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经皮后外侧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总结20例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研究表明患者住院天数平均为5-7d,疗效优良率达95%,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由以往的90%升至98%。结论:优质、全面、系统的专科护理保证了手术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53-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部椎体退行性病变造成纤维盘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压迫神经根,导致患侧下肢放射性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症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速,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出血少、不干扰正常脊柱结构、痛苦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科于2013 年12 月—2014年2月收治20例椎间孔镜下行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的患者,经过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恢复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患者,本组20 例,男13例,女7例,年龄33-62岁,平均41.2岁,病程1 年-15 年。入院后完善检查,经CT、MRI 检查提示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突出,术前均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放射性疼痛和腰骶部疼痛,腰4/5突出13例,腰5/骶1突出7例。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长,患者身心痛苦,加之部位特殊,且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年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患者对其持有怀疑、焦虑、恐惧等心理,担心疗效及并发症。针对其心理特点,我们积极给予心理安慰与支持,向患者讲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知识及此次手术的方法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顾虑及心理压力,使患者安心配合手术及治疗。
2.1.2 体位训练术:前3 d 协助患者进行手术体位耐受训练,即协助患者行俯卧位下腰部过伸训练; 患者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双手向后,尽量抬高,持续俯卧1 h 以上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2 术后护理
2.2.1 监测生命体征:术后早期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变化直至生命体征平稳。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2.2 切口护理:术后仔细观察患者切口处敷料有无渗血,如有少量渗血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切口干燥,如出血较多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同时保护好切口外覆盖的敷料,防止脱落污染切口,引起切口感染。
2.2.3 观察双下肢感觉和活动情况:患者回病房后,及时询问测定患者感觉和运动情况,观察有无明显足下垂,腱反射有无异常,有无头痛、鞍区麻痹及大小便失禁等
2.2.4 皮肤护理:术后第1 天卧床休息,护士需协助患者做轴向翻身,每2 h 更换1 次,腰背部受压部位按摩,保持床单元洁净、平整、干燥。自第2 天始,患者可佩带腰围下床活动。
2.2.5 饮食护理:术后4 h 患者无不适,可进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第2 天即可进食纤维丰富的食物,促进胃肠蠕动,避免排便困难。
2.2.6 有效功能锻炼:直腿抬高运动,术后6 h 即可开始由被动到主动地做双下肢股四头肌及小腿三头肌的等长收缩,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宜。12 h 后即可做直腿抬高运动。腰背肌功能锻炼有3 种方法: 五点式为用头、双肘及双足作为支撑点,使背部、腰臀部向上悬空抬起; 三点式为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顶及双足支撑,使全身呈弓形撑起,腰背部尽力后伸; 飞燕式: 患者俯卧,头、双手、肩、双脚及身体往后仰,使胸部与床接触,形似飞燕.
2.2.7 出院指导 患者均在术后1 周出院,出院前嘱患者出院后继续卧硬板床,下床活动要佩戴腰围,3个月内不做上身下屈及左右过度扭曲动作,避免负重,同时注意双膝的保暖,预防受凉。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以不疲劳为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逐步过渡到正常活动状态。如有不适随时复诊,并定时复查。
3小结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良好的术前及术后护理,可降低患者因恐惧、焦虑、缺乏信心等不良刺激,减轻心理负担,使其思想放松,在术中能良好地配合手术,术后能按计划严格进行康复锻炼,并指导患者出院后坚持进行功能锻炼,改变平时不健康的
生活方式,有效提高术后优良率,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腰椎间盘突出症[M].外科护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2] 冯珊.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
[3] 王丽艳,冷桂英.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0):185-186.
[4] 石雪.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2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6)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53-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部椎体退行性病变造成纤维盘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压迫神经根,导致患侧下肢放射性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症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速,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出血少、不干扰正常脊柱结构、痛苦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科于2013 年12 月—2014年2月收治20例椎间孔镜下行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的患者,经过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恢复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患者,本组20 例,男13例,女7例,年龄33-62岁,平均41.2岁,病程1 年-15 年。入院后完善检查,经CT、MRI 检查提示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突出,术前均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放射性疼痛和腰骶部疼痛,腰4/5突出13例,腰5/骶1突出7例。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长,患者身心痛苦,加之部位特殊,且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年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患者对其持有怀疑、焦虑、恐惧等心理,担心疗效及并发症。针对其心理特点,我们积极给予心理安慰与支持,向患者讲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知识及此次手术的方法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顾虑及心理压力,使患者安心配合手术及治疗。
2.1.2 体位训练术:前3 d 协助患者进行手术体位耐受训练,即协助患者行俯卧位下腰部过伸训练; 患者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双手向后,尽量抬高,持续俯卧1 h 以上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2 术后护理
2.2.1 监测生命体征:术后早期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变化直至生命体征平稳。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2.2 切口护理:术后仔细观察患者切口处敷料有无渗血,如有少量渗血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切口干燥,如出血较多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同时保护好切口外覆盖的敷料,防止脱落污染切口,引起切口感染。
2.2.3 观察双下肢感觉和活动情况:患者回病房后,及时询问测定患者感觉和运动情况,观察有无明显足下垂,腱反射有无异常,有无头痛、鞍区麻痹及大小便失禁等
2.2.4 皮肤护理:术后第1 天卧床休息,护士需协助患者做轴向翻身,每2 h 更换1 次,腰背部受压部位按摩,保持床单元洁净、平整、干燥。自第2 天始,患者可佩带腰围下床活动。
2.2.5 饮食护理:术后4 h 患者无不适,可进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第2 天即可进食纤维丰富的食物,促进胃肠蠕动,避免排便困难。
2.2.6 有效功能锻炼:直腿抬高运动,术后6 h 即可开始由被动到主动地做双下肢股四头肌及小腿三头肌的等长收缩,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宜。12 h 后即可做直腿抬高运动。腰背肌功能锻炼有3 种方法: 五点式为用头、双肘及双足作为支撑点,使背部、腰臀部向上悬空抬起; 三点式为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顶及双足支撑,使全身呈弓形撑起,腰背部尽力后伸; 飞燕式: 患者俯卧,头、双手、肩、双脚及身体往后仰,使胸部与床接触,形似飞燕.
2.2.7 出院指导 患者均在术后1 周出院,出院前嘱患者出院后继续卧硬板床,下床活动要佩戴腰围,3个月内不做上身下屈及左右过度扭曲动作,避免负重,同时注意双膝的保暖,预防受凉。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以不疲劳为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逐步过渡到正常活动状态。如有不适随时复诊,并定时复查。
3小结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良好的术前及术后护理,可降低患者因恐惧、焦虑、缺乏信心等不良刺激,减轻心理负担,使其思想放松,在术中能良好地配合手术,术后能按计划严格进行康复锻炼,并指导患者出院后坚持进行功能锻炼,改变平时不健康的
生活方式,有效提高术后优良率,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腰椎间盘突出症[M].外科护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2] 冯珊.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
[3] 王丽艳,冷桂英.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0):185-186.
[4] 石雪.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2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