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主学习(意义学习)是相对于他主学习(机械学习、被动学习)而言的,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质量学习,是一种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习方式。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主要保障,还是有效开展探究学习的基础。
关键词: 初中科学教学 自主学习 措施 主要问题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基础教育课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一个新的适应时代要求和素质教育精神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正在形成和发展。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即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接受性学习,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而作为现阶段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的自主学习,其目的就是着眼于唤醒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即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更有效地进行科学探究,培养探究精神。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氛围顺应了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课堂教学变单一的接受学习为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在新世纪的这个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有关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新课程正逐步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课堂,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呼唤。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传授的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偏重书本知识,这种以“书本中心”和“教育中心”的现象决定了学生的课堂地位。传统教学过于强调知识是什么,忽略了知识的发现和知识的应用。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况,没有自己的选择,不能提出异议。学生的学习能力被低估和漠视,学生的学习要求被忽视和压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学习的愿望,窒息了他们的创造性、创新性,变得缺乏自信,有依赖性。学生根本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只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从而厌学,甚至逃学。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生命意义在课堂上被忽视。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自主学习,要求每位学生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地投入,在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表明:在教学条件下高质量的学习,即自主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二、由他主学习变自主学习的特征
他主学习是一种机械学习、被动学习,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知识传授下被动地接受,任由教师安排,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没有自主性,只是盲目、机械地接受。这种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不断地销蚀。转变学习方式,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也就是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敢于向权威挑战。自主学习恰恰能使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
1.从被动转向主动。
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一大特征,它是指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学习,表现为“我要学”。要使学生持续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新教材强调生活化,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整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件容易的事情,让他们有成就感。这样就更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的愿望也就更强烈了。当然,每项学习内容并不是都能让学生马上有兴趣或能成功的,也并不是马上能看到每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作用、价值。比如我班有个学生,她特别喜欢韩寒的作品,自己也写得一手好文章。但她提出了这样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我已经学会计数,也精通于上街买东西,再学数学有什么用?”所以我们仅仅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学生知道学习责任时,学习才是一种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才有可能实现自主学习,从而使自主学习更为自觉、持久。
2.从依赖走向独立。
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的话,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我能学”也是有过程的,它是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亦是如此。而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要求,他们在学校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总而言之,独立性是客观存在的,是学生普遍具有的一种根本特性,也是自主学习的灵魂。
三、开展自主学习的措施
1.组织讨论,激发探究。
在《摩擦》这节教学中,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主张学生带着问题先进行自主学习,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并交流,讨论可能出现的多种实验方案,然后放手让学生做实验。在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不能使课堂成为一种无序状态。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每一步实验中,熟悉现象、过程的观察方法,并不断自问: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实验结果是什么?内在联系是什么?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实验的全过程中。结果85%左右的同学能主动观察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精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有关。甚至有的学生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针对这个问题:我挑出了一堆器材供学生选择:a.斜面;b.带钩的正方体木块;c.带钩的长方体木块;d.表面平整的长木板;e.几条毛巾;f.直尺;g.弹簧秤;h.硬纸板。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对此猜想进行检验。还有学生提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运动速度大小有关。我进一步让学生思考:拉动木块前弹簧秤示数有何变化?木块开始运动时跟匀速运动后相比较,弹簧秤示数有何不同?……问题能激起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究意识,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融合。可以说,自主学习是进行更好的探究学习的基础。
2.分层教学,全面兼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激励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我将学生成绩进行等级分类,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尤其在初三复习阶段,各种复习资料随处可见,若不加选择就给学生练习,学生势必承受不了这种题海战术,以致事倍功半。我根据章节特点和知识板块分类精选习题,将课堂练习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智能题,也就是说对于同一类型的题目,同时出难易程度不同的两题,让学生择题而做。在讲课时学生亦可择题而听。这样每位学生都觉得有收获、有成就感,从而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习题最后通常都选编一至两道智能题,这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而言又是一个挑战、一种动力。这种教学不仅满足了优生,而且兼顾了学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选择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拥有自主权。
