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兰州考察活动综述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940~1944年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的西北艺术文物考察活动是我国近现代一段重要的文化史,1942~1943年在甘肃兰州的考察活动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所以,有必要回顾这段历史,它不仅是对战乱时期坚持工作的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的纪念,更是对昔日兰州历史的回忆。
  [关键词]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 王子云 ;兰州考古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4-0041-03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是1940~1944年由王子云发起、国民党教育部组织的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系统、深入并有明确目的的文物艺术考察团体。考察团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豫、陕、甘广大地区的文物史迹进行清理、研究考证,并采集了大量的绘画、图片、文字和实物资料,撰写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学术论著,为西北文物史迹研究提供了翔实可靠的资料,具有重要的价值。
  1942年,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先到兰州,后去青海。《甘肃地方大事记》记载,“五月二十日四日(星期日)早晴午阴,艺文考察团(艺术文物考察团)王团长子云等由青(青海)返兰”,三十二年(1943)“三月八日(星期一)晴,艺文考察团返兰”。笔者认为该时间应当是艺术考察团从敦煌途经酒泉、张掖回到兰州的时间。
  考察团在兰州先后考察了握桥、金天观、庄严寺、普照寺和嘉福寺、城隍庙。考察兰州握桥的记录如下:“握桥,鲜卑语称河厉,是鲜卑族吐谷浑发明的……实际上是无墩虹梁木拱桥……”林亮在他的书中写道:“出西门,览握根桥。桥长十余丈,其形如弓,桥上盖屋,足蔽风雨,五彩绘缯。两端有坊,冬曰‘空中鳖背’,西曰‘天上慈航’。”《西北揽胜》中有载:“西津桥,又称三公桥,在城西二里,跨阿甘水,相传创于唐代……自远望之,宛如卧龙……全身悉以木料建筑,亦我国桥梁之伟观也。”以上几处对握桥的记述较为简略,名称上也各有不同,有西津桥、三公桥、卧桥、握桥等名称,王子云先生将其称为渥桥。《兰州古今注》称:“城西阿甘河有握桥者,或曰卧桥,东西十余丈,高二丈,穹窿特赶上有覆楼,旁设钩桥,而桥下不置一株,桥两端各有翼亭,上下有巨木连节错压,斜上伸,中则横空为梁,略如虹状,西湟水上有数桥与此相类,考段国沙洲记吐谷浑于河上,作桥谓之河,历长百五十步两岸垒石作基阶,节节相次,大木纵横,更镇压两边,俱来相去三丈,并大材以板横,次之施金钩栏,甚严饬桥在清水川东,与此桥及湟水桥营造相合,旧制谓此桥仿于唐时,盖即河历遗制,河历二字文羲,不可解疑是鲜卑语也。”
  从以上的记载可知,握桥设计巧妙、工艺精巧,有诗为证:“不凭支柱架虹腰,独卧河干历几朝,桥上行人桥下影,年年来去送寒潮。”可惜该桥于1952年被拆除,现在我们只能从照片上看到昔日握桥的风采。
  考察团对金天观的考察,最早的记录是:“金天观一名雷坛,在西郊河外,亦肃藩所创修,正殿东西有廊房……”陈万里曾如此描述金天观:“在西门外,明肃藩建……两廊书系画壁……所绘为金朝玄元太上老君应化图,自第一化至四十化止,中隔空廊,其南部则‘雷祖出巡图也’。西廊南部为雷祖巡宫图,北部自第四十二化至八十一化止,图下复写原经经文,间多剥落,壁画则完好者殆十八九……”
