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运用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y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逐步深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愈加凸显。从基础教育开始,国家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音体美等各项学科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新兴教学手段的引入,使基础教育的课堂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效果。在小学的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已逐渐被认同和普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充实了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给予课堂无限的活力和创新性。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小学美术课堂更加生机勃勃。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小学低年级的美术课堂中,信息技术手段的重要作用及教学运用。
  【关键词】低年级美术;信息技术应用;教师;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美术是一门视觉的审美艺术,通过美术教学,教师要带领学生发现美、认识美,进而学会运用各种线条、图文表达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欣赏美,还要帮助学生形成对美的見解,即确立自我的审美观。因此,无论从教学方法还是从教学成果的角度看,美术都是一门陶冶人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的社会学科。
  一、概述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融合
  信息技术的加入,使美术学科的审美熏陶更加直观与直接了。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带给学生优美的画面欣赏,使整个教学过程灵动鲜活,而且可以结合教材设计出美观的动画和视频,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美的熏陶。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流程,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设计出凸显教师个性和特点的教学方案。这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懵懂的童年时期,他们对世界和生活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从他们整体的心灵特征上看,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是对教学的有力辅助。
  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一)求知欲望强烈
  小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知欲,他们单纯质朴,生活内容简单,对外界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兴趣,容易受到一切拥有强烈视听效果的信息的吸引,乐于了解和接受生活及学习中所见所闻的一切未知事物。
  (二)具有创造力
  创造力源于他们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在已有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他们往往能结合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开创出新的思维和事物。尽管这些很多都是幼稚、不成熟的,但这种创造力的萌芽所能带来的结果往往是伟大、惊人的。
  (三)精力不易集中
  还处于人生幼年阶段的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还带有活泼好动的特征,极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吸引。但是若发现这不是自己兴趣所在,很快就会转移自己的关注。很多时候,即使是对于感兴趣的事物他们关注的持久度也是有限的。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的运用
  基于小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的运用很好地起到了扬其长、避其短的作用。
  (一)视觉体验上的运用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所以,美术教学必须在直接的感官视觉的基础上进行。没有了视觉的直接传递,美术教学是无法进行下去的。但是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学生能够体验到的直接视觉传递是有限的。教材的页数是有限的,所以,学生能观摩到的作品仅限于教材的几页纸上。而教师即使拥有极强的创作功力,也无法在有限的黑板上画出更多的作品。因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无法得到满足。课堂也就显得单调沉闷。而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可以很好地改变这一状况。信息技术可以搜集到更多的作品供学生欣赏和观摩。同时,其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的特点,可以带给学生多方位的感官冲击,从而促使沉闷枯燥的课堂变得灵动有趣,使学生最大程度地感知到作品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进而不断地提高小学生参与美术创作的兴趣,并且愿意在创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强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最终在易学、乐学、爱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如,湘教版美术教材中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中的第二节课《花花绿绿的糖纸》,这是一节工艺设计课,其教学目标主要就是激发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涂画,并尝试运用自己创作的糖纸包扎糖果。这节课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大胆运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画,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辅助,大量搜集各种糖纸的图片及相关的图案,给学生以参考。大量的色彩视觉冲击,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欲望,帮助学生进行糖纸的创作。在学生兴奋的赞美和感叹中,对于审美和创作已然有了自己的规划,其审美艺术修养和情操也得到了培养。这些仅仅依靠教材上几页图画和教师的讲解是无法有效完成的。
  (二)教学资源方面的运用
  一节成功的美术课,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画一个图案或做一次手工,更多的是要带给学生审美的享受和审美的熏陶。而在以往的美术课堂上,美术教学想做到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必须要加入大量的教辅工具,如挂图、彩色粉笔等等,而这些素材和用具的准备和携带,大大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而且,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美术教学所需要的资源也不再局限在美术学科本身,它已经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如人文、经济、社会、自然等。而在美术教学中,想要在有限时间内将这样大范围的课程资源集中于课堂并满足教学需要,只有信息技术与网络相结合可以做到。多媒体技术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快速地搜集到各类美术教学资源,为美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信息。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搜集各种辅助教学素材,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新作品。
  如,湘教版美术教材中三年级第二课《生日快乐》这一课,其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而对于教师而言,本节课重点要思考的问题就是怎样能营造出愉快的教学氛围,表现出生日开心的场面,这同时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以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首先可以让学生准备自己的生日照片,然后教师再运用多媒体搜集不同生日场景的照片,并引导学生感受照片中的欢乐气氛,同时带领学生认真观察生日聚会上不同场景中人物不同的表情和动作。最后,给学生讲解暖色所表达的欢快愉悦的气氛,并带领学生认真作画。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教学资源,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资源储备,为学生的创作打开了想象的大门。   (三)情境创设中的运用
