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刊理由:“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其实,一个人从孩子的时候开始到生命的结束,总会不停地思考一个问题: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必须要回答这个问题,否则他就没有办法确定自己的身份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老龄委办公室积极响应参与到社会养老事业的建设中,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王玉兰告诉记者,在今后的发展中,他们将要着手打造昆明滇池国家旅游“文化养生养老”度假区,为推动我省的养老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我省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而竭尽绵薄之力。在王玉兰看来,夕阳产业不是走入暮年的产业,而是大有希望的产业。因此,发展养老产业成了各级政府和很多有识之士关注及看好的产业形态。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老龄委办公室主任王玉兰。
云南省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老龄委办公室主任王玉兰女士,就建立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区“文化养生养老”的发展与建设的主题与记者畅谈,记者通过访谈后真正了解到文化养生和养老在这个时代的需求与政策配套的支持。
王玉兰说,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具备优越的景观条件和建立养生养老基地的条件:滇池水域,群山环抱,河流纵横,良田万顷,人称高原江南。在滇池的周围,有渔村和风帆点缀的观音山风景区;有花光树影的白鱼口空谷园;有绵延数里,水净沙明的海埂湖滨浴场和秀美隽逸的大观楼公园等等,都是十分惬意的游览之地,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距市区仅有5公里,总体规划面积18.6平方公里,自1992年10月成立以来, 经过几十年的绿化和建设,这里已绿荫覆盖、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幽雅清静、土地平坦,度假区具备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养老养生可开发资源。这些优越的条件,为旅游度假区的养老养生产业开发创造了优良的投资环境。
王玉兰向记者详细分析了建立文化养生养老度假区的现实条件和必要性。在这样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我们之所以要建立昆明滇池国家旅游“文化养生养老”度假区,这是我们作为社会人的一种责任。让所有老人感受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是每个老年人的追求,也是儿女们的期盼。同时,随着我国“4+2+1”模式的家庭逐渐增多,人口寿命延长,我国人口快速进入老龄化阶段,有越来越多的老人从家中走出来,选择“机构养老”。据王玉兰主任介绍,我国最大的养老产业集团中资颐年在2012年9月23日在京成立,并启动“候鸟式”养老产业项目。这标志着中央企业在盘活分离辅业资产、探索养老产业发展模式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这样的改革措施,可以缓解社会养老的压力。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亿多人,占总人口的11%,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李宝库也表示,老龄产业是朝阳产业,但目前,我国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所以要动员社会力量建设养老机构。
王玉兰提供给记者的大量数据,最能直接、有效的说明中国当前的老龄产业市场空间有多大。在未来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老年人口将一直呈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以及未来数十年不断增长的趋势,决定了老年人消费群体将支撑起一个庞大的老龄产业市场。消费群体的数量决定市场可以做到多大,而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则决定了市场的容量与尝试。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城市的老年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存款。目前每年老年人的离退休金、再就业收入、亲朋好友的资助可达3000至4000亿元。
在过去,我国国民的健康服务采用的是“疾病治疗”模式,即有病时才去治病。而部分疾病的突发性、不可逆转性,往往使得不少老年人病来如山倒,恢复健康显得十分困难。如今,国内一些城市的养老院,已经率先引进这样的健康理念:注重养老与养生相结合,把“疾病治疗”与”“日常健康维持”结合起来,丰富和拓宽了养老的内涵,即养老不再是简单的生活照料、疾病治疗,而是更全方位的物质支撑、疾病预防、健康跟踪、心理咨询等。
很显然,目前国内的老年人,从人口数量、消费能力、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缺口以及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上,老龄产业市场获得巨大发展的机会已然到来。云南省为了确保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响应中共十八大的政策号召。王玉兰告诉记者,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推出“文化养生养老”的新思路,为我省老年人口提供一个舒适的修养晚年的场所。
响应政策:王玉兰认为,云南省要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要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发挥家庭、社区、社会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社会老龄服务事业的为老服务理念已成为老龄事业的新主线。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也强调指出:积极发展老龄事业。随着云南“桥头堡”建设战略的实施、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对养老服务的迫切需要,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成为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和党工委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王玉兰还谈到,人口老龄化加速,城镇化建设推进,养老服务需求也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从过去单一的医疗护理、家政服务、生活照料等向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康体保健、修生养性、文化娱乐、心理安抚、临终关怀等多方面、多内容、多层次延伸。必将带动老年服务市场的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必将成为新兴的社会“朝阳”产业。
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老有所养”为目标,实现“十二五”期间,社会养老服务基本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在2012年出台了《度假区2011-2015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及规划实施方案》,方案在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统筹规划、社会参与,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内容,强化服务功能。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导的养老服务机制,不断完善扶持优惠政策,逐步落实和扩大养老服务范围,保护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到2015年,基本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养老服务规范化发展。提倡“文化养老养生”新型模式,有效利用度假区优美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推行文化娱乐、健康保健、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养老模式,让广大老年朋友真正实现健康养老、快乐养老、伙伴养老,长寿养老,让全区老年人和选择到度假区养老的老年人安享晚年,共享改革开放、文明幸福成果。 