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感恩现状消极方面成因分析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lena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2010级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接受感恩教育途径等方面,通过调查问卷得到当前大学生感恩现状的真实数据。针对存在的问题,作出高职大学生感恩现状消极方面的成因分析。
  【关键词】高职   大学生   感恩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高职大学生作为我国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肩负着重要使命,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一、高职大学生感恩现状调查
  感恩是一个人正常的、被世俗社会所认可的一种思想感情状态和普遍的社会道德要求,更应该是新时期每个高职大学生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和品质操守。为了更准确地了解高职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笔者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接受感恩教育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4份,总有效率98%。
  (一)高职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
  从调查数据可知,高职大学生在面对父母的养育之恩,面对父母辛劳时,只有34.7%的学生经常对父母的艰辛付出表达过谢意,还有9.2%学生对父母从来就没有表达过谢意。
  面对老师的教诲之恩,只有6.1%的高职大学生经常感谢师恩,接近30%的学生在节假日会给老师送去祝福,认为没有必要感谢老师的学生比例占到了7.8%。
  而在社会大家庭是否对你有恩惠的调查中,只有67.7%的高职大学生感觉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由此可以看出,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对老师的教诲之恩,对社会的关爱之恩,虽然有一部分高职大学生懂得感恩、谢恩,但是还有一大部分高职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甚至还有少部分学生漠视感恩。
  (二)高职大学生接受感恩教育的情况
  感恩意识缺失背后隐藏的是教育问题。感恩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可以说是对传统德育工作的继承和发展。当前,无论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还是在各高等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感恩教育都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那么在高职院校中,高职大学生是否都有接受过感恩教育呢?
  通过笔者的调查来看,25.5%的高职大学生经常接受感恩教育,40.1%的高职大学生很少接受感恩教育,21.4%的高职大学生没有接受过感恩教育,甚至有12.9%的高职大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感恩教育。可见,高职院校的感恩教育比较薄弱。
  从受教育的主体而言是主动接受感恩教育还是被动接受感恩教育进行了调查,20.7%的高职大学生是经常主动接受感恩教育,39.8%的高职大学生偶尔主动接受感恩教育,34.6%的高职大学生被动接受感恩教育,还有5%的高职大学生是从不接受感恩教育。由此可以看出,高职大学生在学习上如何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还有待加强。
  (三)高职大学生接受感恩教育的途径
  从对感恩教育实施途径调查来看,家庭教育中父母经常教育儿女懂得回报、感恩的只有37.1%,高职大学生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只占了不足12%的比例,经常关注社会的感动事迹、感动人物的高职大学生的比例还不到30%。感恩教育的缺失必然会导致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要想提高高职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要让学生懂得识恩、感恩、谢恩,必须从家庭、学校、和社会构建多途径的感恩教育。
  二、高职大学生感恩现状消极方面成因分析
  通过调查不難发现,当前高职在校生的道德素养在整体上大多数学生是比较好的,他们对于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以及社会上其他人给予的帮助是有感恩的心的,对于大自然的恩赐心中也十分感激,许多在校生能够加强道德品质上的修炼,加强对知识文化的学习,渴望有朝一日顺利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后,通过自身努力来给予有恩于自己的人以具体的行动进行报答。
  笔者认为高职大学生感恩现状消极方面的成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教育重技能轻德育
  从1980年原国家教委批准建立的13所职业大学起步,到2011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的1276所,短短的30年时间高职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和就业率。有所重视,就会有所轻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学生道德品质上的培养和提升。我国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使许多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是为了获得高分而努力学习,让孩子在无形之中成为了分数的奴隶。高职三年关注度最高的就是工作问题。加上高职道德教育的方式僵化及道德教育内容的脱离实际,无法有效引导高职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导致学生感恩意识缺乏。
  (二)家庭过分溺爱的教育方式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除了物质上的满足还有父辈的万千宠爱。为了在孩子身上实现父辈未曾实现的理想,父母总是千方百计的去补偿孩子,只要子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是心甘情愿。父母和儿女本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情感,但现实生活中由于父母无原则的溺爱,无原则地迁就促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与习惯,很少主动为父母承担些生活的压力,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很难培养孩子的感恩心态。
  (三)网络环境的消极影响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可以让大学生资源共享,可以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由于网络监督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充分享受网络带给人们生活便捷的同时,网络文化、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带来了很大冲击。网络文化随着它的传播速度之快,许多文学作品为了一味地追求其“标新立异”呈现出反传统道德现象,颠倒黑白、大肆宣扬个性解放,污染着学生的精神家园。网络在带给人们大量有益信息的同时,也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参考文献】
  [1]潘榕.高职大学生感恩意识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0(6).
  [2]赵淑.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探讨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3).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囤地、延迟开发、调整规划等手段延期开发土地,以求在土地价格逐年上涨的趋势下,获得最大的利润,这已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上司空见惯的一种经济现象。这种现
一、幸福和幸福观  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生活的目的就是享受幸福。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自我需要的满足。  人都有哪些需要?不外乎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也就是身体的需要和心灵的需要。满足了人的需要后所体验到的快乐就是幸福。如何满足人的需要?满足到什么程度?这就是幸福观要解决的问题。  幸福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它是世界观的一部份。人类无法回避而且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有三个:世界的起源和本质、人的起源和本质
期刊
【摘 要】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末最具影响的哲学文化思潮,本文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给我国大学生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消除这些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思潮   大学生   影响及对策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在20世纪中期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由现代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它强调个体的主体认识,呼唤人的自由、 价值、 尊严,推崇平等对话,实质是一种对僵化的个性和
【摘 要】表扬对于塑造孩子的行为和培养良好的品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表扬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有积极的作用,表扬要讲究艺术性,家长正确地使用表扬手段,可以在教育女子的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家庭教育   表扬艺术  我国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说:“童子之情如草本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与批评相比较,表扬更能推动孩子的进步。因为表
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着内外部环境变化,必然面临管理转型问题。在转型过程中,引入ERP管理非常有必要,上马ERP,开展信息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许多企业的共识。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德育目标、智育目标、美育目标能够得到综合体现。  语文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写作是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比较,我认为,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作文教学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作文育人,文道结合,是作文训练的一个很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