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社会融入”问题的研究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umest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研究疫情对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社会融入的影响。方法:结合定性研究半结构访谈,深入了解疫情后对新冠康复患者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社会融入现状,存在四个层面的问题,心理状态不佳、社会歧视不少、自我认同度不高、就业障碍不少。结论:①疫情对患者身份认同存在差异性、心理不佳持续明显有影响,社会支持促进其社会融入;②社会大众认知匮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患者的社会融入。从社会舆论宣传的角度进行介入,有利于社会歧视的消融。③社会认知存在区域化差异,加强社会政策倡导,帮助其顺利融入社会。
  ◆关键词:新冠康复患者;社会融入;心理状态;社会歧视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将新冠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新冠肺炎对患者家庭经济、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尤其在康复后存在社会融入问题。
  本文针对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社会融入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加强舆论宣传、加大社会政策支持的相应建议。希望能为学术界相关研究贡献新的视角和素材,更希望学界、政府、社会能从社会融入的角度关注新冠肺炎康复患者。本研究主要以定量研究为主,采取调查问卷形式收集患者信息,并结合定性访谈方法,了解新冠肺炎康复患者具体社会融入问题,并提出建议。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黄石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135名新冠肺炎康复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①新冠肺炎已经康复;②患者知情同意; ③年龄均大于18岁以上,70岁以下。
  1.2研究方法
  1.2.1.两种情境下的心理对比自编5道题,用来评估了解患者患病期间心理状态,与治愈后的心理状态对比。
  1.2.2焦虑自测心理评估自编18道题,用来评估患者康复后的心理焦虑的状态。
  1.2.3制定访谈提纲采用定性研究的半结构式访谈,对患者进行访谈前,向患者说明研究目的。在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后展开研究。访谈提纲如下:①您回家后身边亲戚朋友,对您的关心够吗;②您康复后的心情怎样? ③您身体恢复后工作上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④您最近有没有因为患过病而感到自卑难过?
  1.2.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tata14.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者用t检验;否则用秩和检验。本研究以P<0.05作为统计学检验标准,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标准。
  2理论基础
  2.1社会融入理论
  社会融入主要有社会参与视角的社会排斥论、基于社会公平视角
  的社会融合论和基于市民化视角的移民融入论。本文主要以陈成文、孙嘉悦的观点为理论依据。在《社会融入:一个概念的社会学意义》一文中将社会融入定义为:处于弱势地位的主体能动地与特定社区中的个体和群体进行反思性、持续性活动的社会行动过程。社会融入在个体层面体现出新冠肺炎康复患者个人的社会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宏观层面体现出其与社区中的个体和群体融合程度。
  2.2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影响个体发展的社会环境看作社会性的生态系统,主要分为微观、中观、外观、宏观。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层面剖析新冠肺炎患者的社会融入问题,不仅要从个人层面寻找原因,还要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
  3结果
  结合收回的135份调查问卷(见表1),总结数据归纳分析特点:
  3.1心理状态不佳
  45%康复患者存在焦虑、自我否定、悲伤、自責的心理。
  3.2社会歧视不少
  65%康复患者面临来自邻居及亲朋好友的歧视。康复患者离开医院,等待他们的却是二次伤害。与城市相比,歧视现象在农村更为明显,邻居、朋友们建议他们搬去其他地方住段时间。相比身体遭遇过的病痛,歧视带来的伤害或许更加严重。
  3.3自我认同程度不高
  55%康复患者表现出对自我身份的否定,重症患者符合出院标准出院后,少数人一段时间内还会存在全身虚弱、气短、呼吸肌无力和肌肉萎缩等问题。正如查理兹所言,慢性疾病不仅代表身体受到攻击,个人的身份感和价值感遭受质疑。他们会反问“我是什么身份”“我归属于哪里”。
  3.4就业障碍较多
  65%康复患者面临再就业的问题。部分康复患者因为新冠肺炎病史,被原单位委婉拒绝返岗。康复患者在应对新工作应聘之前的核酸检测时,存在排斥和忐忑不安的心理;即使工作中,担心在同事和领导面前暴露自己的病史。
  4问题
  4.1身份认同存在差异性
  康复患者身份认同分为自我认同和他人对其的身份认同。自我身份认同低,即使身体早已康复,认为自己既往病史,与他人身份不同。为自己贴上“曾感染新冠肺炎患者”的标签。周围的朋友、亲戚也对其的身份认同定位“曾感染新冠肺炎患者”,存在心理上的排斥。自我认同度低,怀疑自己的社会身份,心理暗示自己与他人不同,加上社会大众的心理排斥,导致他们害怕与社会互动,不容易融入社会。
  4.2心理不佳持续明显
  新冠康复患者心理状态仍未恢复,依旧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及自责情绪。因感染新冠病毒,辞职养病。很多康复患者面临失业、就业难的问题。康复后不愿意与他人有过多的交流,也不愿意融入社会。他们认为是自己的原因,导致这样的现状。
