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家央行在2015年1月份密集地调整政策,有收缩也有宽松,让市场在一阵骚乱中迎接新年。首先是瑞士央行放弃了维持瑞郎兑欧元汇率的承诺。随后是欧洲央行,即便是使用了复杂的风险分担结构,但毕竟还是开始购买欧元区成员国的主权债了。你加拿大央行降息,我丹麦央行就干脆把存款利率降到了负区间。此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新加坡的中央银行)也意外地在1月末宣布放宽货币政策。这一切都十分引人注目。
政策变动后,人们总想知道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是否会波及亚洲,丹麦央行的负利率又是否会影响美联储的加息。所以现在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评价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的全球溢出效应呢?
在多数情况下,某一央行货币政策引发的全球溢出效应是有限的。这主要是因为流动性和货币政策问题属于区域性问题。例如,欧洲央行增加的1万亿欧元基础货币,只意味着增加对欧元区内货物和服务的需求,而非亚洲和美洲。认为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扩大量化宽松将会替代美联储的量化宽松的观点是不对的。试想,假设你现在在美国的达拉斯,你能去酒吧里用欧元购买一杯酒吗?理解这一点,在讨论欧洲央行提供流动性的地域限制就很容易理解了。当然,这里看到的是商品市场的情况。
实际上,某一国货币政策在全球产生溢出效应的主要机制是通过货币市场来实现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汇率是一国货币价值的国际表现。外汇市场十分复杂,预测汇率也没有通行准则。汇率变动不仅是货币政策的反应,至少还应当考虑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作用。比方说,欧元兑美元的汇率同时受到欧洲央行和美联储的影响,且二者各自产生的影响是独立的。
当然,也有溢出效应较少受到地理限制的特例——瑞士央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也有类似的特征。瑞士央行允许瑞郎升值,同时扩大了负利率下探幅度,新加坡则仅仅放缓了新加坡元升值的速度。瑞士的经济体量与同期扩大量宽的欧元区相比都小得多,新加坡作为一个城邦之国更不用说了,但这两国央行货币政策调整却具有比欧洲央行更明显的冲击和全球溢出效应。这种现象乍一看起来似乎有些费解。两个小国的货币政策真的如此重要吗?
我们之所以认为瑞士央行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足以造成全球影响,是因为它们的政策调整都产生了很大的不确定性。瑞士央行在刚刚重申坚决维持瑞郎汇率还没几天,就突然放弃了这一承诺。瑞郎兑欧元汇率瞬间升值40%,印证了市场对此消息毫无预期,更谈不上任何准备。新加坡的宽松政策虽然已经存在市场预期,但是当局选择现在就实施违背了政策周期规律,还是让市场措手不及。要知道,上一次新加坡放松货币政策还要追溯到2001年。
自从本轮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绝大多数央行在制定政策时,都以最小化金融市场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为出发点。美国、英国、日本在量化宽松时,都致力于消除流动性风险,以避免由流动性风险导致的利率上升。但现在瑞士央行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所做的恰恰是在给全球金融市场注入不确定性和流动性风险。货币政策虽然是地域性的,但是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风险和避险却是全球性的。如果人们普遍认为央行行长说的话都是不可信的,那么全球范围内的风险溢价将会上升。
瑞士和新加坡的情况也正说明,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实际上没有那么重要——这一政策就和承诺一样,已经被预料到了,最终在经济上也没有什么明显变化。瑞士和新加坡执行政策时提升了不确定性,产生了世界影响。如果市场不能够对这种不确定性做好准备,那么它的影响将是长期存在的,并且具有破坏力。
政策变动后,人们总想知道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是否会波及亚洲,丹麦央行的负利率又是否会影响美联储的加息。所以现在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评价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的全球溢出效应呢?
在多数情况下,某一央行货币政策引发的全球溢出效应是有限的。这主要是因为流动性和货币政策问题属于区域性问题。例如,欧洲央行增加的1万亿欧元基础货币,只意味着增加对欧元区内货物和服务的需求,而非亚洲和美洲。认为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扩大量化宽松将会替代美联储的量化宽松的观点是不对的。试想,假设你现在在美国的达拉斯,你能去酒吧里用欧元购买一杯酒吗?理解这一点,在讨论欧洲央行提供流动性的地域限制就很容易理解了。当然,这里看到的是商品市场的情况。
实际上,某一国货币政策在全球产生溢出效应的主要机制是通过货币市场来实现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汇率是一国货币价值的国际表现。外汇市场十分复杂,预测汇率也没有通行准则。汇率变动不仅是货币政策的反应,至少还应当考虑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作用。比方说,欧元兑美元的汇率同时受到欧洲央行和美联储的影响,且二者各自产生的影响是独立的。
当然,也有溢出效应较少受到地理限制的特例——瑞士央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也有类似的特征。瑞士央行允许瑞郎升值,同时扩大了负利率下探幅度,新加坡则仅仅放缓了新加坡元升值的速度。瑞士的经济体量与同期扩大量宽的欧元区相比都小得多,新加坡作为一个城邦之国更不用说了,但这两国央行货币政策调整却具有比欧洲央行更明显的冲击和全球溢出效应。这种现象乍一看起来似乎有些费解。两个小国的货币政策真的如此重要吗?
我们之所以认为瑞士央行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足以造成全球影响,是因为它们的政策调整都产生了很大的不确定性。瑞士央行在刚刚重申坚决维持瑞郎汇率还没几天,就突然放弃了这一承诺。瑞郎兑欧元汇率瞬间升值40%,印证了市场对此消息毫无预期,更谈不上任何准备。新加坡的宽松政策虽然已经存在市场预期,但是当局选择现在就实施违背了政策周期规律,还是让市场措手不及。要知道,上一次新加坡放松货币政策还要追溯到2001年。
自从本轮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绝大多数央行在制定政策时,都以最小化金融市场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为出发点。美国、英国、日本在量化宽松时,都致力于消除流动性风险,以避免由流动性风险导致的利率上升。但现在瑞士央行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所做的恰恰是在给全球金融市场注入不确定性和流动性风险。货币政策虽然是地域性的,但是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风险和避险却是全球性的。如果人们普遍认为央行行长说的话都是不可信的,那么全球范围内的风险溢价将会上升。
瑞士和新加坡的情况也正说明,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实际上没有那么重要——这一政策就和承诺一样,已经被预料到了,最终在经济上也没有什么明显变化。瑞士和新加坡执行政策时提升了不确定性,产生了世界影响。如果市场不能够对这种不确定性做好准备,那么它的影响将是长期存在的,并且具有破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