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视剧《亮剑》对于弘扬民族精神起到了积极的导向和教化作用,对于捍卫民族文化,抵御西方的文化侵略具有积极意义。《亮剑》的启示是,在信息化时代,必须进一步重视影视等现代媒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高度重视教化与娱乐、教化与审美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亮剑》 爱国主义 信息化 创新
电视连续剧《亮剑》播出以来,收视率屡创新高,稳坐2005年央视收视冠军宝座。地方各台纷纷购买播出,一些观众反复观看了三、四次。碟市、租赁市场也十分火爆。连续数月在北京、深圳、成都等地,稳居碟市销售榜和音像店租赁榜第一名。《亮剑》还成为了网友博客中的主角。可以说《亮剑》播出后对大陆社会带来的影响之大,引出的社会话题之广,远远超过了这个电视剧本身。
一、《亮剑》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方面的价值
1.《亮剑》对于弘扬民族精神起到了积极的导向和教化作用。
(1)《亮剑》增强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影响着他们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选择。
《亮剑》再现了战争的真实性和残酷性,使人们深刻地感受到民族的灾难和抗日英烈英雄行为对民族存续的价值,给人们以极大的心灵震撼。网友们评论说,“他们都是民族英雄,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正是有了李云龙、孙德胜、魏和尚等等一批抗日先烈,才铸造了我们的民族之魂。”与此同时,人们对自己也开始了反思。“试想今天社会,我们灵魂是否高尚?能不能做到舍己为人,大公无私。不谈过去,我们现在真是该敬仰这些先烈,不能只知道歌星,球星……”
(2).《亮剑》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
《亮剑》播出后带动了一波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浪潮。在网络留言中,不少人表示被骑兵连的悲壮所感动,“一句一句‘骑兵连,进攻!’让我热泪盈眶,尤其是连长孙德胜只剩自己时的那句‘骑兵连,进攻!’然后单刀匹马杀入敌阵。悲壮!!!!”“自己的爱国之情在那一瞬间被激发出来了!热血沸腾!”“我真希望是孙连长身后的兵!”“如果我们活在那个时代,也应该如此:我们在这个年代,更应该如此”。《亮剑》成功地通过一个个情节和鲜活的人物个性塑造,通过人物的喜怒哀乐、战争场景的烘托,使观众在忘我的状态中与银幕上的故事和人物认同,进而唤醒观众的内在激情,有效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
(3).《亮剑》鼓起了人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亮剑》中令人最难忘的一句话是:“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郭运德说,它唤醒了中国人一度遗忘的“不服输精神”。在网络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贴子:“虽然是和平年代,但是工作生活的压力好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正是要有这种敢于亮剑的精神,在遇到困难时要坚定信念、不怕苦不怕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勇敢积极的面对。……让我们一起拿出这种亮剑的精神理智勇敢的面对你的生活、你的未来吧!要相信自己,因为生活永远属于强者!”可见,《亮剑》对子增强人们的意志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亮剑》强化了人们的爱国行为
据新华网2005年11月18日报道,在18日以3:2战胜日本队之后,中国男排的队员们纷纷表示,正是新任主师周建安大力提倡的“亮剑”精神帮助球队顶住了压力。替补上场结果拿到全队第二高得分的崔建军说:“这是一场团结的比赛,周指导一直在队里提倡亮剑精神,我想我们今天做到了。日本队实力上强于我们,但是我们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所以我们赢了。”“亮剑”精神广泛深入各领域,从Google上随便用“亮剑精神”搜索,便可看到五万多条这样的标题:“中国房地产需要亮剑精神”、“新时期中国汽车业自主创新需要亮剑精神”等等,效应似乎还在发酵中。
2.《亮剑》等主旋律影片对于捍卫民族文化,抵御西方的文化侵略具有积极意义
20世纪以来,世界文化发生了一次意义深远的重大转折,“从传统意义下的文化,即民族性、地域性、历史继承性的文化向超越民族分隔、地域封闭,即一种非历史性、开放性的媒体文化转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视听语言正以其特有的优势和能耐渗透到文字语言曾经涉足的各个社会文化领域,成为人类的又一重要的文化媒介。同时,影视文化因其受众面广、能够影响不同文化层次的群众,因而大大改变和提高了人类的认知方式以及对新鲜事物的感知能力,提高和扩展了文化的渗透能力和参照系数,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国家、民族和语言的界限,形成了一种带世界性的文化现象。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先发优势,在影视上取得了文化霸权地位,对我们国家进行意识形态和西方价值观念渗透,情况十分严重。据统计,有50%的人会“少部分地接受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25%的人会“基本接受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5%的人会“接受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只有20%的人对此表示反感,“不会接受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这一结果说明西方国家利用影视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渗透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亮剑》热说明。这些主旋律影片是主动应对世界文化发展新趋势,以积极的姿态抵御西方文化侵略,捍卫民族文化的成功尝试。
