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明确提出任务驱动法对中职学生的德育培养、技能实训的现实意义,并着重论述了中职学校在《VB程序设计》中开展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结合该课程的教学实际分析了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过程、存在问题和产生的效果。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VB程序设计
当代认知派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iaget)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获得和建构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决定学习的因素,既不是外部因素,也不是内部因素,而是主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理论自上世纪中后期在众多的学习论流派中逐步取得了相应的地位,从而形成了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近年来,该理论在中等职业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对中职学生的德育培
养、技能实训都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VB程序设计》开展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和英语基础,而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是中考的落伍者,数学和英语基础差。从目前的教材来看,大部分中职版的《VB程序设计》都由高等院校教材的缩减版改编而成,教材理论性较强,知识点多且散。如果按教材顺序授课,老师和学生都会感觉身心疲惫,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但是,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把各个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分解为若干个任务来完成,则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
其次,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范围、深度、广度各不一样,有些学生连英文单词都不认识几个,有些学生却也能编写简单的程序。因而,从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如果要大部分学生一起进步,则应采用分组协作,构建学习团队的学习方法。
第三,在目前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由于升学的需求,几乎所有的初中都采用授导性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已经非常厌烦了,而中职学生普遍厌学理论知识,希望在中职学校能凭个人兴趣爱好,表现自己的特长,证明自己的能力。这使得以学生为中心、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具有必要性。
二、《VB程序设计》开展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可行性
由于《VB程序设计》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远比课堂理论教学多得多。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再让学生动手实操,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理论、掌握方法、熟练技巧。笔者所在学校所有的《VB程序设计》课均在网络多媒体电脑室上课,保证学生一人一机并通过广播教学,把授课和上机有机交互式融合在起来。
另一方面,学校还有专职的计算机实训教师随同上课的老师一起辅导学生上机,共同解决“任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学生的指导及时有效。
同时,学校的网站和管理软件大部分都是计算机教师自行开发或二次开发的,如学校网站(ASP SQLSERVER)、MIS系统(VB.NET开发的B/S架构)、学生照相系统(C/S架构)等,有软件实际案例演示给学生观摩,还有教师给企业开发的工资核算、仓库进销存等应用软件,它们切合实际,在“任务”设计时有很强的实操性。
三、中职学校《VB程序设计》开展任务驱动法教学的过程
无论什么课程的教学,都要先明确教学目标,《VB程序设计》也不例外。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该课程是一门程序编制课,但即使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从事开发软件的也极少,而中职学校的毕业生,从事软件开发的更是罕见,所以我们只能从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来确定教学目标。目前学校大部分的学生中,如果从事与《VB程序设计》相关的岗位,主要是高级办公软件操作员和网站建设,而这两种岗位主要涉及到OFFICE VBA、网站的后台数据库设计,这也是我们的《VB程序设计》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将《VB程序设计》分解成三个子目标,“对象篇” “算法篇” “数据库篇”,逐步实施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1.任务设计:在三个不同的阶段,有各自的任务。
(1)“对象篇”:记事本、写字板、媒体播放器、浏览器等形象直观的界面设计,分解成对象的属性、方法、事件代码等任务。
(2)“算法篇”:通过若干道简单的数学题来掌握顺序、选择、循环三种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3)“数据库篇”:针对学校的“成绩统计分析”、中小企业的“工资核算”等小项目,来掌握OFFICE VBA、VB ACCESS的应用,熟悉数据库的连接和记录、增、删、改等操作。
2.动态分组:由于三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不同,所以采用不同的分组方式。
(1)“对象篇”:采用自然组,按课堂分组方式不变,主要是学习VB控件等面向对象的属性、方法、事件等基础知识,比较形象直观,无需变动,可让学生适应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2)“算法篇”:主要按数学与英语成绩高低重新分组,由于涉及到算法,如结构化程序设计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开始6人一组,组内互补互助;。
(3)“数据库篇”:主要按项目分组,也就是按学生的就业意向,办公软件应用、网站开发,面向实战,6人一组共同协作完成。
3.材料准备:实验素材提供,与最后实战情景的创建。
在“对象篇”和“算法篇”两个阶段均要准备模仿的上机实验、可以改造的上机练习和独立的操作题,循环渐进地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数据库篇”则要准备项目开发制度、需求书、开发测试流程等电子文档,介绍一些开发网站和VB论坛,模拟进行实战状态,逐步由模仿、改造,上升到应用的阶段。
4.小结评价:每个阶段均要小结,做出定量和定性的评价。
