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一个穷困潦倒的艺术家,到拥有300万美元人资产的手工产品生产商,罗克珊·昆比用自已的苦难经历讲述了她弥足珍贵的创业经验。
罗克珊·昆比的工作是搞艺术,但是她发现仅仅依靠搞艺术,她连自己都养不活,更别说她还要养活两个孩子。她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艰苦生活,吃最恶劣的食物,住简陋的窝棚,看众人的冷眼,被家人所漠视……在经过这样一段漫长的痛苦煎熬以后,罗克珊·昆比忽然发现,她的才华原来还可以有别的用途。因为这个不经意的发现,忽然云开天晴。这个紧攥百元大钞机会轻握上帝之手的女人,骤然间就拥有了500万美元以上的个人资产。换句话说,罗克珊·昆比发财了!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更是一个能给予同样身处困境的人们诸多启发的故事。
备受煎熬
按理说,罗克珊·昆比的家庭很不错。她有两个姐姐,一个在美国证券交易所工作,另一个在为华尔街著名的金融投资家服务。她的父亲则是美国一所著名投资公司——美林公司的资深工作人员。像这样一个家庭,从里到外都充满了浓浓的商业气氛,受其熏陶,昆比也理应对商业拥有格外的兴趣,然而,很不巧的是,昆比最讨厌的工作就是经商。她对商业一点兴趣也没有,甚至有人在她面前谈起商业事宜。她就会感到厌烦。因为这个原因。昆比选择了进入旧金山艺术学院学习绘画。
不同的选择令昆比和家人产生了激烈的争执,后来矛盾变得不可调和,在昆比交了一个不为父亲所认可的男友以后,父亲宣布解除和昆比的父女关系,同时断绝了对昆比一切经济上的资助。昆比在刹那间就陷入了贫困状态。无可奈何之下,昆比只好自己想办法。她从城市搬到了缅因州中部的农村,主要原因就是那里物价便宜,生活显得相对比较容易。
即使是在不太富裕的缅因州的乡村小镇,昆比的生活与当地人比起来,仍旧显得有些过分拮据。按当地人的生活标准,昆比可以说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更要命的是,在缅因州她和男朋友结婚了,很快就有了两个孩子。一对双胞胎。因为没有钱,他们用不起天然气,不得不架起炉子,按原始的方法烧劈柴。昆比也买不起洗衣机,所以不得不每天在一个大铁桶里为两个年幼的孩子洗衣服洗尿布。艰难的生活很快就使昆比脆弱的丈夫彻底崩溃,两个人经常激烈争吵,不久就分道扬镳了。在与丈夫分手后,一向不喜欢仰人鼻息的昆比,拖着一辆旧雪橇,将两个孩子以及她仅有的那一点儿家当放在上面,穿过寂静的雪原,来到一个朋友家里。在朋友的土地上,昆比搭了一个帐篷,在这间简陋的帐篷中,昆比住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她的经济条件逐渐好转,可以拥有自己的房子。当初由昆比和丈夫两个人共同出钱,花费3000美元购买的一个拥有30英亩土地的农场以及一幢没水没电的两居室的木屋,昆比全部留给了离婚后的丈夫。
现在昆比完全要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和两个年幼的孩子,这时候她发现,父亲虽然是那样狠心,但是他教给自己的一些东西却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发挥了作用。从昆比5岁开始,父亲就一再告诫她,他不会为她成年后上大学付一分钱。父亲的谆谆教导使昆比在很小的时候,就树立了完全依靠自己的独立意识和想方设法挣钱的经济头脑。当昆比高中还未毕业的时候,她已拥有了5000美元的银行存款,在同学中算得上有钱人了。这些钱是昆比靠帮助父亲做项目和自己制作手工产品出售赚来的。
现在,这个带着两个年幼孩子住在小帐篷中的女人,靠在当地跳蚤市场上买进卖出养活自己。通过这种低买高卖的活动,她每个星期能挣150美元。她还在镇上的小店里打工,做女招待。但是昆比的脾气过于直率,每当她在工作中发现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她总是会直言不讳地告诉老板。昆比虽然打心眼儿里不喜欢商业,但是从一个充满商业意识和商业气氛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昆比,并不缺乏商业见识,所以,她总是能够发现所服务的小饭店里那些别人难以发现的,而确实影响饭店生意的缺陷。不幸的是,没有一个当老板的听得进昆比的意见,反而纷纷认为她是在吹毛求疵,无事找事。因此,昆比先后被镇上的3家饭店解雇,而在这个小镇上,这是仅有的3家饭店。昆比在镇上的小饭店当女招待,以便多增加一点收入的路就这样被堵死了。
