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尔·格茨的新闻谈起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f08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日子,比尔·格茨的独家新闻成为了世界各大媒体的重磅报道。格茨的手笔向来是过度夸张。这位喜欢抖“猛料”的先生已先后抛出过“中国在9·11事件后向基地组织提供武器”、“至少有3 000家中国公司在美从事间谍活动”等几十条“新闻”。不过,与以往单纯攻击有所不同的是,格茨此次则精心设计了一场“大国对抗”,这也是这条“新闻”迅速被“放大”的重要原因。航母是美国军事力量的支柱;在西方媒体的炒作下,潜艇也俨然成了中国海军最具威慑性的武器,将两个大国间最具威慑性的力量设置在同一个“面对面对抗”的场景中,不可不谓“巧妙”。
  
  如此的“邂逅”?
  
  事情源于《华盛顿时报》的一篇报道。11月13日,《华盛顿时报》首席军事记者比尔·格茨的独家新闻说,据一些国防部官员透露,美国 “小鹰”号航母战斗群上个月在日本冲绳附近海域执行一项常规任务时被跟踪。10月26日,中国一艘柴油动力攻击型潜艇跟踪“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在距离“小鹰”号航母群5英里的地方出水前都没有被侦测到。这艘潜艇出水时才被航母战斗群上进行例行侦查飞行的侦察机侦测到,“小鹰”号航母战斗群中一艘攻击型潜艇和反潜直升机,它们都真枪实弹做好准备,以保护战斗群的军舰不受中国潜艇的袭击。
  此外,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该报道专门援引一位未署名的 “美军官员”的话称,“小鹰”号和其它几艘军舰当时正在冲绳岛附近的洋面部署,进行例行的秋季部署计划。中国潜艇配备俄制尾流自导鱼雷和反舰巡航导弹,在被发现时已经进入了射程之内,而且“中国潜艇很少在远离中国海岸线的深水区活动,或跟踪美国舰船”,暗示中国潜艇已经对美国航母造成了现实威胁。
  
  《华盛顿时报》此则中国潜艇跟踪美航母的报道发表后,立即被法新社、路透社等西方通讯社转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和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国际媒体也都播报或转载了这一“新闻”。
  不过,对于《华盛顿时报》极力渲染的如此“邂逅”,美国政府的反应却十分平淡,美国国防部和太平洋司令部都拒绝对该事件发表评论。而另一方面,中国的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华盛顿时报》的有关报道不属实”。
  
  美监测、防潜的实力
  
  天基侦察监视系统美国的海洋卫星监测网是为掌握对象国或是目标区域大面积的海上活动情况而发射的监视卫星,它观测海上船只、舰队的活动情况,探测潜艇并对其实施跟踪。美国自1968年开始研究海洋监视卫星,重点为雷达型卫星,通过截获舰艇上的雷达、通信和其它无线电设备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判明与确定它们的性质、位置、航速和航向。1973年开始发展两种海洋监视卫星,即“白云”电子侦察卫星和“飞弓”雷达监视卫星。“白云”电子侦察型卫星于1976年4月30日首次发射,轨道高1 092~1 128千米。入轨后,形成由1颗母星和3颗子星组成的、彼此相距几十千米的小星座。依靠星上的无线电接收机和红外探测设备,监视、探测和跟踪海上的舰船和潜艇。为了能连续监视主要海域,需要发射三组卫星,每组位于相隔120°的平面中。美国现役的海洋监视卫星采用先进的电视摄像、红外探测器、电子侦察接收机、雷达等遥感器材,已发展到可探测水下潜艇。由于潜艇通过会使水温升高,卫星上的红外探测器能敏感海水0.003℃的变化,可以通过潜艇潜航时留下的航迹发现潜艇。
  第一岛链的防潜力量大家知道,中国海军舰艇要进入大洋时,要通过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台湾岛和菲律宾群岛之间的海峡和水道。这些岛屿被称为第一岛链。在第一岛链的重要水道附近,如大隅海峡、吐噶喇海峡、宫古水道等,日本和美国部署了由水面舰艇、岸基航空兵、潜艇和水下声呐阵等组成的较为严密的防潜警戒网,其目的就是监视通过该区域的中国潜艇。
  我们有必要先来分析一下部署的防潜力量。担任防潜的水面舰艇平时主要是日本海上自卫队所署的各地方队的驱逐舰和护卫舰,战时或重要时期也可能派出护卫舰队(八八编队)的主力舰艇。日本的大中型水面舰艇大部分都具备较强的反潜能力,除“金刚”级的几艘舰外,都配备有反潜直升机,有的还装备有拖曳式声呐和“阿斯洛克”反潜火箭等武器系统。在日本海上自卫队的编成内还有专门的水声观测舰,可以拖带大型的主动低频拖曳式声呐系统进行对潜搜索。岸基航空兵由美驻日的P-3C飞机和日本海上自卫队航空队群的P-3C飞机组成,该型飞机的活动范围很大,岛链内外200海里的海区都有它们的踪影。担任防潜任务的潜艇主要是美军的“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有时也有日本的常规动力潜艇。由于反潜潜艇也在水下活动,为防止误判,反潜潜艇通常在固定的区域内活动。除了以上机动反潜兵力之外,在第一岛链的重要海峡和水道处还布设有固定的水下声呐基阵。
  航母战斗群的防潜警戒美国航母战斗群一般以1艘航空母舰为核心,再加上1~2艘巡洋舰、3~6艘驱护舰、1~2艘攻击型核潜艇编成。必要时,远程固定声呐监视系统、侦察卫星系统和岸基反潜巡逻机可以对其提供保障和战斗支援。
  
