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疤

来源 :星火·中短篇小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ote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那时候,七十岁的老郭身子骨特别结实,攥起拳头,胳膊上扬,要是再憋住一口气,藏在三角肌里的小耗子马上就会显露原形。推煤的小车大约一百多斤,从后院推进锅炉房,在老郭手里像是塑料小玩具,又是上煤又是卸煤,老郭一口大气都不喘。老郭爱好戏曲,常常一边干活儿,一边哼着京东大鼓——“火红的太阳刚出山,朝霞铺满了半边天,从路上走来人两个,一个老汉、一个青年,呀呀呀呀……”
  锅炉房面积不大,却承载了局里五十多人喝水、洗澡的功能。老郭初来那天,后勤科长王胖子走进锅炉房,厚墩墩的脸上荡漾着温和的笑容,不说话,只是看。老郭明白这是领导来视察,立刻跟王科长立下誓言,无论领导啥时打水,保证水开,水要是不开,你就把我脑袋当夜壶。王科长和善地摆手,说啥哩说啥哩。虽说王科长比老郭小了三十多岁,老郭依旧满口“王科长”。王科长也是投桃报李,特别照顾老郭,机关发年货、发劳保用品、发各种“好事”都有老郭一份,老郭用脏衣服紧紧包住“好事”,夹在自行车后座上,哼着京东大鼓回家了。老郭也是重情重义之人,领导看重自己,当然要有报答,于是甩开膀子拼命干,早先总是水不开、干部们怨声载道的锅炉房,自从老郭入主之后,立刻成为一块温馨之地。锅炉里的水永远都是沸腾状态,说起老郭,领导和干部们翘起的大拇指久久不肯放下。
  有两个烧锅炉的师傅,两班倒,一个早班,一个中班。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另一个烧锅炉的位子不知换了多少人,仿佛舞台上跑龙套的,你走我来。唯独老郭始终屹立,成为锅炉房当仁不让的主角,成为锅炉房里面的一个部件,老郭要是走的话,锅炉房就会立刻坍塌。另一个位子换得越是频繁,老郭也就干得越发顺心,每个前来打水的干部,没有喊郭师傅的,都是郭大爷长、郭大爷短,老郭也是礼貌回应,规规矩矩的四个字——“领导辛苦”。
  表面上都是领导,但在老郭心里,真正的领导只有一个,那就是后勤科的王胖子王科长。
  在老郭来锅炉房的第三个月上,正好赶上中秋节。王科长下班穿过锅炉房,去后院取自行车。老郭把一条儿子朋友从香港买来的“双喜”烟放进王科长书包里,郑重其事地跟王科长表态,只要局里不辞我,我就在这干到死!王科长笑眯眯地看着老郭的眼睛,好像没看见老郭朝他書包里放烟,和蔼地摆手道,别提个死,吓人哩。老郭呵呵笑着“不提、不提”。王科长走到门口,想起什么,站住了,回头笑道,记住了,“知不道”。老郭心有灵犀地回道“知不道”。
  原来老郭跟王科长是两眼泪汪汪的老乡。老郭刚来时曾经请教王科长如何干好工作。王科长笑眯眯地看着老郭说,郭师傅呀,你人老实,踏实肯干,你想知道干好工作的秘诀,倒也简单,只有三个字,“知不道”。见老郭不住地眨眼,王科长又补充说,不管啥人,问你啥,让你咋表态,你就永远三个字“知不道”。王科长说到兴头上,再次补充道,啥时你“知道了”,你的路也就走到头了。王科长和老郭都是山东宁津人,那地方人说话有个习惯,脑袋不叫脑袋,叫“头至”;“不知道”称作“知不道”。虽说老郭年岁大,但对领导意图心领神会,信心爆棚地对王科长说,科长放心,从娘肚子里出来我就会说“知不道”。