  林亮在他的《蒙新甘宁考察记》中这样描述金天观:“渡桥里许,至雷坛庙……庙左为阿公祠,即清初阿公祠……院中古柏苍翠……有阿公墨宝多幅,石刻嵌于壁间。”
  对金天观较全的记载如下:“明肃庄王金天观记说:观之置东有望仙桥,西上乃外之,周围三里,东有大门,左右列战,曰皋兰福地。正门凿一碧沼曰五龙之潭,外南门曰金天观,龙虎在马,左有玄坛,右有真武祠。正门曰九天门,雷公、雷母、风伯、雨师居其下,中有雷之坛。左曰法王殿,右曰天师堂。正殿曰雷祖宝殿,殿南向,其雷师,皓翁,卿徒、师相十六雷神刘班左右。后有无极殿,中有三清,左右设南北二排,五祖七真周市朝无。该有神御殿,在九阳峰上,东有道院,西有环室。”相关古诗词写道:“明肃靖王咏句:‘羽客楼真处,隐隐古殿幽,山楼依迭□,道院傍清流,庭院巢松鹤,林□唤雨鸡,嚓予惟世纲,徒慕赤松□。’”
  解放后, “这观(金天观)在解放路西南华林山下……民间通称雷坛。现已改建为工人文化宫”。从上述记载可知,金天观当时规模宏大,最为人们称赞的是其廊壁上的《老子应化图》。《老子应化图》现在依然在工人文化宫的回廊上,只因年代久远,保护不力,已漫漶不清。
  三大古寺之庄严寺,“在城中鼓楼西,唐初建元至元间重修”,对于寺庙的建筑年代也此说:“根据‘朝廷庄严禅院’的写家李贡生的生年考证,又似乎是明代的建筑物。” “寺有三绝:塑绝、写绝、画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普照寺亦名大佛寺……今存金泰和时铸钟……入寺门而北有金刚殿,天王殿……又进为大雄殿,有佛像三塑,工绝佳……东南各有□殿,址宇开阔,久而居民聚之丽寺而居者数百家。明国十七年尽徒居人外出循,大雄殿东西各建为市□中以长廊连之,则使商贩市□,就列为肆,又通寺后以于东街。于是焕然改观,而名市场曰中山昭纪念也。”普照寺里的“壁画塑像均出唐宋名手,栩栩如生”。
  最后一座寺庙是白塔寺,据王子云先生的记载,白塔寺在兰州城北黄河北岸的白塔山,建于唐代,且寺中有十三级木塔。王先生还在这里画过一幅白塔山图长卷。据笔者考证,嘉福寺又名宝塔寺,俗名木塔寺,位于兰州的内城西北隅,即今天的木塔巷至永昌路北段之间,始建于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元世祖至元间(1264~1294)重修并赐名嘉福寺。寺中有宝塔,是十三级木塔,从未有过白塔寺这一名称,经笔者进一步考证,认为是王子云先生记录有误。
  “嘉福寺旧名宝塔寺,俗名木塔寺,在城内西北隅,唐贞观九年高昌王建元至元间重修,赐名嘉福……同治十三年复毁于火。”“……木塔者,下建佛殿九楹,其上建八棱形层迭,直上塔顶‘室广阁’仅九尺九,为极十有三高,至十五六丈重阁,矗虚复,道凌空闻之,父老登是塔者视四周云山如陈儿案,俯见黄流蜿蜒委曲,是足下香然,如直身太虚,下临尘寰,巧匠作□于神鬼殆,非人工所能为也,后不戒于火遂丧此塔。今模型犹存寺中,不知有能复□此者乎”。
  嘉福寺和之前的握桥、金天观、庄严寺和普照寺现已不复存在,我们只能根据前人的描述在脑海里想象了。
  关于城隍庙有以下记载: “坐落在今日市区张掖路中段北部,与庄严寺隔一条大众巷。相传是众城隍庙中最早的一座,创建于宋,元、明、清,历代均有修建。”“殿中塑城隍泥塑……”“进大门为享殿五楹……东西两侧为钟鼓楼、山神庙、土地庙、看楼。享殿北为正殿,殿前各建一座四明亭。两侧有陪殿、长廊……右两侧为眼光、广嗣、痘疹、圣母殿。宫北为客堂。”与金天观不同的是,城隍庙一直保留到现在,只是现在周末熙熙攘攘的古玩字画爱好者已经替代了当年的善男信女。
  考察团在兰州考察时,曾提到兰州的刻葫芦。虽然现在刻葫芦在兰州经常可以见到,但有关它的历史却不得而知。“甘肃特种工艺刻葫芦,创始于清光绪年间,有王裁缝(佚名)者,首镌花草;民国初年,来银娃、王洪儒(或鸿武)等,继刻刀马人物与名胜风景,均系儿童玩具,售诸街市。及至张广建都甘时期(民国三年—十年),张提倡各种工艺,作为官厅送礼之用,于是刻葫芦复经李文斋精心提高,一跃而为甘肃特种精巧艺术品。”
