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鸠杖” 又称“王杖”就是在手杖的扶手处做成一只斑鸠鸟的形状。鸠杖在先秦时期是长者地位的象征,汉代更是以拥有皇帝所赐鸠杖为荣。本文试图从 “鸠杖”的形制阐述鸠杖的象征意义及其起源。鸠杖对现代老年人手杖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鸠杖;形象;材质;渊源;意义
1鸠杖、王杖、几杖
鸠杖的名字。来源于杖端饰以鸠鸟。知汉代鸠杖又名王杖。王杖之名,应该是汉代官方对鸠杖的统一称呼。有汉简为证:《王杖诏书令》册之第7简:“吏有殴辱受王杖主者。罪名明白”;第9简:“高皇帝以来至 本始二年.朕甚哀怜耆老,高年受王杖。
向高年授“杖”古已有之。《吕氏春秋-仲秋纪》就有相关记载。但说的是授“几杖”。而非鸠杖或王杖。高诱在注文中将上述几杖与汉之鸠杖联系起来。其云:“授其几杖赋行饮食麇粥之礼。今之八月比户赐高年鸠杖粉粢是也。”闭其根据为何,不得而知。
古时老者多依持几杖。《礼记-曲礼上》:“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行役以妇人。适四方,乘安车。”孙希旦云:“赐之几,使于朝中治事之所凭之以为安也。 赐之杖,使于入朝之时持之以自扶也。”叨《礼记.曲 礼上》又说:“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孔颖达 疏:“杖可以策身,几可以扶己,俱是养尊者之物。”唧知几杖于老者乃行坐之依靠。其实用价值是主要的。是否有鸠鸟,就很难说了。而鸠杖或王杖是赐高年的礼物。其精神上的褒扬与慰问的目的是主要的。所以杖端必饰以鸠鸟,以示象征。以此说来,古之几杖之“杖”与汉之鸠杖或王杖是不同的。
2关于鸠杖材质、形象分类
鸠杖首或铜质或木质。如甘肃武威磨嘴于汉基同时出土的两件亦鸠长212cm,袅面潦白色。以黑、红二色绘出鼹、喙、翅、弱等”。另一件,木鸠长17cm,利用术纹体现出乌羽毛,考古说明为东汉中期之物。
又如,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青铜鸠杖。鸠头部分用青铜铸成,长喙、小眼、颈作椭圆形,全长57cm。
再如, 汉代的白玉鸠杖首.也是十分罕见,通高10cm,鸠高 6.2cm,鸠长10.5cm,匾甬直径2.8cm, 圆甬高3.8cm,圆甬内有孔,孔径0.8cm,扎椿0.8cm,质晶莹,呈白色。间有黑褐色,局部浅赭色沁斑。有钩嘴、圆眼、目头目视,头上有羽冠浮贴下垂于胫下。平开两根,向上卷曲.腿成蹲状。鸠尾与翅上昂,同尾、翅形成直线,与鸠的尾、翅、头的弧线骺成了静与动的对比。
此外,在西汉帛画和画像石,也有执杖老者的形象。综合目前所见,执杖形象大致有如下三类,一类是老人执杖,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帛画老妇执杖及四川德阳和彭县出土的被定名为 《养老图》的东汉画像砖,其中尤以彭县太平乡 1956年出土的画像砖养老图最为形象、生动。该砖长49厘米、宽28厘米,正面上部用线条勾画了一座建于台基之上的仓房, 其前正中有踏道利于上下,仓房有门两道 ,门上有闩 ,房顶有气窗二,房前左设席,一人衣冠而坐其上,似为管理仓房的小吏,小吏一手前伸似做指挥之状,其前置量器二,砖之右下角着短衣祷、执鸠杖的老者跪坐于地 ,正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仆役以量器注粮食于地上的食器中。一类是门吏执杖,如临沂庆云山石椁画像,还有沂南汉墓墓门中心立柱正面的羽人手里握着一截枝权状的法器,这应该就是专门用作打鬼的武器桃杖;一类是历史文化名人执杖,如老子、孔子等,所执之杖一般都为直杖,但也有曲杖,如微山岛沟南出土的西汉晚期双石椁画像,该画像刻画在石椁右侧板的左端,表现的是孔子率弟子们晋见老子的场面,作为长者的老子赤手空拳,执弟子礼的孔子却手扶一柄“弓”形曲杖。帛画执杖人物是墓主,画像石中的执杖人物则还有其他成分,如先人等。
