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今年三月底去狮城,在确定行程后才得知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去世的消息。由于葬礼的缘故,海滨花园的一系列娱乐活动在出殡前暂时停止,这让我切身感受到新加坡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走在新加坡的街头,并没有感受到强烈的悲伤和压抑,直到我看到留言板上人们自发为国父李光耀写下的评语时,我才发现人们对李先生的缅怀和感激。
报纸大篇幅刊登了李光耀出殡的时间和路线,新加坡人自发地沿路目送国父。当天上午本来是艳阳高照,但就在出殡前半小时,突然阴云密布,当出殡的队伍经过新加坡国立大学时,天降大雨。人群静静地,没有人因为大雨而慌乱、离开。
本以为只有中老年人才十分怀念爱戴李光耀先生,毕竟他已经卸任多年,许多年轻人并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政治变革,可实际上人群中不乏年轻的面孔。我发现他们有些人的衣服上印着“Father of Singapore” (新加坡国父),有些车上贴着李光耀先生的照片。当出殡的队伍经过面前时,就听到不远处的人群齐声喊:“Thank you Mr. Li!”(谢谢你,李先生!) 站在我身旁的新加坡大妈眼泪伴着大雨齐流。其实我不是非常理解那种浓烈的感情,但是我切身感受到了他们的惋惜和感谢之情,也许这正如当年十里长街送周总理的情景。
对新加坡多少有点了解的人便知,新加坡在独立后以一种难以置信的速度变成亚洲四小龙之一。因为国土有限,新加坡几乎没有农业和工业,经济支柱完全来自第三产业。在这座花园城市里漫步,不难发现草丛里行动缓慢的蜗牛,如果幸运的话,还可以看到机灵可爱的小松鼠在树枝上蹦蹦跳跳。
我一开始非常好奇出现在大树上的数字,后来问当地人才知道那些数字相当于树的身份证,只要这棵树超过一定年岁,他就会有一个自己的“身份证”,并且有详细信息记入档案。
如大树一样,每栋建筑也有独特的编号。组屋是最具有新加坡特色的,由政府出资建造并有配套设施,每个组屋群都会有配套的超市、诊所以及大排档。组屋的一楼是中空的,据说是专门为各种活动准备的,比如婚礼或生日派对。在众多建筑中,最吸引我的是坐落在市中心的现代版村庄The Interlace(翠城新景),从外观看,整个建筑群像小朋友搭的积木,又像没有摆整齐的集装箱。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彰显人与自然合二为一。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英语和汉语是常用语,另外还有马来语、印度语。就在去的第一天,为了寻找网上推荐的当地特色laksa美食,我和朋友沿路问了许多人,因为那家店离中国城比较远,所以三分之二的路人都不知道我们要去的地方。就在我们心灰意冷的时候,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用带有口音的英语夹杂着马来语给我们指路,当他知道我们是中国人时,又尝试着用汉语来给我们解释。在他长达超过三分钟的讲解下,我们终于大致了解了路线。
奔波了一个多小时后,我和朋友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laksa小店,遗憾的是,人家早已打烊。不过,我们误打误撞地发现了一家超级有名的海南鸡饭店。坐在路边,吃着鲜嫩多汁的海南鸡,我们不禁佩服运用三种语言指路的小哥。虽然新加坡的英语普及率非常高,但对来狮城的一般游客来说,汉语还是最方便快捷的语言。
走在新加坡的街头,并没有感受到强烈的悲伤和压抑,直到我看到留言板上人们自发为国父李光耀写下的评语时,我才发现人们对李先生的缅怀和感激。
报纸大篇幅刊登了李光耀出殡的时间和路线,新加坡人自发地沿路目送国父。当天上午本来是艳阳高照,但就在出殡前半小时,突然阴云密布,当出殡的队伍经过新加坡国立大学时,天降大雨。人群静静地,没有人因为大雨而慌乱、离开。
本以为只有中老年人才十分怀念爱戴李光耀先生,毕竟他已经卸任多年,许多年轻人并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政治变革,可实际上人群中不乏年轻的面孔。我发现他们有些人的衣服上印着“Father of Singapore” (新加坡国父),有些车上贴着李光耀先生的照片。当出殡的队伍经过面前时,就听到不远处的人群齐声喊:“Thank you Mr. Li!”(谢谢你,李先生!) 站在我身旁的新加坡大妈眼泪伴着大雨齐流。其实我不是非常理解那种浓烈的感情,但是我切身感受到了他们的惋惜和感谢之情,也许这正如当年十里长街送周总理的情景。
对新加坡多少有点了解的人便知,新加坡在独立后以一种难以置信的速度变成亚洲四小龙之一。因为国土有限,新加坡几乎没有农业和工业,经济支柱完全来自第三产业。在这座花园城市里漫步,不难发现草丛里行动缓慢的蜗牛,如果幸运的话,还可以看到机灵可爱的小松鼠在树枝上蹦蹦跳跳。
我一开始非常好奇出现在大树上的数字,后来问当地人才知道那些数字相当于树的身份证,只要这棵树超过一定年岁,他就会有一个自己的“身份证”,并且有详细信息记入档案。
如大树一样,每栋建筑也有独特的编号。组屋是最具有新加坡特色的,由政府出资建造并有配套设施,每个组屋群都会有配套的超市、诊所以及大排档。组屋的一楼是中空的,据说是专门为各种活动准备的,比如婚礼或生日派对。在众多建筑中,最吸引我的是坐落在市中心的现代版村庄The Interlace(翠城新景),从外观看,整个建筑群像小朋友搭的积木,又像没有摆整齐的集装箱。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彰显人与自然合二为一。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英语和汉语是常用语,另外还有马来语、印度语。就在去的第一天,为了寻找网上推荐的当地特色laksa美食,我和朋友沿路问了许多人,因为那家店离中国城比较远,所以三分之二的路人都不知道我们要去的地方。就在我们心灰意冷的时候,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用带有口音的英语夹杂着马来语给我们指路,当他知道我们是中国人时,又尝试着用汉语来给我们解释。在他长达超过三分钟的讲解下,我们终于大致了解了路线。
奔波了一个多小时后,我和朋友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laksa小店,遗憾的是,人家早已打烊。不过,我们误打误撞地发现了一家超级有名的海南鸡饭店。坐在路边,吃着鲜嫩多汁的海南鸡,我们不禁佩服运用三种语言指路的小哥。虽然新加坡的英语普及率非常高,但对来狮城的一般游客来说,汉语还是最方便快捷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