二、《亮剑》对于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1.必须进一步重视影视等现代媒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接受信息、休闲娱乐的方式、方法、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新的传播媒体和文化娱乐场所吸引了大量群众;随着大量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出现,以及社会成员流动的数量、范围、方式的不断扩大和变化,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不适应的问题十分突出。如何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文化生活的新发展,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手段、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实现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是现代人的历史使命。
影视文化以其视听直觉性、兼容性、传播的迅捷性、影响的广泛性、深远性和全球性、大众化的消费特点,使其成为当代文化的主体形态,成为亿万观众获取知识、信息,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源泉。据统计,2005年年末,全国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5.8%,达到12余亿人,居民平均每天有2小时39分钟用在看电视上,占总闲暇时间的46.22%,占全天的11.04%,看电视是闲暇时间里占有时间最长的活动。在21世纪里电视将与互联网、多媒体融合在一起,给人类生活方式带来根本变化。
《亮剑》的成功说明,发挥影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是大有可为的,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方向,值得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克服对影视的片面认识,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 片的实施计划,并积极利用网络等阵地,开展影评等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主动引导人民大众树立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
2.高度重视教化与娱乐、教化与审美的有机统一
一位网民在评论中写到:“亮剑的播出产生的反响让我深切的感受到媒体的力量。突然醒悟,所谓哈日哈韩,其实不是那些青少年的错,而是我们电视电影编导的错,谁把阵地丢了??是他们每年搞出些烂片自然让别人不爱看,转向日、韩片,把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给别人去做。现在年轻人不喜欢看抗日的片,不是不喜欢这个题材,而是不喜欢五六十年代的说教,那么,投其所好,做些隐含中的爱国主题的电视。既然他们要崇拜,就合理的塑造一个人物让他们崇拜。”这一评论道出了问题的实质,主旋律影片不是没有市场,没有观众,而是如何实现教化与娱乐、教化与审美的和谐统一问题。
(1).影视工作者必须承担起教化民众的责任,正确处理娱乐性与思想导向性的关系。艺术家创作文艺作品,都不是无目的的。巴尔扎克坚信:艺术家的使命是“教育他的时代”。著名导演谢晋认为:“我喜欢影片能拨动人的心弦,引起人们的思索,我希望文艺作品真正发挥艺术的力量,使它能够起到提高广大人民思想境界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作用。”《亮剑》的效应进一步说明,一部好的影视作品的教育功能是无可估量的。
但是,现在影坛和电视剧出现太多物欲横流、追求消费的创作主题,其对民众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因此,必须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强化影视事前、事后的审核制度,支持主旋律影片、健康影片的生产、发行和播放,对不健康的影片则视情况进行限制、打击。
当然,这种教化,要力求做到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切忌简单生硬。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坚持用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对群众进行教育,是我们党的好传统,问题在于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运用,特别要研究和探索如何增强这种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使群众乐于接受。”因此必须遵循影视创作规律,使作品充满魅力。剧评家冯磊指出,艺术创作必须讲究规律,这个规律的核心就是塑造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毫无疑问,《亮剑》中的李云龙是一个不好管理的角色。但是这个李云龙,对国家、对民族、对抗日大业有着无比的忠诚。这个人的“粗口”不仅不让人感觉反感,反而让人觉得亲切;这个人的大大咧咧也给人一种视死如归的大将风度。相反,如果一味要照顾什么“高级干部的整体形象”,采取了与此相反的处理方式,那么,这部电视剧的魅力至少会降低一半。因此,必须重视让观众在欣赏影片过程中得到真正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否则,教化与娱乐将两败俱伤。