此外,在中国神仙系统中,还有一位执杖的神仙,那就是寿星南极仙翁,他执杖捧桃,掌管世人享寿几何,地位尊贵,一直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后汉书·礼仪志》记载,东汉时仲伙之月举行敬老活动就要结合祭祀寿星进行 。
从这些出土资料可以看出,执杖者是老者,杖作为老者特有的标识,表明在汉代老人是受社会关注、受人尊敬的。
3鸠杖起源考证
老者扶杖,早在西周时已作为尊老礼制推行。《礼记·王制》载:“大夫七十而致仕,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周礼·罗氏》中记载:“罗氏掌罗乌鸟,蜡则作罗襦,中春罗春鸟,献鸠以养国老。”是说官员七十岁就该退休了,如有特殊情况不能辞官而须继续贡献余热,政府就要赐给他可以倚靠着休息的坐具和手杖 。
古时的杖,一般是用木、藤、竹制成,略高于人。但何以自汉代开始赐杖则为鸠头杖? 《太平御览》卷九二一引《风俗通》日:“俗说高祖与项羽战,败于京索,遁草蘖薄中,羽追求之 ,时鸠正鸣其上,追者以鸟在无人,遂得脱。后即位异此鸟,故作鸠杖以赐老,故作鸠杖以抚老。”此说应是汉代谶纬之说流行之故,正如刘邦斩白蛇起义一样,应是时人对刘邦个人 的粉饰,并不可信。另据《续汉书·礼仪志》记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 ,铺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 鸟也,欲老人不噎 。”
此外在曲阜鲁国故城还出土了一件战国时期的杖,杖首也被装饰成鸠鸟的形象,刻画的是一只鸠鸟背负着一只雏鸟,口里还衔着一只小鸟。如此表现的意图,就是要告诫人们不忘父 母抚养之恩、养育之情。在战国古文字中,“鸠”“九”同音相通。而“九”乃数之极,又称天数,象征极高极深极多极长极大极广。同时按《易经》说法又具有吉祥之意。虽然三者记载有别,但可以明确的是,王杖是朝廷授予七十岁以上老人的一种权力性凭证,鸠鸟是一种敬老尊老的象征物。鸠杖的源起,还可追溯到图腾信仰。将崇拜物形象雕立为石质或木质的图腾柱,置于生活环境中最醒目的位置,祈求它能保佑族群的平安,这是许多民族之共习;而将 崇拜物形象装饰于柱顶或杖端,让图腾与日常生活用物相结合,则为图腾柱古俗的衍生现象。也就是说,带鸟状标志的图腾柱,衍生为部落首领及氏族长、家族长一类人物的特殊象征物,再普及为老者手扶之拐杖。在此基础上,汉代朝廷颁行赐杖之制,以法定形式将“养国老”的鸠鸟形象与杖相结合,明确定为尊老重孝的标志。
通过鸠杖的设计可以看得出古代老年人的设计有一层道德伦理的概念,甚至可以称之为重视道德为时尚,特别是当汉武帝大力提倡“孝道”思想后,尊老敬老在得到社会公众赞赏的同时,也还可以得到诸如升官发财等物质实惠,敬老就是怡人接受的一种表现,也是很多墓葬题材中要安排老人形象的一部分原因。
4鸠杖对于现代老年人手杖设计的启示
鸠杖是由国家授予的权利性凭证,希望老人更加顺畅的渡过晚年不噎,我们可以在产品开发上多注意老年人的情感设计。现代老年人手杖应该符合现代人的观念,分性别和使用方式的不通更加丰富多样更加时尚的元素。
在亚洲国家中日本经济发展最快,老龄化问题日本老年人口数量庞大。根据某统计机构的最新数据,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5%,75岁以上接近13%。日本女性预期寿命是87岁,世界居首。男性平均年龄在80岁,居世界第四。据联合国估计,到2050年,日本大约会有100万左右的百岁翁。