  考察团成员国难时期在西北进行文物考察,意义重大。兰州是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人力、物资的中转站,所以,考察团对兰州的考察相对甘肃其他地区的考察时间和对象都更充裕。团长王子云先生之前曾去过河南和陕西的许多地方,当看到兰州的这些遗迹时会对比他在其他地方看到的相关建筑、绘画和泥塑,这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以握桥为例,该建筑在全国独一无二,桥上有建造精美的飞檐,并以精细的雕刻装饰,人在过桥的同时还能休息乘凉,集美观和实用为一体。王子云在他的书中说:“兰州西门外的渥桥……称为西北地区著名木建桥梁之冠……真可以称得上是一座‘艺术桥’。”此外,王子云还画有水彩画的握桥速写,为我们研究握桥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资料。
  金天观“东西两廊壁画,绘笔精妙,相传明代作物”。“据西北著名史学家张鸿先生语,像如此大规模的壁画长廊全国为数极少,仅四川青城山、山西永济县永乐宫壁画可匹,并道金天观的壁画在画派上与青城山极相近。”王子云对金天观壁画的评价极高:“河南永乐镇的永乐宫,也有相类似的元代人画的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七十二应化图,也是连环画的形式。但那是画在神殿的两侧墙上的,尺幅不大,规模远不及此……但不论是永乐宫或是泰岳庙,所能见到的古代壁画都不及兰州金天观的规模……这里所画的全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人物,其服饰装扮,也多是明代人的生活情景……整个壁画中的人物穿插结构多有变化,色彩纯正,线条匀整有力,可以说是明代初年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中有代表性的绘画遗产,是值得珍视的。”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的张宝玺老师,当年在统计省内文物时,拍摄了金天观壁画,现已成为金天观壁画的惟一证据。
  庄严寺的 “佛像停匀生动,衣褶细叠,迎风欲举,塑绝也;壁上观音象既端好,而所批白衣,覆首至足,俨然纱縠,柳枝经久,翠色如新……画绝也”。“此像造型丰满,笔法生动。菩萨高髻宝饰,面如满月,凝神垂目,十分庄严优美。所披白衣,映衬肌肤,‘俨然纱縠新制’……其‘千手千眼观音’及‘千手千钵文殊’,不仅画工极精,而且运用‘兰叶描’,线条顿挫劲力,敷彩简淡,接近吴道子之画风;其‘天女’之人物形象,采取不同线条表现,更与兰州庄严寺坐像有相似之处。”有学者研究庄严寺内雕塑的文章称:“兰州市庄严寺内的释迦牟尼、阿难以及迦叶彩塑,是市内佛寺中堪称三绝之一的三尊雕塑艺术品……三尊塑像形态自如,袍神襟带,着落适当,壁嵌装饰,雅然成序,耳轮屈指,处理细腻,人物性格突出,大慈大悲形象内在,含蓄而准确,表现了普渡众生的三意会和精湛的艺术造诣,熟练的技巧和传统手法成功的体现了各自内心世界和‘三藏’追求,堪称当时的佳作。”
  庄严寺位于现兰州五泉山动物园内,只有三座大殿,呈中轴线上下排开,一座配殿位于最下面的大殿西面,殿内门窗、屋檐及室内外柱子都是原来庄严寺的大殿部分。庄严寺还未对游人开放,殿内也空空如也,庄严寺的文物应是在另一个地方保存。
  普照寺在后来的城市建设中被人为破坏,笔者实感痛心。和普照寺有相同命运的还有金天观和握桥,只有庄严寺现在还能看到其建筑,于20世纪70年代就搬至五泉山。
  当年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在兰州的众多考古中的刻葫芦直至今天仍具有生命力,每当看见小孩儿手拿刻葫芦、游客们悉心挑选自己喜爱的刻葫芦时,一股欣慰之感油然而生。城隍庙的大殿和戏台今天依旧存在。每逢周末,戏台会上演抑扬顿挫的秦腔,只是大殿内已变成古钱币收藏和售卖的地方,而整个城隍庙依然是人山人海,就算是不买任何东西,到这里来感受中国的古代艺术品给人带来的熏陶也不失为妙。
  
  [注释]
  《甘肃地方大事》,民国三十一年,第25页。
  邓明:《兰州史话》,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第32页、第65页。
  林亮:《蒙新甘宁考察记》,引自《西北行记丛译》,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88页、第90页。