(2).必须重视教化与人们审美倾向的有机统一。
《亮剑》受到热捧的重要原因,是人物的真实、鲜活与个性。许多观众说,从《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石光荣,到《历史的天空》的姜大牙,再到如今的李云龙,他们都是“人性化的英雄”。他们就像是身边人,触手可及,小毛病一大堆,却生动有趣,某种程度上,正好印证了人们对英雄人物的想象。“过去的战争剧常常是只有战争没有人,英雄人物被空洞化、理想化,如今英雄们终于‘落地’了。”《亮剑》的军事顾问、刘少奇儿子刘源评价说,“这个人物集中了他们那一代特有的、在许多人身上司空见惯的弱点和缺失,不完美,却更可敬、可亲、可爱。”正如中国传媒大学游飞教授所认为的,“对英雄的界定离不开时代环境,李云龙、姜大牙虽都是过去的人物,但他们的个性却符合当代的审美趣味”当今时代是一个崇尚创新个性张扬的平民化时代,李云龙的缺陷英雄形象,恰恰适应了当代人敢于张扬个性、追求个性表现的心理需求,符合当代审美趣味和人性评价尺度。
人们观看电影、电视都包含着一种审美活动,电视画面的构图、光影、色彩、线条、叙事结构、情节、表演、布景等都具有审美特性,都能给观众以视听觉享受,唤起观众的审美经验。这种审美体验是人的内心活动与审美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从而使感观视觉的美升华为精神的美,黑格尔说:“艺术美高于自然,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因此,要想取得教化的作用,影视创作必须根据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心理状况、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发生的新变化,在符合当代人审美倾向的前提下才能做到。因此影视工作者必须认真分析观众审美的倾向,实现教化与审美的有机融合。
电视传播处于社会文化与社会舆论的中心,是舆论形成的重要媒体。电视媒体通过对影视节目有选择的播放,经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观众心中形成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亮剑》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再次提醒我们,在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创新自己的模式、途径、机制,实现与时代的同步发展。
[关键词]《亮剑》 爱国主义 信息化 创新
电视连续剧《亮剑》播出以来,收视率屡创新高,稳坐2005年央视收视冠军宝座。地方各台纷纷购买播出,一些观众反复观看了三、四次。碟市、租赁市场也十分火爆。连续数月在北京、深圳、成都等地,稳居碟市销售榜和音像店租赁榜第一名。《亮剑》还成为了网友博客中的主角。可以说《亮剑》播出后对大陆社会带来的影响之大,引出的社会话题之广,远远超过了这个电视剧本身。
一、《亮剑》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方面的价值
1.《亮剑》对于弘扬民族精神起到了积极的导向和教化作用。
(1)《亮剑》增强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影响着他们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选择。
《亮剑》再现了战争的真实性和残酷性,使人们深刻地感受到民族的灾难和抗日英烈英雄行为对民族存续的价值,给人们以极大的心灵震撼。网友们评论说,“他们都是民族英雄,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正是有了李云龙、孙德胜、魏和尚等等一批抗日先烈,才铸造了我们的民族之魂。”与此同时,人们对自己也开始了反思。“试想今天社会,我们灵魂是否高尚?能不能做到舍己为人,大公无私。不谈过去,我们现在真是该敬仰这些先烈,不能只知道歌星,球星……”
(2).《亮剑》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
《亮剑》播出后带动了一波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浪潮。在网络留言中,不少人表示被骑兵连的悲壮所感动,“一句一句‘骑兵连,进攻!’让我热泪盈眶,尤其是连长孙德胜只剩自己时的那句‘骑兵连,进攻!’然后单刀匹马杀入敌阵。悲壮!!!!”“自己的爱国之情在那一瞬间被激发出来了!热血沸腾!”“我真希望是孙连长身后的兵!”“如果我们活在那个时代,也应该如此:我们在这个年代,更应该如此”。《亮剑》成功地通过一个个情节和鲜活的人物个性塑造,通过人物的喜怒哀乐、战争场景的烘托,使观众在忘我的状态中与银幕上的故事和人物认同,进而唤醒观众的内在激情,有效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