慧眼识荆
屡受挫折的昆比生活变得更加艰难,昆比疯狂地寻找着赚钱的机会。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和一个叫伯特·山维茨的男人相遇了。伯特也是一个社会的反叛分子,他原来是纽约一家杂志社的摄影记者,在业内颇有些名气。但是伯特逐渐对都市的喧嚣感到厌烦了,后来他从纽约搬到位于美国中部的缅因州。他在那里买了一所拥有20英亩土地的农场,盖了一座小房子,靠在缅因州四处放蜂,开着卡车出售蜂蜜为生。伯特有30个蜂房,靠出售不受污染的蜂蜜,一年可以赚3000美元,这是一笔很少的钱,但对于生活简朴的伯特来说,这点钱就够用了。他觉得精神自在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伯特从来也没费脑子想过,要如何将养蜂事业做大,直到遇见了昆比。
一见到伯特·山维茨和他豢养的那一大堆蜜蜂,昆比打小就经过严格训练的商业头脑和商业意识一下就进发出来。她倒不是看中了伯特的蜜蜂和蜂蜜,而是看中了伯特在长期养蜂生涯中所积攒下来的那一大堆蜂蜡。在毫无商业意识的伯特看来,这一大堆蜂蜡简直就是废物,毫无用场,但是在昆比看来,这却是一堆无可比拟的宝物,因为世界上没有比这更好的制作手工制品的原料了。
昆比向伯特提议成立一个公司来运作他们的蜂蜡手工制品。伯特是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态度,你说怎么做就怎么做,你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个男人随和的态度和他坚强的性格、坚韧的神经,后来成为了昆比在商业道路上奋勇前进的最好的动力和遇到困难时最好的庇荫。为此,昆比一直对伯特心存感激。
他们成立的公司叫伯特蜜蜂公司。昆比建议伯特将他储藏的蜂蜡制成蜡烛,由她拿到当地的一所集市上去销售。伯特表示同意。昆比自小练就的制作手工制品的手艺发挥了作用,第一批产品他们就卖了200美元。当昆比将他们赚到的这200美元拿给伯特看时,手直哆嗦,因为有很长一段时间,她手里都没有握过这么大的一笔钱了。
昆比和伯特两个人加起来的创业资本一共只有400美元,因为这两个人都只是精神上的大富翁,谈到钱,两个人都只好把手一摊。他们翻箱倒柜一共凑了400美元。他们有土地,但是缅因州的土地不值钱。他们盖不起厂房。一个朋友给他们找了一间废弃的校舍,校舍只有一间屋子,没有暖气,没有自来水,没有电,甚至连窗户都没有,租金倒是真便宜,一年只需要150美元。昆比和伯特也买不起正规设备,他们只好买了一些家庭厨房里用的盆呀桶呀搅拌机呀,来调合蜂蜡,灌注和浸制产品。这一切困难两个人都能够克服,但是没有电话让他们甚感烦恼,对生意的影响很大,装电话非两个人力所能及,他们只好说服了镇上一家有电话的小商店,为他们传话,他们给予这 家小商店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
在公司的分工中,伯特的任务是负责放蜂,生产原材料,同时负责从其他养蜂人那里收集蜂蜡,他还尽力帮着昆比制作产品。昆比的主要任务则是制作产品和负责销售。那段时间里,昆比每天开着一辆小型敞篷卡车,从一个乡镇走到另一个乡镇,从一个集市走到另一个集市。为了省钱,如果回不来,她就睡在卡车上。
创业的日子很艰苦,昆比为公司设定了一个目标,就是第一年销售额达到1万美元。她不太有信心达到这个目标,因为她觉得对于他们来说,一个以400美元原始资本起家的小公司,第一年销售额就想达到1万美元,这太难了。但事实上,第一个会计年度,伯特蜜蜂公司的销售额就达到了8,1万美元,大大出乎两个人的意料,这不由燃起了昆比的信心,同时也激发起了昆比的野心。
飞速发展
