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类学视角中的中国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wald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后工业革命的发展,教育进入了后现代教育时期,本文结合中国现在音乐教育的现状,运用音乐人类学的视野对中国音乐教育进行分a析,得出音乐教育必须以人类的文化作为基础。最后,联系音乐人类学的观点浅淡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音乐人类学 音乐教育 现状 对策
  在管建华教授的《音乐人类学导引》一书中对音乐人类学的概念的界定中指出:“音乐人类学把音乐作为文化来研究,它既研究音乐‘声音、概念、行为’(梅里亚姆),也研究与此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由此可见音乐人类学家们的研究绝不是简单的音响概念、曲式结构等表面上的“形”,而是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来看待的,比较全面的、深层次的诠释音乐蕴含的哲学思想的“魂”。同时,匡惠在他的《文化人类学对现代欧洲音乐教育体系的历史贡献》中也曾经提出:“音乐教育科学理论如果不以文化人类学作为基础,那么,音乐教育这一学科的地位将面临地位降低或边缘化的问题”。结合现在学校的音乐教育现状,本人对这一问题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等国家纲领性文件的制定,音乐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也不断的发展变化。从这些变化当中可以看出音乐人类学的理论观点开始受到教育者的重视,民族音乐学的方法也开始进入我国音乐教学的课堂实践当中。但这种课堂实践究竟深入到了哪一层面,却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
  中国音乐教育以往的划分总是分为三个派别,即是沈洽先生提出的“国粹主义”“全盘西化” “中西融合”三个派系。结合我国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大家一致认同“中西融合”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但事实并不乐观,从我们最基础的教育来说,不管是幼儿园、小学、中学,我们在音乐课堂上最先接触到的理论知识就是乐理。但纵观我们所有的乐理教材,其理论成果主要来源于欧洲古典音乐共性写作时期的理论总结。熟练的掌握这些知识的同学们却对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律、均、宫、调等知识一窍不通,更不用谈音乐人类学所提出的多元音乐文化思想了。沈洽先生“中国人要学好中文,就必须先学好英语语法”的比喻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除此之外,现代社会的师长们由于受到虚荣心、社会功利心、升学、大众传媒等方面的影响,从小就让孩子进行乐器的考级,等孩子到了初三、高三的时候干脆就把音乐课停掉,让他们一心只读“升学”书了。对于中职的学校也是如此,学生需要的只有技术,音乐成为了可有可无的调味品。这些完全与音乐人类学方法论中的“主体观”背道而驰。
  专业音乐教育随着2004年在南京师范大学“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2005年在中央音乐学院“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议”的召开,各高校加强对多元文化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重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但是改革的力度不是令人满意。教学体系仍然是按照西方“欧洲音乐中心论”的教学模式展开的,开设的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和声、复调等等,还是欧洲共性写作时期的一套音乐理论。毋庸讳言,我们音乐教育开设的还有民乐的教育,但是现在民乐教育很多也都只重视技能,轻视思想(即文化底蕴),即使我们学习将近一个世纪的西方音乐,恐怕也不一定完全了解他们的哲学文化思想。
  二、反思与对策
  1.巩固多元音乐文化观念,树立民族音乐旗帜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欧美等国家经过所谓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的经济模式正改变着世界。西方思想家的思维模式也正在逐渐改变,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音乐人类学就提出了用音乐(Musics)的复数来表达音乐文化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打破了不同文化间的“先进”“落后”的划分,打破文化间的“主体”和“客体”界限,把“西方”与“非西方”融为一体,实现不同文化间的平等对话。而我们中国的音乐教育对于西方的这一转变大多数还只停留在思想认知阶段,付诸行动的却不多,根据管建华教授2009年的统计,全国只有不到一百所学校开设有世界音乐课程。而其他学校(包括中小学、综合大学)的音乐教育基本还是沿用西方老套的一种教学模式。就像管教授在《音乐人类学导引》中说的那样:每一个文化,只要是有机的,都避免不了兴盛衰亡的必然,而我们往往把别人的过去作为我们未来发展的唯一标识,这是一个单一文化中心传播论的后殖民现象。再看看美国1994年音乐教育国家标准,他们从幼儿园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思想了。所以我们要加强多元文化教育的观念,不仅是专业学院的学生,要让全国的中小学生、综合类的大学学生,都了解中国各民族传统音乐,而且也要关注世界各民族的音乐。让同学们了解音乐的多样性,不同民族之间音乐的差异性以及对异族音乐的听觉的适应性,让他们知道欧洲古典音乐只是众多音乐风格中的一面,树立学生的多元音乐价值观。
