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梦想离学生1厘米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astcandmu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灯下翻阅杂志,一则故事深深触动了我:撑杆跳高名将布勃卡有个绰号叫“1厘米王”。这是因为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记录,将成绩提高1厘米。当他成功跃过6.25米时,不无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在6.25米,没准儿会被这个目标吓倒,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掩卷沉思,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需要这样的智慧呢?长期以来,我们恰恰只是追求教育在未来的结果,却忽视了在学习进程中引领每一个学生通过梯度目标的达成逐步走向发展。我们往往习惯于给所有同学定一个同等的高度、同样的标准,却忽视了每一个学生当下的发展状态各不相同,要达成同一标准,其跨度是不同的,标准化、同质化的教育模式只会让我们的教育离学生渐行渐远。以我们每所学校都很重视的行为规范教育为例,我们往往在小学生入学伊始就让他们熟读甚至背诵《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他们按照标准严格遵守,却没有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以生动活泼的方式逐步让他们领悟规范的价值,明晰遵守规范的本真意义,进而喜欢规范,并随着年龄的递增力所能及地梯度养成规范,其结果只能是禁锢和压制学生,又焉能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只定高度而不设梯度,重共性而忽视个性,导致多少学生望“标”生畏,自我感觉目标离自己太远,难以企及,因缺乏自信而滋生消极被动心理!如果我们能引领学生像布勃卡一样将梦想缩小到“1厘米”,让我们的孩子每一个年级、每一个学期、每一天都有前进的目标、奋斗的“梦想”,那么学生必将体验到更多的成功,享受到更多的成长快乐。
  让梦想离学生1厘米,作为教师,我们要正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努力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最佳发展区。我们不仅要正视同一年龄段学生心理生理上的规律和特点,更要正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用智慧和真情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以学生的视角解读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动和心理内需,并为每位学生提供丰富的“1厘米发展菜单”,让每位学生都有适合自己、乐意主动选择的“1厘米目标”,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天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充分地表现、表达,自主地生成、发展。
  让梦想离学生1厘米,既是一种教育智慧,更是一种教育创造。我们还可以在学生自主确定“1厘米发展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签订发展契约的方式,进一步建构更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责任感和义务感,增强学生自我发展的针对性和目标性,引导学生围绕契约规定,积极开展多元学习,努力达成发展目标,获取契约规定的相应奖励。教师在此过程中,按照契约规定,加强对话与引领,创造性地助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如此,我们将能缔造更多的“布勃卡”!
  
  (作者单位:临海市哲商小学临海市哲商现代实验小学 浙江台州 317000)
  责任编辑徐向阳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