  邵元冲主编:《西北揽胜》,正中书局印刷,民国二十五年出版。
  张维鸿汀著:《兰州古今注》,民国三十二年,第22页、第19页、第8页、第7页。
  甘肃省委对台宣传办公室、兰州市委对台办公室:《兰州历史资料汇编》第三册(诗词歌赋),1979年9月编印,第32页。
  陈万里:《西行日记》,第52页、第49页。
  甘肃省文史研究馆初编:《兰州市名胜古迹概览》,第11页。
  甘肃省委对台宣传办公室、兰州市委对台办公室:《兰州历史资料汇编》(第二册),1979年9月编印。
  《兰州市胜迹简介》。
  《皋兰新志•庄严寺》。
  王子云:《从长安到雅典——中外美术考古游记》(上册),岳麓书社2005年版,第94页。
  《皋兰新志•嘉福寺》。
  兰州历史文物编写组:《兰州历史文物》,《兰大学刊增刊》,1982年11月,第97页、第98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第181页。
  《重修皋兰县志》。
  郭扶正:《兰州稀世珍宝“三绝”之画绝》,《兰州古今》,1989年第1期。
  薛英群:《兰州市庄严寺“三绝”之彩塑》,《兰州古今》,1988年第2期。
其他文献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文人志士从未停止对中西文明的对比,他们的论述对我们今天的中国如何建立文化自信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五四时期,以杜亚泉、梁漱溟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派和
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非凡,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建成全面小康的过程中,不能只依靠政府或者市场的作用,社会力量在乡村振兴中也应该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指出了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上的重要性,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从教与学两个方面人手,推行人文主义思想,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
数年前,我曾去过由巨型怪柳构成的新疆温宿县神木园。那时,看着虬龙缠蛇状的巨柳、怪柳,以为见到了世上  绝无仅有的最神奇的柳群。岂知无独有偶,前不久,又见识了同样隐身于天山南麓的阿图县哈拉俊乡的一处规模、形态、景致毫不亚于温宿神木园的怪柳群。  在这里,那些被命名为“仙木”的怪柳同温宿县神木园之“神木”非常相似,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怪柳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惊诧、震撼,同时,更困惑于这些怪柳的神秘来历
摘 要: “作家访谈”是美国文学杂志《巴黎评论(I-IV)》最持久、最著名的特色栏目,已经成为《巴黎评论》的招牌栏目,同时树立了“访谈”这一特殊文体的典范。无独有偶,“中外学者访谈”是国内世界文学杂志《外国文学研究》中持续而富有特色的栏目,它与《巴黎评论》的“作家访谈”交相辉映,为读者呈现了两种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精彩文学话语。通过收集近5年来《外国文学研究》中“中外学者访谈”的全文,总结和分析了其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借助生活元素能够有效地优化数学教学,以此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高效化.基于此背景,对借助生活实物,创设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