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的深度从哪里来?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l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微课程并不是指为“微型学习”而开发的微型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尽管微课程早期提出者并非从微型学习的角度而提出的,但人们已从不同角度去践行了微课程的微型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直至践行了泛在学习的产生,让传统课堂教学可以延伸到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或兼而有之,使得学习成为连续统的全景化学习观。
  微课选点小,时间短,但不一定浅。相反,集中优势“兵力”进行点状打击应该深度更大。
  为什么有的微课深不下去呢?
  第一种情况:有的内容,一句浅显易懂的话即可表述清楚。若把其讲解过程铺展为一节微课,用什么词语来捆绑填充呢?再多的语句也是多余的。尤其是没能找到切入口来增加深度和宽度的课,让人感觉肤浅。
  第二种情况:教材和教辅资料上讲解比较透彻的知识点,学生自主学习即可解决,若做成一节微课,仅仅是用口头语言替代了书面语言而已,内容没有扩充,深度没有挖掘,学生感觉索然寡味。
  前两种微课没有深度的原因是选点不准。
  第三种情况:多个内容简单的罗列在一堂课中,缺少对前因后果的挖掘。或者前后内容关联度低,生拼硬凑组成一节微课。这是因为选点过多,忽略了“微”字和课堂整体性。
  第四种情况:就事论事,缺少前瞻后顾。这类微课,更像一节产品介绍,虽然内容讲得清楚,却缺少前因后果。知识系统中,每一个结点都有其形成原因、与其他知识结点的关联和对其他知识结点的影响,这就是深度的挖掘点。微课缺少了对地理原理的剖析,就失去了深度。
  第五种情况:仅有知识讲解,缺少对规律和方法的总结。地理学科研究的是原理,知识与规律、方法是无法割裂拆解的。讲授对象通常不是孤立的死板知识,讲解过程中应该适当的加以总结概括,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规律,或者引导学生总结出一套系统的问题解决方法,学生就会产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感觉。缺少规律和方法,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不仅微课缺少深度,而且学生浅尝辄止或死记硬背,不利于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六种情况:规律、方法的讲解过于单调,缺少情境和手段。规律、方法来源于总结概括,应用于案例,深化巩固于同类辨析。试题悬疑、举例说明、思维盲點填充、易混点拷问等多元化的情境和教学方法是突破难点的有效手段。知识情境单一,教学手段简单,局限于呆板的讲授,虽然微课时间短,学生也可能睡着。即使知识本身非常深奥,课堂也深不下去。
  第七种情况:讲评课局限于成品答案的框架内“自圆其说”。试题的原版答案一般是正确的,但不一定是最严谨的、最全面的、最科学的。把讲评试题当作说答案,牵强附会的拼凑几句不疼不痒的解析语句,则讲解不透、不深、不全。讲评课要突破“浅显”困境,就应该重点讲解答案的获取和组织过程。首先,完整而全面的梳理题干信息,网尽有效信息和关键词;其次,准确及时的调取储备知识,将相关知识与题意有机结合;最后,依据题意,按照一定的思路或线索对储备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整合迁移,逐步理清头绪,确定正确的选项或组织答题语言。总之,讲评课讲解不深刻,问题在于没有教给学生解题思路。
  如何才能增加讲评课的深度呢?