在三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师辅导后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引导后小组互助完成,最后教师领导后共同协作完成,使得学生既可以独立思考,又可以相互交流协作,培养创新精神。在评价方面,“对象篇”和“算法篇”可以完全由学生制订评价方案,而“数据库篇”由教师指导学生来制订,真正实现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5.教学延伸:因为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布置的任务,所以教师有必要利用课后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在信息化时代,简单的直接通过电话和QQ等解决,复杂一些则可以通过论坛和EMAIL来交流处理,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布置、预习新的任务。
四、《VB程序设计》开展任务驱动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团队合作也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麻烦,不仅对教师的理论水平、软件开发能力都要求较高,对教师综合教育教学能力也是一个考验,即教师要能够指导学生的专业技术,也要能够协调各小组的团结互助,做到随机应变。
每一届学生的基础都不一致,录取到计算机专业的又可相差较大,所在设计“任务”时都要适当地调整,尽可能与当地中小企业的用工需求保持一致。但这就涉及到教材不适应的问题,自编教材将是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必然趋势。
五、《VB程序设计》开展任务驱动法教学的效果
1.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教学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某个具体的任务进行。教学思路清晰,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2.学生参与意识增强。
学生每节课都有具体的任务,在思想上就有紧迫感。学生遇到的问题,既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解决,也可以在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更可以要求教师提供技术支持。这种互动式教学,教师主要是方法上的指导,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练习,能感觉到自己的成功感,激发了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有效拓广了教学范围。
《VB程序设计》的教学如果仅仅按课本或大纲,肯定不能满足信息时代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就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为了今后就业实践的“任务”,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还应延伸到校外学习,学习的内容更多、更广。
总之,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我们应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任务作为驱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学活用,教师的引导是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任务驱动教学法较好地解决教与学的矛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正如业务公司售前培训、售中技术支持、售后服务一样,异曲同工,效果明显。
(作者系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李平安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VB程序设计
当代认知派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iaget)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获得和建构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决定学习的因素,既不是外部因素,也不是内部因素,而是主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理论自上世纪中后期在众多的学习论流派中逐步取得了相应的地位,从而形成了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近年来,该理论在中等职业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对中职学生的德育培
养、技能实训都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VB程序设计》开展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和英语基础,而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是中考的落伍者,数学和英语基础差。从目前的教材来看,大部分中职版的《VB程序设计》都由高等院校教材的缩减版改编而成,教材理论性较强,知识点多且散。如果按教材顺序授课,老师和学生都会感觉身心疲惫,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但是,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把各个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分解为若干个任务来完成,则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
其次,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范围、深度、广度各不一样,有些学生连英文单词都不认识几个,有些学生却也能编写简单的程序。因而,从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如果要大部分学生一起进步,则应采用分组协作,构建学习团队的学习方法。
第三,在目前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由于升学的需求,几乎所有的初中都采用授导性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已经非常厌烦了,而中职学生普遍厌学理论知识,希望在中职学校能凭个人兴趣爱好,表现自己的特长,证明自己的能力。这使得以学生为中心、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具有必要性。
二、《VB程序设计》开展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可行性
由于《VB程序设计》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远比课堂理论教学多得多。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再让学生动手实操,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理论、掌握方法、熟练技巧。笔者所在学校所有的《VB程序设计》课均在网络多媒体电脑室上课,保证学生一人一机并通过广播教学,把授课和上机有机交互式融合在起来。
