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碗烩面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loveste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三那年暑假,我带妈妈到了郑州。我家在偏远的农村,妈妈已经近60岁了,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没有到过城市。再有一年我就大学毕业,也许再也没有机会带妈妈到城市了。
  头天晚上,妈妈就忙着张罗路上的干粮,煮鸡蛋烙烧饼。早上六点,我们从村口坐上早班车,经过三个多小时颠簸到南阳。当时南阳火车站始发一趟到郑州的慢车,九点半发车,晚上九点多到郑州。慢车站站停但票价便宜,反正农民的时间不值钱。到郑州以后,我决定带妈妈吃农业路烩面。
  农业路烩面可是远近闻名,一碗白腻筋道的烩面,放一点葱花香菜、几片羊肉,店家再举起高高的小油壶撒几滴小磨香油,远远的就被吸引了,不吃也馋得直流口水。我和妈妈到农业路口,虽然已十点多,但烩面馆前依然灯火辉煌,食客扎堆,热闹非凡。烩面馆的店面都很小,没有包间。店家就在临街一间小平房里放上案板,一口大锅放在门口,下面的煤火啪啪响,锅里的肉汤白烟翻滚,肉和骨头在锅里打滚,饥肠辘辘的路人哪怕口袋里没几个子,也要坐下来解解馋。扯面师傅技术过硬,动作娴熟,面片在他手里好像仙女散花,几经甩扯,厚厚的面片变得宽窄厚薄均匀,看得人眼花缭乱。食客都在街边的小桌旁瞪着眼睛盯着汤锅,一边欣赏师傅的技艺,一边等着热乎乎香喷喷的烩面上来。我们拉个凳子,在小桌旁坐下,当时的烩面8毛钱一碗,为了让妈妈吃好,我特意加了2毛钱的肉。饥肠辘辘的我很快就把烩面吃完了,抬头一看妈妈几乎没有吃,只是顺着碗边呲溜呲溜喝几口汤,肉和面还是原样,妈妈说吃饱了。我以为是妈妈心疼钱生气不吃或者是路上吃鸡蛋和烧饼,实在吃不下了,就和妈妈一起回到宿舍。半夜隱隐约约听妈妈迷迷糊糊说:“想喝碗甜面汤”。
  第二天早上起来,我看妈妈嘴角起个泡,嘴唇也肿得发红,似乎还裂个口子。这时候我才明白妈妈为什么吃不下那碗烩面。
  参加工作后,我也做得一手好烩面。不管是亲朋好友到家或者孩子从外地回来,我都要做一次牛肉烩面显摆一下手艺。我做烩面从买材料到熬汤、从和面到拽面都一个人操作,对别人不放心。
  九十年代兴起一阵经商下海热,鼓励职工从事第二职业。我就把煤火炉搬到街上卖烩面,妈妈和媳妇是帮手,忙得不亦乐乎,不到两小时,准备的肉和面全部卖完。为第一次下海成功沾沾自喜,回到家一盘点,收的钱不多不少正好是买牛肉的钱,面和其他辅料全部赔进去,更不用说人工。从此再也没有动过下海的念头。
  岳母很早就患上脊椎瘤,本来无大碍,不影响自己吃饭活动,有时候还能干点家务。有一次不小心滑倒,可能是激活了沉睡中的肿瘤细胞,从此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第一次到西安唐都医院做了肿瘤切除手术,没多久又复发,因身体太虚弱,没法再到西安手术,就把专家请到峡市做第二次手术。肿瘤细胞也真是奇怪,几十年也不见长,一旦惊醒它以后,就像春天的小草疯长,再也控制不住,从此后岳母再也没有离开病床。爱人几乎一直陪在岳母身边伺候,我上班离家远,只能过一阵子回去看一下。
  有天早上我还沉睡在梦中,爱人打电话说妈妈想吃我做的烩面。我一听心里也非常激动。就告诉爱人按面和水的比例、加一点盐、最好打一个鸡蛋,先把面和好醒上。我立即下床,骑上自行车到三公里外的集市上买牛肉、骨头和其他配料。全部准备停当,慌里慌张往火车站赶。正在排队买票,爱人又打电话,她哭着说“妈走了,烩面吃不上了!”