  洛马克斯认为:“今天,文化的多样性正面临着消亡的威胁,‘淡化’正在发展着。假如任其继续下去,人类的天空将会充满了虚惘的迷雾,而使各族人民看不见他们自己的文化星座。”作为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应从前辈的手中接过民族音乐的旗帜,在多元音乐文化的背景下,运用音乐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深刻的理解、探究我们的民族音乐,不要让它在后殖民文化中继续“淡化”下去,将中华民族的音乐发展成为世界音乐文化花束中最鲜艳的一朵。
  2.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在管建华教授的书中有这么一句话:“芬兰音乐民族学家们认为,作为一个小国,必须保持其特性,在音乐研究领域也要加强文化身份的认同。”我们中华民族,往往以泱泱大国自居,大国应该有大国的风范,更要强调文化身份特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多元文化的视角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才有与其他文化进行平等“对话”的资格。所以我们要加强对中国传统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语言符号、知识系统等进行系统的学习。
  要想了解或研究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结构,首先需要把握中国的音乐话语系统。中国音乐的话语系统也就是笔者前面提到的行为方式、价值观、习俗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语言文字。虽说音乐是一种非言语性的艺术,但语言中的语音又和音乐有着最直观的联系。在音乐方面,语音对歌唱风格存在很大的影响。洛马克斯发现:“人声的张力与元音的使用及运动有相互关系”,管建华教授依照洛马克斯的这种观点,对中国地区性歌唱风格差异与元音位置选择的关系做了如下分析:北方方言区元音位置较高,而吴方言区元音位置居中,粤方言区元音位置靠后。同样,在李吉提教授在他的《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中也提到:“从中国人欣赏音乐总的习惯来看,具有更注重音乐的语气、语态、风格”。所以了解中国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新中国成立后推行的全国统一的普通话,随着这几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说普通话的行列,教学课堂上更是必须要用普通话,原来的“方言”被看作是“文化低”的象征都不再使用。甚至现在大多城里的孩子根本不会讲“方言”,笔者感觉这也阻碍了人们对民族音乐的理解。所以笔者认为大家掌握一两种地方“方言”还是有必要的。   中国文化对音乐价值观是追求中和之美、重人格修养而不重表演、重情感而轻技巧,这是儒家对音乐的审美观点。除此之外,还有道家和佛家的音乐美学观点,我们要理解中国民族音乐,我们就要学习儒释道的思想。在我们的音乐教育中不妨开设一些有关中国哲学、中文文学方面的一些课程。但我们的音乐教育不论哪一级当中都没有这些课程,英语课却是无处不在。而对于音乐基础学科的课程也可做新的尝试,采用音乐人类学的方法去阐述其理论,其中南京艺术学院施咏教授的《乐理与文化》一书就是很好的例子。
  3.社会实践的深入
  民族音乐学将实地考察与实验室工作结合作为其研究音乐的重要方法,实际上就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对于中国的音乐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应该加强。学校既可以采取走出去的办法,也可采用引进来的办法。“走出去”就是将学生置身于音乐的实地境况当中,萧梅教授在《田野的回声》中说:“情感的真谛,人的意味、艺术目的的溶成一体……脱离了民间音乐赖以存在的土壤,脱离了创作民间音乐的人民及其生活的实在体验,又如何去评价、感受以至理论民间音乐的真实内涵与价值功能呢?”所以学生应该以“局内人”角色“走进来”的方法参与音乐生活。而“走进来”就是让民族的音乐家带着他们的艺术走进校园、课堂,让同学们原汁原味的去欣赏这些音乐。同时也可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给学生做各种类型音乐的讲座报告,让学生接受最新、最前沿的理论方法。
  4.改革教学模式
  近几年,各艺术院校都在扩大招生人数,而学校的师资又没多大的改善,这就形成了以前小班上课改为大班上课。本来一对一的上课模式变成五六个人同时上一节课,这样就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音乐人类学研究各民族音乐时要求平等对待,不分“先进”“落后”,做到各民族音乐之间的平等“对话”。那么,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应该形成平等的“对话”机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在“对话”中去提出问题,课后自主的去解决问题,学生自己实践解决的问题比老师的帮助更有说服力。