  可是好景不长,两年后王科长调到其他区局了。又来了一个后勤科长,姓刘。
  刘科长比王科长还年轻,比老郭小了三十五岁。细高挑儿,头发油光光,紧紧地贴在头皮上,尖鼻子、小嘴,说话必扬手腕,还要翘起小手指。局里流传刘科长京剧唱得好,扮了相,胡琴一响,就像梅兰芳转世。老郭怎么看刘科长怎么有气,总想冲上去把他翘起的小手指撅折了。
  这一天,刘科长从门卫室、后院、车库、食堂,一路转悠到锅炉房。所有后勤科管辖的部门他都走了个遍,这样的巡查,刘科长在新来的半个月里已经好几次了。
  在这半个月里,刘科长每次走进锅炉房,第一句话总爱说“水要烧开”。老郭是个认真的人,他最恨的就是有人打水时问他“水开吗”。老郭曾经跟财务科的马会计吵过嘴,马会计打水时也爱问他“水开吗”,其实就是顺嘴话,倒也没有其他意思。新来的刘科长,见面第一句也是习惯这样问话,可是老郭心里别扭,刚开始忍着没发火。“刘科长刚来,不了解我,问就问吧。”老郭心里这样劝慰自己。可是现在半个月过去了,见面还是这句话,老郭不高兴了,非常不高兴,特别不高兴,面对刘科长的“水开吗”,立即赌气道:“开呀,咋不开,都能把狗给烫死。”刘科长已经转身走了,听见身后老郭这样回答,立刻转回身,质问道:“你这是骂人呀。”老郭不含糊,回道:“我骂谁了,骂你了?”刘科长细眉毛一挑,上下打量老郭,目光像是紧绷绷的琴弓。问老郭哪的人、哪年退休、哪年来的卫生局补差、家里几口人、身体有什么病。老郭拦住刘科长的话,说:“你是审问我吗?”刘科长说:“调查一下,不成吗?”老郭说:“我家里几口人,跟烧锅炉何干?”刘科长嗔怒道:“跟我犟嘴,我马上开除你!”老郭怒了,凑前一步,脑袋向下低,眼睛向上挑,像头斗牛,厉声质问道:“犟嘴?这话是你讲的吗?你这样跟我说话,你懂大小吗?”
  老郭和刘科长争吵起来,两个人的声音异常分明,一个粗,一个细,像是一个抡大鼓一个敲小碗。
  办公室副主任从后院抄近道,穿越锅炉房去办公室,见状赶紧拦住他们。副主任姓缪,留着短头发,乍一看,以为是男的,其实是女的。缪主任也没问争吵的缘由,顺手把他们拉开,然后对刘科长耳语了几句。刘科长怔了一下,赶紧跟着缪主任走了。
  斗牛状态的老郭,忽然没了对手,有点糊涂,有点怒气,把地上一块煤渣踢了出去,正好踢到木门上,响声很大。
  2
  大概过了几天,老郭上中班。已经晚上七点钟了,狗科长忽然走进锅炉房,对老郭说,我一会儿洗澡。
  “狗科长”,这是老郭心里骂刘科长的话,当然在心里,不会骂出声。老郭也不想找麻烦,不管是狗是人,也是管着老郭的,闹得太僵也不好,于是冲着刘科长点点头。刘科长扭着小细腰,踩着锣鼓点走了。一般情况到了晚上七点钟炉火就封了,要是还有人洗澡就得捅开火,开始加煤,否则水不热。区卫生局人少,锅炉也小。   老郭重新加了煤,一会儿水温表显示温度上去了。浴室紧挨着锅炉房。老郭站在門口,看见刘科长穿着拖鞋,手里提着一个塑料小篮子走进浴室。进浴室时倒是礼貌地向老郭点点头,笑了笑。老郭也是通情达理,马上回报了笑容。
  老郭听另一位烧锅炉师傅说过刘科长洗澡特点。一是下班后没人了洗;二是洗得时间特别长。刘科长调来已经半个月了,这是老郭赶上的第一次。
  果然过去二十分钟了刘科长还在洗。热气从浴室门缝里向外钻,锅炉房里都能闻到洗发水、沐浴液的香味,这些带着香味的热气,与外面窜进来的凉气在楼道里相互碰撞,形成了一团团的露珠儿,挂在白色的墙壁上,滴在灰色的大理石地面上。