  航母战斗群的远程反潜警戒由岸基P-3C反潜巡逻机、舰载反潜飞机、攻击型核潜艇担任。
  岸基反潜飞机通常配置在编队前方或者受潜艇威胁较大的方向上,在距航空母舰200海里,最大300海里的范围内进行巡逻警戒;它们既可以单独行动,也可以与SOSUS固定式水声侦察系统和带有SERTASS系统的水声侦察船共同行动。远区反潜的目的是阻止敌远程导弹潜艇占领发射阵位攻击航空母舰。
  中程反潜区通常配置在编队前方距航空母舰80~120海里,或者受潜艇威胁较大的方向上。主要配置有S~3A舰载反潜机、“斯普鲁恩斯”级反潜驱逐舰和“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舰载反潜飞机在距航空母舰100海里的范围内进行巡逻警戒;攻击型核潜艇配置在编队的侧前方或者受潜艇威胁较大的方向上,并且在反潜直升机和反潜飞机活动范围之间,在距航空母舰50~90海里的范围内进行巡逻警戒。中区反潜的目的是阻止敌中程导弹潜艇占领发射阵位攻击航空母舰,使敌鱼雷潜艇不能由中区向近区突破。
  航母战斗群的近程反潜警戒由直接警戒舰艇和航空母舰上的反潜直升机担任,通常在距航空母舰10海里的距离上成环形配置,也可以成半环形配置在航空母舰前方60°~120°的扇面,在距航空母舰30~40海里的范围内进行反潜搜索。近区反潜的目的是,阻止已经突破远区和中区的近程导弹潜艇或鱼雷潜艇占领阵位攻击航空母舰。
  
