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欧元怀疑派”与“欧元支持派”的较量中,“欧元怀疑派”取得了优势,英国因此而选择留在欧元区外。对于英国是否加入欧元,在欧元启动之前和之初,伦教的态度十分积极。伦教担心,英国徘徊于欧元之外,有可能对伦教金融中心地位产生负面影响。为此伦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其竞争实力.以确保分享欧元启动带来的利益,并消除不加入欧元而产生的消极影响。两年的实践表明,伦教不仅巩固了其作为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而且在一些重要的金融领域,还扩大了市场份额。正因如此.如今的伦教对英国加入欧元的态度逐渐暧昧,甚至有调查显示,多数伦敦人
【机 构】
:
武汉大学世界经济第99级博士研究生,武汉大学世界经济系99级博士研究生43007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欧元怀疑派”与“欧元支持派”的较量中,“欧元怀疑派”取得了优势,英国因此而选择留在欧元区外。对于英国是否加入欧元,在欧元启动之前和之初,伦教的态度十分积极。伦教担心,英国徘徊于欧元之外,有可能对伦教金融中心地位产生负面影响。为此伦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其竞争实力.以确保分享欧元启动带来的利益,并消除不加入欧元而产生的消极影响。两年的实践表明,伦教不仅巩固了其作为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而且在一些重要的金融领域,还扩大了市场份额。正因如此.如今的伦教对英国加入欧元的态度逐渐暧昧,甚至有调查显示,多数伦敦人反对加入欧元。但是。从长期来看.伦教理应赞同英国加入欧元。
其他文献
从《1996年备忘录》到1989年MCR,再到1997年AMCR,欧盟有关机构都在努力为解决合营企业问题提供确定性的制度支持。1989年前,欧盟在处理合营企业问题方面完全以判例为基础,制定法律应有的确定性。1989年MCR与1997年的AMCR的相继颁布,使合营企业认定规则的确定性明显提高,但有关的法律适用规则还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本文对西方社会民主主义的起源、传统做了分析,并对第三条道路产生的背景以及它对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的继承与修正之处进行了对比分析,作者认为:第三条道路是全球化条件下社会民主主义的新发展,另一方面继承了社会民主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力图修正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的消极面,也力求把市场的动力与社会公正结合起来,为80年代以来西方新保守主义下产生的社会矛盾寻找对策。
本文在凯兰协(Kydland)和普莱斯考特(Proscote)的货币政策模型基础上,分析了欧洲中央银行(ECB)与欧元区各国政府之间的关系,提出由于ECB与各国政府目标偏好的不同,导致政策偏向的差异,从各国自身利益出发,各成员国政府各自会采取一定的政策手段来约束欧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面对各国政府可能采取的这些约束机制,作者认为存在几项预警措施,可以切实维持ECB高度的独立性,提高其抵御外在压力的能力,促使欧盟经济健康顺利的发展。
"6000亿元人民币",这可是一大笔相当可观和足以惊人的财富!我们很容易联想和设想:用它能够办多少所希望小学、扶多少贫、助多少困、解多少危、救多少急、…….然而,它竟是由北京大学一所研究机构提供的中国每年外流赌资的数据!①这是多么大的一个漏洞,被认为是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新的重要课题是理所当然的事.
近代以来,欧洲在一系列变革中产生的技术、理论和制度创新成果对人类历史走向产生过决定性的影响。二战后,西欧的振兴和崛起,也都是在深刻而持续的变革中实现的。欧共体的产生,可以说是二战后世界上最居前沿、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成果之一。
德国的稳定政策仍将在欧洲货币联盟中发挥作用。欧洲有可能逐步形成对美国金融市场的对称力量,欧美金融力量趋向平衡,打破了原有对比结构。在欧元与美元的磨合阶段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未来国际金融体系的走向处在十字路口.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国家争夺全球资本和国际金融决策实权的竞争中处境被动,欧洲货币联盟的建立为发展中国家实行稳定政策提供了有益的惜鉴,但并来改变其在制定规则方面所处的边缘地位。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未来金融体系更应注重国际资本公正、合理的配置,建立有利于世界各国富裕的稳定的金融制度。
欧盟理事会作为欧盟的主要决策与立法机构,在欧盟的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理事会立法而确立的欧盟广泛的政策领域及其实施,构成了欧洲一体化的核心内容。目前,理事会立法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环境、社会政策等各个方面。理事会内部形成了一套复杂的政策制定程序以处理日益繁多的决策事务,理事会与其他欧盟机构之间也形成了一种繁杂的合作与制衡关系。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与扩大,理事会的决策机制愈加显现出一些需要调整与改革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理事会内部的政策制定过程和决策方式、理事会在政策制定过程中
2005年6月18日至19日,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和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政治发展研究所联合在京召开了两岸四地的“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岳素兰教授与社会科学部程郁缀部长到会并在开幕式发表讲话。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澳门四地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50位专家学者及50名北大师生参加研讨会,共同探讨“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建设”主题。
作为原东德德国统一社会党继任者的民主社会主义党(民社党),在德国统一十年来的整合过程中,由于奉行了一条实用主义的策略,包括民族主义和国家利益以及紧紧追随社民党等,逐渐改变形象,并融入德国政党政治主流。德国各政党间的趋同是西方发达国家自70年代以来普遍存在的趋同现象的一个典型,正是这种趋同,为民社党融入主流社会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冷战后社会党(包括社民党和工党)所倡导的“第三条道路”,在本质上不过是它们为走出趋同怪圈所作的一种努力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