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率市场化在近年来不断的推进,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商业银行利差减少、信贷规模增长放缓、定价和风险管理压力增大方面阐述了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同时建议从转变业务方向,增加中间业务,差异化发展找准定位、控制风险提升管理水平方面实行改革应对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挑战;对策
一、利率市场化相关背景
利率市场化, 顾名思义就是将货币市场的利率决定权交予市场,在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依据的基礎上,充分结合金融机构和市场对于资金的供需,以货币市场为中介的金融市场利率决定机制。
利率市场化是近来年我国金融市场改革中的重要课题,我国的金融市场化程度在不断的加深,金融市场化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国的金融市场化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首先是1996年开始实施的同业拆借利率的市场化,其次是我国债券市场的利率市场化,最后是存贷利率的市场化,在初步实现上下限的管理的基础上,市场存贷利率的完全上下浮动。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过程来看,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路径是在开放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基础上,先实现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在贷款利率市场化之后最后实现存款理论的市场化,从而实现完全的利率市场化。
二、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传统以存贷业务为主的银行利差缩小,利润水平降低
我国金融市场从2004年开始就逐渐走出了金融压抑的时代,金融利率受市场影响程度提升,但是利率市场化的结果无疑会是利率会出现明显的上升。存贷款利率的上升不会使银行利润增加,反而会出现银行利差减少。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我国贷款利率有上限原则,而且当前我国的经济处于明显的下行阶段,不断出现的商业银行又给银行带来更严重的竞争。这种双重背景之下,银行贷款利率上升的期望有限。其次是,我国经济处于调整期,未来数年经济流动性会呈现偏紧的态势,这样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商业银行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二)贷款增速放缓,银行贷款客户结构变化
由于银行在存贷业务中的利差减少,因此作为理性经济主体,商业银行将有更多的冲动实行放大贷款总量的应对策略,尤其是在高收益、高风险的信贷行为。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当前的市场环境处于明显的下行阶段,因此市场主体对于资金的需求就会明显放缓,而且这样的市场环境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明显的转变;其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的融资成本不断的降低,企业将不断寻求新的融资方式,因此对于商业银行的信贷依赖会降低。
而在银行的客户结构方面,传统情形下,银行的主要客户往往是大中型企业,即使与大中型企业的合作存在着议价能力弱的情况,但是较高的利差能够弥补这一问题。而当前的经济环境完全不同,与大中型企业之间减低的议价能力驱使更多的商业银行去接触中小企业,从而保证其议价能力,获得跟高的利差,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也将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三)银行的定价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面临考验
银行在资本市场的定价能力在过去被利率管制所限制,因此不存在定价能力的问题,在固定的银行利率市场内,银行可以将资金投入到高风险、高收益的市场项目中去。而在市场化之后,利率的高低将根据市场状况和客户的信用度来确定,这就给银行的定价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中小商业银行而言。在市场定价方面,商业银行在人才储备、制度建设方面都还有较大的差距。
除了银行的定价能力之外,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是更大的信用风险和更大的流动性风险。市场利率的变化导致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在生存压力下,为了获取业务资源,银行可能会有限度的放宽信贷标准,而这种放宽可能会影响到存贷业务的质量。除了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也会在利率市场化后出现,新的投融资主体的不断出现使得市场资金尤其是居民的储蓄资金有了更多的选择,因此市场资金的流动性会增加,这种高度的不确定使得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的流动性风险,尤其对于资金背景不雄厚的中小商业银行而言。
三、商业银行应该如何面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
(一)将信贷投放向中小企业倾斜
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最主要威胁就是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原本拥有的高利差收入发生了变化,因此中小企业就必须找到替代主体,尽可能的维持高利差的信贷业务。在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中,商业银行拥有者将强的议价能力,因此与中小企业的信贷合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较高的信贷利差。
(二)加强业务创新,扩大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是银行的非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在以往银行的收入占比中占比较小,也往往被商业银行视为鸡肋。而随着银行生存生态的变化,中间业务的重要性被不断的挖掘出来。在中间业务方面,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加强对于新的金融产品的创新,发挥商业银行在网点、服务、管理方面的优势。其次是要加强与企业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银行所有用的渠道方面的优势,联合开发和拓展综合性的金融产品。
(三)商业银行应该进行准确的行业定位
与我国很多行业类似,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同性在当前非常严重,大大小小的商业银行都扎堆与几个核心的业务版块,往往都没有发挥出银行之间的差异性和自身特点。因此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经济形势下行和市场竞争充分激烈的情况下,要准确的对银行业务进行定位,尤其是对数量上占绝对多数的中小商业银行而言,应该充分利用自身在灵活性和区域方面的优势,增强金融定制服务的作用,实现银行业务的差异化。
(四)防范金融风险,提升管理水平
在风险防范方面,要不断的对银行自身的金融风险体系进行更新,以期符合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同时完善银行自身的信贷评级系统,在信贷的审批方面做到规范化和差异化,尽可能的降低授信的风险。作为风险管理的实施者,银行管理者和银行从业者应该从自身做起,时刻将信贷风险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加强员工的风险培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姚余栋,李宏瑾.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信贷渠道的经验研究——总量融资结构的新证据[J].世界经济,2013.