  假如一个男人天天洗澡的话,最多也就洗上十分钟,还能洗上二十分钟?老郭不解,悄悄打开浴室门。一间三十平米的屋子,两边是一人多高的衣物柜,一个一个不带门的小格子,里面放小件衣服。柜子下面是木条长凳子,洗前洗后,可以坐在上面或是站在上面脱衣服、穿衣服。再往右拐,里面就是“哗啦啦”的浴室了。
  老郭听见里面不仅有流水声,还有“啪啪”的拍打声。难道里面还有人?不会吧!老郭踮起脚尖,慢慢向里走,然后蹲下身子,向里探望,看见刘科长背对着门,蹲在地下,任凭喷涌而下的热水砸在他竹竿一样的身上,他右手紧忙乎,从前面掏到后面,一面掏一面拍打,他尽可能要掏得远一些,身子卷曲起来,“啪啪”声就是来自刘科长这个高难度的动作。伴随着这个动作,刘科长嘴巴也没空闲,“咿咿、呀呀”的闹个不停。老郭怔了片刻,悄无声息地退出来。
  老郭站在浴室门口发愣。
  浴室在大楼后方。通过长长的楼道,能看见前面的情况。前面是进门处,进门处旁边是门卫室。
  发怔的老郭看见缪主任进来了,在门口停顿了一下,大概跟门卫室打了一声招呼,然后拐到电梯那边去了。老郭站的位置暗,缪主任进门处亮,缪主任看不见老郭,老郭能看见缪主任。
  又过了一会儿,刘科长出来了。人没见,声音传到了锅炉房,“郭师傅,洗完了。”老郭答应着,礼貌地走出来时,看见的已经是刘科长的背影了,像是一截柳树枝子飘摇而去。
  老郭封好炉子,走出时,门卫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他们前后脚刚走。”老郭问,谁……前后脚?门卫说,缪主任和刘科长。
  老郭抬头看了看门卫室里面的大号石英钟,已经晚上九点了。老郭应该八点下班。因为刘科长漫长的洗澡,耽误了一个小时。
  老郭走出大楼,骑上自行车,冷风一吹,这才想起门卫说起“他们前后脚刚走”时脸上的诡异神情。
  3
  老郭很快发现,只要刘科长洗澡,缪主任肯定加班;只要缪主任加班,刘科长肯定走得晚。最晚的一次,两个人竟然前后脚,晚上十点钟才走。
  别看缪主任长得像个男人,却有个花枝招展的名字,缪彩玲。她在卫生局工作多年,担任办公室副主任之前是小车班班长,专门为局长开专车。曾经服务了三任局长,每个局长都喜欢这个永远短头发、永远不穿裙子、永远干练利落的女司机。局长工作忙,操心多,几任局长上车都爱睡觉,缪彩玲一路无声,稳稳地开到目的地。局长出去开会办公事,缪彩玲这样。局长要是有点私事,缪彩玲也是这样。别管多远的路、多么陌生的地方、车上坐着多么漂亮的女人,缪彩玲都会专注地望着前方,后视镜向上,永远不会对着后座,而且一句话不说。在车上不说话,下了车,也不说话,三任局长所有的秘密,缪彩玲没有对任何人讲过。后来缪彩玲年岁大了,常年开车,腰椎有些问题,最后一位局长才把缪彩玲提拔到办公室。一年以后,又当了副主任。当了副主任,还跟小车班打交道,负责领导车辆分配、后勤保障、工会、女工福利一大堆杂事。缪彩玲看着老气横秋,似乎到了退休的年龄,其实年龄不大,仅比刘科长大三岁。她十几年前离的婚,据说前夫和儿子都在印度尼西亚,现在跟她没有一点联系。没有人看缪主任笑过、哭过,一年四季都是一个无动于衷的表情。
  门卫室的门卫也是两班倒,上一天歇一天。通过“他们前后脚刚走”这句貌似平常但蕴意丰富的话来提示老郭,并且配以诡异表情的门卫,姓董,叫董再秋。
