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施“党建强会”计划,加强学会党建工作是推进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江阴市科技社团党建联盟组建工作的总结回顾,分享了县级科协推进基层学会党建工作的经验做法,对于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推动基层学会组织切实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科技工作者、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努力成为对科技工作者具有强大吸引力、凝聚力、能够为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产品的科技社团,具有良好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学会改革 党建强会 科技社团党建联盟
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社团作为科技工作者自愿结合在一起的组织形态,是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科技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科技社团国际化发展既有利于推动全球科技协同创新,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也有利于展现我国科学家风采,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提高我国科技的国际话语权。当前,我国科技社团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国际化建设、提高科技社团国际化水平成为科技社团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阐述中国力学学会国际化建设的途径,以期为我国科技社团国家化发展提供借鉴。
一、中国力学学会简介
中国力学学会成立于1957年,是在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郭永怀等著名科学家倡导下,由中国力学科技工作者自愿发起成立的学术组织,是我国力学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力量。中国力学学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业务主管,其任务是团结和组织全国力学科技工作者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促进民间科技合作和交流;创办力学刊物,促进力学学科的发展和繁荣;开展力学科普与教育,促进力学科技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促进力学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组织力学科技工作者参与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决策项目,提出科学论证及政策建议,促进力学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推动力学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贡献。
中国力学学会现有个人会员2万余人,团体会员单位40余个,个人会员中包括两院院士、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教师和学生。学会为会员提供分级管理与服务,主要包括:提供学会信息、会刊和学术期刊、学术会议文集全文检索、优惠参加学会学术活动和订阅期刊等。学会按照力学各分支学科下设23个专业委员会,按照工作性质设有科普、教育、青年、外事等6个工作委员会及微纳米力学、电子电磁器件力学、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3个工作组。学会主办有18种期刊,其中中文刊物13种,英文刊物5种,全部为核心期刊,7种被EI检索,4种被SCI检索,每年还编印若干学会会议论文集。
中国力学学会于1980年加入国际力学权威组织——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IUTAM),同时还是国际计算力学协会(IACM)、亚洲流体力学委员会(AFMC,中国是创始国之一)国际断裂学会(ICF)的成员组织。中国力学学会作为老一辈知名科学家倡导成立的经典学科学会,始终关注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学科国际事务,并主导成立面向国际的服务机构,为提升中国力学的国际学术地位,掌握国际话语权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中国力学学会的国际化建设路径
像大多數同一时期成立的科技社团一样,中国力学学会的国际化进程基本经历了初试、参与和融入的几个阶段,并与学科发展和国内外整体环境息息相关。
(一)参加和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1.派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中国力学学会成立于1957年,伴随着老一辈力学家的归国,重点高校相继建立力学专业,中科院成立了力学研究所,但由于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因此,力学国际交流甚少。文革十年,学会也停止了业务活动,学会国际化发展基本是从文革结束后开始。十年动乱后,中国力学学会很快恢复业务活动。借助中科院力学所一直没有间断断裂力学研究,1977年便派出中国断裂力学小组参加了“第四届国际断裂力学会议”,这是拨乱反正后中国力学界的第一个国际交流团队[1]。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中国力学也迎来了万物复苏的生机。1979年,中国力学学会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理论和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的“参加机构”,成为其会员。之后,又派团参加在英国举行的第三届国际材料力学性能会议、在美国召开的第四届国际实验力学会议并做学术报告。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加入IUTAM[2]。自此,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