投资环境:王玉兰说:为促进我省的文化养生养老的实施,2013年度假区将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提升民营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出台了《昆明滇池国家度假区关于加快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民营企业发展用地、融资难题、财税支持、发展环境等方面明确给与大力支持,为民营企业的创业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商办养老: 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进入养老服务机构的人数也迅速增多。一方面,由于养老服务机构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另一方面,养老机构建设布局不合理,规划不到位,服务功能不健全、水平低,资源不足与资源浪费并存。养老机构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及以政府投入为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养老机构的公益性和服务职能。同时,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采取“两条腿走路”方式解决机构养老服务问题。目前已有38家投资商意向在昆明投资兴办养老服务产业,这对昆明养老事业发展是个好的开始,养生养老产业将成为昆明一个新兴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但由于土地价格问题,养老养生产业发展一直滞后。在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支持下,在不久的将来,昆明的养老产业将会实施的比较完善。
未来预测:王玉兰告诉记者,云南省自2000年起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15年我省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发展到近680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4.3%。而昆明老龄化程度比率目前居全省第一,在全国31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九,预计到2015年,昆明人口老龄化水平将高于全省和全国,成为重试人口老龄化城市,面对严峻的养老形势,探索新的养老模式应对昆明老龄化的对策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从实际出发,改革创新,量力择路,构建符合我们实际情况的养老模式和养老制度。
其次,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老年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老年社会福利、老年社会救济三部分。这三者构成完整的老年社会保险体系,其中,社会保险是核心。在强调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的同时,按照“9073”工作目标(90%居家养老,7%社会机构养老,3%政府保底供养),实现昆明市老人的幸福、快乐、长寿养老梦。
再次,加强社区老年服务体系建设。要以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为目标,围绕"六个老有"的要求,加强疾病医护、生活服务、精神安慰、文化体育等方面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在社区建设“社会托老养老服务中心”,满足社会养老服务需要。
最后,是鼓励社会多方投入来参与老龄事业的健康积极发展,要把公办的或者是民间组织的老龄科研中心搞活。另一方面,要加强老龄宣传工作,深入持久宣传《老年法》、《云南省老年权益保障条例》等相关政策法规,真正做到让这些政策法规家喻户晓。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和敬老意识。使各级人民政府真正将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增加对老龄事业的投入,并且鼓励社会各方面的投入,使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为了适应人口老龄化加快的速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王玉兰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展我省的养老产业:
(一)建议政府制定养老事业发展纲性文件,并列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政绩考核内容。按照90%、7%和3%的比例,分别建立社区居家日间托老养老、社会机构养老和政府保底供养场所。由政府统一规划养老用地指标,鼓励社会机构在政府划拨的用地指标外,加大一次性投资,扩大社会养老。分别按照当地总人口数的5‰或60岁以上老年人数的3%配备养老床位,每个床位不少于20平方米。例如,度假区共有10万人口,老年人1.5万,应由度假区政府建设或提供450-500个养老床位,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也可动员社会力量,扩大社会资本,发展养老产业,政府划拨应建面积、委托社会机构同规划同建设同管理。
(二)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整合资金投资,避免重复建设。将交通便捷,经营不善的会议办公地、酒店改建为养老场所,采取政府扶持、购买服务、运营补贴等方式,支持企业举办养老产业,彻底突破土地价格瓶颈。
(三)加强领导,搞好服务,为养老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把发展养老产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推进;注意抓好试点,培育典型,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各级民政部门要当好政府的参谋,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做好服务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大力协助,为养老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加大对发展养老产业的宣传力度,努力为养老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发展养老产业的客观必然性、重要性和有关政策法规,促进全社会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调动广大群众支持和参与发展养老产业的积极性,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使其逐步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
采访进行到最后,王玉兰望着窗外,向记者谈了目前养老产业亟需解决的一些问题:发展养老产业,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但是,由于我省长期受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对发展养老产业缺乏足够认识,民办养老机构建设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国办养老机构改革滞后,人员包袱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高;国家有关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落实不到位,投入养老产业发展的社会资金不足;对老年人的社会化服务水平低,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养老服务日益增长的需要。
当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多向前人们看一看,看看前人走过的足迹,也许我们有责任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享晚年的环境。
孝道是人类独有而永恒的美德,是人类独有而永恒的伦理。中国传承数千年的孝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奉行孝道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与中华传统文化有机传承,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有句话叫“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然而对于新兴的养老产业来说,却是一个有着美好前景的朝阳产业。采访王玉兰给了我们这方面的启示。
