商品种子,县内持证种子生产经营企业28家,种子代销点近300家,种业管理与服务工作举足轻重。主要论述了民勤县种业体系建设情况。  关键词:民勤县;种业体系;调研;思考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9-010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摘 要:以减肥减药栽培技术应用价值为切入点,发现现有露地萝卜种植方法易引发病虫害,通过使用减肥减药方式栽培萝卜,可提高萝卜质量与产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露地萝卜减肥减药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应用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露地萝卜;减肥减药;高产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9-0062-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631.1 文献标志码
摘 要:从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来源及现状出发,通过对增产增量原理的解释,以及该技艺优、劣势的陈述,探讨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方法及未来防治病虫害的具体应对策略,最终分析得出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长远意义。  关键词: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9-003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65.1;S435.651
随着当今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学生选择专业的方向也能呈现出一定的社会发展现状。就目前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市场上也呈现出供过于求的局面,对此,也对该专业的
摘 要: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营养丰富、经济和利用价值高、种植面积广阔。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是传统小麦种植的延伸,可有效提升小麦产量及质量,使饮食绿色化。对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进行了具体介绍,并提出了有效的推广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小麦;田间管理技术;策略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9-003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志码: B
源自德国的Seminar教学法,推崇学术自由的理念,与传统“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不同,与现代大学教育理念更加契合。自其引入中国高等教育之中,已有百年。该教学法在我国
摘 要:主要从玉米病害与虫害发生特点出发,提出针对性绿色防控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绿色防控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9-007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志码: B  1 玉米病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1.1 玉米大斑病  发生特点:高海拔区域气候较为凉爽,种植玉米易产生大斑病,生成大斑病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幼儿园的教育问题也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体育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之一,其对于幼儿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综合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良好的户外活
摘 要:随着我国工业和农业快速发展,部分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明显超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人类均受到了极大威胁。介绍了我国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危害,阐述了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对微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的毒性效应。  关键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毒性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9-006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X53 文献标志码: B  1 研究背景  我国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