2.尝试自发主办国际会议。1983年,第二届亚洲流体力学学术会议在北京举行。随即,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航空学会联合主办了北京国际断裂力学学术会议。1985年,中国力学学会主办的国际试验力学会议在北京召开,之后又主办了首届国际非线性力学会议、国际强动载荷及其效应学术会议、国际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会议,与美国宇航学会、欧洲复合材料协会联合主办了首届国际复合材料和结构学术会议等。1986年后,学会先后举办了中日美生物力学会议、国际流体力学会议、国际一般力学学术会议等[2]。之后的多年,这些会议周期性召开,成为学会自成系列的品牌学术会议,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参与。
(二)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1.联合国外科技社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增强,学会开始联合国外相关学术组织,如英国皇家航空学会、美国复合材料学会、日本机械工程学会等举办国际交流活动,承办国际学术组织小型学术会议,先后举办了国际结构工程与计算学术会议、中美结构工程计算前沿进展研讨会、亚洲-大洋洲国际塑性力学学术会议,承办了国际地球动力学中的力学问题学术会议、国际等离子体化学会议等,学会国际交流活动步入常态化和规范化轨道[2]。
2.创办英文学术期刊。期刊是学术交流的长期性平台。随着力学科研的发展,仅仅依靠《力学学报》等中文学术刊物已无法满足国际交流的需求。1985年学会创办了第一本英文刊物Acta Mechanica Sinica,1988年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正式创办。强大的需求使期刊得以快速发展,很快刊物就有了一定的国际发行量,并被国际期刊检索机构关注。1995年刊物被SCI收录;2003年由Springer网络出版;2005年面向全球同步发行印刷版和电子版,在国际交流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三)承担国际学术组织事务
1.支持科学家在国际组织任职。随着国际交流活动的增多,中国力学家在国际力学学术组织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继1980年正式加入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IUTAM)后, 1984年中国力学学会作为团体会员晋级为II级,1986年晋级为IV级,具有4个委员席位,1996年一人当选为执行局8位执委之一,1人当选为大会委员会委员[1]。此外,学会还以团体会员加入国际断裂学会、国际计算力学协会作为发起国之一与印度和日本一道成立了亚洲流体力学委员会,学会国际化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蓬勃发展态势。
2.承办国际组织大型学术会议。21世纪初,随着我国航天航空事业的崛起,大型工程、桥梁、隧道、高坝、超高层建筑的飞速发展,我国力学学科得到了学界的瞩目和认可。学会以学术交流为代表的各项业务活动有序开展,会员参与学会活动的积极性高涨。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学会开始申请承办大型国际组织例会,如2004年9月承办“第六届世界计算力学大会暨第二届亚太计算力学大会”;2013年6月承办“第13届国际断裂大会(ICF13)”,同时还不定期地承办IUTAM专题研讨会和暑期学校。尤其是2012年8月承办的“第23届世界力学家大会(ICTAM2012)”是世界力学界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盛会,备受国际瞩目,学会活动深度融入国际学术组织之中。
(四)创设面向国际的机构和奖项
1.成立北京国际力学中心。中国力学学会从以上国际交流活动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得到了国际力学界的瞩目和认可,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2002年,学会着手筹备成立国际力学中心,开展了大量调研和相关学术活动。2007 年底,北京国际力学中心正式成立。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实践,其运作形式趋于成熟。2010年,北京国际力学中心获准成为IUTAM关联所属组织,它是继位于意大利的“国际力学中心”之后,IUTAM的第二个力学中心。其活动主要着眼于力学和力学相关领域的前沿课题,重点关注力学前沿和亚太地区热点问题,主办了多个高水平的前沿高端学术交流活动,如海啸灾害研讨会、国际软物质力学研讨会、亚太青年联谊会等,接待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学者,举办国际暑期学校,开设讲习班,凸显了学术以及服务亚洲地区力学学科发展的特色。
2.设立“亚太力学奖”。北京国际力学中心成立以来,通过举办一系列学术与交流活动,已经承担起IUTAM在亚太地区的发展职责,带动了亚太地区力学界的融合与交流。2013年中心还创办了出版物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简称TAML),由国内和国外知名力学家共同担任主编,40%的编委会成员来自海外,并与美国物理联合会合作出版,达到了高度的国际化。目前,学会正利用力学中心积极筹划设立“亚太力学奖”,主要奖励在国际做出重大创新成果或重大突破的亚太力学家,并努力使之成为亚太地区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影响力的力学奖项,进一步奠定北京国际力学中心在亚太地区的地位,扩大中国力学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影响。
三、學会国际化建设成效和面临的问题
中国力学学会的国际化建设,为中国力学界从最初了解国际力学前沿发展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均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尤其是北京国际力学中心的成立,对中国力学界参与国际组织事务起到了更大的促进作用。中国力学学会借助国际力学中心,与IUTAM等国际组织有了更多的合作,学会和中国力学界在国际上的显示度有了很大提升。近年来,学会邀请IUTAM和国际断裂大会(ICF)高层领导访华获得成功,2012年成功举办了第23届世界力学家大会。这一切使得国际力学界对中国力学的科研水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会通过这一国际平台获得了更多的国内、国际优质资源,也提高了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的能力。
