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对于师德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综上所述,我清楚的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育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努力做到敬业律己,以德育人。
一、思想崇高,乐于奉献
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有人说,教师起得比鸡还早,比蚂蚁还忙,干的活比骡子还累,睡得比狗还晚。这说明他们的一生注定平凡,生活注定清贫,却承载着中华民族之希望,培育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少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有较高的职业自豪感,有两袖清风、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各种不良信息与不良思想时刻在侵害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中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等都处在养成阶段,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加倍呵护、细心帮教、耐心引导、精心培育。因此,作为教师,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自身政治觉悟,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以育人为宗旨,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用自身的行动带动感染学生。要有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崇高思想,要有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霍懋征老师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话说的很有道理。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如果没有一份爱心,那就不是一名成功的好老师。如果我们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只是关心学生们考的成绩高不高、学习好不好,也是不可取的。我觉得,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我们要多关心孩子们的生活,要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自己的学生。学生病了,我們应该问问吃药了吗、感觉好点儿了吗……学生考试没考好,我们不能简单的责罚,应该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责罚。学生生活中有什么问题、遇到什么困难,我们做教师的不应该做旁观者应该设身处地的替学生想办法,帮助他们。这样,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爱,也就会爱自己的老师,才会更加尊重老师、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这样,我们才会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的。
三、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现代社会工作的复杂性、要求的精确性及日益增强的效率意识,都向人类提出了一项新——合作能力。团结协作一直是中外教育史上普遍被关注和倡导的一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它是处理教师个人与集体、同事、家长等各方面关系,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教师的劳动方式从微观上看是个体式的脑力劳动,从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到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从教学工作到教育工作,从每一门课到每一节课,都是每个教师单独进行的,体现出教师劳动的鲜明个体性。而从宏观看,教育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许多人从多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实施全方位立体交叉式的教育。就学校教育内部而言,任何合格人才和劳动者的培养,都是教师群体劳动的结晶,都是教师群体共同协作的结果。群体性和协作性是教师劳动的又一基本特征。因此,新时期的教师必须要具备团结协作的能力。
教师被称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模范的品德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可以说教师的人格品行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作为文明信息的使者,在新的历史阶段,教师更应注意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应体现教师应有的文明风度和良好精神面貌,以带动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这也是从师立教的根本前提。
四、更新观念,努力创新
传统意义的传道、授业、解惑是对为师者业务职能的概括,今天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从“传道”者转向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从“授业”者转向解决问题的参与人。
某些教师常犯“三多三少”的毛病:对学生现状看得多,学生发展看的少;知识要求多,能力训练少;分数看得多,实际才干看得少。这种育人的观念与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距离甚远,“育人”不能一般地理解为培养学生,而是应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认识。教师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以明日建设者的素质和德才要求,指导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一定要目中有人,千万不能“重术轻人”。任何一名教师都不可能把学生步入社会后几十年中所需要的知识都传授给他们,但如果学生具备了自学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探求新知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创造的激情与精神,同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就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终生受益不尽。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承担着人的思想文化传播,新生一代的培养,多种社会需求的人才的造就等艰巨任务。我们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树立当代良好的师表风范,为振兴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一、思想崇高,乐于奉献
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有人说,教师起得比鸡还早,比蚂蚁还忙,干的活比骡子还累,睡得比狗还晚。这说明他们的一生注定平凡,生活注定清贫,却承载着中华民族之希望,培育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少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有较高的职业自豪感,有两袖清风、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各种不良信息与不良思想时刻在侵害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中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等都处在养成阶段,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加倍呵护、细心帮教、耐心引导、精心培育。因此,作为教师,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自身政治觉悟,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以育人为宗旨,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用自身的行动带动感染学生。要有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崇高思想,要有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霍懋征老师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话说的很有道理。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如果没有一份爱心,那就不是一名成功的好老师。如果我们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只是关心学生们考的成绩高不高、学习好不好,也是不可取的。我觉得,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我们要多关心孩子们的生活,要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自己的学生。学生病了,我們应该问问吃药了吗、感觉好点儿了吗……学生考试没考好,我们不能简单的责罚,应该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责罚。学生生活中有什么问题、遇到什么困难,我们做教师的不应该做旁观者应该设身处地的替学生想办法,帮助他们。这样,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爱,也就会爱自己的老师,才会更加尊重老师、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这样,我们才会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的。
三、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现代社会工作的复杂性、要求的精确性及日益增强的效率意识,都向人类提出了一项新——合作能力。团结协作一直是中外教育史上普遍被关注和倡导的一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它是处理教师个人与集体、同事、家长等各方面关系,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教师的劳动方式从微观上看是个体式的脑力劳动,从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到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从教学工作到教育工作,从每一门课到每一节课,都是每个教师单独进行的,体现出教师劳动的鲜明个体性。而从宏观看,教育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许多人从多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实施全方位立体交叉式的教育。就学校教育内部而言,任何合格人才和劳动者的培养,都是教师群体劳动的结晶,都是教师群体共同协作的结果。群体性和协作性是教师劳动的又一基本特征。因此,新时期的教师必须要具备团结协作的能力。
教师被称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模范的品德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可以说教师的人格品行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作为文明信息的使者,在新的历史阶段,教师更应注意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应体现教师应有的文明风度和良好精神面貌,以带动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这也是从师立教的根本前提。
四、更新观念,努力创新
传统意义的传道、授业、解惑是对为师者业务职能的概括,今天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从“传道”者转向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从“授业”者转向解决问题的参与人。
某些教师常犯“三多三少”的毛病:对学生现状看得多,学生发展看的少;知识要求多,能力训练少;分数看得多,实际才干看得少。这种育人的观念与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距离甚远,“育人”不能一般地理解为培养学生,而是应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认识。教师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以明日建设者的素质和德才要求,指导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一定要目中有人,千万不能“重术轻人”。任何一名教师都不可能把学生步入社会后几十年中所需要的知识都传授给他们,但如果学生具备了自学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探求新知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创造的激情与精神,同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就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终生受益不尽。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承担着人的思想文化传播,新生一代的培养,多种社会需求的人才的造就等艰巨任务。我们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树立当代良好的师表风范,为振兴教育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