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难点与对策为研究对象,从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这一角度,来探讨商业银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存在的难点现状,寻根究底,找出问题原因所在,并分析难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信贷;信贷资产质量
中图分类号:F8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3-0033-01
1 绪论
贷款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中占比在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性资产,因此,加强对信贷风险的控制就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如果四大行不及时进行信贷管理体制、方法的改革,新的不良贷款很可能又源源不断地生成。
2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难点
2.1 外部因素难
(1)惠民政策落实,农民贷款饱和。随着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免征农民税费、对种粮农民进行补助、退耕还林资金补助等使农民的收入大幅的提高,同时农村医疗改革、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等等减少了农民的支出。因此农民购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性指出已经能够自足,不需要办理贷款。
(2)国有企业改制逃债,信用社不敢贷。一些地方借国有企业改制之名,逃废债务现象比较严重,信贷资金损失严重,加之国有企业包袱重、前途暗、政企不分,因此对国有企业产生了恐惧心理,不敢向其发放贷款。
(3)民营企业发展不规范,信用社惜贷。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发展存在的一些先天性不足,因此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一方面由于其自身经营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不能够达到风险管理的要求,同时部分企业已经给信用社造成了一定份额资金损失,因此,信用社信贷人员和管理层,对民营企业不敢放手发放贷款,存在惜贷现象。
2.2 贷款有效担保难
(1)农民贷款担保难。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占比较小,如需大量资金,则由于农民的耕地是集体的、房屋是自建的,宅地不能抵押。因此农民发展生产和消费贷款,很难提供不了符合信贷政策的担保人或抵押物。同时一个村子有能力担保的人员也仅有几个人,当他们都需要贷款时,实际上就是形成了不符合贷款规定的互保现象。
(2)企业贷款难担保。一是国有企业土地是划拨的、办理贷款抵押手续繁琐,抵押变现较难;二是民营企业起步时多半经济实力不足,因无力缴付国有土地出让金而无法取得土地使用权证,这样,即使拥有自建厂房,也不能作为有效财产来抵押。至于用租赁厂房抵押,物权障碍更多。用机器设备等抵押,因变现难等原因,信用社不乐于接受。
(3)担保公司不成熟。一方面担保公司的资本金额度小、收费高、担保面窄;被担保的品种很少,主要是个人消费贷款及银行承兑汇票等,对中小企业固定资产贷款担保的几乎没有,对流动资金贷款担保的也很少。
3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对策和思考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信用社发展的前提,是各项其他工作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信贷资产质量,信用社的发展也根本无法谈起,因此,如何提高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是信用社乃至金融界长期管理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
3.1 调整信贷营销策略,优化信贷资产结构
信用社要实现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经营宗旨,一方面必须扎根农村,搞好三农资金的服务,另一方面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把多余的信贷资源投向质量高,效益好的优质行业、朝阳产业和重点地区,从而在信贷市场竞争中,牢牢地把握住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3.2 改进信贷管理流程,明确信贷管理各个环节的权利和责任,确
保规范运作
虽然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建立和完善了贷款集体决策,审贷分离,分级授权等信贷管理制度,引进了信用等级,贷款评价,客户授信,贷款五级分类等管理方法。但在加强风险管理的同时,信贷业务流程的链条不断延长,一些环节功能重复,部门和人员责、权、利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资产质量。按现行分级授权管理办法,贷款发放与否的决策权多在上级社,而贷款项目评估,抵押物评定等具体工作则由基层社来完成,有些基层行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出现偏离。一旦出现贷款风险,容易相互推诿,责任不明。因此,必须重新审视信贷管理流程,明确信贷风险评估、授权批准等不同环节的权利和责任,科学地制定贷款授权授信制度,避免“一刀切”。适当下放信贷经营权,做到信息与信贷决策权对称,权力与责任对等,业绩与利益与挂钩。科学地设定信贷标准,在健全考核与监督体系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授信权限,让基层社发挥应有的活力,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
3.3 充分利用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加强对贷款的监控和分析,将风
险防范前移
目前,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事后处理多,事前防范少;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静态分析多,动态分析少;局部分析多,全局分析少的现象,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已有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制定行业信贷组合方案和行业信贷政策,注重规避、控制风险。通过信贷综合系统动态监控客户所处的经营环境和内部管理情况的变化,包括产品周期、客户主要管理人员行为、客户内部管理、客户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动态监控客户与银行的交易,包括是否客户存款连续减少、票据拒付、多头借贷或骗取贷款、能否按时报送符合银行要求的财会报表、是否回避与银行接触等。银行根据以上掌握的信息,及时判断资产的风险状况,调整或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确保信贷资产的安全。
3.4 加强贷后管理工作,明确部门责任,提前预知风险
信贷权力下放后,上级联社主要加强对贷款的贷后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以信贷业务发生后的贷后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业务全过程风险,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周转运行,才能真正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业务经营效益,推动各项业务有效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耀欣.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浅议[N]. 江苏经济报,2004,(2004-02-25)
[2]杨维武 李瑞君. 信贷资产质量不断优化[N]. 金融时报,2003,(2003-02-15)
[3]章俏慧. 温州信贷资产质量全国领先[N]. 上海金融报,2004,(2004-01-31)