一直以来,中国科协、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对学会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各项业务活动均给与很多财力和政策的支持,提供了诸多良好条件,使得学会的国际化建设得以顺利开展。
尽管如此,学会的国际化建设尤其是在涉外学术组织的成立方面也还面临着一些问题。《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没有给社团在海外设立办事处或设立涉外分支机构提供政策依据[3]。北京国际力学中心虽于2007年成立,但至今未能在国内正式注册,目前只能参照学会的专业委员会进行管理。由于力学中心没有正式注册,不能独立运营,无论人员还是经费都要借助中国力学学会统一管理,开展的一切活动要经过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会批准,主办的出版物TAML也只能以中国力学学会主办的名义公开出版发行。以上种种,对国际往来形成相当大的困难,对其业务拓展造成很大障碍。
四、学会国际化建设的启示
(一)学科发展水平是国际学术地位的先决条件
与国际整体发展相近的学术水平是参与国际对话的基础,科技社团的国际化建设将为其服务的学科走向世界起到助推作用。中国力学界之所以能在百废待兴的1977年派出代表团参加国际断裂力学会议,就是因为中科院力学所等单位一直没有中断这方面的研究,与国际学术水平相比并不落后,可以在同一平台上对话。也正是在此次会议上,国际断裂力学会议主席邀请中国参加国际断裂力学组织[1]。民间学术组织的交往,为科技工作者了解国际研究动态,寻找交流和合作伙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中国力学走向国际开启了良好的局面。
(二)科学家的积极推动是学会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学会是科技工作者自愿结合形成的组织,学会既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同时也需要科技工作者的志愿奉献。力学学会的国际化建设,正是有了科学家的积极推动才得以良性发展。自加入IUTAM后,力学家们积极参加IUTAM组织的活动,向其内部组织推荐中国代表。科学家们的积极工作受到IUTAM组织的重视,1991年把标志前沿方向的IUTAM高端研讨会委托中国力学学会承办, 极大促进了中国力学科研水平的提升。学会主办的自成系列的国际学术会议,大多是在力学前辈的积极倡导下实施,为扩大中国力学影响力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三)专业化的创新团队是抓住时机制胜的关键
专业化的创新团队能够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TAML的创办过程就是成功的一例。TAML创办之前,国外“快报”类力学期刊只有Mechanics Research Communications一种。中国力学学会从2010年开始着手创办TAML这一在国内所有力学期刊中尚属首创的快报类期刊,同时TAML编委群由国际知名力学专家组成,期刊在国际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学会筹备创刊的同时,美国也在筹备同类期刊,并同样准备邀请美国西北大学黄永刚教授共同担任期刊主编。在这种竞争态势下,中国力学学会的专业化创新团队起到了关键作用,走在了美国前面,率先创刊成功,黄永刚教授成为TAML的共同主办,美国也因此取消了原来的创刊计划。
(四)国家化建设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国家和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
中国科协作为最大的科技社团联合组织和科技社团管理机构,一贯支持所属全国学会加入国际学术组织,对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提供组织和经费支持,为使中国学者在国际交流中增加话语权和学术地位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为我国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给与不同形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2001年底中国科协发布《中国科协关于推进所属全国性学会改革的意见》,大力推进所属全国学会改革,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科技团体[4]。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力学学会作为改革试点学会做出成立国际力学中心的大胆尝试,并得到了中国科协、科技部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2016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新建国际性社会组织,支持成立国际性社会组织,服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科技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更多科技社团也做出了成立国际联盟、促成国际组织总部驻扎中国等的有益探索,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在我国建立国际组织、设立办事机构和发展外籍会员等方面放宽管制,促进我国科技社团国际化建设更加健康快速发展。
注释
①本文涉及的2007年后大量史料性内容参阅自2008-2018年《中国力学学会会讯》所刊登的中国力学学会各年度工作总结,详见学会网站http://www.cstam.org.cn/channel/645.html。
参考文献
[1]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力学学会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力学学会大事记1957-2007[DB/0L].
http://www.cstam.org.cn/static/old/upload/fckeditor/1957200
707dashiji.pdf
[3]黃浩明,等.我国社会组织国际化战略与路径研究[J]. 学会,2014(9):5-16,24.