[2] 刘胜会.美国储贷协会危机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政策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13.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挑战;对策
一、利率市场化相关背景
利率市场化, 顾名思义就是将货币市场的利率决定权交予市场,在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依据的基礎上,充分结合金融机构和市场对于资金的供需,以货币市场为中介的金融市场利率决定机制。
利率市场化是近来年我国金融市场改革中的重要课题,我国的金融市场化程度在不断的加深,金融市场化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国的金融市场化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首先是1996年开始实施的同业拆借利率的市场化,其次是我国债券市场的利率市场化,最后是存贷利率的市场化,在初步实现上下限的管理的基础上,市场存贷利率的完全上下浮动。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过程来看,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路径是在开放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基础上,先实现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在贷款利率市场化之后最后实现存款理论的市场化,从而实现完全的利率市场化。
二、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传统以存贷业务为主的银行利差缩小,利润水平降低
我国金融市场从2004年开始就逐渐走出了金融压抑的时代,金融利率受市场影响程度提升,但是利率市场化的结果无疑会是利率会出现明显的上升。存贷款利率的上升不会使银行利润增加,反而会出现银行利差减少。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我国贷款利率有上限原则,而且当前我国的经济处于明显的下行阶段,不断出现的商业银行又给银行带来更严重的竞争。这种双重背景之下,银行贷款利率上升的期望有限。其次是,我国经济处于调整期,未来数年经济流动性会呈现偏紧的态势,这样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商业银行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二)贷款增速放缓,银行贷款客户结构变化
由于银行在存贷业务中的利差减少,因此作为理性经济主体,商业银行将有更多的冲动实行放大贷款总量的应对策略,尤其是在高收益、高风险的信贷行为。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当前的市场环境处于明显的下行阶段,因此市场主体对于资金的需求就会明显放缓,而且这样的市场环境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明显的转变;其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的融资成本不断的降低,企业将不断寻求新的融资方式,因此对于商业银行的信贷依赖会降低。
而在银行的客户结构方面,传统情形下,银行的主要客户往往是大中型企业,即使与大中型企业的合作存在着议价能力弱的情况,但是较高的利差能够弥补这一问题。而当前的经济环境完全不同,与大中型企业之间减低的议价能力驱使更多的商业银行去接触中小企业,从而保证其议价能力,获得跟高的利差,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也将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三)银行的定价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面临考验
银行在资本市场的定价能力在过去被利率管制所限制,因此不存在定价能力的问题,在固定的银行利率市场内,银行可以将资金投入到高风险、高收益的市场项目中去。而在市场化之后,利率的高低将根据市场状况和客户的信用度来确定,这就给银行的定价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中小商业银行而言。在市场定价方面,商业银行在人才储备、制度建设方面都还有较大的差距。
除了银行的定价能力之外,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是更大的信用风险和更大的流动性风险。市场利率的变化导致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在生存压力下,为了获取业务资源,银行可能会有限度的放宽信贷标准,而这种放宽可能会影响到存贷业务的质量。除了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也会在利率市场化后出现,新的投融资主体的不断出现使得市场资金尤其是居民的储蓄资金有了更多的选择,因此市场资金的流动性会增加,这种高度的不确定使得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的流动性风险,尤其对于资金背景不雄厚的中小商业银行而言。
三、商业银行应该如何面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
(一)将信贷投放向中小企业倾斜
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最主要威胁就是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原本拥有的高利差收入发生了变化,因此中小企业就必须找到替代主体,尽可能的维持高利差的信贷业务。在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中,商业银行拥有者将强的议价能力,因此与中小企业的信贷合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较高的信贷利差。
(二)加强业务创新,扩大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是银行的非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在以往银行的收入占比中占比较小,也往往被商业银行视为鸡肋。而随着银行生存生态的变化,中间业务的重要性被不断的挖掘出来。在中间业务方面,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加强对于新的金融产品的创新,发挥商业银行在网点、服务、管理方面的优势。其次是要加强与企业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银行所有用的渠道方面的优势,联合开发和拓展综合性的金融产品。
(三)商业银行应该进行准确的行业定位
与我国很多行业类似,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同性在当前非常严重,大大小小的商业银行都扎堆与几个核心的业务版块,往往都没有发挥出银行之间的差异性和自身特点。因此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经济形势下行和市场竞争充分激烈的情况下,要准确的对银行业务进行定位,尤其是对数量上占绝对多数的中小商业银行而言,应该充分利用自身在灵活性和区域方面的优势,增强金融定制服务的作用,实现银行业务的差异化。
(四)防范金融风险,提升管理水平
在风险防范方面,要不断的对银行自身的金融风险体系进行更新,以期符合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同时完善银行自身的信贷评级系统,在信贷的审批方面做到规范化和差异化,尽可能的降低授信的风险。作为风险管理的实施者,银行管理者和银行从业者应该从自身做起,时刻将信贷风险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加强员工的风险培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姚余栋,李宏瑾.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信贷渠道的经验研究——总量融资结构的新证据[J].世界经济,2013.
[2] 刘胜会.美国储贷协会危机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政策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