中国经济的发展,医疗的进步,也必然会带来人口老龄化增大的趋势,而上述数据中女性人口占了老龄化人口的很大比重因此女性设计也是要融合到现代老年人设计当中去,越来越的多的性别的设计才能更加融合到社会中去。
【关键词】鸠杖;形象;材质;渊源;意义
1鸠杖、王杖、几杖
鸠杖的名字。来源于杖端饰以鸠鸟。知汉代鸠杖又名王杖。王杖之名,应该是汉代官方对鸠杖的统一称呼。有汉简为证:《王杖诏书令》册之第7简:“吏有殴辱受王杖主者。罪名明白”;第9简:“高皇帝以来至 本始二年.朕甚哀怜耆老,高年受王杖。
向高年授“杖”古已有之。《吕氏春秋-仲秋纪》就有相关记载。但说的是授“几杖”。而非鸠杖或王杖。高诱在注文中将上述几杖与汉之鸠杖联系起来。其云:“授其几杖赋行饮食麇粥之礼。今之八月比户赐高年鸠杖粉粢是也。”闭其根据为何,不得而知。
古时老者多依持几杖。《礼记-曲礼上》:“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行役以妇人。适四方,乘安车。”孙希旦云:“赐之几,使于朝中治事之所凭之以为安也。 赐之杖,使于入朝之时持之以自扶也。”叨《礼记.曲 礼上》又说:“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孔颖达 疏:“杖可以策身,几可以扶己,俱是养尊者之物。”唧知几杖于老者乃行坐之依靠。其实用价值是主要的。是否有鸠鸟,就很难说了。而鸠杖或王杖是赐高年的礼物。其精神上的褒扬与慰问的目的是主要的。所以杖端必饰以鸠鸟,以示象征。以此说来,古之几杖之“杖”与汉之鸠杖或王杖是不同的。
2关于鸠杖材质、形象分类
鸠杖首或铜质或木质。如甘肃武威磨嘴于汉基同时出土的两件亦鸠长212cm,袅面潦白色。以黑、红二色绘出鼹、喙、翅、弱等”。另一件,木鸠长17cm,利用术纹体现出乌羽毛,考古说明为东汉中期之物。
又如,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青铜鸠杖。鸠头部分用青铜铸成,长喙、小眼、颈作椭圆形,全长57cm。
再如, 汉代的白玉鸠杖首.也是十分罕见,通高10cm,鸠高 6.2cm,鸠长10.5cm,匾甬直径2.8cm, 圆甬高3.8cm,圆甬内有孔,孔径0.8cm,扎椿0.8cm,质晶莹,呈白色。间有黑褐色,局部浅赭色沁斑。有钩嘴、圆眼、目头目视,头上有羽冠浮贴下垂于胫下。平开两根,向上卷曲.腿成蹲状。鸠尾与翅上昂,同尾、翅形成直线,与鸠的尾、翅、头的弧线骺成了静与动的对比。
此外,在西汉帛画和画像石,也有执杖老者的形象。综合目前所见,执杖形象大致有如下三类,一类是老人执杖,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帛画老妇执杖及四川德阳和彭县出土的被定名为 《养老图》的东汉画像砖,其中尤以彭县太平乡 1956年出土的画像砖养老图最为形象、生动。该砖长49厘米、宽28厘米,正面上部用线条勾画了一座建于台基之上的仓房, 其前正中有踏道利于上下,仓房有门两道 ,门上有闩 ,房顶有气窗二,房前左设席,一人衣冠而坐其上,似为管理仓房的小吏,小吏一手前伸似做指挥之状,其前置量器二,砖之右下角着短衣祷、执鸠杖的老者跪坐于地 ,正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仆役以量器注粮食于地上的食器中。一类是门吏执杖,如临沂庆云山石椁画像,还有沂南汉墓墓门中心立柱正面的羽人手里握着一截枝权状的法器,这应该就是专门用作打鬼的武器桃杖;一类是历史文化名人执杖,如老子、孔子等,所执之杖一般都为直杖,但也有曲杖,如微山岛沟南出土的西汉晚期双石椁画像,该画像刻画在石椁右侧板的左端,表现的是孔子率弟子们晋见老子的场面,作为长者的老子赤手空拳,执弟子礼的孔子却手扶一柄“弓”形曲杖。帛画执杖人物是墓主,画像石中的执杖人物则还有其他成分,如先人等。