[4]中国科协关于推进所属全国性学会改革的意见[Z].2013.
[关键词]学会改革 党建强会 科技社团党建联盟
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社团作为科技工作者自愿结合在一起的组织形态,是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科技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科技社团国际化发展既有利于推动全球科技协同创新,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也有利于展现我国科学家风采,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提高我国科技的国际话语权。当前,我国科技社团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国际化建设、提高科技社团国际化水平成为科技社团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阐述中国力学学会国际化建设的途径,以期为我国科技社团国家化发展提供借鉴。
一、中国力学学会简介
中国力学学会成立于1957年,是在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郭永怀等著名科学家倡导下,由中国力学科技工作者自愿发起成立的学术组织,是我国力学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力量。中国力学学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业务主管,其任务是团结和组织全国力学科技工作者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促进民间科技合作和交流;创办力学刊物,促进力学学科的发展和繁荣;开展力学科普与教育,促进力学科技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促进力学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组织力学科技工作者参与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决策项目,提出科学论证及政策建议,促进力学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推动力学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贡献。
中国力学学会现有个人会员2万余人,团体会员单位40余个,个人会员中包括两院院士、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教师和学生。学会为会员提供分级管理与服务,主要包括:提供学会信息、会刊和学术期刊、学术会议文集全文检索、优惠参加学会学术活动和订阅期刊等。学会按照力学各分支学科下设23个专业委员会,按照工作性质设有科普、教育、青年、外事等6个工作委员会及微纳米力学、电子电磁器件力学、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3个工作组。学会主办有18种期刊,其中中文刊物13种,英文刊物5种,全部为核心期刊,7种被EI检索,4种被SCI检索,每年还编印若干学会会议论文集。
中国力学学会于1980年加入国际力学权威组织——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IUTAM),同时还是国际计算力学协会(IACM)、亚洲流体力学委员会(AFMC,中国是创始国之一)国际断裂学会(ICF)的成员组织。中国力学学会作为老一辈知名科学家倡导成立的经典学科学会,始终关注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学科国际事务,并主导成立面向国际的服务机构,为提升中国力学的国际学术地位,掌握国际话语权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中国力学学会的国际化建设路径
像大多數同一时期成立的科技社团一样,中国力学学会的国际化进程基本经历了初试、参与和融入的几个阶段,并与学科发展和国内外整体环境息息相关。
(一)参加和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1.派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中国力学学会成立于1957年,伴随着老一辈力学家的归国,重点高校相继建立力学专业,中科院成立了力学研究所,但由于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因此,力学国际交流甚少。文革十年,学会也停止了业务活动,学会国际化发展基本是从文革结束后开始。十年动乱后,中国力学学会很快恢复业务活动。借助中科院力学所一直没有间断断裂力学研究,1977年便派出中国断裂力学小组参加了“第四届国际断裂力学会议”,这是拨乱反正后中国力学界的第一个国际交流团队[1]。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中国力学也迎来了万物复苏的生机。1979年,中国力学学会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理论和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的“参加机构”,成为其会员。之后,又派团参加在英国举行的第三届国际材料力学性能会议、在美国召开的第四届国际实验力学会议并做学术报告。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加入IUTAM[2]。自此,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
2.尝试自发主办国际会议。1983年,第二届亚洲流体力学学术会议在北京举行。随即,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航空学会联合主办了北京国际断裂力学学术会议。1985年,中国力学学会主办的国际试验力学会议在北京召开,之后又主办了首届国际非线性力学会议、国际强动载荷及其效应学术会议、国际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会议,与美国宇航学会、欧洲复合材料协会联合主办了首届国际复合材料和结构学术会议等。1986年后,学会先后举办了中日美生物力学会议、国际流体力学会议、国际一般力学学术会议等[2]。之后的多年,这些会议周期性召开,成为学会自成系列的品牌学术会议,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参与。