在公司初步稳住脚跟以后,昆比一直在盘算,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一些。她总觉得还有很多的机会他们还没有挖掘出来。偶然有一次,昆比仿照著名的泰迪熊的模样,制作了一个泰迪熊蜂蜡小蜡烛。昆比带着这个泰迪熊蜂蜡小蜡烛以及其他的一些蜂蜡产品,参加了在马萨诸塞州斯布林菲尔德的手工产品批发展示会。纽约曼哈顿的一家礼品专卖店老板买走了她的这个泰迪熊蜂蜡小蜡烛。这个店老板将这只泰迪熊蜂蜡小蜡烛刚摆上柜台不到几分钟,就被一位顾客买走了。以后这位店老板又向昆比小批量订购了几批这种款式的蜡烛,几乎都是在短时间内就被顾客抢购一空。这位店老板连续不断地向伯特公司订货,要货量越来越大。这使昆比意识到,他们原来制作的简单的家用小蜡烛,并没有尽情发挥蜂蜡这种纯天然材料而非市场上常见的化工原材料的深厚潜力,同时,也未能发挥昆比学艺术和美术出身,长于产品设计的潜力。这一顿悟,马上使伯特蜜蜂公司上了一个台阶。
产品的畅销,使手中积蓄逐渐宽裕。现在,两个人有能力建立一间正式的工厂来开发他们的产品和进行生产了。经过不断扩张,伯特蜜蜂公司最多时雇佣了44名员工,产品线也由蜡烛一种扩大到包括唇油等在内的数十种,当然,这些产品都是以蜂蜡为原材料,同时坚持手工制作。
伯特蜜蜂公司创建于1987年。从创建之日起,公司就从未有过亏损记录。他们总是在赚钱,到最后,他们的销售代表遍及全国,成为美国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手工产品之一。后来昆比解释伯特蜜蜂公司的战略说,我们的产品虽然来自乡村,但是我们的市场却主要在城市,因为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城里人更加喜欢这些新鲜的、没有任何污染的、充满乡土气息的产品。我们的产品非常简单,就像一汪清水,一眼见底,没有任何繁琐的雕饰和装饰,而城里的人们日常所接触的东西太复杂了,这些简单的东西,反而更符合他们的要求。
昆比的创业经验:
1、决不负债。伯特蜜蜂公司从成立那天起,就从来没有向银行贷过款,也从未向其他人借过款,开始的时候是因为借不到,后来则是因为没有必要,仅靠自己的赢利,伯特公司已经足够支持其发展,所以,一直以来,昆比和伯特都处在无负担经营状态。现在,昆比认为这是她和伯特的一种幸运。昆比说,当你借钱经营时,你就得时时向别人解释你的行动,很多事情都要征得债权人的同意,否则,你就会有麻烦。这会让你感到极大的压力,极大地束缚经营者的手脚,禁锢他们的思维,妨碍他们的创造能力。对伯特蜜蜂公司这种需要极度依靠经营者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公司来说,这是非常致命的。
2、现金为王。昆比认为像伯特蜜蜂公司这样的小公司是经不起过多的赊销经营的,他们负担不了经销商过长的帐期,这会将他们拖死。所以,一直以来,昆比都拒绝向不能在30天信用期内支付货款的分销商提供产品,这其中包括一些非常有名、实力强大的分销商。昆比计算过,这是他们所能支持的最长的帐期。昆比认为如果因为现金流问题公司支持不住,在这一刻就倒下了,那么未来再多的赢利潜力和再广大的市场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虽然迄今为止公司每年的销售额达到数百万美元,但只在其中的某一年,公司注销过2500美元无法收回的货款,这在伯特公司的历史上,算是最多的一次。
3、苦难是一种财富。昆比在和伯特·山维茨共同创办伯特蜜蜂公司之前,可以说尝尽了生活的苦头,在和伯特创办伯特蜜蜂公司之后,为了公司生存、发展,昆比同样吃了许多苦头。对此,昆比表示,苦难对于自己是一种财富。很多创业者在创办企业之前和创办企业之后总是患得患失,每天生活在忧虑不安之中,对于我来说,不存在这样的情况。我已经在社会的底层生活了那么多年,我知道,即使伯特蜜蜂公司办不成功,最后失败了,我至多不过是像从前一样。生活对于我来说,已经不能够再坏。所以,我从不会因为害怕失败而缚手缚脚,放着许多该做的事情不敢去做。在整个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我的心态始终都是自由的,这使我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每个见到我的人都说我的身上有一种惊人的自信,其实,这种自信就源自于我过去所经受过的苦难。
