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是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風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城市规划解决的是上诸因素以及以人的六觉感受尺度为准,组合而成的城市空间。而建筑设计则解决诸因素中建筑个体功能以及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影响下与城市大环境小环境的协调。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探究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国际竞争机制和规则的逐步引入,城市间的协调竞争也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使城市规划工作的性质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城市规划显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建筑作为最终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直接对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景观产生影响。但如果两者之间不能良好的进行沟通协作,而是各自为政,最终会导致城市建设的混乱和低水准。所以,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过程中,只有真正体现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加强两者在实际工作中的沟通联系,才能取得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和谐统一,最终达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良好效果。
1.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定义
1.1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即对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关系的协调,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以及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是属于宏观的,其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其总任务是为各种活动(或土地利用)提供空间结构,这种规划也称“实体环境规划”。
1.2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在一定时代特征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因而,建筑设计是一种微观层次上的空间地域上的规划,其关注的主要对象是建筑单体室内外或建筑群落的空间特性。
2.区分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
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与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建筑规划是指建筑物室内功能的规划,是通过对各种功能的布置和连接的规划处理,以提高建筑物在存续周期内的使用价值建筑设计是在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等要求,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时代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
3.空间发展的研究与城市规划学
3.1现代城市发展与空间研究趋向
城市空间向区域空间转化:区域交通和信息化发展促使现代城市空间从封闭结构向开放结构转化,信息的沟通加速了城市网络化的建设,使每个城市都与所处区域空间的整体密切相关,城市密集地区的出现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现象。
从广度来说,以往的认为由产业布局的点状规划到交通布局的线状发展再到以创造更好的环境,改善居住与工作套间为目标的面状规划的三次时间并没有解决城市发展的社会病症,应该探索更整体与立体的规划,即在国土范围内建立“自然—空间—人类系统”的整体割据和发展模式。特别应注重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发展,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的作用和关系,强调在大城市地区和城市密集地区建立一种共同发展的秩序,从而促使区域的整体良性发展。
3.2人为环境与空间建构
建成环境与空间的肌理:建成环境,指城市中非自然因素形成的人造环境,是由城市中已建成的城墙、街道、桥梁、建筑物、构筑物等构成。除一些特殊因素外,大部分的城市空间发展都与建成环境有关,城市是一个连续生长和不断更新的有机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空间的肌理不断有新的变化。现代中国城市形成了新的空间肌理特征,具有了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等功能划分,每个区内的建筑密度、高度、体量、布局方式等也都有所差异,形成了整体的不均质、粗犷的空间肌理,并在不同的空间层次上都有新的变化。这说明空间肌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与社会、生产、生活和技术相适应。
4.场地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4.1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上;
4.2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具体性的,对场地设计有更直接的影响,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必须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这些要求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入VI的方位规定等”。它们会对场地设计尤其是布局形态的确定构成决定性影响,分析如下:
4.2.1对用地性质的规划。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上,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这一项目只能在某一允许区域内选择基地地块;对用地进行开发的场地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该地只能做一定性质的使用。
4.2.2对用地范围的控制。规划是由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共同完成的。
4.2.3对用地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来实现的,通过对容积率、建筑覆盖率最大值及绿化覆盖率最小值来限定,可将基地使用强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
4.2.4对建筑用地范围的控制。由建筑范围控制线来限定,即基地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区域。规划中一般都要求建筑范围控制线从红线退后一定距离。
4.2.5要求规划中对建筑高度、交通出人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人口方位等方面的要求,在场地设计中也应同时予以满足。
5.立足建筑设计,做好城市规划
建筑是基础,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起着引导作用,通过规划将建筑组合形成有机的建筑群体空间,因此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5.1结合环境。处理方法是
5.1.1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
5.1.2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感受塑造空间。
5.2造型。应有自己的风格,整体性强、简单中体现复杂,不变中起变化。这方面我喜欢板材效果,直接、明了、轻佻。
5.3理性。承传历史文脉,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续历史的痕迹。
6..结束语
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构成要素,不仅仅能反映出城市文化和历史,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在建筑方案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即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对建筑进行设计,才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映川.论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J].四川建材,2008,(4).
2.龚爱平.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6).