3.从课内到课外,拓展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开展自主学习的主阵地。但课外适量地补充一些习题、问题,则是拓展自主学习的必要手段。我在分析一道关于“神舟”飞船的题目时,让学生思考第(4)小题:生物对外界的刺激能产生相应的反应,这在生物学上叫做应激性。比如地面生长的植物,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这是对重力的适应,若在飞船上也有一棵树,猜测树的根将怎样生长并简述理由。有了上面的信息,回答这道题倒也不难。但有一学生却提出了这样一问题:向日葵的花瓣具有向阳性,为什么它的茎不会缠绕呢?我并没有急于解答,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通过各种渠道查资料,再将查到的资料在班上予以公布。同时我还布置了这样一道题目: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科学知识有哪些?(要求写出五点以上,可以上网查找)学生上交结果之后,我欣喜地发现,学生搜集的信息比我预想的要多,而且有些我根本没想到的,现挑选几种情况简述如下:
(1)植物叶片大多数是深色(例如蓝色、绿色等),这是因为深色的叶片吸收光和热的本领较强。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这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符合能量守恒定律;它还可以净化空气,有利环保。
(3)植物蒸腾作用,这是蒸发吸热现象,从而调节叶片温度。
(4)土壤矿物质营养成分必须溶于水后才能被根吸收,这是扩散现象。
(5)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这是植物受重力作用的影响。
(6)爬山虎茎上的卷须顶端变成吸盘,这是利用大气压原理。
(7)椰子果实内,中果皮富有纤维且充满了空气,这样可借助浮力飘洋过海,定居彼岸。
(8)油菜的花瓣内有芳香腺,通过扩散放出特殊香味,花冠的芳香与颜色适应于昆虫采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凭借课堂教学,教学目标是完成不了的,可以借助学生的课外时间进行弥补。对于这类问题,学生也乐于接受,并能积极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而且可以促进学科间的渗透、融合,达到结论的开放,从而使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更好地拓展自主学习。
四、自主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角色问题。
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靠教师进行激励和指导,而教师能否转变教学观念,角色定位是否准确,是否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是学生能否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的基础。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是在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是否愿意自主学习,要看教师是否调动起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怎样自主学习,则要看教师怎样根据学生学习水平进行相应的指导。当然,教人者必须先自教。现在的教师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安排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学生从他主学习到自主学习有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教师要慢慢把方法教给学生,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专制。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做一个“激励者、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时间问题。
“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在培养过程中,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学习进度要慢一些。但是,一旦学生把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变成自己的一种需要,加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习的速度会远远超过以前,教学进度不但不会落后,反而会大大超前。
总之,自主学习作为新形势下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是指在教学条件下高质量的学习。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要开展自主学习,就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地方,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展,让学生在独立探究中成长,让学生在自主发展中成熟,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自主人”。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2]周宏,邢莉娅等.学校教育科研热点研究全书.
[3]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走进新课程(理论篇).
关键词: 初中科学教学 自主学习 措施 主要问题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基础教育课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一个新的适应时代要求和素质教育精神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正在形成和发展。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即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接受性学习,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而作为现阶段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的自主学习,其目的就是着眼于唤醒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即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更有效地进行科学探究,培养探究精神。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氛围顺应了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课堂教学变单一的接受学习为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在新世纪的这个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有关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新课程正逐步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课堂,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呼唤。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传授的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偏重书本知识,这种以“书本中心”和“教育中心”的现象决定了学生的课堂地位。传统教学过于强调知识是什么,忽略了知识的发现和知识的应用。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况,没有自己的选择,不能提出异议。学生的学习能力被低估和漠视,学生的学习要求被忽视和压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学习的愿望,窒息了他们的创造性、创新性,变得缺乏自信,有依赖性。学生根本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只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从而厌学,甚至逃学。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生命意义在课堂上被忽视。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自主学习,要求每位学生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地投入,在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表明:在教学条件下高质量的学习,即自主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二、由他主学习变自主学习的特征
他主学习是一种机械学习、被动学习,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知识传授下被动地接受,任由教师安排,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没有自主性,只是盲目、机械地接受。这种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不断地销蚀。转变学习方式,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也就是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敢于向权威挑战。自主学习恰恰能使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
1.从被动转向主动。