责任编辑:吴安臣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老龄委办公室积极响应参与到社会养老事业的建设中,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王玉兰告诉记者,在今后的发展中,他们将要着手打造昆明滇池国家旅游“文化养生养老”度假区,为推动我省的养老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我省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而竭尽绵薄之力。在王玉兰看来,夕阳产业不是走入暮年的产业,而是大有希望的产业。因此,发展养老产业成了各级政府和很多有识之士关注及看好的产业形态。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老龄委办公室主任王玉兰。
云南省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老龄委办公室主任王玉兰女士,就建立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区“文化养生养老”的发展与建设的主题与记者畅谈,记者通过访谈后真正了解到文化养生和养老在这个时代的需求与政策配套的支持。
王玉兰说,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具备优越的景观条件和建立养生养老基地的条件:滇池水域,群山环抱,河流纵横,良田万顷,人称高原江南。在滇池的周围,有渔村和风帆点缀的观音山风景区;有花光树影的白鱼口空谷园;有绵延数里,水净沙明的海埂湖滨浴场和秀美隽逸的大观楼公园等等,都是十分惬意的游览之地,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距市区仅有5公里,总体规划面积18.6平方公里,自1992年10月成立以来, 经过几十年的绿化和建设,这里已绿荫覆盖、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幽雅清静、土地平坦,度假区具备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养老养生可开发资源。这些优越的条件,为旅游度假区的养老养生产业开发创造了优良的投资环境。
王玉兰向记者详细分析了建立文化养生养老度假区的现实条件和必要性。在这样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我们之所以要建立昆明滇池国家旅游“文化养生养老”度假区,这是我们作为社会人的一种责任。让所有老人感受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是每个老年人的追求,也是儿女们的期盼。同时,随着我国“4+2+1”模式的家庭逐渐增多,人口寿命延长,我国人口快速进入老龄化阶段,有越来越多的老人从家中走出来,选择“机构养老”。据王玉兰主任介绍,我国最大的养老产业集团中资颐年在2012年9月23日在京成立,并启动“候鸟式”养老产业项目。这标志着中央企业在盘活分离辅业资产、探索养老产业发展模式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这样的改革措施,可以缓解社会养老的压力。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亿多人,占总人口的11%,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李宝库也表示,老龄产业是朝阳产业,但目前,我国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所以要动员社会力量建设养老机构。
王玉兰提供给记者的大量数据,最能直接、有效的说明中国当前的老龄产业市场空间有多大。在未来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老年人口将一直呈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以及未来数十年不断增长的趋势,决定了老年人消费群体将支撑起一个庞大的老龄产业市场。消费群体的数量决定市场可以做到多大,而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则决定了市场的容量与尝试。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城市的老年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存款。目前每年老年人的离退休金、再就业收入、亲朋好友的资助可达3000至4000亿元。
在过去,我国国民的健康服务采用的是“疾病治疗”模式,即有病时才去治病。而部分疾病的突发性、不可逆转性,往往使得不少老年人病来如山倒,恢复健康显得十分困难。如今,国内一些城市的养老院,已经率先引进这样的健康理念:注重养老与养生相结合,把“疾病治疗”与”“日常健康维持”结合起来,丰富和拓宽了养老的内涵,即养老不再是简单的生活照料、疾病治疗,而是更全方位的物质支撑、疾病预防、健康跟踪、心理咨询等。
很显然,目前国内的老年人,从人口数量、消费能力、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缺口以及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上,老龄产业市场获得巨大发展的机会已然到来。云南省为了确保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响应中共十八大的政策号召。王玉兰告诉记者,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推出“文化养生养老”的新思路,为我省老年人口提供一个舒适的修养晚年的场所。
响应政策:王玉兰认为,云南省要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要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发挥家庭、社区、社会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社会老龄服务事业的为老服务理念已成为老龄事业的新主线。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也强调指出:积极发展老龄事业。随着云南“桥头堡”建设战略的实施、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对养老服务的迫切需要,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成为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和党工委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王玉兰还谈到,人口老龄化加速,城镇化建设推进,养老服务需求也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从过去单一的医疗护理、家政服务、生活照料等向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康体保健、修生养性、文化娱乐、心理安抚、临终关怀等多方面、多内容、多层次延伸。必将带动老年服务市场的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必将成为新兴的社会“朝阳”产业。
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老有所养”为目标,实现“十二五”期间,社会养老服务基本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在2012年出台了《度假区2011-2015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及规划实施方案》,方案在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统筹规划、社会参与,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内容,强化服务功能。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导的养老服务机制,不断完善扶持优惠政策,逐步落实和扩大养老服务范围,保护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到2015年,基本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养老服务规范化发展。提倡“文化养老养生”新型模式,有效利用度假区优美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推行文化娱乐、健康保健、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养老模式,让广大老年朋友真正实现健康养老、快乐养老、伙伴养老,长寿养老,让全区老年人和选择到度假区养老的老年人安享晚年,共享改革开放、文明幸福成果。 