4、企业家切忌冲动。伯特蜜蜂公司所在的缅因州小镇远离中心城市,远离它的主要客户群,这使昆比和伯特需要承受比别人更多的物流费用,对客户要求的及时响应也成为了问题。同时,缅因州高昂的税收成本亦使公司的经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另外一个难题是,因为偏居一隅,这使伯特公司很难雇佣到他们所需要的熟练工人,尤其是难以雇佣到令他们满意的企业管理人员,而如果伯特公司想不断壮大,这将是昆比和伯特不得不设法解决的难题。伯特公司现在所雇佣的几十名工人,全部是家庭主妇,她们的长处是,每个人都拥有一双灵巧的手和端正的工作态度,短处是,这些家庭主妇几乎全都缺乏制作蜂蜡产品所必要的技术,培训也难以见到效果。再有一个原因,就是缅因州的税收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昆比跟搭档伯特商量,伯特公司是不是应该搬家?昆比给缅因州招商部门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们伯特公司将搬离缅因州的事情。昆比的意思,希望缅因州能对他们进行挽留,并多少给予一些税收上的优惠,但是缅因州的招商部门态度非常冷淡,那意思,好像你们爱搬不搬;他们又给北卡罗来纳州的招商部门打了一个电话,对方非常热情,马上派人带领他们到北卡罗来纳州考察,并许以种种的优惠政策。两相对照,昆比对缅因州招商部门的态度非常气愤,她马上拍板决定搬家。经过比较和选择,昆比和伯特将他们的公司搬到了北卡罗来纳州一个名叫拉雷恩地方。在那里,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工厂,购买了最新的机器设备,同时雇佣了一大批有经验的熟练工人和一些具有超卓才华的管理人员,其中包括从著名的美国化妆品巨头露华浓挖来的管理人员。
昆比原以为困难就此解决,伯特蜜蜂公司将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但是很快她就发现情况并非如想像中的那么美妙。一是北卡罗来纳的工人虽然技术熟练,但是要价也高,每名工人的工资比他们在缅因州时高出二倍不止,对于以销售廉价手工制品为主的伯特公司来说,成本的急速上升将造成致命的打击;其次,他们招蓦来的那些高层管理人员,虽然个个才华横溢,见识广博,但他们都只习惯于管理工业化的大生产,对伯特公司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非常不习惯。
鉴于以上两点,昆比不得不思考改变公司的产品导向,改手工化的制作为工业化生产,但如此一来,伯特蜜蜂公司赖以在市场上立足的“全部采用纯天然原料、全部采用纯手工生产”特色将化为泡影。他们将不得不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和众多强大的对手争夺同一个市场,而他们在这一方面并没有丝毫的经验。这样一来,公司的处境将会变得非常危险,可以说是前途莫测。
昆比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和一个精明的企业经营者,但是面对此种局面,昆比也变得束手无策。她有些后悔当初轻率的决定。昆比的艰难处境说明,有一些企业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以说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他们可以拥有多样的选择性,在缅因州,在北卡来纳州,在美国,在中国都是一样。而有些企业则受到巨大的约束,它们有自己特定的生长土壤,离开这些特定的土壤,花儿就将不再鲜艳,甚至枯萎凋谢。所以,企业家在做出任何决定之时,切忌冲动,不能只考虑有利的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不利的因素;不仅要看到诱惑,也应该看到损害,在做出任何决定前,都应该想一想,再想一想,三思而后行。