(3).《亮剑》鼓起了人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亮剑》中令人最难忘的一句话是:“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郭运德说,它唤醒了中国人一度遗忘的“不服输精神”。在网络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贴子:“虽然是和平年代,但是工作生活的压力好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正是要有这种敢于亮剑的精神,在遇到困难时要坚定信念、不怕苦不怕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勇敢积极的面对。……让我们一起拿出这种亮剑的精神理智勇敢的面对你的生活、你的未来吧!要相信自己,因为生活永远属于强者!”可见,《亮剑》对子增强人们的意志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亮剑》强化了人们的爱国行为
据新华网2005年11月18日报道,在18日以3:2战胜日本队之后,中国男排的队员们纷纷表示,正是新任主师周建安大力提倡的“亮剑”精神帮助球队顶住了压力。替补上场结果拿到全队第二高得分的崔建军说:“这是一场团结的比赛,周指导一直在队里提倡亮剑精神,我想我们今天做到了。日本队实力上强于我们,但是我们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所以我们赢了。”“亮剑”精神广泛深入各领域,从Google上随便用“亮剑精神”搜索,便可看到五万多条这样的标题:“中国房地产需要亮剑精神”、“新时期中国汽车业自主创新需要亮剑精神”等等,效应似乎还在发酵中。
2.《亮剑》等主旋律影片对于捍卫民族文化,抵御西方的文化侵略具有积极意义
20世纪以来,世界文化发生了一次意义深远的重大转折,“从传统意义下的文化,即民族性、地域性、历史继承性的文化向超越民族分隔、地域封闭,即一种非历史性、开放性的媒体文化转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视听语言正以其特有的优势和能耐渗透到文字语言曾经涉足的各个社会文化领域,成为人类的又一重要的文化媒介。同时,影视文化因其受众面广、能够影响不同文化层次的群众,因而大大改变和提高了人类的认知方式以及对新鲜事物的感知能力,提高和扩展了文化的渗透能力和参照系数,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国家、民族和语言的界限,形成了一种带世界性的文化现象。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先发优势,在影视上取得了文化霸权地位,对我们国家进行意识形态和西方价值观念渗透,情况十分严重。据统计,有50%的人会“少部分地接受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25%的人会“基本接受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5%的人会“接受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只有20%的人对此表示反感,“不会接受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这一结果说明西方国家利用影视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渗透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亮剑》热说明。这些主旋律影片是主动应对世界文化发展新趋势,以积极的姿态抵御西方文化侵略,捍卫民族文化的成功尝试。
二、《亮剑》对于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1.必须进一步重视影视等现代媒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接受信息、休闲娱乐的方式、方法、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新的传播媒体和文化娱乐场所吸引了大量群众;随着大量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出现,以及社会成员流动的数量、范围、方式的不断扩大和变化,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不适应的问题十分突出。如何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文化生活的新发展,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手段、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实现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是现代人的历史使命。
影视文化以其视听直觉性、兼容性、传播的迅捷性、影响的广泛性、深远性和全球性、大众化的消费特点,使其成为当代文化的主体形态,成为亿万观众获取知识、信息,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源泉。据统计,2005年年末,全国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5.8%,达到12余亿人,居民平均每天有2小时39分钟用在看电视上,占总闲暇时间的46.22%,占全天的11.04%,看电视是闲暇时间里占有时间最长的活动。在21世纪里电视将与互联网、多媒体融合在一起,给人类生活方式带来根本变化。
《亮剑》的成功说明,发挥影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是大有可为的,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方向,值得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克服对影视的片面认识,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 片的实施计划,并积极利用网络等阵地,开展影评等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主动引导人民大众树立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