投资环境:王玉兰说:为促进我省的文化养生养老的实施,2013年度假区将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提升民营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出台了《昆明滇池国家度假区关于加快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民营企业发展用地、融资难题、财税支持、发展环境等方面明确给与大力支持,为民营企业的创业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商办养老: 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进入养老服务机构的人数也迅速增多。一方面,由于养老服务机构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另一方面,养老机构建设布局不合理,规划不到位,服务功能不健全、水平低,资源不足与资源浪费并存。养老机构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及以政府投入为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养老机构的公益性和服务职能。同时,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采取“两条腿走路”方式解决机构养老服务问题。目前已有38家投资商意向在昆明投资兴办养老服务产业,这对昆明养老事业发展是个好的开始,养生养老产业将成为昆明一个新兴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但由于土地价格问题,养老养生产业发展一直滞后。在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支持下,在不久的将来,昆明的养老产业将会实施的比较完善。
未来预测:王玉兰告诉记者,云南省自2000年起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15年我省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发展到近680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4.3%。而昆明老龄化程度比率目前居全省第一,在全国31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九,预计到2015年,昆明人口老龄化水平将高于全省和全国,成为重试人口老龄化城市,面对严峻的养老形势,探索新的养老模式应对昆明老龄化的对策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从实际出发,改革创新,量力择路,构建符合我们实际情况的养老模式和养老制度。
其次,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老年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老年社会福利、老年社会救济三部分。这三者构成完整的老年社会保险体系,其中,社会保险是核心。在强调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的同时,按照“9073”工作目标(90%居家养老,7%社会机构养老,3%政府保底供养),实现昆明市老人的幸福、快乐、长寿养老梦。
再次,加强社区老年服务体系建设。要以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为目标,围绕"六个老有"的要求,加强疾病医护、生活服务、精神安慰、文化体育等方面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在社区建设“社会托老养老服务中心”,满足社会养老服务需要。
最后,是鼓励社会多方投入来参与老龄事业的健康积极发展,要把公办的或者是民间组织的老龄科研中心搞活。另一方面,要加强老龄宣传工作,深入持久宣传《老年法》、《云南省老年权益保障条例》等相关政策法规,真正做到让这些政策法规家喻户晓。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和敬老意识。使各级人民政府真正将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增加对老龄事业的投入,并且鼓励社会各方面的投入,使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为了适应人口老龄化加快的速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王玉兰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展我省的养老产业:
(一)建议政府制定养老事业发展纲性文件,并列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政绩考核内容。按照90%、7%和3%的比例,分别建立社区居家日间托老养老、社会机构养老和政府保底供养场所。由政府统一规划养老用地指标,鼓励社会机构在政府划拨的用地指标外,加大一次性投资,扩大社会养老。分别按照当地总人口数的5‰或60岁以上老年人数的3%配备养老床位,每个床位不少于20平方米。例如,度假区共有10万人口,老年人1.5万,应由度假区政府建设或提供450-500个养老床位,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也可动员社会力量,扩大社会资本,发展养老产业,政府划拨应建面积、委托社会机构同规划同建设同管理。
(二)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整合资金投资,避免重复建设。将交通便捷,经营不善的会议办公地、酒店改建为养老场所,采取政府扶持、购买服务、运营补贴等方式,支持企业举办养老产业,彻底突破土地价格瓶颈。
(三)加强领导,搞好服务,为养老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把发展养老产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推进;注意抓好试点,培育典型,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各级民政部门要当好政府的参谋,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做好服务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大力协助,为养老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加大对发展养老产业的宣传力度,努力为养老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发展养老产业的客观必然性、重要性和有关政策法规,促进全社会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调动广大群众支持和参与发展养老产业的积极性,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使其逐步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
采访进行到最后,王玉兰望着窗外,向记者谈了目前养老产业亟需解决的一些问题:发展养老产业,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但是,由于我省长期受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对发展养老产业缺乏足够认识,民办养老机构建设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国办养老机构改革滞后,人员包袱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高;国家有关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落实不到位,投入养老产业发展的社会资金不足;对老年人的社会化服务水平低,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养老服务日益增长的需要。
当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多向前人们看一看,看看前人走过的足迹,也许我们有责任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享晚年的环境。
孝道是人类独有而永恒的美德,是人类独有而永恒的伦理。中国传承数千年的孝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奉行孝道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与中华传统文化有机传承,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有句话叫“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然而对于新兴的养老产业来说,却是一个有着美好前景的朝阳产业。采访王玉兰给了我们这方面的启示。
责任编辑:吴安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