  三、结语
  贡德·弗兰克在其《白银资本》中曾说:“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历史上的成就,不是基于西方模式获得成功的,亚洲近期的许多经济成就不是基于西方模式获得的,因此,中国和其他亚洲人没有必要照西方方式作为唯一能够摆脱目前经济危机的方式来取代自己的方式,相反,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依靠于西方不同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不是弱点而是优点”。笔者认为对于音乐教育也是如此,中国人有自己的行为方式、民族习惯、音乐思维模式,不一定要原版照搬欧美的音乐教学模式。我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去发展自己的音乐。《音乐人类学导引》中还说:“每消失一个音乐体系,人类就失去了一种观察、思考、感觉的方式,随之而消失的是适应于地球某一个区域的生活方式。”所以,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要严肃的对待。
  管建华教授书中这样写到:“如果音乐教育不是将音乐放在人以及文化整体发展的层次上来考虑的话,那么,音乐这一学科在课程及教育中就不能与语、数、理、化的地位平等。这样的话,‘音乐’与语文数学相比,仅仅是‘饭后甜食’或‘学校装饰门面’的东西。因此,想要消除这种忽视音乐与人及文化的重要关系的观点的不利影响,建立人类文化学观点的“音乐”教育,就必须加强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师生及音乐教育工作者对音乐人类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管建华.音乐人类学导引[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管建华.21世纪初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音乐人类学在中国[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报),2009,(01).
  [4]管建华.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针对已有方形喷洒域喷头存在喷灌均匀系数低、方形程度差、转动过程精度不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方形喷洒的新型喷灌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控制模块、工作模块和喷头组成;通
在进行车轮异常磨耗跟踪测量的过程中,需要反复抬升沉重的动车组轮对,目前市场上缺乏此类设备,仅依靠人力垫高液压千斤顶,效率低下且不安全。所以根据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
摘要:北海和上海两个沿海城市的水彩画在中国水彩画的发展历程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两片土地都孕育了人们特别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地域文化,北海水彩画的历史悠久,早期由英国传入,其作品多以北部湾为创作题材,以写意为主流。上海水彩画伴随着西学东渐的脚步传入,多以江南情怀为表达,通过水来创造情境,以写实为主流。本文主要从北海与上海两地水彩画的审美特征、艺术表达、风格特征三方面进行比较,试图探索不同地域水彩画的异
为提高葡萄叶片病害图像中病斑分割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显著性目标检测的病斑分割方法。采用显著性目标检测网络来生成葡萄病害叶片图像的显著性图,通过多种分辨率的网格结构提取图像局部和全局信息,并将它们融合成预测特征;再对病害叶片的显著性图用自适应阈值法分割出叶片上的病害区域,并用形态学方法进行后处理。结果表明,在测试集A上,所建立的方法对病斑分割性能指标马修斯相关系数(MCC)为0.625,略低于对比算
拥有船舶成为一种投资行为,但船舶投资人不是航运专家,他需要委托给专业公司来经营管理或通过期租,光租来收取租金使其资产增值。 船舶管理公司为船东提供的服务大致可分为保
为解决藏茶渥堆过程中发酵不均匀、渥堆时间长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藏茶卧式发酵机。该设备由罐体、搅拌装置、输送装置、温湿度控制系统等组成。发酵机控温保湿,集输送、发水、
摘要:艺术歌曲产生于欧洲,是一种以诗词为歌词的抒情性歌曲,在钢琴伴奏与歌曲旋律的共同作用下,诗词的含义得以深刻的表达出来。在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突出歌曲的艺术性与情感性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首先对钢琴伴奏与艺术歌曲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然后研究艺术歌曲中加强钢琴伴奏的重要意义,最终提出在艺术歌曲中加强钢琴伴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艺术歌曲 钢琴伴奏 解析  艺术歌曲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