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教材在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中安排学习现代诗,还有一些课文属于现代诗,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听听,秋的声音》《秋晚的江上》《花牛歌》《三黑和土地》《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等。“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是现代诗学习的整体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现代诗的特点,在现代诗学习中学有所得。
现代诗又称自由诗,原因就在于它打破了古诗在格律方面的严格要求,尽管也还讲究押韵和节奏,只是押韵的要求不像古诗那样刻板,可以句句押韵,也可以隔句押韵,中间允许换韵,甚至也有整篇不押韵的情形;比押韵更自由的是节奏,语言表达上更加自由、开放,最突出的是诗句的长短几乎不受限制。由此带来的现代诗的韵味是既自由奔放又富有内在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如《繁星(一三一)》就是一首短小的现代诗:“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实际上,四行诗句中,后三行句末的“光”“香”和“响”就是押韵的,结果最后一句诗因过长变成了两行,无形之中就成了隔句押韵了。其实最后一句诗即使长一些也无妨,只不过为了排版上的美观,被分成了两行诗的形式,也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现代诗在诗句的长短上确实没有字数多少之类的限制。教学这样的现代诗,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诗句中那种语言上的呼唤感外,还要让学生在读好每一诗句后,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诗句最末的字韵母之间的关系,进而读出那种一唱三咏的感觉。
现代诗与古诗一样都十分重视从意象到意境的营造与创设。意象一般是指诗歌中一些具体而细小的景物、事情打上了作者的情感所形成的艺术形象,也就是寄托了主观情感的客观景象,可以是诗句内部呈现的;意境通常比意象在范围上要更大一些,也是诗人在诗歌中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生活圖景而创造的艺术境界,常常在多句诗或整首诗中呈现,也可以由多个意象组合而成。
如《秋晚的江上》一诗:“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诗句中与秋晚相关的景象中,斜阳、鸟儿归巢、芦苇白头加上“倦了”一词,似乎在尽力描绘一幅趋向疲惫衰弱的秋晚景象。但这只是一种字面意思,学生读诗句时,跟着诗人的思绪翻飞就会进入另一番境地中:当鸟儿“双翅一翻”,把驮着的斜阳掉在江上,这一突发奇想出现时,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这太阳虽是宇宙万物的太阳,但此刻它是“江”的太阳,所以那么迷恋般地掉进江里;它更是芦苇的太阳,用最后的余晖努力让芦苇把白头换成红颜。在这种对美的追求里,诗人所创造的独特而又神秘的秋晚江景中,表面上的“倦”意“倦”味在一个“妆”字中悄然化解,而“妆”的结果“红颜”不仅让人心动,而且又宛如伊人在水一方令人牵挂。这样的意境显得多么深邃悠远。
诗歌是诗人抒发情感的产物。读者在读诗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与诗人进行情感交流,在获得审美感知中体验精神的愉悦。现代诗在感情的处理上,并不是直接抒发、表露感情的,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将情感隐含在字里行间,需要读者仔细品味、揣摩、咀嚼才能体会与感悟。
如《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首现代诗是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的,情感真挚坦诚,字里行间把鲁迅的爱憎和诗人的爱憎融合在一起,达到了新的高度。在诗中,诗人通过纪念鲁迅,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爱憎分明。诗歌采用对比的手法,指出当下生活中存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人:一种是“虽生如死”,骑在人民头上、想把名字刻入石头“不朽”、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这种人就是反动派,是人民的敌人,自然为人们所痛恨;一种是“虽死犹生”,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种人与鲁迅一样有着高贵的品质,值得人们尊敬。全诗没有一个恨字也没有一个爱字,但诗人爱憎分明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总之,只有先把握现代诗在语言表达、意境创造、感情处理上的特点,教师才能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现代诗中学习、品析、欣赏,进而喜欢在现代诗的天地里自由徜徉。
一、关注独特的韵味
现代诗又称自由诗,原因就在于它打破了古诗在格律方面的严格要求,尽管也还讲究押韵和节奏,只是押韵的要求不像古诗那样刻板,可以句句押韵,也可以隔句押韵,中间允许换韵,甚至也有整篇不押韵的情形;比押韵更自由的是节奏,语言表达上更加自由、开放,最突出的是诗句的长短几乎不受限制。由此带来的现代诗的韵味是既自由奔放又富有内在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如《繁星(一三一)》就是一首短小的现代诗:“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实际上,四行诗句中,后三行句末的“光”“香”和“响”就是押韵的,结果最后一句诗因过长变成了两行,无形之中就成了隔句押韵了。其实最后一句诗即使长一些也无妨,只不过为了排版上的美观,被分成了两行诗的形式,也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现代诗在诗句的长短上确实没有字数多少之类的限制。教学这样的现代诗,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诗句中那种语言上的呼唤感外,还要让学生在读好每一诗句后,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诗句最末的字韵母之间的关系,进而读出那种一唱三咏的感觉。
二、关注深邃的意境
现代诗与古诗一样都十分重视从意象到意境的营造与创设。意象一般是指诗歌中一些具体而细小的景物、事情打上了作者的情感所形成的艺术形象,也就是寄托了主观情感的客观景象,可以是诗句内部呈现的;意境通常比意象在范围上要更大一些,也是诗人在诗歌中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生活圖景而创造的艺术境界,常常在多句诗或整首诗中呈现,也可以由多个意象组合而成。
如《秋晚的江上》一诗:“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诗句中与秋晚相关的景象中,斜阳、鸟儿归巢、芦苇白头加上“倦了”一词,似乎在尽力描绘一幅趋向疲惫衰弱的秋晚景象。但这只是一种字面意思,学生读诗句时,跟着诗人的思绪翻飞就会进入另一番境地中:当鸟儿“双翅一翻”,把驮着的斜阳掉在江上,这一突发奇想出现时,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这太阳虽是宇宙万物的太阳,但此刻它是“江”的太阳,所以那么迷恋般地掉进江里;它更是芦苇的太阳,用最后的余晖努力让芦苇把白头换成红颜。在这种对美的追求里,诗人所创造的独特而又神秘的秋晚江景中,表面上的“倦”意“倦”味在一个“妆”字中悄然化解,而“妆”的结果“红颜”不仅让人心动,而且又宛如伊人在水一方令人牵挂。这样的意境显得多么深邃悠远。
三、关注真挚的情感
诗歌是诗人抒发情感的产物。读者在读诗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与诗人进行情感交流,在获得审美感知中体验精神的愉悦。现代诗在感情的处理上,并不是直接抒发、表露感情的,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将情感隐含在字里行间,需要读者仔细品味、揣摩、咀嚼才能体会与感悟。
如《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首现代诗是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的,情感真挚坦诚,字里行间把鲁迅的爱憎和诗人的爱憎融合在一起,达到了新的高度。在诗中,诗人通过纪念鲁迅,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爱憎分明。诗歌采用对比的手法,指出当下生活中存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人:一种是“虽生如死”,骑在人民头上、想把名字刻入石头“不朽”、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这种人就是反动派,是人民的敌人,自然为人们所痛恨;一种是“虽死犹生”,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种人与鲁迅一样有着高贵的品质,值得人们尊敬。全诗没有一个恨字也没有一个爱字,但诗人爱憎分明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总之,只有先把握现代诗在语言表达、意境创造、感情处理上的特点,教师才能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现代诗中学习、品析、欣赏,进而喜欢在现代诗的天地里自由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