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材在新课程改革后插入了很多丰富多彩的图片,这些图片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好的辅助功能,是语文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色彩鲜明、意义深远的图片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成功地对文本中的文字进行诠释,感受到课文语言的魅力,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投入使用时间不长,但其中插图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图片,发挥对语文教学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课文插图 运用效果
高中学生面对即将到来的升学压力,学习兴趣逐步减少,加上语文课堂本身枯燥无味,更使他们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导致语文成绩下降。然而语文教材中大量插图的出现,有效刺激高中生的视觉神经,使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课文内容,从而对语文课文产生阅读并探讨研究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中插图的作用,达到优化语文教学的目的。
1.运用插图再现抽象文本,强化语文教学效果
插图以一种艺术的、形象的手段再现课文,与课文是互相补充、互相说明的关系。插图和课本是同一个主题下不同的展现形式,课本以文字为表现形式,用文字讲述课文内容;插图表现的不一定是全篇课文内容,有时是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总结,有时是对某个精彩片段的描绘,有时是对文章重点、难点的直观解释。课本中的插图不只是静态的图片,满足了读者对课本的想象力。每一个学生或者读者对同一篇文本都有自己的欣赏角度和理解,正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教师教学时应运用插图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观察力。
科技说明文、文言文、古诗词等抽象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难点,这些文本与实际生活不符,内容繁琐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容易造成厌烦心理,此时,教师可以运用插图解释课文重要内容,使抽象变具体。
教学《孔雀东南飞》时,引导学生把图片和作品结合起来想象和理解该作者的意图。
师:学完《孔雀东南飞》这首诗后,再看看这幅插图,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孔雀比翼双飞,一起结伴飞向远方,而相爱的夫妻却只能被迫分离,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一幕相聚一幕离别,悲伤的气氛更加浓重。但是孔雀的结伴而行告诉我们,离别是为了再次相聚,我们应该期待美好的到来。
生:图片上满地枯草和落叶是告诉我们故事发生在秋季吗?诗中并没有说明是在秋季离别的。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好,为什么插图的作者将这一场面安排在落叶凋零的秋天呢?
生:我想作者是想用秋天烘托离别的伤感之情吧,因为秋天这个落叶遍地、满目萧条的季节本身就带有一种离别情绪在其中。
师:看来大家观看插图后对诗歌理解得很透彻,正如同学们所说,可能离别是为了再一次重聚,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这样就会得出不同答案。
插图是一种直观的图片,学生可以根据这个图片拓展思考空间,教师应该在符合教学目标的范围内,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讲解图片,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自主创造力。
2.运用插图开阔视野,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使用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述该篇课文内容并为其解释的模式,这种模式下高中学生没有机会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在对一些内容或者现象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或者讲解时词语空泛,思想不集中,缺少素材,语言表达不清楚等,在写作上更别提练就优秀的文笔。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指导学生运用口述或者文笔正确无误地描述事物或者表述复杂的思想感情,课本中的插图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很好素材。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理解阅读课文,积累语言,然后把自己所想、所看的通过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力,加深对课文的记忆,更有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有内涵的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笔者喜欢在教授学生配有插图的课文时与学生一起讨论插图的内容和意义,然后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合适的语言和表达手法将自己的感想描述出来。如《纪念刘和珍君》课文中,有一幅段祺瑞执政府军队与请愿群众发生冲突的图片,笔者让学生根据图片中军队和群众的表情想象当时的场景是怎么样的,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在课堂上分两组饰演这个场景,体会作者对当时这种情况的悲愤和痛恨,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克服课堂上“开口难”的缺点,还使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得到锻炼,为以后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可见,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在插图的帮助下变得生动活泼,有感染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全面和具体,插图在优化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使学生更喜爱语文,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娟.浅谈教材插图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优化[J].大语文论坛,2013.
[2]陈明娟.善用课文插图优化高中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3.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课文插图 运用效果
高中学生面对即将到来的升学压力,学习兴趣逐步减少,加上语文课堂本身枯燥无味,更使他们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导致语文成绩下降。然而语文教材中大量插图的出现,有效刺激高中生的视觉神经,使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课文内容,从而对语文课文产生阅读并探讨研究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中插图的作用,达到优化语文教学的目的。
1.运用插图再现抽象文本,强化语文教学效果
插图以一种艺术的、形象的手段再现课文,与课文是互相补充、互相说明的关系。插图和课本是同一个主题下不同的展现形式,课本以文字为表现形式,用文字讲述课文内容;插图表现的不一定是全篇课文内容,有时是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总结,有时是对某个精彩片段的描绘,有时是对文章重点、难点的直观解释。课本中的插图不只是静态的图片,满足了读者对课本的想象力。每一个学生或者读者对同一篇文本都有自己的欣赏角度和理解,正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教师教学时应运用插图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观察力。
科技说明文、文言文、古诗词等抽象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难点,这些文本与实际生活不符,内容繁琐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容易造成厌烦心理,此时,教师可以运用插图解释课文重要内容,使抽象变具体。
教学《孔雀东南飞》时,引导学生把图片和作品结合起来想象和理解该作者的意图。
师:学完《孔雀东南飞》这首诗后,再看看这幅插图,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孔雀比翼双飞,一起结伴飞向远方,而相爱的夫妻却只能被迫分离,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一幕相聚一幕离别,悲伤的气氛更加浓重。但是孔雀的结伴而行告诉我们,离别是为了再次相聚,我们应该期待美好的到来。
生:图片上满地枯草和落叶是告诉我们故事发生在秋季吗?诗中并没有说明是在秋季离别的。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好,为什么插图的作者将这一场面安排在落叶凋零的秋天呢?
生:我想作者是想用秋天烘托离别的伤感之情吧,因为秋天这个落叶遍地、满目萧条的季节本身就带有一种离别情绪在其中。
师:看来大家观看插图后对诗歌理解得很透彻,正如同学们所说,可能离别是为了再一次重聚,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这样就会得出不同答案。
插图是一种直观的图片,学生可以根据这个图片拓展思考空间,教师应该在符合教学目标的范围内,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讲解图片,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自主创造力。
2.运用插图开阔视野,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使用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述该篇课文内容并为其解释的模式,这种模式下高中学生没有机会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在对一些内容或者现象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或者讲解时词语空泛,思想不集中,缺少素材,语言表达不清楚等,在写作上更别提练就优秀的文笔。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指导学生运用口述或者文笔正确无误地描述事物或者表述复杂的思想感情,课本中的插图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很好素材。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理解阅读课文,积累语言,然后把自己所想、所看的通过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力,加深对课文的记忆,更有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有内涵的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笔者喜欢在教授学生配有插图的课文时与学生一起讨论插图的内容和意义,然后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合适的语言和表达手法将自己的感想描述出来。如《纪念刘和珍君》课文中,有一幅段祺瑞执政府军队与请愿群众发生冲突的图片,笔者让学生根据图片中军队和群众的表情想象当时的场景是怎么样的,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在课堂上分两组饰演这个场景,体会作者对当时这种情况的悲愤和痛恨,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克服课堂上“开口难”的缺点,还使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得到锻炼,为以后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可见,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在插图的帮助下变得生动活泼,有感染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全面和具体,插图在优化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使学生更喜爱语文,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娟.浅谈教材插图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优化[J].大语文论坛,2013.
[2]陈明娟.善用课文插图优化高中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