(二)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1.联合国外科技社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增强,学会开始联合国外相关学术组织,如英国皇家航空学会、美国复合材料学会、日本机械工程学会等举办国际交流活动,承办国际学术组织小型学术会议,先后举办了国际结构工程与计算学术会议、中美结构工程计算前沿进展研讨会、亚洲-大洋洲国际塑性力学学术会议,承办了国际地球动力学中的力学问题学术会议、国际等离子体化学会议等,学会国际交流活动步入常态化和规范化轨道[2]。
2.创办英文学术期刊。期刊是学术交流的长期性平台。随着力学科研的发展,仅仅依靠《力学学报》等中文学术刊物已无法满足国际交流的需求。1985年学会创办了第一本英文刊物Acta Mechanica Sinica,1988年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正式创办。强大的需求使期刊得以快速发展,很快刊物就有了一定的国际发行量,并被国际期刊检索机构关注。1995年刊物被SCI收录;2003年由Springer网络出版;2005年面向全球同步发行印刷版和电子版,在国际交流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三)承担国际学术组织事务
1.支持科学家在国际组织任职。随着国际交流活动的增多,中国力学家在国际力学学术组织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继1980年正式加入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IUTAM)后, 1984年中国力学学会作为团体会员晋级为II级,1986年晋级为IV级,具有4个委员席位,1996年一人当选为执行局8位执委之一,1人当选为大会委员会委员[1]。此外,学会还以团体会员加入国际断裂学会、国际计算力学协会作为发起国之一与印度和日本一道成立了亚洲流体力学委员会,学会国际化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蓬勃发展态势。
2.承办国际组织大型学术会议。21世纪初,随着我国航天航空事业的崛起,大型工程、桥梁、隧道、高坝、超高层建筑的飞速发展,我国力学学科得到了学界的瞩目和认可。学会以学术交流为代表的各项业务活动有序开展,会员参与学会活动的积极性高涨。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学会开始申请承办大型国际组织例会,如2004年9月承办“第六届世界计算力学大会暨第二届亚太计算力学大会”;2013年6月承办“第13届国际断裂大会(ICF13)”,同时还不定期地承办IUTAM专题研讨会和暑期学校。尤其是2012年8月承办的“第23届世界力学家大会(ICTAM2012)”是世界力学界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盛会,备受国际瞩目,学会活动深度融入国际学术组织之中。
(四)创设面向国际的机构和奖项
1.成立北京国际力学中心。中国力学学会从以上国际交流活动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得到了国际力学界的瞩目和认可,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2002年,学会着手筹备成立国际力学中心,开展了大量调研和相关学术活动。2007 年底,北京国际力学中心正式成立。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实践,其运作形式趋于成熟。2010年,北京国际力学中心获准成为IUTAM关联所属组织,它是继位于意大利的“国际力学中心”之后,IUTAM的第二个力学中心。其活动主要着眼于力学和力学相关领域的前沿课题,重点关注力学前沿和亚太地区热点问题,主办了多个高水平的前沿高端学术交流活动,如海啸灾害研讨会、国际软物质力学研讨会、亚太青年联谊会等,接待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学者,举办国际暑期学校,开设讲习班,凸显了学术以及服务亚洲地区力学学科发展的特色。
2.设立“亚太力学奖”。北京国际力学中心成立以来,通过举办一系列学术与交流活动,已经承担起IUTAM在亚太地区的发展职责,带动了亚太地区力学界的融合与交流。2013年中心还创办了出版物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简称TAML),由国内和国外知名力学家共同担任主编,40%的编委会成员来自海外,并与美国物理联合会合作出版,达到了高度的国际化。目前,学会正利用力学中心积极筹划设立“亚太力学奖”,主要奖励在国际做出重大创新成果或重大突破的亚太力学家,并努力使之成为亚太地区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影响力的力学奖项,进一步奠定北京国际力学中心在亚太地区的地位,扩大中国力学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影响。
三、學会国际化建设成效和面临的问题
中国力学学会的国际化建设,为中国力学界从最初了解国际力学前沿发展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均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尤其是北京国际力学中心的成立,对中国力学界参与国际组织事务起到了更大的促进作用。中国力学学会借助国际力学中心,与IUTAM等国际组织有了更多的合作,学会和中国力学界在国际上的显示度有了很大提升。近年来,学会邀请IUTAM和国际断裂大会(ICF)高层领导访华获得成功,2012年成功举办了第23届世界力学家大会。这一切使得国际力学界对中国力学的科研水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会通过这一国际平台获得了更多的国内、国际优质资源,也提高了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的能力。