此外,在中国神仙系统中,还有一位执杖的神仙,那就是寿星南极仙翁,他执杖捧桃,掌管世人享寿几何,地位尊贵,一直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后汉书·礼仪志》记载,东汉时仲伙之月举行敬老活动就要结合祭祀寿星进行 。
从这些出土资料可以看出,执杖者是老者,杖作为老者特有的标识,表明在汉代老人是受社会关注、受人尊敬的。
3鸠杖起源考证
老者扶杖,早在西周时已作为尊老礼制推行。《礼记·王制》载:“大夫七十而致仕,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周礼·罗氏》中记载:“罗氏掌罗乌鸟,蜡则作罗襦,中春罗春鸟,献鸠以养国老。”是说官员七十岁就该退休了,如有特殊情况不能辞官而须继续贡献余热,政府就要赐给他可以倚靠着休息的坐具和手杖 。
古时的杖,一般是用木、藤、竹制成,略高于人。但何以自汉代开始赐杖则为鸠头杖? 《太平御览》卷九二一引《风俗通》日:“俗说高祖与项羽战,败于京索,遁草蘖薄中,羽追求之 ,时鸠正鸣其上,追者以鸟在无人,遂得脱。后即位异此鸟,故作鸠杖以赐老,故作鸠杖以抚老。”此说应是汉代谶纬之说流行之故,正如刘邦斩白蛇起义一样,应是时人对刘邦个人 的粉饰,并不可信。另据《续汉书·礼仪志》记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 ,铺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 鸟也,欲老人不噎 。”
此外在曲阜鲁国故城还出土了一件战国时期的杖,杖首也被装饰成鸠鸟的形象,刻画的是一只鸠鸟背负着一只雏鸟,口里还衔着一只小鸟。如此表现的意图,就是要告诫人们不忘父 母抚养之恩、养育之情。在战国古文字中,“鸠”“九”同音相通。而“九”乃数之极,又称天数,象征极高极深极多极长极大极广。同时按《易经》说法又具有吉祥之意。虽然三者记载有别,但可以明确的是,王杖是朝廷授予七十岁以上老人的一种权力性凭证,鸠鸟是一种敬老尊老的象征物。鸠杖的源起,还可追溯到图腾信仰。将崇拜物形象雕立为石质或木质的图腾柱,置于生活环境中最醒目的位置,祈求它能保佑族群的平安,这是许多民族之共习;而将 崇拜物形象装饰于柱顶或杖端,让图腾与日常生活用物相结合,则为图腾柱古俗的衍生现象。也就是说,带鸟状标志的图腾柱,衍生为部落首领及氏族长、家族长一类人物的特殊象征物,再普及为老者手扶之拐杖。在此基础上,汉代朝廷颁行赐杖之制,以法定形式将“养国老”的鸠鸟形象与杖相结合,明确定为尊老重孝的标志。
通过鸠杖的设计可以看得出古代老年人的设计有一层道德伦理的概念,甚至可以称之为重视道德为时尚,特别是当汉武帝大力提倡“孝道”思想后,尊老敬老在得到社会公众赞赏的同时,也还可以得到诸如升官发财等物质实惠,敬老就是怡人接受的一种表现,也是很多墓葬题材中要安排老人形象的一部分原因。
4鸠杖对于现代老年人手杖设计的启示
鸠杖是由国家授予的权利性凭证,希望老人更加顺畅的渡过晚年不噎,我们可以在产品开发上多注意老年人的情感设计。现代老年人手杖应该符合现代人的观念,分性别和使用方式的不通更加丰富多样更加时尚的元素。
在亚洲国家中日本经济发展最快,老龄化问题日本老年人口数量庞大。根据某统计机构的最新数据,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5%,75岁以上接近13%。日本女性预期寿命是87岁,世界居首。男性平均年龄在80岁,居世界第四。据联合国估计,到2050年,日本大约会有100万左右的百岁翁。
中国经济的发展,医疗的进步,也必然会带来人口老龄化增大的趋势,而上述数据中女性人口占了老龄化人口的很大比重因此女性设计也是要融合到现代老年人设计当中去,越来越的多的性别的设计才能更加融合到社会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