  4.3社会大众认知匮乏
  社会认同是一个社会的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在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观念。大众对新冠肺炎的认知较少,而对于疾病的了解过多倚重社会舆论媒体。目前新冠肺炎病毒并没有完全攻克。11月27日,首届中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在深圳召开,钟南山在演讲中透露,新冠病毒在短期内并不会被彻底消灭。“在疫情防控中,我们发现了流感与新冠共同感染”。因此大众对新冠病毒存在恐惧心理,导致对新冠肺炎康复患者也存在抵触心理。通过社会身份的认同和建构,个体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在社会关系中,新冠康复患者即使恢复健康,社会大众也不认同他们角色的转变。普遍认为即使新冠肺炎患者出院,仍然有再次感染复发的可能。社会大众的歧视和心理排斥,阻碍了康复患者的社会融入进程。   4.4社会认知存在区域化差异
  分析新冠肺炎患者存在地区差异的原因,在于城乡二次元发展的不均衡,而导致城乡认知存在差异。城市拥有良好的医疗资源、信息资源,获取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途径较多。而农村获得的信息资源、医疗资源较为有限。社会学习理论三方互惠交换论认为,个体认知、个体所处环境以及个体行为方式三者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农村所处的环境限制,影响了个体认知,推动村民对新冠肺炎康复患者产生歧视的行为。
  5建议
  5.1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针对新冠肺炎患者身份认同、心理层面的问题。运用社会支持理论角度提出解决方案。社区帮助康复患者建立支持网络,整合基层医疗单位、社区、志愿者、社工、邻里为康复患者提供互助支持网络,联合开展相关的心理辅导,支持性小组等专业工作方法,为康复患者提供心理、情感支持。
  5.2加强社会舆论宣传
  社会大众缺乏相关的医疗知识,可以通过加强社会舆论宣传来介入问题。目前国外仍然处于新冠肺炎流行期,出现新冠康复患者再次感染复阳现象。相关社会舆论媒体纷纷报道此新闻,而缺少关于新冠肺炎疾病的医学知识宣传。大众从媒介获得关于新冠肺炎康复患者再次感染复发的这一刻板印象,导致居民群众认为即使康复患者出院,仍然有复阳的迹象,内心排斥该群体。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认知资源是人们对事物态度和评价形成的基础。
  5.3加大社会政策倡导
  社会认知存在区域化差异影响,另一层面通过加大社会政策倡导,来帮助新冠肺炎康复患者实现社会融入。政府应出台相关就业帮扶政策,帮扶新冠肺炎康复患者创业,鼓励他们自主谋业。对创业成功的患者,减免税收,增强创业的信心。对因病致贫的康复患者家庭,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减少他们的家庭经济负担。
  6结语
  疫情对新冠肺炎康复患者个体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新冠肺炎康复患者应当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新冠肺炎康复患者,在经历治疗出院后,社会应该予以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而不要予以二次伤害。应该帮助其建立社会支持网络,营造良好宣传环境、
  给予社会政策支持,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对疫情常态化管理具有重大意义。下一步,深入研究类似的传染性疾病患者,探讨如何改善其社会融入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动态.[DB/CD].http://www.nhc.gov.cn/wjw/xwdt/202004/ef0708c0e01f452492dbf6c418ef41a0.shtml.2020-04-06.
  [2]杨志林 .残疾人社会融入問题研究及社会工作介入[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15.
  [3]陈成文,孙嘉悦:社会融入:一个概念的社会学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6): 66‐71.
  [4]崔岩 .流动人口心理层面的社会融入身份认同问题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2 (5) : 141-158.
  [5]崔萌.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社会服务模式研究—以"四海一家"项目为例[D].山东: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6]端端.康复患者不应被二次伤害[N].健康报,2012,3(2):1.
  [7]谢欲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康复治疗[J].康复学报2020,30(1): 5-6.
  [8]harmaz, K.(1983).Loss of self:a fundamental form of suffering in the chronically illIJ].Sociology ofHeaBh andillness,5.
  [9]杨志林.流动儿童少年身份认同现状及其与身份凸显性的关系[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0]李友梅.重塑转型期的社会认同[J].社会学研究,2007(2): 183-187.
  [11]医学中文网.[DB/CD].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01130/content-1167618.html.2020-04-06
  [12]鲍文丽.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成人教育发展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7(4): 14-15.