事已至此,经过长久思考,昆比和伯特商量,决定出售伯特蜜蜂公司,然后或是回到缅因州,重新开办一个新的企业,或是搬到印第安纳州。昆比早已看好,印第安纳州有许多可供开发的原始的手工产品。幸运的是,经过长久的磨炼,昆比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懵懵懂懂,充满反叛精神的小女孩,她已经变成了一个合格的企业家,有能力做出决断,必要的时候,她也不在意承认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罗克珊·昆比的工作是搞艺术,但是她发现仅仅依靠搞艺术,她连自己都养不活,更别说她还要养活两个孩子。她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艰苦生活,吃最恶劣的食物,住简陋的窝棚,看众人的冷眼,被家人所漠视……在经过这样一段漫长的痛苦煎熬以后,罗克珊·昆比忽然发现,她的才华原来还可以有别的用途。因为这个不经意的发现,忽然云开天晴。这个紧攥百元大钞机会轻握上帝之手的女人,骤然间就拥有了500万美元以上的个人资产。换句话说,罗克珊·昆比发财了!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更是一个能给予同样身处困境的人们诸多启发的故事。
备受煎熬
按理说,罗克珊·昆比的家庭很不错。她有两个姐姐,一个在美国证券交易所工作,另一个在为华尔街著名的金融投资家服务。她的父亲则是美国一所著名投资公司——美林公司的资深工作人员。像这样一个家庭,从里到外都充满了浓浓的商业气氛,受其熏陶,昆比也理应对商业拥有格外的兴趣,然而,很不巧的是,昆比最讨厌的工作就是经商。她对商业一点兴趣也没有,甚至有人在她面前谈起商业事宜。她就会感到厌烦。因为这个原因。昆比选择了进入旧金山艺术学院学习绘画。
不同的选择令昆比和家人产生了激烈的争执,后来矛盾变得不可调和,在昆比交了一个不为父亲所认可的男友以后,父亲宣布解除和昆比的父女关系,同时断绝了对昆比一切经济上的资助。昆比在刹那间就陷入了贫困状态。无可奈何之下,昆比只好自己想办法。她从城市搬到了缅因州中部的农村,主要原因就是那里物价便宜,生活显得相对比较容易。
即使是在不太富裕的缅因州的乡村小镇,昆比的生活与当地人比起来,仍旧显得有些过分拮据。按当地人的生活标准,昆比可以说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更要命的是,在缅因州她和男朋友结婚了,很快就有了两个孩子。一对双胞胎。因为没有钱,他们用不起天然气,不得不架起炉子,按原始的方法烧劈柴。昆比也买不起洗衣机,所以不得不每天在一个大铁桶里为两个年幼的孩子洗衣服洗尿布。艰难的生活很快就使昆比脆弱的丈夫彻底崩溃,两个人经常激烈争吵,不久就分道扬镳了。在与丈夫分手后,一向不喜欢仰人鼻息的昆比,拖着一辆旧雪橇,将两个孩子以及她仅有的那一点儿家当放在上面,穿过寂静的雪原,来到一个朋友家里。在朋友的土地上,昆比搭了一个帐篷,在这间简陋的帐篷中,昆比住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她的经济条件逐渐好转,可以拥有自己的房子。当初由昆比和丈夫两个人共同出钱,花费3000美元购买的一个拥有30英亩土地的农场以及一幢没水没电的两居室的木屋,昆比全部留给了离婚后的丈夫。
现在昆比完全要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和两个年幼的孩子,这时候她发现,父亲虽然是那样狠心,但是他教给自己的一些东西却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发挥了作用。从昆比5岁开始,父亲就一再告诫她,他不会为她成年后上大学付一分钱。父亲的谆谆教导使昆比在很小的时候,就树立了完全依靠自己的独立意识和想方设法挣钱的经济头脑。当昆比高中还未毕业的时候,她已拥有了5000美元的银行存款,在同学中算得上有钱人了。这些钱是昆比靠帮助父亲做项目和自己制作手工产品出售赚来的。
现在,这个带着两个年幼孩子住在小帐篷中的女人,靠在当地跳蚤市场上买进卖出养活自己。通过这种低买高卖的活动,她每个星期能挣150美元。她还在镇上的小店里打工,做女招待。但是昆比的脾气过于直率,每当她在工作中发现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她总是会直言不讳地告诉老板。昆比虽然打心眼儿里不喜欢商业,但是从一个充满商业意识和商业气氛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昆比,并不缺乏商业见识,所以,她总是能够发现所服务的小饭店里那些别人难以发现的,而确实影响饭店生意的缺陷。不幸的是,没有一个当老板的听得进昆比的意见,反而纷纷认为她是在吹毛求疵,无事找事。因此,昆比先后被镇上的3家饭店解雇,而在这个小镇上,这是仅有的3家饭店。昆比在镇上的小饭店当女招待,以便多增加一点收入的路就这样被堵死了。