  董再秋小眼,耷拉眉毛,眼光闪烁,看着就是一肚子坏水。局里的人都叫他“董坏球”。时间长了,董再秋大名没人记得,“坏球”却是大名鼎鼎。尽管看着他像个坏人,但在老郭眼里董再秋是个好人。他曾经勇斗夜晚翻墙进入卫生局准备盗窃的坏人,被气急败坏的坏人捅了一刀,董再秋反应灵敏,迅疾掉转身子,边喊边跑,那一刀,没有扎在要害地方,扎在了屁股上。董再秋没有搏斗,捂着流血的屁股,就是跑,就是喊,把小偷气得在后面大骂,不该扎你孙子屁股,该扎你孙子嘴!董再秋跑得飞快,在院子里绕圈子,小偷竟然追不上他。董再秋大声呼喊,到底声音有多大?事后周围楼上以及后面几幢楼的住户讲,他们在熟睡中都真切地听到了卫生局院子里传来声嘶力竭的呼喊声。人们醒来,打开窗户,一起大喊“抓坏人”,有的住户还拿着手电筒照射。小偷终于吓得不敢追了,想要藏起来或是翻墙逃走,已经来不及了,警车已经来了,终于把盗窃、行凶的坏人抓住了。“假坏人”抓住了“真坏蛋”,董再秋成了“见义勇为”的人,受到上级表彰。从那以后,董坏球稳坐门卫室已经十年了。只要他不走,局里也不会辞他。把一个为了国家财产不受损失而被坏人扎了屁股的人辞退将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哪个领导都不想做这样的坏人。
  这天老郭还是中班,刘科长照例下班洗澡,缪主任照例加班。刘科长洗完澡,“踏踏”地上了楼,过了一会儿,董坏球举着大号手电筒来找老郭。
  “老郭,跟我走一圈?”董坏球说。
  值班的门卫,除了在门卫室负责登记之外,晚上还要在楼里巡视一番,然后再把大门锁上。楼里有人,不管多晚,都要等人走了才能锁门。
  老郭看着董坏球。
  “走一圈呀,”董坏球说,“你刚才吃饭了,对吧?”
  老郭说:“吃饭咋的?”
  “你吃得有点多。”董坏球接着说,“韭菜盒子的味儿都把楼道灌满了,你说你吃了多少?你得活动一下,七十岁的人了,晚上不要饱肚子。”说完,脸上又呈现出来诡异的表情。   老郭还要犹豫,董坏球已经拉上他,不由分说开始了巡查。老郭也沒有拒绝,他明白董坏球的目的,其实他也特别想看看那个“目的”。
  卫生局办公楼有三层,这个一百多年的三层小楼,把卫生局分成了前后两个小院。缪主任的办公室在二楼。老郭跟在董坏球后面,在一楼巡视了一圈,然后开始上楼。
  上楼前,董坏球忽然回过头,好像做错事一样,语气懊悔,像是对老郭也像是对自己,说:“以前都是领导们走了我才巡查,今天怎么提前了……”
  老郭也使用董坏球同样的低音,说:“刘科长、缪主任还没走。”
  董坏球说:“你给我作证,我这是工作,可没有别的目的……”
  老郭说:“回去,等领导走了再巡查。”说完,转身就要走,被董坏球一把拽住胳膊,一同上楼。
  缪主任的办公室在中间位置,紧挨着局长办公室。站在楼梯口,老郭和董坏球同时看见缪主任的办公室是敞开的,因为屋里很亮,所以楼道里的光亮就仿佛是被恶狠狠地从屋里扔出来的。
  董坏球迎着楼道里恶狠狠地亮光,脚步有些犹疑。老郭却是脚步坚定,反而走在了前面。老郭站在亮光里时,董坏球距离亮光处还有两个身位的距离,这样缪主任和刘科长看见的第一个人是锅炉房的老郭,而不是门卫室的董坏球。
  老郭看见办公室地上、桌子上都是黄色的宣纸,黄色宣纸上有黑色毛笔字,刘科长举着毛笔,缪主任也举着毛笔,思想单纯的小学生都能看出来,两个人正在切磋书法技艺。
  董坏球终于出现在亮光里,笑呵呵地说:“我和老郭巡查,缪主任、刘科长写大字了。”说着,又侧着身子,扭着脖子,好一番欣赏,“好漂亮的字呀。”
  看见满地的宣纸,老郭感觉自己莫名其妙矮了一截。
  刘科长冰冷道:“老郭,你不在锅炉房,巡查楼道做什么?”