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一大特征,它是指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学习,表现为“我要学”。要使学生持续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新教材强调生活化,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整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件容易的事情,让他们有成就感。这样就更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的愿望也就更强烈了。当然,每项学习内容并不是都能让学生马上有兴趣或能成功的,也并不是马上能看到每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作用、价值。比如我班有个学生,她特别喜欢韩寒的作品,自己也写得一手好文章。但她提出了这样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我已经学会计数,也精通于上街买东西,再学数学有什么用?”所以我们仅仅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学生知道学习责任时,学习才是一种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才有可能实现自主学习,从而使自主学习更为自觉、持久。
2.从依赖走向独立。
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的话,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我能学”也是有过程的,它是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亦是如此。而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要求,他们在学校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总而言之,独立性是客观存在的,是学生普遍具有的一种根本特性,也是自主学习的灵魂。
三、开展自主学习的措施
1.组织讨论,激发探究。
在《摩擦》这节教学中,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主张学生带着问题先进行自主学习,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并交流,讨论可能出现的多种实验方案,然后放手让学生做实验。在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不能使课堂成为一种无序状态。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每一步实验中,熟悉现象、过程的观察方法,并不断自问: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实验结果是什么?内在联系是什么?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实验的全过程中。结果85%左右的同学能主动观察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精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有关。甚至有的学生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针对这个问题:我挑出了一堆器材供学生选择:a.斜面;b.带钩的正方体木块;c.带钩的长方体木块;d.表面平整的长木板;e.几条毛巾;f.直尺;g.弹簧秤;h.硬纸板。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对此猜想进行检验。还有学生提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运动速度大小有关。我进一步让学生思考:拉动木块前弹簧秤示数有何变化?木块开始运动时跟匀速运动后相比较,弹簧秤示数有何不同?……问题能激起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究意识,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融合。可以说,自主学习是进行更好的探究学习的基础。
2.分层教学,全面兼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激励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我将学生成绩进行等级分类,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尤其在初三复习阶段,各种复习资料随处可见,若不加选择就给学生练习,学生势必承受不了这种题海战术,以致事倍功半。我根据章节特点和知识板块分类精选习题,将课堂练习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智能题,也就是说对于同一类型的题目,同时出难易程度不同的两题,让学生择题而做。在讲课时学生亦可择题而听。这样每位学生都觉得有收获、有成就感,从而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习题最后通常都选编一至两道智能题,这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而言又是一个挑战、一种动力。这种教学不仅满足了优生,而且兼顾了学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选择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拥有自主权。
3.从课内到课外,拓展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开展自主学习的主阵地。但课外适量地补充一些习题、问题,则是拓展自主学习的必要手段。我在分析一道关于“神舟”飞船的题目时,让学生思考第(4)小题:生物对外界的刺激能产生相应的反应,这在生物学上叫做应激性。比如地面生长的植物,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这是对重力的适应,若在飞船上也有一棵树,猜测树的根将怎样生长并简述理由。有了上面的信息,回答这道题倒也不难。但有一学生却提出了这样一问题:向日葵的花瓣具有向阳性,为什么它的茎不会缠绕呢?我并没有急于解答,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通过各种渠道查资料,再将查到的资料在班上予以公布。同时我还布置了这样一道题目: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科学知识有哪些?(要求写出五点以上,可以上网查找)学生上交结果之后,我欣喜地发现,学生搜集的信息比我预想的要多,而且有些我根本没想到的,现挑选几种情况简述如下:
(1)植物叶片大多数是深色(例如蓝色、绿色等),这是因为深色的叶片吸收光和热的本领较强。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这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符合能量守恒定律;它还可以净化空气,有利环保。
(3)植物蒸腾作用,这是蒸发吸热现象,从而调节叶片温度。
(4)土壤矿物质营养成分必须溶于水后才能被根吸收,这是扩散现象。
(5)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这是植物受重力作用的影响。
(6)爬山虎茎上的卷须顶端变成吸盘,这是利用大气压原理。
(7)椰子果实内,中果皮富有纤维且充满了空气,这样可借助浮力飘洋过海,定居彼岸。
(8)油菜的花瓣内有芳香腺,通过扩散放出特殊香味,花冠的芳香与颜色适应于昆虫采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凭借课堂教学,教学目标是完成不了的,可以借助学生的课外时间进行弥补。对于这类问题,学生也乐于接受,并能积极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而且可以促进学科间的渗透、融合,达到结论的开放,从而使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更好地拓展自主学习。
四、自主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角色问题。
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靠教师进行激励和指导,而教师能否转变教学观念,角色定位是否准确,是否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是学生能否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的基础。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是在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是否愿意自主学习,要看教师是否调动起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怎样自主学习,则要看教师怎样根据学生学习水平进行相应的指导。当然,教人者必须先自教。现在的教师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安排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学生从他主学习到自主学习有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教师要慢慢把方法教给学生,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专制。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做一个“激励者、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时间问题。
“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在培养过程中,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学习进度要慢一些。但是,一旦学生把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变成自己的一种需要,加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习的速度会远远超过以前,教学进度不但不会落后,反而会大大超前。
总之,自主学习作为新形势下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是指在教学条件下高质量的学习。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要开展自主学习,就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地方,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展,让学生在独立探究中成长,让学生在自主发展中成熟,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自主人”。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2]周宏,邢莉娅等.学校教育科研热点研究全书.
[3]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走进新课程(理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