[4]祁成全 姜红. 退中有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N]. 新疆日报(汉),2001,(2001-12-12)
【关键词】信贷;信贷资产质量
中图分类号:F8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3-0033-01
1 绪论
贷款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中占比在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性资产,因此,加强对信贷风险的控制就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如果四大行不及时进行信贷管理体制、方法的改革,新的不良贷款很可能又源源不断地生成。
2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难点
2.1 外部因素难
(1)惠民政策落实,农民贷款饱和。随着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免征农民税费、对种粮农民进行补助、退耕还林资金补助等使农民的收入大幅的提高,同时农村医疗改革、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等等减少了农民的支出。因此农民购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性指出已经能够自足,不需要办理贷款。
(2)国有企业改制逃债,信用社不敢贷。一些地方借国有企业改制之名,逃废债务现象比较严重,信贷资金损失严重,加之国有企业包袱重、前途暗、政企不分,因此对国有企业产生了恐惧心理,不敢向其发放贷款。
(3)民营企业发展不规范,信用社惜贷。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发展存在的一些先天性不足,因此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一方面由于其自身经营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不能够达到风险管理的要求,同时部分企业已经给信用社造成了一定份额资金损失,因此,信用社信贷人员和管理层,对民营企业不敢放手发放贷款,存在惜贷现象。
2.2 贷款有效担保难
(1)农民贷款担保难。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占比较小,如需大量资金,则由于农民的耕地是集体的、房屋是自建的,宅地不能抵押。因此农民发展生产和消费贷款,很难提供不了符合信贷政策的担保人或抵押物。同时一个村子有能力担保的人员也仅有几个人,当他们都需要贷款时,实际上就是形成了不符合贷款规定的互保现象。
(2)企业贷款难担保。一是国有企业土地是划拨的、办理贷款抵押手续繁琐,抵押变现较难;二是民营企业起步时多半经济实力不足,因无力缴付国有土地出让金而无法取得土地使用权证,这样,即使拥有自建厂房,也不能作为有效财产来抵押。至于用租赁厂房抵押,物权障碍更多。用机器设备等抵押,因变现难等原因,信用社不乐于接受。
(3)担保公司不成熟。一方面担保公司的资本金额度小、收费高、担保面窄;被担保的品种很少,主要是个人消费贷款及银行承兑汇票等,对中小企业固定资产贷款担保的几乎没有,对流动资金贷款担保的也很少。
3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对策和思考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信用社发展的前提,是各项其他工作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信贷资产质量,信用社的发展也根本无法谈起,因此,如何提高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是信用社乃至金融界长期管理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
3.1 调整信贷营销策略,优化信贷资产结构
信用社要实现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经营宗旨,一方面必须扎根农村,搞好三农资金的服务,另一方面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把多余的信贷资源投向质量高,效益好的优质行业、朝阳产业和重点地区,从而在信贷市场竞争中,牢牢地把握住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3.2 改进信贷管理流程,明确信贷管理各个环节的权利和责任,确
保规范运作
虽然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建立和完善了贷款集体决策,审贷分离,分级授权等信贷管理制度,引进了信用等级,贷款评价,客户授信,贷款五级分类等管理方法。但在加强风险管理的同时,信贷业务流程的链条不断延长,一些环节功能重复,部门和人员责、权、利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资产质量。按现行分级授权管理办法,贷款发放与否的决策权多在上级社,而贷款项目评估,抵押物评定等具体工作则由基层社来完成,有些基层行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出现偏离。一旦出现贷款风险,容易相互推诿,责任不明。因此,必须重新审视信贷管理流程,明确信贷风险评估、授权批准等不同环节的权利和责任,科学地制定贷款授权授信制度,避免“一刀切”。适当下放信贷经营权,做到信息与信贷决策权对称,权力与责任对等,业绩与利益与挂钩。科学地设定信贷标准,在健全考核与监督体系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授信权限,让基层社发挥应有的活力,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
3.3 充分利用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加强对贷款的监控和分析,将风
险防范前移
目前,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事后处理多,事前防范少;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静态分析多,动态分析少;局部分析多,全局分析少的现象,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已有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制定行业信贷组合方案和行业信贷政策,注重规避、控制风险。通过信贷综合系统动态监控客户所处的经营环境和内部管理情况的变化,包括产品周期、客户主要管理人员行为、客户内部管理、客户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动态监控客户与银行的交易,包括是否客户存款连续减少、票据拒付、多头借贷或骗取贷款、能否按时报送符合银行要求的财会报表、是否回避与银行接触等。银行根据以上掌握的信息,及时判断资产的风险状况,调整或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确保信贷资产的安全。
3.4 加强贷后管理工作,明确部门责任,提前预知风险
信贷权力下放后,上级联社主要加强对贷款的贷后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以信贷业务发生后的贷后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业务全过程风险,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周转运行,才能真正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业务经营效益,推动各项业务有效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耀欣.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浅议[N]. 江苏经济报,2004,(2004-02-25)
[2]杨维武 李瑞君. 信贷资产质量不断优化[N]. 金融时报,2003,(2003-02-15)
[3]章俏慧. 温州信贷资产质量全国领先[N]. 上海金融报,2004,(2004-01-31)
[4]祁成全 姜红. 退中有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N]. 新疆日报(汉),2001,(200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