  老郭说:“董师傅……”
  董坏球急忙拦住话头,拉着老郭就走,说:“两位领导忙着。”
  老郭被董坏球拽着离开了光亮处。老郭觉得憋屈,感觉出来董坏球的狡猾,上到三楼,立住了,不走,想要质问董坏球,可是董坏球脚底抹油,老鼠一样跑到前面去了。老郭气得紧追上去。
  老郭心里明白,董坏球巡查是幌子,真实目的想要捉奸。捉奸要有证人,所以拉上了老郭。老郭清楚刘科长肯定要报复!但不清楚董坏球为何要捉奸。
  4
  刘科长的报复来得迅疾而凌厉,“捉奸”过去两天,老郭上班刚进锅炉房,衣服还没脱下来,刘科长就来锅炉房检查了。进门就挑毛病,说地上的煤乱堆乱放,从后院来的人抄近道走锅炉房,把煤带到了楼道里,对环境卫生造成严重破坏;还说有人反映锅炉房是机关重地,可是现在人来人往,要是有人往水里撒毒药,全局的人都得死;又说还有人反映,烧锅炉的老郭到处乱窜,不坚守工作岗位……刘科长仿佛登上大舞台,入了戏,对着“观众”老郭有板有眼地“唱起来”。
  老郭知道刘科长找茬儿,想要解释,觉得没啥用。干脆一言不发看着刘科长。
  刘科长说:“你不服气?”
  老郭说:“服你啥?”又说:“你就把话讲明白,你是不是想要知道,前天晚上巡查的事?”
  老郭做人直来直去,又在气头上,两句话就把心里想的挑出来,他不想捉迷藏、打哑谜,他嫌累得慌。气头上的老郭早忘了矮胖子王科长早先“知不道”的叮嘱,早忘了带有乡村气息的人间智慧。
  刘科长嘴上说着“什么巡查”,但眼睛已经告诉老郭,他就是想要知道那天晚上董坏球和老郭一起巡查的事。老郭竹筒倒豆子,前后过程全都讲了。以为刘科长会发怒,没想到刘科长却是那样表情。
  “老郭,你认为我跟缪彩玲会有男女关系?”刘科长眼睛发亮。
  老郭怔住了。
  本来老郭挑明这个话题,是要吓退刘科长,以后不要纠缠他,他是被董坏球拉着去的。可是哪里想到,没有吓退刘科长,刘科长反倒“兴趣”更大了。特别是说“男女关系”这四个字,咬字特别清楚,让老郭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老郭说:“刘科长,你要是没事的话,快点走吧,我要加水了,一会儿水干了,锅炉爆炸了,我们两个就像二踢脚飞上天了。”
  刘科长死盯着老郭,哼了一声:“这件事一定要水落石出。等着我。”说罢,身子柳叶摇摆地走了。
  一连两天,刘科长没有巡查锅炉房,也没有跟老郭“水落石出”。憨直的老郭倒是坐不住了,去找董坏球,把刘科长上门问罪的事讲了。董坏球说,你想咋样?老郭说,不是我要咋样,是你要咋样?董坏球说,跟我何干?老郭说,是你拉着我上楼的。董坏球说,我拉你?你有手有脚,要是不想去,我拉得动你吗?老郭生气了,傻子都能看出来,董坏球这个坏球在耍赖。老郭还是忍住火气,再问董坏球,目的是啥?董坏球看着老郭,忽然笑起来,笑得诡计多端。
  董坏球笑过之后,小声问:“刘科长为何不找我?”
  老郭愣住了。嘴巴张着,厚厚的嘴唇也压不住满嘴的牙。
  “老大哥呀,人这一辈子,能否看破世间的事,跟岁数没关系。”董坏球讲起道理,“孔融年岁小吧?孔融……你不知道?就是那个孔融让梨的孔融!对,想起来了吧?中国人哪能不知道这个事?千百年来都说孔融这孩子懂事,这么小就懂得把好处让给别人。是这样吗?不是!人家孔融是为了在大人面前得好儿,让出了一个梨,得了千百年来的好。况且自己也不是没梨,不是还有个小梨吗。先有小梨,以后才能有大梨。”