慧眼识荆
屡受挫折的昆比生活变得更加艰难,昆比疯狂地寻找着赚钱的机会。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和一个叫伯特·山维茨的男人相遇了。伯特也是一个社会的反叛分子,他原来是纽约一家杂志社的摄影记者,在业内颇有些名气。但是伯特逐渐对都市的喧嚣感到厌烦了,后来他从纽约搬到位于美国中部的缅因州。他在那里买了一所拥有20英亩土地的农场,盖了一座小房子,靠在缅因州四处放蜂,开着卡车出售蜂蜜为生。伯特有30个蜂房,靠出售不受污染的蜂蜜,一年可以赚3000美元,这是一笔很少的钱,但对于生活简朴的伯特来说,这点钱就够用了。他觉得精神自在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伯特从来也没费脑子想过,要如何将养蜂事业做大,直到遇见了昆比。
一见到伯特·山维茨和他豢养的那一大堆蜜蜂,昆比打小就经过严格训练的商业头脑和商业意识一下就进发出来。她倒不是看中了伯特的蜜蜂和蜂蜜,而是看中了伯特在长期养蜂生涯中所积攒下来的那一大堆蜂蜡。在毫无商业意识的伯特看来,这一大堆蜂蜡简直就是废物,毫无用场,但是在昆比看来,这却是一堆无可比拟的宝物,因为世界上没有比这更好的制作手工制品的原料了。
昆比向伯特提议成立一个公司来运作他们的蜂蜡手工制品。伯特是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态度,你说怎么做就怎么做,你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个男人随和的态度和他坚强的性格、坚韧的神经,后来成为了昆比在商业道路上奋勇前进的最好的动力和遇到困难时最好的庇荫。为此,昆比一直对伯特心存感激。
他们成立的公司叫伯特蜜蜂公司。昆比建议伯特将他储藏的蜂蜡制成蜡烛,由她拿到当地的一所集市上去销售。伯特表示同意。昆比自小练就的制作手工制品的手艺发挥了作用,第一批产品他们就卖了200美元。当昆比将他们赚到的这200美元拿给伯特看时,手直哆嗦,因为有很长一段时间,她手里都没有握过这么大的一笔钱了。
昆比和伯特两个人加起来的创业资本一共只有400美元,因为这两个人都只是精神上的大富翁,谈到钱,两个人都只好把手一摊。他们翻箱倒柜一共凑了400美元。他们有土地,但是缅因州的土地不值钱。他们盖不起厂房。一个朋友给他们找了一间废弃的校舍,校舍只有一间屋子,没有暖气,没有自来水,没有电,甚至连窗户都没有,租金倒是真便宜,一年只需要150美元。昆比和伯特也买不起正规设备,他们只好买了一些家庭厨房里用的盆呀桶呀搅拌机呀,来调合蜂蜡,灌注和浸制产品。这一切困难两个人都能够克服,但是没有电话让他们甚感烦恼,对生意的影响很大,装电话非两个人力所能及,他们只好说服了镇上一家有电话的小商店,为他们传话,他们给予这 家小商店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
在公司的分工中,伯特的任务是负责放蜂,生产原材料,同时负责从其他养蜂人那里收集蜂蜡,他还尽力帮着昆比制作产品。昆比的主要任务则是制作产品和负责销售。那段时间里,昆比每天开着一辆小型敞篷卡车,从一个乡镇走到另一个乡镇,从一个集市走到另一个集市。为了省钱,如果回不来,她就睡在卡车上。
创业的日子很艰苦,昆比为公司设定了一个目标,就是第一年销售额达到1万美元。她不太有信心达到这个目标,因为她觉得对于他们来说,一个以400美元原始资本起家的小公司,第一年销售额就想达到1万美元,这太难了。但事实上,第一个会计年度,伯特蜜蜂公司的销售额就达到了8,1万美元,大大出乎两个人的意料,这不由燃起了昆比的信心,同时也激发起了昆比的野心。
飞速发展