  假设下的推算
  
  由数艘携带有潜射巡航弹和重型鱼雷的常规动力潜艇组成艇幕,是否有可能直接攻击航空母舰本身?
  我们先看远程警戒区的情况。在该区配置的兵力对处于水下活动的潜艇搜索概率约为15%~25%,如果潜艇采取的隐蔽措施得当,暴露概率还将下降。当能通过数据链等方式得到远方情报保障,能准确获得目标所在位置的坐标,在水下发射射程大于500千米的巡航导弹,对航母战斗群的攻击概率将会很高。在需要抵近航母时,如果占位的潜艇数量足够多,能展开在航母战斗群前进方向的宽大正面上,只要采用水下微速机动的方式就可以突破第一道反潜区。
  我们再看中程反潜区的情况。S-3A舰载反潜机携带的声呐浮标数量较少,不可能大面积布放,主要的搜索方式还是雷达侦察仪,对水下潜艇的发现概率不高。“斯普鲁恩斯”级和“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通常采用主、被动声呐搜索,对安静型潜艇的发现概率也不高,约为20%~30%,对于水下发射射程大于200千米反舰导弹的潜艇也很难防范。最后我们再看近程防潜区的情况,这个区域的主要反潜兵力是护卫舰和舰载直升机,在该警戒区的主要搜索扇面内对潜艇发现概率较高,可达25%~35%,但由于数量不足,难以构成严密的警戒圈,因此从多方位进入攻击区还是有可能的。
  综上分析,常规动力潜艇在远程反潜警戒区的生存概率约为75%~85%,并能使用射程大于500千米的巡航导弹对航母实施攻击;潜艇在通过远程和中程反潜警戒区的生存概率约为53%~68%,有约半数的潜艇可安全使用射程在200千米以上的反舰导弹对航母实施攻击;通过远、中程反潜区进入内层反潜区,潜艇的生存概率仅存35%~40%,能够对航母实施鱼雷攻击的潜艇约为参加攻击总数的三分之一。结论很明显,潜艇要突入航母战斗群是十分困难的,但不是没有可能;航母战斗群的对潜防御是有效的,但不能保证不受到潜艇的攻击。
其他文献
讲述者:李水清将军  执笔:王缓平  李水清将军,原第二炮兵司令员,1949年开国大典陆军受阅部队67军199师师长老将军已于2007年8月去世,本文节选他的回忆录《从红小鬼到火箭兵司令》中有关开国大典中他率部受阅的一节,奉献给广大读者。让我们一齐随着老将军的思绪,回到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吧……    1    1949年5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我与李布德政委骑着快马,风尘仆仆赶到军部。 
2006年7月8日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港城湛江,阴冷天气下的南海舰队仪仗队和军乐队的小伙子们却格外醒目。9时许,有点雾气蒙蒙的海面上出现了新加坡海军“坚韧”号船坞登陆舰的身影。在雄壮的军乐声中,“坚韧”号放下舷梯。10时,新加坡海军舰队司令陈开河上校走下舷梯,迈出这次友好访问的第一步。    军人印象    对于中国人来说,新加坡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时下“新马泰”旅游已咸为人们出国旅游的大众航
有段时间,网上曾经出现了一张据称是歼15舰载机为弹射起飞而进行改装的照片,显示出前起落架为适应弹射增加了弹射钩和下移了收放作动筒。由于照片比较模糊,反映的细节也不清晰,其真实性非常可疑。不过,这并不妨碍笔者在此借题发挥,分析一下“飞鲨”的弹射起飞改装问题。  在歼15上舰完成滑跃起飞后,国外媒介就曾经鼓噪过,说其不能适应弹射。理由是根据美国舰载机的增重数据,歼15弹射改装将增重300千克,会极大影
军服,作为军人形象的重要体现,历来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苛刻的穿着条例使得军服成为在军营中传承的一种文化,它代表着严整的军容、昂扬地斗志和深入骨髓的阳刚之气。为更好的体现国威军威,人民解放军也先后经历了十余次军服调整改革。在建军8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军又将正式启动新一代军服的换装工作,全面提升官兵的穿着水平。    新一代军服的特点    新一代军服总体上是在驻港澳部队所穿着的97式军服的基础
拊背扼喉从字面上说,是捺住脊背、掐着喉咙。这个成语比喻控制要害,制敌死命。清化大桥就是越南人的一个咽喉要地,因为炸了桥,越共就不容易向南方运输兵员物资了。虽然老美最后在越南还是输了,但炸毁清化桥在当时确实对缓解老美在南方的危局起了很大作用。    越战期间,在越南北方清化市附近的4号铁路线上,有一座160多米长由中国无私援建的清化铁路大桥。大桥往西不远是崎岖的丘陵和长满茂密丛林的大山,往东是湿地直
技术发展对自然地理限制的克服  几乎已到极限  这种情况下  传统的  陆权、海权与空权之争  已没有多少意义    美国最近试飞了X-37B空天飞机这种新事物的现身,提醒太空武器化时代即将来临,人类战争形态将再次发生重大改变。  从战争的物质形态而论,人类战争能力在于突破自然地理限制的能力。人类战争史,也正是不断发明创新技术手段、逐步克服地理限制而提高战争能力的历史,为先后走过的一条海权一陆权一
韩国海军的实力众所公认,“宙斯盾”舰、“独岛”号两栖攻击舰等的性能已迈入世界先进行列,这些朝鲜比不了,不过朝鲜的优势则在于大量高速的小型舰艇,迫使韩国也不得不在经常发生冲突的海上领域部署了大量针对近海冲突特点而设计建造的高速小型水面舰艇。由于朝鲜最大舰艇不过1000多吨,本文将2000吨级以下的双方舰艇网罗其中,也算PK一回。韩国“浦项”级已在《悲情主角“天安”号》一文中有详细的介绍,便不再赘述,
军事观察家 侯丹林    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漫无休止中艰难地延续着,这个充满着血腥和仇恨的阵痛深深煎熬着生活在那里的人民,两个不同信仰世界里的基督耶稣子民和穆斯林真主信徒,都在用自己最宝贵的生命捍卫着自己的灵魂,家园的破碎、生活的困苦、死亡的围绕、领土的纷争在那些失却亲人的眼神里已被仇恨所取代。    卧薪尝胆 以色列终雪前耻    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开始“铸铅行动”,对加沙实施大
2009年11月8日,在中国空军建军60周年庆典活动期间,我国宣布“正在研制第四代战机,可能很快就要首飞,首飞后又很快进行试飞,其装备部队可能还需8到10年”。这则消息在国际上激起千层浪,外国媒体纷纷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  2009年11月23日,中国空军对国外的相关评论和报道进行了澄清,说“中国的第四代战机是指歼-10战机的改进型系列飞机,而不是类似于美国F-22战机那样具有隐身、超音速巡航以及
进入9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完成了二代战机向三代战机换代工作,并开始三代半或四代战机的研制。而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不可能通过采购第三代战机的方式,对本国战斗机进行全面升级换代,在役的二代战机又即将退役。在这样的背景下,90年代末期,我国与巴基斯坦空军共同确定了“枭龙”战斗机的研制要求。由于“枭龙”战斗机是中国第一款具有很强外贸背景的先进战机,故国内称之为“中国战斗机”-1(F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