  老郭怔怔地看着董坏球,一句话都接不上。
  被董坏球“教训”后,老郭心里别扭,想找人说说话,一下子就想起王胖子王科长。
  王胖子王科长离开卫生局,去了教育局,还是干后勤,还是后勤科长。老郭见到王科长后,发现才几个月时间,王科长又胖了,像个弥勒佛。老郭把用报纸包着的一条烟放到王科长桌子侧面。王科长笑眯眯地看着老郭,还像以前一样没看桌上的烟。
  老郭愿意跟王科长来往,王科长没架子,每次见面说话都是笑眯眯的。王科长也不问老郭找他有何事。老郭尴尬了片刻,只得把心里话讲出来。   王科长呵呵笑,一句话不讲。
  这时有电话打来,好像下水道堵塞,王科长打电话派人去修;接着又有人进来,说是门卫跟人吵架,不干了,想要马上结账走人。
  老郭见状,只好站起来,说是不打扰了。王科长朝他笑了笑,也没站起来,用手势算是跟他道了别。
  5
  刘科长依旧紧盯老郭,处处找麻烦,脑子再简单也明白,刘科长要把老郭挤走。老郭知道自己得罪了刘科长,原因就是“捉奸”的事。放在哪个领导眼里都是要发脾气的,何况你一个烧锅炉的。老郭脾气擰,知道自己被董坏球算计了,自认倒霉,做好了走的准备,只是想在走之前,搞清楚董坏球为什么要去“捉奸”。老郭就是好奇。
  这天老郭中班。下了班,楼里没人了,老郭把董坏球找到锅炉房。老郭早就想好了,要在自己地盘上谈这件事。他还特地准备了一壶开水,要是董坏球跟他动手,他就用开水做武器,把董坏球吓住。
  董坏球来了。老郭开门见山,问董坏球,为何那天拉着他上楼,导致刘科长至今对他耿耿于怀?董坏球不说话,眼睛看着老郭。老郭继续问,董坏球还是不言语。老郭知道这家伙耍赖皮。
  老郭急了,把冒着热气的开水倒在吃饭的大碗里,高高举过头顶,对董坏球说,你要是不讲实话,我就把这碗开水倒在你“头至”上?
  董坏球看着老郭铁青色的脸,就像当年面对小偷一样,大嗓门喊起来:“老郭,你不要胡来,你不要胡来。”
  董坏球的喊声搬来了救兵,拿着塑料小篮子的刘科长,穿着拖鞋,“踏踏踏”地来了。老郭这才猛然想起来,刘科长今天晚上是要洗澡的。
  刘科长看见老郭和董坏球对峙,脚步有些迟疑,想要躲开。就在刘科长犹豫的这会儿,老郭却一把抓住了刘科长胳膊。
  刘科长……那天不是我想上去……是董坏球拉我上去……是他,不是我!
  老郭心慌意乱,说得乱七八糟。刘科长低头看着抓在自己胳膊上的大手,吓得面色惨白。老郭那双手比刘科长手大了一倍,手指头像是粗硬的钢钎,上面沾满了黑黑的煤屑。
  刘科长越是甩胳膊,老郭抓得越是紧。
  那天……都是董坏球使的坏,我……我……老郭还是说不明白。
  刘科长根本听不见老郭说什么,只想着快点挣脱,转着圈儿,喊叫的声音越来越大,已经岔了音。老郭这时猛然发现,董坏球早已溜走了,锅炉房里只剩下了他和刘科长。
  老郭不知是懵了头,还是心里有气,把本来吓唬董坏球的那碗开水举过头顶,对着刘科长喊道,你要是再喊,我就浇你!让你这辈子唱不了戏!
  刘科长更害怕了,泥鳅一样继续大喊,老郭手一抖,一碗滚烫的开水从天而降!