一直以来,中国科协、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对学会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各项业务活动均给与很多财力和政策的支持,提供了诸多良好条件,使得学会的国际化建设得以顺利开展。
尽管如此,学会的国际化建设尤其是在涉外学术组织的成立方面也还面临着一些问题。《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没有给社团在海外设立办事处或设立涉外分支机构提供政策依据[3]。北京国际力学中心虽于2007年成立,但至今未能在国内正式注册,目前只能参照学会的专业委员会进行管理。由于力学中心没有正式注册,不能独立运营,无论人员还是经费都要借助中国力学学会统一管理,开展的一切活动要经过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会批准,主办的出版物TAML也只能以中国力学学会主办的名义公开出版发行。以上种种,对国际往来形成相当大的困难,对其业务拓展造成很大障碍。
四、学会国际化建设的启示
(一)学科发展水平是国际学术地位的先决条件
与国际整体发展相近的学术水平是参与国际对话的基础,科技社团的国际化建设将为其服务的学科走向世界起到助推作用。中国力学界之所以能在百废待兴的1977年派出代表团参加国际断裂力学会议,就是因为中科院力学所等单位一直没有中断这方面的研究,与国际学术水平相比并不落后,可以在同一平台上对话。也正是在此次会议上,国际断裂力学会议主席邀请中国参加国际断裂力学组织[1]。民间学术组织的交往,为科技工作者了解国际研究动态,寻找交流和合作伙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中国力学走向国际开启了良好的局面。
(二)科学家的积极推动是学会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学会是科技工作者自愿结合形成的组织,学会既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同时也需要科技工作者的志愿奉献。力学学会的国际化建设,正是有了科学家的积极推动才得以良性发展。自加入IUTAM后,力学家们积极参加IUTAM组织的活动,向其内部组织推荐中国代表。科学家们的积极工作受到IUTAM组织的重视,1991年把标志前沿方向的IUTAM高端研讨会委托中国力学学会承办, 极大促进了中国力学科研水平的提升。学会主办的自成系列的国际学术会议,大多是在力学前辈的积极倡导下实施,为扩大中国力学影响力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三)专业化的创新团队是抓住时机制胜的关键
专业化的创新团队能够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TAML的创办过程就是成功的一例。TAML创办之前,国外“快报”类力学期刊只有Mechanics Research Communications一种。中国力学学会从2010年开始着手创办TAML这一在国内所有力学期刊中尚属首创的快报类期刊,同时TAML编委群由国际知名力学专家组成,期刊在国际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学会筹备创刊的同时,美国也在筹备同类期刊,并同样准备邀请美国西北大学黄永刚教授共同担任期刊主编。在这种竞争态势下,中国力学学会的专业化创新团队起到了关键作用,走在了美国前面,率先创刊成功,黄永刚教授成为TAML的共同主办,美国也因此取消了原来的创刊计划。
(四)国家化建设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国家和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
中国科协作为最大的科技社团联合组织和科技社团管理机构,一贯支持所属全国学会加入国际学术组织,对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提供组织和经费支持,为使中国学者在国际交流中增加话语权和学术地位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为我国科技社团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给与不同形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2001年底中国科协发布《中国科协关于推进所属全国性学会改革的意见》,大力推进所属全国学会改革,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科技团体[4]。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力学学会作为改革试点学会做出成立国际力学中心的大胆尝试,并得到了中国科协、科技部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2016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新建国际性社会组织,支持成立国际性社会组织,服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科技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更多科技社团也做出了成立国际联盟、促成国际组织总部驻扎中国等的有益探索,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在我国建立国际组织、设立办事机构和发展外籍会员等方面放宽管制,促进我国科技社团国际化建设更加健康快速发展。
注释
①本文涉及的2007年后大量史料性内容参阅自2008-2018年《中国力学学会会讯》所刊登的中国力学学会各年度工作总结,详见学会网站http://www.cstam.org.cn/channel/645.html。
参考文献
[1]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力学学会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力学学会大事记1957-2007[DB/0L].
http://www.cstam.org.cn/static/old/upload/fckeditor/1957200
707dashiji.pdf
[3]黃浩明,等.我国社会组织国际化战略与路径研究[J]. 学会,2014(9):5-16,24.
[4]中国科协关于推进所属全国性学会改革的意见[Z].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