其他文献
在日本文学中,细致的情感基调和高级的文学意境表述有一种重要的体现形式——“物哀”美学思想,其贯穿了整个日本的哲学思想、价值观等情感及意识发展领域。而日本文学中的“物哀”思想不仅代表着极高的艺术境界与审美意境,还代表着人面对世事变迁、内心感触时产生的必要寂寞,并且由寂寞逐渐衍生出对身边自然事物的感慨,与此同时使人沉溺在缥缈中,通过眼之所见、心之所想来感悟自然及世界的宏伟,这便是日本文学中重要的“物哀
期刊
大觉山  群峰耸峙  完成了春天一次肆意的合围  片刻搅起  满山  青翠的浪波  四月,是最好的季节  春风沾满新泥的韵脚,正小心地  踩住花朵的诗句  那个早晨,我用松针呼吸  用鸟鸣洗脸  看到草尖上晶亮的露珠  为我打开,身体里  黑暗的深渊  天空广大,风,辽阔  足以把大觉寺的钟声搬进云层  我看见僧人们走动的身影  也就是在霞光之中,那里的山泉声  隱秘地为我们送来,另一个世界的祈祷
期刊
头羊引领的草原  头羊引领的草原  被牧羊人的羊鞭越抽越黄  一把钐刀左右围剿  割走了躲在草丛中的  最后一点暖?  一茬一茬曾经生龙活虎的草  瘦成了无名根茎  露珠哭了  为那些逃不出宿命的葳蕤  真想预谋一场驰骋  让骏马追上春天的太阳  用月光做套马杆  套回从围栏逃出的花季  真想借用西拉木伦河水  唱一曲蒙古长调  在波纹的回响里  捕捞漏网的光阴  绿也是草原、黄也是草原  用广袤
期刊
荷花  你居住在哪里  哪里就成了圣地  你升一尺,天就升了三丈  你降一寸,人们跌进泥淖  有人追逐你的色  善良的人仰望你的光  你只需微微一笑  这个世界就明亮了  野蔷薇  折一根肋骨做箭  射向天空,初夏,和你的心  空气燥热  风里传递着荷尔蒙  水是妩媚的腰肢  喉结是苏醒的豹子  荒原上  一株野蔷薇打开了  月光下这人世间的动荡  玫瑰  不,亲爱的  不要阻止我心里的这些藤蔓 
期刊
赵峙,本名赵一清。湖南澧县人。现居广州。2001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先后散见于《青春》 《青年作家》 《作品》 《广州文艺》 《牡丹》 《当代小说》 《短篇小说·原创版》 《湖南文学》等刊物,有作品收入小说精选和年度选本。著有小说集子《南漂》。  小虹达到古镇比我早。她是开了两个多小时的汽车跨省而来的。相比我转高铁然后转大巴再打滴滴快车并不轻松,起码她开车时不能分心走神。我乘车时我还可反复翻看她发
期刊
陈玉龙,江西都昌人。已在《青年文学》《天津文学》《山东文学》《广西文学》《岁月》《清明》《安徽文学》《星火》《芒种》《短篇小说》《飞天》《厦门文学》《佛山文艺》《四川文学》等刊发表作品约200万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滕王阁文学院第二届特聘作家。  翻過门前的大山就是湖。大水季节湖面涨成了大海,宽阔无际,一层一层的浪花宛若天空中飘过的云朵。美华坐在屋门口的轮椅上常常想,把大山铲平就好了,就可以
期刊
这是一个多么辉煌的日子  共和国迎来她七十岁的生日  神州大地 万里锦绣 普天同庆  这是一个多么吉祥的日子  洛阳市文联也在一九四九年的十月  伴随着我们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礼炮降生  对于一个人来说 七十年  足以使他从牙牙学语变得老态龙钟  而洛阳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七十年时光  努力展现的都是朝气蓬勃的活力和激情  在共和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里  文艺工作者和这座城市的建设者们  共同奏响了社会主
期刊
桥,是历史冷静的看客,承载着悠悠过往。古往今来,中国大地上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桥,其意义也各不相同。  洛阳,这座历经十三朝更迭变迁的“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伊、洛、瀍、涧,四河穿城而过,不但滋养着河洛儿女,还是让桥成为了一道风景。  作为远离家乡游子的我,无时无刻不思念着家乡那架于古老和现代文明交叠的骨骼之上的洛阳桥、中州桥,年轻的瀛洲桥、李城桥,以及正在修建的王城快速路大桥……它们或长虹卧波,或
期刊
一  雪花在清澈的月光中纷纷扬扬地洒落,山林皆寂,偶有几只耐不住寂寞的野兽嚎叫了几声。那是谁?在雪地里一深一浅地走着,走得急切,竟不免有些跌撞,他身着羽绒衣,提着个公文箱。他雪夜登山为何而来?  他又走了一阵,来到一片竹林。层层的白雪压着苍翠的篁竹,如同一张张覆满白雪的弯弓,又如碧透的翡翠上点缀了一层羊脂。那人放缓了脚步,望着竹海,那人疲倦的脸上出现了一丝微笑,双手轮着放在脖子上暖和会儿,提起箱子
期刊
迎接新中国七十华诞  一定要来洛阳  ——洛阳的大道通衢  已铺就牡丹盛开的长廊  礼赞新中国七十华诞  一定要来洛阳  ——洛阳的大街小巷  正吟诵情真意切的诗行  我邀请定鼎中原的周公  莅临周王城广场——  看“花开花落二十日”  是不是超过了十三个朝代的盛况  我邀请登基神都的女皇  游幸西宫上阳——  看“上阳花木不曾秋”  是不是复兴了大唐盛世的景象  我邀请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