  6
  多年以后的某天午后,爷爷老郭哄孙子大鹏睡午觉。大鹏不睡,老郭努力挤动脸上的伤疤吓唬孙子。大鹏不害怕,反倒问爷爷脸上伤疤怎么来的。以前大鹏也问过,老郭遮掩过去了。这天没有,于是就用讲故事的语气讲了自己脸上伤疤的来历。
  四岁的大鹏听得津津有味,聪明地问爷爷,你要把开水浇在狗科长头上,怎么浇自己呀?多疼呀。
  老郭起了床,走到镜子前,看着自己脸上京剧脸谱一样的伤疤,忽然笑了,轻轻地说了三个字:
  “知不道。”
其他文献
“你们不是我的亲人,却跟亲人一样亲,谢谢!” 当湖北省肿瘤医院医院党委领导将全院党员职工捐赠的6万多元爱心善款送到旦增手上时,旦增哽咽地说道。  旦增是一名来自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结巴乡农牧民,家境贫困,没上过学,靠打零工养家糊口。在当地检查被怀疑患有嗜铬细胞瘤,她通过湖北省肿瘤医院援藏医生翁高龙介绍来到医院就诊,并得到了医院全体党员职工的爱心帮助,不仅减免了医院费用,而且资助了她交通、伙食费用
4月8日武汉解封,全面恢复交通。73天的战斗胜利了,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写下这首《归辞》。  归辞  山河春满尽滌殇,  家国欢聚已无恙。  两月敢忘江城苦,  十万白甲鏊战茫。  黄鹤一眺三镇秀,  龟蛇两岸千里黄。  降魔迎来通衢日,  班师辞去今归乡。  2月14日 ,武汉江夏方舱医院开舱接收病人,张伯礼在战“疫”工作间隙,得知天津喜降春雪,触景而作
辞旧迎新日,万家灯火时。  在春节期间,有这样一群电力“红马甲”,他们舍弃自己的“小团圆”,坚守在供电营业厅、调度监控台……用心“点亮”每一户人家的灯火,用情“坚守”每一盏灯后的团圆。  加强巡视,提前排除安全隐患  “新60新集线21号杆温度10摄氏度,接头温度33摄氏度,运行正常。”2021年2月11日19时20分,正值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国网武汉市新洲区供电公司“知音”共产党员服务队正在对辖
6月上中旬,黄石市委组织部组织专班对该市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全覆盖“巡诊”,逐个“过筛子”,确保整顿转化整体质量。“对象选得准、措施定得实、成效看得见,这是我们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的目标。”该市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近年来,黄石已累计整顿转化441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如田垅村、中罗村、下段村等一批基层党组织实现由“弱”變“强”,由“后进”变“先进”。 (夏启文 孙
近期,两则与招聘相关的信息让“街道办”火了。杭州市余杭区一份招聘公示显示,包含多个街道辦事处的基层职位,被录用者的毕业院校清一色是清华北大,学历均为硕士或博士。而另一条“哈佛博士、南大副教授任深圳某街道副主任”的消息被挖出,再次助推了话题热度。对此,您怎么看?
来时迎风冒雪,街上空无一人;  去时春暖花开,万人空巷相送。  在黄冈战“疫”的50多个日日夜夜里,山东省、湖南省援黄医疗队与黄冈人民风雨同舟,共克时艰,取得了抗疫斗争的阶段性重要成果。两省援黄医疗队的这份大爱,黄冈人民永志不忘,铭记在心!  春风十里,表不尽的感恩  3月21日,山东援黄医疗队结束在黄冈57天的战“疫”,576名白衣战士集中返程。欢送仪式后,队员们坐上了前往机场的大巴。前面,是一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在这个特殊时刻,站在“两个一百年”的歷史交汇点,作为党的儿女,您有没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她说?  一轮一轮的年轮里包含多少求索,  百年岁月见证历史变迁。  一代一代的长征里包含多少奉献,  百年征程深藏热血忠诚
王家新,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翻译家,教授。1957年生于湖北。1992—1994年在英国等国旅居,回国后任教于北京教育学院,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著有诗集《楼梯》《纪念》《游动悬崖》《王家新的诗》《未完成的诗》;诗论随笔集《人与世界的相遇》《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没有英雄的诗》《坐矮板凳的天使》《取道斯德哥尔摩》《雪的款待》《为凤凰找寻栖所:现代诗歌论集》;翻译集《保罗·策兰诗文选》。  
老美女就像空降的一样,突然出现在老孟的清扫段上。老孟弯曲的视线就直了,铁丝儿似的不会转弯了。老美女虽然也穿着杏黄色环卫坎肩,头上也戴着杏黄色环卫帽子,但是有一股逼人的气质,从衣服纤维的缝隙中发射出来,劲道地击中老孟。巨大的愉悦感,从击中点往骨头里钻,往灵魂里钻。岁月里阅人无数的老孟,在第一时间做出判断,眼前的不是北方女人,北方女人没有这么精细的皮肤。她这个精细不是美容院加工出来的,透着自然的亮泽,
“到任务最艰巨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天门市委组织部第一时间向全市党员发出了公开信,吹响抗击疫情的党员“集结号”“冲锋号”。全市2365个党支部、居家的23870名党员全员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冲锋在前,筑起了一道坚固的战“疫”防线。  群众足不出户,党员冲锋在前  2月1日下午,在岳口镇青华寺社区,70岁的老党员宋明道拿着广播,走街串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