  首先,信息技术可以设置动感场景,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计算机教学软件,如FrontPage、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等,将平面物象立体化、动态化,从而创设出动感的场景,使物象及其所构成的画面更具立体感,以此来加深学习内容对小学生的吸引力,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声像情景。在教學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视听结合的教学环境,将美术教学与曲艺、戏剧等艺术形式相融合,促进知识的多元化,从而营造美好的艺术氛围。再次,信息技术可以创造虚拟场景。美术教师可以协同信息技术对各类视频和音频进行剪辑与合成,从而创设出虚实结合、似幻似真的虚拟场景,引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同时,也帮助学生开拓了视野,积累了学习资源,为他们以后利用计算机进行自我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素质教育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的应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感知性强、生动形象、立体的艺术学习空间。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素材中不断汲取美术创作的灵感,通过好奇、赞叹、愉悦等心理感受,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标准,从而也积极地投入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达到提高艺术修养的最终目的。这是素质教育最显著的体现。
  如湘教版美术教材中一年级第五课《我的太阳》。本节课是一节绘画创作课,其教学目标之一是向学生们提供丰富的资料,增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去感受形状、色彩、材质、声音所带来的乐趣,使学生们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但是学生对于太阳的观察素材很可能就仅限于平时的自然景象,而对于太阳的构造并不了解,所以,教师可以适时地进行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播放动画片《蓝猫三千问》《太阳之子》等,是学生获得更多关于太阳的信息。接着可以借助所获得的信息,让学生自己想象太阳的样子。这时,教师可以播放儿童歌曲《种太阳》,给学生以启发。最后,让学生描述出自己心中太阳的具体形象,并画之于笔端,展现给大家观看。
  四、反思
  任何事情的进行,都要把握好其发展的分寸。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永远不能忽略教师的教学主导性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能让信息技术喧宾夺主,为了运用信息技术而运用信息技术,一定要将信息技术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恰当运用,从而使其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的带动下,信息技术逐步走入课堂,其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极其重要且明显的。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结合,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给学生理解美、创造美、表现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使整个美术课堂活跃灵动,流光溢彩。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素质教育,使他们拥有更全面的艺术素养。
其他文献
【摘要】佐藤晃一是二战后日本优秀的平面设计师。其招贴设计作品多以日本传统的禅意审美观念为指导,结合时尚潮流的表现手法,在招贴中传达着一种清静无为、朴实无华、重视精神境界的纯净的禅的精神。本文从其作品中的设计语言、色彩格调与传统思想理念上着手,对佐藤晃一的招贴作品做了分析。  【关键词】佐藤晃一;日本招贴设计;禅宗思想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一、背景  日本的平面设计在国际上享
【摘要】苗族刺绣的图纹绚烂多彩,笔者被苗绣的美所深深吸引,曾深入贵州省东南部的凯里西江千户苗寨等地区进行田野调查。本文从华夏文明的起源图腾崇拜入手对中国鸟图腾的年代进行浅析,通过对苗族历史和习俗关系的探究,试图追寻苗族刺绣图案文化内涵并分析苗族刺绣图案的造型艺术。  【关键词】苗族刺绣;图腾历史;图案含义;艺术赏析  【中图分类号】J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苗族刺绣图腾图案的源起  苗
【摘要】博物馆社会教育是博物工作者在不断探索中,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总结出来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的公益教育模式。它是依托社会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利用博物馆这一特殊文化传播载体进行的普及性教育,其特点是公益性服务,具有广泛的民众性和直观的趣味性,老少皆宜,是启迪民众铭记历史、弘扬历史文明、普及自然科学的宣传平台,能够积极发挥引导民众提升素质,普及人文科学的教育作用。以此达到丰富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操,促进
【摘要】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引入侗族舞蹈课程,有助于发挥侗族舞蹈在培养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气质、塑造形体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对美的认知与感受能力,以培养更高素养的播音主持人才。本文以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侗族舞蹈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侗族舞蹈;非舞蹈专业;播音主持;课堂教学;播音专业  【中图分类号】J616.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侗族舞蹈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最基本的国情之一。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是符合各民族最高利益的正确道路和每一名中华儿女的必然选择。红色文化在民族独立的抗战烽火中孕育、发展和丰富,充满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智慧,彰显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牢固树立民族家国情怀,高举民族团结进步旗帜,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有力实
【摘要】时尚最典型、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大的时代背景下流行的主流服饰,因此,一个时代流行的服饰具有极其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是极为典型的生活方式表征。以海南岛上的土著民族黎族为例,由于其特殊的地域环境,使我们能够毫不费力地将其与其他少数民族区分开来,并相对完整的认识和了解黎族群体主流的服饰文化从古到今辗转经历的四个时代变迁:原始社会的“贯首衣”、封建社会的“筒裙”、现代社会的“牛仔裤”和近年来“筒裙的复
【摘要】现实主义是现代戏剧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法,将现实主义手法融入戏剧中是新时代戏剧的一大特色。艺术生产需要对焦现实题材,攻坚克难,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民族的优秀作品。《玩偶之家》《人民公敌》都是易卜生的代表作品,《玩偶之家》主要以家庭背景为内容,进而围绕家庭和婚姻等问题展开情节,包括社会与道德。《人民公敌》则是通过对污染事件调查中,通过一系列的事情,从而引出人们对于良知、欲望和民意的博弈,内容十分丰富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这对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工艺美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如何使传统工艺美术更好的继承与发展,则是一直困扰业内人士的重要问题。拘泥于传统,就会失去市场;大胆创新,则会丧失文化意蕴,所以,对于传统工艺美术该何去何从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本文以木雕为例,对工艺美术的现状进行了
【摘要】彝族是一个以热情好客著称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彝族人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牟定山区的彝族在酒、肉、苦荞等食物中有着自身独特的民族饮食特点,形成一个民族独特的用餐礼仪,这些在彝族文化中占重要地位。  【关键词】彝族;彝族饮食;楚雄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牟定彝族人民凭借山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幸福美好的生活,不断传承和发
【摘要】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具有用词对仗等文化特征。楹聯文化历史悠久、用途广泛。对楹联文化的研究,可以提高民众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山西闻喜县寺底村有创作楹联的传统,在当代社会颇受重视,有固定的创作群体和传承群体,并在节庆和婚丧嫁娶人生礼仪场合广为应用。楹联成为寺底村的标志性文化,对传统村落的振兴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楹联;文化;寺底村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