  【基金项目】 黄石市2020年度市社科重点课题(编号2020z020)
其他文献
◆摘 要:宫崎骏的动画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的娱乐动画,更深入的是对人生、成长、环境等方面的深刻阐释。他用锐利独到的眼光,深邃细致的情感,给动画无形的赋予了鲜活的灵魂。他的动画电影抛弃浮于表面的空洞繁荣,用纯粹的儿童视角彰显深奥的思想情感,凭借对世人内心世界的解读,洞悉世间百态,凸显人文关怀,宣扬特殊的生命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认识。  ◆关键词:宫崎骏;动画电影;审美  宫崎骏,闻名遐迩的漫画家,动画电影
期刊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早期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对高粱的描写不计其数,这一意象贯穿始终,也成为了小说的主色调,它是高密东北乡淳朴的自然环境孕育出的天地精华,洋溢着自由奔放、彰显着坚韧顽强、怀抱着宽广博大,一片片漫无边际的高粱地,在黄昏的余晖中呈现出一派苍凉、悲壮与激情美。而“我的奶奶”与这片高粱的情结更是令人动容,她生于此,长于此,也死于此,她生命的几次转折都与这片高粱地纠缠着、关联着,而她的个性也正
期刊
◆摘 要:篮球运动是一项观赏性极高的球类运动,它是由球员用传球、运球、投篮及战术配合来完成组织进攻和防守的一项球类运动。虽然篮球运动发展得比较晚,但它却凭着极强的魅力迅速风靡世界。街舞是体育与陌头演出相结合的跳舞,它以身材行动跳舞为基本内容,共同街舞气概的音乐,单人或团体共同,是既有文娱健身感化,又有演出性的体育运动。将街舞融入于篮球运动中,成为“街舞篮球”项目,意义深远,优势明显,师生在探寻街舞
期刊
◆摘 要:框架结构施工是建筑工程的重点施工环节,若该环节施工质量欠佳,必将导致建筑工程整体质量降低,从而对工程基本效益产生影响。因此为避免该种现象发生,本文特此对框架剪刀墙结构进行分析,并围绕建筑工程框架剪刀墙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展开探讨,以期可以为建筑工程框架剪刀墙结构施工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剪刀墙;施工技术;应用  在建筑行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建筑工程建设质量
期刊
◆摘 要:中学生处在青少年时期,正是他们精神困惑期、自我意识形成期、价值确立期的重要阶段。教育必须加强德育工作,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梅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在学科教学中随处可见,但是梅文化的德育作用并没有得到重视,未广而泛之的作为德育的载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梅文化的核心——梅花精神,探讨梅文化的德育意义,并探索其实施策略。  ◆关键词:梅文化;中学生;德育
期刊
玉,坚刚而有润者也。玉可养人。唐人以玉聘妻,妻早丧,人以玉为其器,以血为盟,留其妻一魄,文养数年。得见其妻。然玉人一体,逆天改命,未得聚灵之功,反有反噬之效。又几年,夫暴毙。不见其玉。  ——《拾异记》  每次先生来看她,总会提起江南。“逢”字才写一笔,隔着帘见他走在路上,外面正是好大的雨,起身找伞,匆忙中又打翻了砚,慌乱中就见他进来,赶忙躲进屏风里。  他扫一眼打翻了的墨,正色道:“小姐且梳洗一
期刊
◆摘 要:商标是指区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标识。我国司法实践间接地采纳了混淆标准。但《商标法》第三十条通过赋予“近似”以“混淆”的新含义将混淆归于商标近似的做法,造成了“因为混淆,所以近似”的因果倒置的结果,同时也误导了公众对于商标侵权标准的理解,为商标权范围的不当扩大提供可乘之机。  ◆关键词:商标法;商标侵权;商标混淆;商标近似  一家名为“今日油条”的河南网红早餐店因“蹭热度”在网络上走红。该
期刊
古有言:“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廉洁是我们行走于世应有的品德,廉洁不分大小,不分你我,它在我们的心中。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猝不及防,高效动员的过后,是每人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着那些看似平凡却有力量的事。疫情可谓是一面照妖镜,把廉洁奉公的人和贪赃枉法的鬼照得一清二楚。有的人本是塘下淤泥却装清正竹,有的人却是莲自泥出浊而不染。灵魂的站立总能铸就伟大,廉洁让他们熠熠生辉。面对疫情,有的人选择
期刊
◆摘 要: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历来都被奉为瑰宝。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诸多,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深入挖掘课本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去感悟文化的精髓与内涵,了解文化的独特性与多样性,从而深刻地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本文在阐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意义的基础上,探讨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语文教学策略,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优秀传统
期刊
五  素芭又该去哪儿呢?素芭不愿意再回到父母身边,她觉得自己已经给父母带来了太多痛苦。父母用差不多是欺骗的方法将她嫁给了新郎,一定能料想到她被休弃的结局。父母明知道是这样的结局,还要将素芭嫁出去,看来父母早已决定将素芭像皮球一样踢到婆家,父母会接受她么?除了父母身边她又能去往何处呢?还好父母为她准备了超出姐姐一倍的嫁妆,她乞求善良的婆婆让自己继续留下来,留下来为他们做很多事情,做个佣人。婆婆答应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