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在当今仍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对于中学生而言。然而,现实之中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令人担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学生阅读兴趣不浓、自身阅读习惯不良、教师阅读指导不够、家校阅读书源不足、课外阅读督导不力。此五方面的问题若不能很好地得以解决,将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停滞不前,导致学生语文素质整体的下降,导致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去甚远。
作为农村的教育人,我们必须去反思、想办法、积极行动,来逐一解决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
首先,应大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教师应发挥榜样的作用。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陶行知先生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因此,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兴趣。当学生发现老师喜欢阅读时,往往会对老师所读的书产生好奇心理。作为向导的老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及时推荐文章给学生,使学生对作品发生兴趣。
2.努力营造阅读的氛围。在班级中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创设阅读环境:在班级里,布置一些手抄报,板报,墙报,放置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等,通过这些途经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学生随时可以在这些材料中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3.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开展读书故事会、人物评论会、佳作欣赏会、读书知识竞赛、一日要闻等活动,让学生介绍在课外阅读中所了解的故事,要闻,民情风俗,奇闻怪事,并跟大家交流,可以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起的课外阅读兴趣。比如提倡学生看中央台的《百家讲坛》、《焦点访谈》、《人与自然》、《子午书简》、《走进科学》等栏目,勾起学生对有关书籍阅读的欲望。
其次,要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很多,但针对农村初中学生来说,一定要注意以下四个习惯的培养:
1.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散时间阅读的习惯。初中阶段课程较多,学习繁重,学生都反映没时间读书。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散时间阅读的习惯。要养成随时翻阅书籍的习题,坚持每天挤一点时间,读一篇或半篇文章。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一种阅读氛围,促进学生自觉阅读。
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文中或作勾划、或作批注、或写提纲、或抄录名言警句和佳句,感受较深的可写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定期交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养成“读说结合”的习惯 。让学生把所阅读的内容、心得体会在同学中进行交流,也可以进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如鼓励学生利用闲聊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我一直坚持美文推荐活动,每周使用一节课让学生介绍一篇他最近阅读的(或是他喜爱的)文章,使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各抒己见,这不仅能培养认真细致的读书习惯,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用“心”读书的习惯、查阅习惯、速读习惯。
再次,应着重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教师必须从教学生掌握课内阅读四过程、开创阅读教学新课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周围的各种事物等三方面来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1.教学生掌握课内阅读四过程。感悟读:整体感知正文。在陌生化状态下,集中精力读正文,把握课文大意,感受作品内容,体验作者情感,生发阅读灵感,并及时记下阅读中忽然出现的感受和发现。全程读:全程精读教材。包括单元提示、课前提示、正文内容、课下注释、课后练习及其他相关材料。思考读: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表述,让读书有所指向,使阅读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鉴赏读:品味欣赏作品的美。鉴赏精美语言(遣词造句的妙处,言外之意的感悟)、鉴赏行文结构、鉴赏文体风格,让学生通过对语言美与灵性的感悟,在开发自我观察力与想象力和生命灵性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现力。
2.开创阅读教学新课型。其中有例文引导课:选用一些优秀或者典型性文章,由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学会阅读方法。类文比较课:给两篇或两篇以上的文章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比较分析,重在使学生学会比较阅读。美文赏析课:选取精美之文及其评论、赏析性的文章,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好文章。时文研讨课:摘录报刊网络中的时代感很强的文章,并对其进行优劣得失评价,其目的主要让学生学会鉴别好坏文章或优劣之处。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周围的各种事物。学生的感受体验越深,积累的知识就越丰富,这样他们在阅读时感知也就越敏锐,体会也就越深刻。同时,帮助学生积累必须的文化、文学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只有具备了必要的文化知识,才能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
尽管在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但只要我们本着正视现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大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着重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教学的效率会逐步显著,学生的阅读能力定会逐步提高。(作者单位 蓝田县)
责任编辑丁洪刚
作为农村的教育人,我们必须去反思、想办法、积极行动,来逐一解决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
首先,应大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教师应发挥榜样的作用。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陶行知先生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因此,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兴趣。当学生发现老师喜欢阅读时,往往会对老师所读的书产生好奇心理。作为向导的老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及时推荐文章给学生,使学生对作品发生兴趣。
2.努力营造阅读的氛围。在班级中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创设阅读环境:在班级里,布置一些手抄报,板报,墙报,放置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等,通过这些途经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学生随时可以在这些材料中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3.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开展读书故事会、人物评论会、佳作欣赏会、读书知识竞赛、一日要闻等活动,让学生介绍在课外阅读中所了解的故事,要闻,民情风俗,奇闻怪事,并跟大家交流,可以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起的课外阅读兴趣。比如提倡学生看中央台的《百家讲坛》、《焦点访谈》、《人与自然》、《子午书简》、《走进科学》等栏目,勾起学生对有关书籍阅读的欲望。
其次,要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很多,但针对农村初中学生来说,一定要注意以下四个习惯的培养:
1.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散时间阅读的习惯。初中阶段课程较多,学习繁重,学生都反映没时间读书。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散时间阅读的习惯。要养成随时翻阅书籍的习题,坚持每天挤一点时间,读一篇或半篇文章。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一种阅读氛围,促进学生自觉阅读。
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文中或作勾划、或作批注、或写提纲、或抄录名言警句和佳句,感受较深的可写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定期交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养成“读说结合”的习惯 。让学生把所阅读的内容、心得体会在同学中进行交流,也可以进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如鼓励学生利用闲聊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我一直坚持美文推荐活动,每周使用一节课让学生介绍一篇他最近阅读的(或是他喜爱的)文章,使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各抒己见,这不仅能培养认真细致的读书习惯,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用“心”读书的习惯、查阅习惯、速读习惯。
再次,应着重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教师必须从教学生掌握课内阅读四过程、开创阅读教学新课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周围的各种事物等三方面来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1.教学生掌握课内阅读四过程。感悟读:整体感知正文。在陌生化状态下,集中精力读正文,把握课文大意,感受作品内容,体验作者情感,生发阅读灵感,并及时记下阅读中忽然出现的感受和发现。全程读:全程精读教材。包括单元提示、课前提示、正文内容、课下注释、课后练习及其他相关材料。思考读: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表述,让读书有所指向,使阅读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鉴赏读:品味欣赏作品的美。鉴赏精美语言(遣词造句的妙处,言外之意的感悟)、鉴赏行文结构、鉴赏文体风格,让学生通过对语言美与灵性的感悟,在开发自我观察力与想象力和生命灵性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现力。
2.开创阅读教学新课型。其中有例文引导课:选用一些优秀或者典型性文章,由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学会阅读方法。类文比较课:给两篇或两篇以上的文章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比较分析,重在使学生学会比较阅读。美文赏析课:选取精美之文及其评论、赏析性的文章,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好文章。时文研讨课:摘录报刊网络中的时代感很强的文章,并对其进行优劣得失评价,其目的主要让学生学会鉴别好坏文章或优劣之处。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周围的各种事物。学生的感受体验越深,积累的知识就越丰富,这样他们在阅读时感知也就越敏锐,体会也就越深刻。同时,帮助学生积累必须的文化、文学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只有具备了必要的文化知识,才能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
尽管在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但只要我们本着正视现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大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着重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教学的效率会逐步显著,学生的阅读能力定会逐步提高。(作者单位 蓝田县)
责任编辑丁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