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民生观的形成与创新

来源 :理论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860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与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本质是一致的。党的民生观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民主革命时期是以“人民解放”为主旋律的民生实践;进入社会主义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生存状态、保障各种权利的实践,由此形成了党的民生观。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深化改革,对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进行了创新,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民生建设理论。
其他文献
县级财政支出影响到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支出结构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影响,通过对黑龙江省县级财政支出水平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领域的影响程度的实
公推直选作为党内基层民主的创新形式,直接给乡村权力体系植入民主精神和机制。公推直选制度创新必然导致乡村权力主体关系、权力授受关系和权力运行关系的变迁,本文从理论和实
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是一党长期执政。与民主革命时期相比,在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保持党的宗旨和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更需要保持与人民群
领导活动各种要素之间的协调互动,是领导活动成功的基本保证。中国共产党60年来对执政规律的探索,就是在这个一般规律的作用下不断深入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使党
建设学习型政党,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理论创新和理论宣传是源和流的关系.理论成熟是政党成熟的标志,理论创新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
执政党的政治社会化工作的意义在于传承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获得稳定持续的政治支持、培养政治合格的社会成员。执政党政治社会化工作的主要障碍在于公众政治信任不足、政治社
伴随着我国非公经济的不断发展,非公企业中劳动关系的矛盾也不断激化,落后的管理方式、劳动者需求层次的提高、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转变、工会的形同虚设使劳动争议案件和劳
政治学新制度主义自兴起以来便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至今其内部流派在制度生成问题上的分歧依然巨大,研究视角和方法的融合将是新制度主义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玛丽·道格拉
十七届四中全会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这是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党建成功实践的提升和理论的创新。改革
全球启蒙话语经历了卢梭、康德、福柯等时代,进入后现代的语境。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启蒙的进程发生了转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使中国的启蒙进程发生了转向。建党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