2.高度重视教化与娱乐、教化与审美的有机统一
一位网民在评论中写到:“亮剑的播出产生的反响让我深切的感受到媒体的力量。突然醒悟,所谓哈日哈韩,其实不是那些青少年的错,而是我们电视电影编导的错,谁把阵地丢了??是他们每年搞出些烂片自然让别人不爱看,转向日、韩片,把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给别人去做。现在年轻人不喜欢看抗日的片,不是不喜欢这个题材,而是不喜欢五六十年代的说教,那么,投其所好,做些隐含中的爱国主题的电视。既然他们要崇拜,就合理的塑造一个人物让他们崇拜。”这一评论道出了问题的实质,主旋律影片不是没有市场,没有观众,而是如何实现教化与娱乐、教化与审美的和谐统一问题。
(1).影视工作者必须承担起教化民众的责任,正确处理娱乐性与思想导向性的关系。艺术家创作文艺作品,都不是无目的的。巴尔扎克坚信:艺术家的使命是“教育他的时代”。著名导演谢晋认为:“我喜欢影片能拨动人的心弦,引起人们的思索,我希望文艺作品真正发挥艺术的力量,使它能够起到提高广大人民思想境界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作用。”《亮剑》的效应进一步说明,一部好的影视作品的教育功能是无可估量的。
但是,现在影坛和电视剧出现太多物欲横流、追求消费的创作主题,其对民众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因此,必须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强化影视事前、事后的审核制度,支持主旋律影片、健康影片的生产、发行和播放,对不健康的影片则视情况进行限制、打击。
当然,这种教化,要力求做到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切忌简单生硬。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坚持用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对群众进行教育,是我们党的好传统,问题在于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运用,特别要研究和探索如何增强这种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使群众乐于接受。”因此必须遵循影视创作规律,使作品充满魅力。剧评家冯磊指出,艺术创作必须讲究规律,这个规律的核心就是塑造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毫无疑问,《亮剑》中的李云龙是一个不好管理的角色。但是这个李云龙,对国家、对民族、对抗日大业有着无比的忠诚。这个人的“粗口”不仅不让人感觉反感,反而让人觉得亲切;这个人的大大咧咧也给人一种视死如归的大将风度。相反,如果一味要照顾什么“高级干部的整体形象”,采取了与此相反的处理方式,那么,这部电视剧的魅力至少会降低一半。因此,必须重视让观众在欣赏影片过程中得到真正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否则,教化与娱乐将两败俱伤。
(2).必须重视教化与人们审美倾向的有机统一。
《亮剑》受到热捧的重要原因,是人物的真实、鲜活与个性。许多观众说,从《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石光荣,到《历史的天空》的姜大牙,再到如今的李云龙,他们都是“人性化的英雄”。他们就像是身边人,触手可及,小毛病一大堆,却生动有趣,某种程度上,正好印证了人们对英雄人物的想象。“过去的战争剧常常是只有战争没有人,英雄人物被空洞化、理想化,如今英雄们终于‘落地’了。”《亮剑》的军事顾问、刘少奇儿子刘源评价说,“这个人物集中了他们那一代特有的、在许多人身上司空见惯的弱点和缺失,不完美,却更可敬、可亲、可爱。”正如中国传媒大学游飞教授所认为的,“对英雄的界定离不开时代环境,李云龙、姜大牙虽都是过去的人物,但他们的个性却符合当代的审美趣味”当今时代是一个崇尚创新个性张扬的平民化时代,李云龙的缺陷英雄形象,恰恰适应了当代人敢于张扬个性、追求个性表现的心理需求,符合当代审美趣味和人性评价尺度。
人们观看电影、电视都包含着一种审美活动,电视画面的构图、光影、色彩、线条、叙事结构、情节、表演、布景等都具有审美特性,都能给观众以视听觉享受,唤起观众的审美经验。这种审美体验是人的内心活动与审美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从而使感观视觉的美升华为精神的美,黑格尔说:“艺术美高于自然,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因此,要想取得教化的作用,影视创作必须根据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心理状况、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发生的新变化,在符合当代人审美倾向的前提下才能做到。因此影视工作者必须认真分析观众审美的倾向,实现教化与审美的有机融合。
电视传播处于社会文化与社会舆论的中心,是舆论形成的重要媒体。电视媒体通过对影视节目有选择的播放,经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观众心中形成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亮剑》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再次提醒我们,在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创新自己的模式、途径、机制,实现与时代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