在公司初步稳住脚跟以后,昆比一直在盘算,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一些。她总觉得还有很多的机会他们还没有挖掘出来。偶然有一次,昆比仿照著名的泰迪熊的模样,制作了一个泰迪熊蜂蜡小蜡烛。昆比带着这个泰迪熊蜂蜡小蜡烛以及其他的一些蜂蜡产品,参加了在马萨诸塞州斯布林菲尔德的手工产品批发展示会。纽约曼哈顿的一家礼品专卖店老板买走了她的这个泰迪熊蜂蜡小蜡烛。这个店老板将这只泰迪熊蜂蜡小蜡烛刚摆上柜台不到几分钟,就被一位顾客买走了。以后这位店老板又向昆比小批量订购了几批这种款式的蜡烛,几乎都是在短时间内就被顾客抢购一空。这位店老板连续不断地向伯特公司订货,要货量越来越大。这使昆比意识到,他们原来制作的简单的家用小蜡烛,并没有尽情发挥蜂蜡这种纯天然材料而非市场上常见的化工原材料的深厚潜力,同时,也未能发挥昆比学艺术和美术出身,长于产品设计的潜力。这一顿悟,马上使伯特蜜蜂公司上了一个台阶。
产品的畅销,使手中积蓄逐渐宽裕。现在,两个人有能力建立一间正式的工厂来开发他们的产品和进行生产了。经过不断扩张,伯特蜜蜂公司最多时雇佣了44名员工,产品线也由蜡烛一种扩大到包括唇油等在内的数十种,当然,这些产品都是以蜂蜡为原材料,同时坚持手工制作。
伯特蜜蜂公司创建于1987年。从创建之日起,公司就从未有过亏损记录。他们总是在赚钱,到最后,他们的销售代表遍及全国,成为美国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手工产品之一。后来昆比解释伯特蜜蜂公司的战略说,我们的产品虽然来自乡村,但是我们的市场却主要在城市,因为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城里人更加喜欢这些新鲜的、没有任何污染的、充满乡土气息的产品。我们的产品非常简单,就像一汪清水,一眼见底,没有任何繁琐的雕饰和装饰,而城里的人们日常所接触的东西太复杂了,这些简单的东西,反而更符合他们的要求。
昆比的创业经验:
1、决不负债。伯特蜜蜂公司从成立那天起,就从来没有向银行贷过款,也从未向其他人借过款,开始的时候是因为借不到,后来则是因为没有必要,仅靠自己的赢利,伯特公司已经足够支持其发展,所以,一直以来,昆比和伯特都处在无负担经营状态。现在,昆比认为这是她和伯特的一种幸运。昆比说,当你借钱经营时,你就得时时向别人解释你的行动,很多事情都要征得债权人的同意,否则,你就会有麻烦。这会让你感到极大的压力,极大地束缚经营者的手脚,禁锢他们的思维,妨碍他们的创造能力。对伯特蜜蜂公司这种需要极度依靠经营者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公司来说,这是非常致命的。
2、现金为王。昆比认为像伯特蜜蜂公司这样的小公司是经不起过多的赊销经营的,他们负担不了经销商过长的帐期,这会将他们拖死。所以,一直以来,昆比都拒绝向不能在30天信用期内支付货款的分销商提供产品,这其中包括一些非常有名、实力强大的分销商。昆比计算过,这是他们所能支持的最长的帐期。昆比认为如果因为现金流问题公司支持不住,在这一刻就倒下了,那么未来再多的赢利潜力和再广大的市场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虽然迄今为止公司每年的销售额达到数百万美元,但只在其中的某一年,公司注销过2500美元无法收回的货款,这在伯特公司的历史上,算是最多的一次。
3、苦难是一种财富。昆比在和伯特·山维茨共同创办伯特蜜蜂公司之前,可以说尝尽了生活的苦头,在和伯特创办伯特蜜蜂公司之后,为了公司生存、发展,昆比同样吃了许多苦头。对此,昆比表示,苦难对于自己是一种财富。很多创业者在创办企业之前和创办企业之后总是患得患失,每天生活在忧虑不安之中,对于我来说,不存在这样的情况。我已经在社会的底层生活了那么多年,我知道,即使伯特蜜蜂公司办不成功,最后失败了,我至多不过是像从前一样。生活对于我来说,已经不能够再坏。所以,我从不会因为害怕失败而缚手缚脚,放着许多该做的事情不敢去做。在整个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我的心态始终都是自由的,这使我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每个见到我的人都说我的身上有一种惊人的自信,其实,这种自信就源自于我过去所经受过的苦难。