3.袁渊.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工作关系的探讨[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
4.莫雪英.城市规划设计特点与建筑设计的区别[J].山西建筑,Vol.33 No.12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探究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国际竞争机制和规则的逐步引入,城市间的协调竞争也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使城市规划工作的性质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城市规划显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建筑作为最终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直接对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景观产生影响。但如果两者之间不能良好的进行沟通协作,而是各自为政,最终会导致城市建设的混乱和低水准。所以,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过程中,只有真正体现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加强两者在实际工作中的沟通联系,才能取得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和谐统一,最终达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良好效果。
1.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定义
1.1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即对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关系的协调,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以及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是属于宏观的,其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其总任务是为各种活动(或土地利用)提供空间结构,这种规划也称“实体环境规划”。
1.2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在一定时代特征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因而,建筑设计是一种微观层次上的空间地域上的规划,其关注的主要对象是建筑单体室内外或建筑群落的空间特性。
2.区分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
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与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建筑规划是指建筑物室内功能的规划,是通过对各种功能的布置和连接的规划处理,以提高建筑物在存续周期内的使用价值建筑设计是在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等要求,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时代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
3.空间发展的研究与城市规划学
3.1现代城市发展与空间研究趋向
城市空间向区域空间转化:区域交通和信息化发展促使现代城市空间从封闭结构向开放结构转化,信息的沟通加速了城市网络化的建设,使每个城市都与所处区域空间的整体密切相关,城市密集地区的出现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现象。
从广度来说,以往的认为由产业布局的点状规划到交通布局的线状发展再到以创造更好的环境,改善居住与工作套间为目标的面状规划的三次时间并没有解决城市发展的社会病症,应该探索更整体与立体的规划,即在国土范围内建立“自然—空间—人类系统”的整体割据和发展模式。特别应注重城乡空间一体化的发展,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的作用和关系,强调在大城市地区和城市密集地区建立一种共同发展的秩序,从而促使区域的整体良性发展。
3.2人为环境与空间建构
建成环境与空间的肌理:建成环境,指城市中非自然因素形成的人造环境,是由城市中已建成的城墙、街道、桥梁、建筑物、构筑物等构成。除一些特殊因素外,大部分的城市空间发展都与建成环境有关,城市是一个连续生长和不断更新的有机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空间的肌理不断有新的变化。现代中国城市形成了新的空间肌理特征,具有了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等功能划分,每个区内的建筑密度、高度、体量、布局方式等也都有所差异,形成了整体的不均质、粗犷的空间肌理,并在不同的空间层次上都有新的变化。这说明空间肌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与社会、生产、生活和技术相适应。
4.场地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4.1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上;
4.2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具体性的,对场地设计有更直接的影响,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必须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这些要求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入VI的方位规定等”。它们会对场地设计尤其是布局形态的确定构成决定性影响,分析如下:
4.2.1对用地性质的规划。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上,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这一项目只能在某一允许区域内选择基地地块;对用地进行开发的场地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该地只能做一定性质的使用。
4.2.2对用地范围的控制。规划是由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共同完成的。
4.2.3对用地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来实现的,通过对容积率、建筑覆盖率最大值及绿化覆盖率最小值来限定,可将基地使用强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
4.2.4对建筑用地范围的控制。由建筑范围控制线来限定,即基地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区域。规划中一般都要求建筑范围控制线从红线退后一定距离。
4.2.5要求规划中对建筑高度、交通出人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人口方位等方面的要求,在场地设计中也应同时予以满足。
5.立足建筑设计,做好城市规划
建筑是基础,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起着引导作用,通过规划将建筑组合形成有机的建筑群体空间,因此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5.1结合环境。处理方法是
5.1.1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
5.1.2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感受塑造空间。
5.2造型。应有自己的风格,整体性强、简单中体现复杂,不变中起变化。这方面我喜欢板材效果,直接、明了、轻佻。
5.3理性。承传历史文脉,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续历史的痕迹。
6..结束语
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构成要素,不仅仅能反映出城市文化和历史,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在建筑方案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即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对建筑进行设计,才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映川.论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J].四川建材,2008,(4).
2.龚爱平.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6).
3.袁渊.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工作关系的探讨[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
4.莫雪英.城市规划设计特点与建筑设计的区别[J].山西建筑,Vol.33 No.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