另一方面,学校还有专职的计算机实训教师随同上课的老师一起辅导学生上机,共同解决“任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学生的指导及时有效。
同时,学校的网站和管理软件大部分都是计算机教师自行开发或二次开发的,如学校网站(ASP SQLSERVER)、MIS系统(VB.NET开发的B/S架构)、学生照相系统(C/S架构)等,有软件实际案例演示给学生观摩,还有教师给企业开发的工资核算、仓库进销存等应用软件,它们切合实际,在“任务”设计时有很强的实操性。
三、中职学校《VB程序设计》开展任务驱动法教学的过程
无论什么课程的教学,都要先明确教学目标,《VB程序设计》也不例外。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该课程是一门程序编制课,但即使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从事开发软件的也极少,而中职学校的毕业生,从事软件开发的更是罕见,所以我们只能从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来确定教学目标。目前学校大部分的学生中,如果从事与《VB程序设计》相关的岗位,主要是高级办公软件操作员和网站建设,而这两种岗位主要涉及到OFFICE VBA、网站的后台数据库设计,这也是我们的《VB程序设计》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将《VB程序设计》分解成三个子目标,“对象篇” “算法篇” “数据库篇”,逐步实施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1.任务设计:在三个不同的阶段,有各自的任务。
(1)“对象篇”:记事本、写字板、媒体播放器、浏览器等形象直观的界面设计,分解成对象的属性、方法、事件代码等任务。
(2)“算法篇”:通过若干道简单的数学题来掌握顺序、选择、循环三种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3)“数据库篇”:针对学校的“成绩统计分析”、中小企业的“工资核算”等小项目,来掌握OFFICE VBA、VB ACCESS的应用,熟悉数据库的连接和记录、增、删、改等操作。
2.动态分组:由于三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不同,所以采用不同的分组方式。
(1)“对象篇”:采用自然组,按课堂分组方式不变,主要是学习VB控件等面向对象的属性、方法、事件等基础知识,比较形象直观,无需变动,可让学生适应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2)“算法篇”:主要按数学与英语成绩高低重新分组,由于涉及到算法,如结构化程序设计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开始6人一组,组内互补互助;。
(3)“数据库篇”:主要按项目分组,也就是按学生的就业意向,办公软件应用、网站开发,面向实战,6人一组共同协作完成。
3.材料准备:实验素材提供,与最后实战情景的创建。
在“对象篇”和“算法篇”两个阶段均要准备模仿的上机实验、可以改造的上机练习和独立的操作题,循环渐进地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数据库篇”则要准备项目开发制度、需求书、开发测试流程等电子文档,介绍一些开发网站和VB论坛,模拟进行实战状态,逐步由模仿、改造,上升到应用的阶段。
4.小结评价:每个阶段均要小结,做出定量和定性的评价。
在三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师辅导后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引导后小组互助完成,最后教师领导后共同协作完成,使得学生既可以独立思考,又可以相互交流协作,培养创新精神。在评价方面,“对象篇”和“算法篇”可以完全由学生制订评价方案,而“数据库篇”由教师指导学生来制订,真正实现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5.教学延伸:因为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布置的任务,所以教师有必要利用课后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在信息化时代,简单的直接通过电话和QQ等解决,复杂一些则可以通过论坛和EMAIL来交流处理,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布置、预习新的任务。
四、《VB程序设计》开展任务驱动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团队合作也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麻烦,不仅对教师的理论水平、软件开发能力都要求较高,对教师综合教育教学能力也是一个考验,即教师要能够指导学生的专业技术,也要能够协调各小组的团结互助,做到随机应变。
每一届学生的基础都不一致,录取到计算机专业的又可相差较大,所在设计“任务”时都要适当地调整,尽可能与当地中小企业的用工需求保持一致。但这就涉及到教材不适应的问题,自编教材将是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必然趋势。
五、《VB程序设计》开展任务驱动法教学的效果
1.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教学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某个具体的任务进行。教学思路清晰,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2.学生参与意识增强。
学生每节课都有具体的任务,在思想上就有紧迫感。学生遇到的问题,既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解决,也可以在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更可以要求教师提供技术支持。这种互动式教学,教师主要是方法上的指导,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练习,能感觉到自己的成功感,激发了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有效拓广了教学范围。
《VB程序设计》的教学如果仅仅按课本或大纲,肯定不能满足信息时代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就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为了今后就业实践的“任务”,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还应延伸到校外学习,学习的内容更多、更广。
总之,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我们应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任务作为驱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学活用,教师的引导是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任务驱动教学法较好地解决教与学的矛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正如业务公司售前培训、售中技术支持、售后服务一样,异曲同工,效果明显。
(作者系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