4、企业家切忌冲动。伯特蜜蜂公司所在的缅因州小镇远离中心城市,远离它的主要客户群,这使昆比和伯特需要承受比别人更多的物流费用,对客户要求的及时响应也成为了问题。同时,缅因州高昂的税收成本亦使公司的经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另外一个难题是,因为偏居一隅,这使伯特公司很难雇佣到他们所需要的熟练工人,尤其是难以雇佣到令他们满意的企业管理人员,而如果伯特公司想不断壮大,这将是昆比和伯特不得不设法解决的难题。伯特公司现在所雇佣的几十名工人,全部是家庭主妇,她们的长处是,每个人都拥有一双灵巧的手和端正的工作态度,短处是,这些家庭主妇几乎全都缺乏制作蜂蜡产品所必要的技术,培训也难以见到效果。再有一个原因,就是缅因州的税收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昆比跟搭档伯特商量,伯特公司是不是应该搬家?昆比给缅因州招商部门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们伯特公司将搬离缅因州的事情。昆比的意思,希望缅因州能对他们进行挽留,并多少给予一些税收上的优惠,但是缅因州的招商部门态度非常冷淡,那意思,好像你们爱搬不搬;他们又给北卡罗来纳州的招商部门打了一个电话,对方非常热情,马上派人带领他们到北卡罗来纳州考察,并许以种种的优惠政策。两相对照,昆比对缅因州招商部门的态度非常气愤,她马上拍板决定搬家。经过比较和选择,昆比和伯特将他们的公司搬到了北卡罗来纳州一个名叫拉雷恩地方。在那里,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工厂,购买了最新的机器设备,同时雇佣了一大批有经验的熟练工人和一些具有超卓才华的管理人员,其中包括从著名的美国化妆品巨头露华浓挖来的管理人员。
昆比原以为困难就此解决,伯特蜜蜂公司将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但是很快她就发现情况并非如想像中的那么美妙。一是北卡罗来纳的工人虽然技术熟练,但是要价也高,每名工人的工资比他们在缅因州时高出二倍不止,对于以销售廉价手工制品为主的伯特公司来说,成本的急速上升将造成致命的打击;其次,他们招蓦来的那些高层管理人员,虽然个个才华横溢,见识广博,但他们都只习惯于管理工业化的大生产,对伯特公司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非常不习惯。
鉴于以上两点,昆比不得不思考改变公司的产品导向,改手工化的制作为工业化生产,但如此一来,伯特蜜蜂公司赖以在市场上立足的“全部采用纯天然原料、全部采用纯手工生产”特色将化为泡影。他们将不得不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和众多强大的对手争夺同一个市场,而他们在这一方面并没有丝毫的经验。这样一来,公司的处境将会变得非常危险,可以说是前途莫测。
昆比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和一个精明的企业经营者,但是面对此种局面,昆比也变得束手无策。她有些后悔当初轻率的决定。昆比的艰难处境说明,有一些企业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以说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他们可以拥有多样的选择性,在缅因州,在北卡来纳州,在美国,在中国都是一样。而有些企业则受到巨大的约束,它们有自己特定的生长土壤,离开这些特定的土壤,花儿就将不再鲜艳,甚至枯萎凋谢。所以,企业家在做出任何决定之时,切忌冲动,不能只考虑有利的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不利的因素;不仅要看到诱惑,也应该看到损害,在做出任何决定前,都应该想一想,再想一想,三思而后行。
事已至此,经过长久思考,昆比和伯特商量,决定出售伯特蜜蜂公司,然后或是回到缅因州,重新开办一个新的企业,或是搬到印第安纳州。昆比早已看好,印第安纳州有许多可供开发的原始的手工产品。幸运的是,经过长久的磨炼,昆比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懵懵懂懂,充满反叛精神的小女孩,她已经变成了一个合格的企业家,有能力做出决断,必要的时候,她也不在意承认并改正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