  第一,教师应该钻研教材,学习教法,研究课程标准,多做高考题,观摩优秀课堂,了解学生,调研学情,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以一桶水的高度来解决一杯水的问题。
  第二,按照科学的步骤做课,即整体构思(建议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写教案(详细至每一句话)——做课件——试讲——修改课件——录课。微课的深度取决于第一步。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构思多个授课方案,最终选择一套最优方案。之后细化和完善授课方案,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先勾勒课程框架,按照由主到次、由线到面顺次填充。
  第三,微课选点要恰当。常规大课堂承载了所有的教学任务,受到教学进度的限制。微课作为辅助课堂,以完成自定的教学任务为目标,不拘泥于章节和教学进度,具有选点的灵活性。首先,应该将授课目标圈定为学生需要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盲点;其次,摒弃“选点宜小不宜大”的偏见,以授课目标来确定选点的大小和多少。例如,有的人以“城市化的标志”作为授课内容,内容过少,没有符合课标的挖掘点,不足以成课,且因为知识难度过小,其讲解不受学生欢迎;有的人以“城市化”为授课内容,跨度太大,一节微课无法有效覆盖;较合理的选点是 “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差异”、“城市化的影响”等。
  第四,恰当的使用动画、视频、图片图形、文字、音效、打比喻、举例子、说方言等,实现教学手段多元化。许多地理过程难于理解,尤其地球运动部分,有的微课仅仅给了学生一个没有缝隙的表面印象,学生并没有从本质上理解。对于这类知识的讲解,用更多的语句表白,仍苍白无力。若讲解过程中或之后,辅以恰当的动画、图片、举例等手段点睛,补充思维盲点,可将本质和现象关联起来,使学生能够从深层次理解问题。
  第五,引导学生换个角度分析问题。有的人以“城市化的表现”作为授课内容,有的人以“城市化与其他人文要素的关联”作为授课内容,后者的深度、宽度、挖掘点均优于前者,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新的视角为学生打开一片新的思考空间,提供一条新思路,能够使学生理解知识更深刻,更全面。
  第六,擅于使用高考题或图。高考题是公认的深度标杆,授课中用高考题来检验知识,是挖掘课堂深度的有效手段。微课中引入一幅高考题图像,一方面可以使讲解更形象,另一方面为拓展讲解深度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有深度的微课价值高,效果好。但微课不应该一根筋的追求深度,应该深而有度。
  第一,避免超越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第二,根据授课对象的知识、能力起点确定微课的深度。对于高一高二的学生,微课深度不宜过大,以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常见规律方法的理解运用为主;对于高三学生,微课深度应略大于常见高考题。第三,一节微课,应该沿着一条线索挖掘深度,避免“处处凿井”。一节微课,若确定了多个深度挖掘点,学生会因为思维跳跃难度过大而跟不上课堂,影响授课效果。
  有深度的微课,理想的授课效果是:整堂课,学生一直在艰难的思考,且思有所得;知识脉络被打通;对于原理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再读教材相关段落时感觉无新意,尽在囊中;能够熟练而准确的解答同类试题。
其他文献
高校的科研是高校与社会接轨的桥梁,是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搞好产学研可直接体现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更好地促进地方高校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对产学
在乳腺疾病的筛查、诊断以及引导下穿刺等方面的治疗中,已经开始大量使用超声医学影响技术.能够很好地的显示乳腺纤维腺体组织的断层解剖结构是乳腺超声检查的 一大优势,通过
期刊
摘 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结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地冲突教育,能有力地促进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  关键词:学校家庭社会;人格品质;心理健康教育  中央电视台《法治在线》栏目曾播出一档《拯救花季》节目,期间真人真事地再现了一些十四、五岁的少男少女在校园意外敲诈勒索、群殴群斗、绑架猥亵事件。究其原因,是他们的思想意识与现实生活发生矛盾,只为“称大”或“看着不顺眼”或
很多上过学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记忆,就是无论是我们在工作之余的闲聊,还是亲朋好友聚会是的调侃,当谈到自己上学时的教师时,大都会说道:我上学时我们那个老师会怎样怎样,而且说得活灵活现,大有不吐不快的感觉。当然,其“怎样怎样”,或许是优秀的典范,或许是弄笑的源泉。而这一场面,无论是昔日优秀的天才,还是过去淘气的宝贝,都能将其描绘的栩栩如生,甚至涉及到其中的某一言词,某一动作,某一神态,无一不被他们记得清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体验式教学则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手段。本文就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小学数学;运用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
2001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纲要(试行)》,明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总体框架。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在课程功能上,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在课程结构上,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在课程内容上,改变了过去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在课程实施上,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实行新的教育改
痛经和不孕是两个常见的、困扰着许多女性的问题,有很多女性在生理期到来时痛不欲生,也有很多女性因为不孕而烦恼万分.其实,导致痛经和不孕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一种原因可
期刊
摘 要:教育的产品属性问题是现代教育研究与实践十分关注的课题,对教育产品属性的判断,决定着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的选择。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最佳资源配置机制是将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同时,在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实践过程中,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产品科学地、动态地选择具体的资源配置机制。  关键词:教育;产品属性;资源配置  关于教育的产品属性以及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学界已
对于低龄儿童与新生宝宝而言,新生儿日常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一般单天的睡眠时间会占据一天内时间的75%~90%,伴随着宝宝的年龄增长,其睡眠的时间也会明显减少.一般而
期刊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如思维、逻辑、心理等科学品质以及提升学生高尚的人文品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程理念下,中职语文教学要体现和突出人文性,无论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还是课程设置、课程目标,都蕴涵着极强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中职语文;人文性教学;实施  社会发展离不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协调,如果说科学精神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车轮,那么人文精神则是引领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