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汉字图形设计体现了“虚实相生”的美学法则,和中国文化中的虚实哲学观是一脉相承的。在汉字图形设计“正负形法”和“减缺取舍法”中,中国文化虚实观体现的尤为深刻和明显。正形为“实”负形为“虚”,取之形为“实”舍之形为“虚”。可见之形为“实”想象之形为“虚”,虚实相生赋予了现代汉字图形设计无穷的魅力。
关键词:文字;图形;文化;表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02-0005-03
Abstract: Modern graphic design of Chinese characters embodies the aesthetic rules of "being and non-being create each other",which comes down in one continuous line with the “being and non-being” phylosophy in Chinese culture. Especially in the " methods of the orthomorphic and the negative form " and " omission and alternative road "in graphic design of Chinese characters, “being and non-being” phylosophy in Chinese culture is profound and noticeable. The orthomorphic form is "real" whereas the negative form is "empty". When we take it, it takes shape as "real" while when we cast out it, it takes shape as "empty”. The visible shape is "real" while the imaginary shape is "empty". The aesthetic rules " being and non-being create each other " endows the modern graphic design of Chinese characters with endless charms.
Key words: word;figure;civilization;expression
“虚”和“实”,作为一对美学范畴,是艺术的重要创作原则。“虚”和“实”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表现在:造成艺术空间,从而调动欣赏者无限想象力和联想力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从艺术的创作规律来讲,不同门类艺术之间似乎都有个共同之处,就是忌“露”尚“藏”。所谓“藏”,从艺术创作手法上讲就是在纸面上依靠留白处来表现某种形态而不需要用笔墨来塑造,或是对某些形态做出凝炼取舍后得到的形态,也就是“虚”;所谓“露”,就是用笔墨来塑[1]造可看可触的形态,也就是“实”。以此推衍,在具体的画面上,在文学作品里,落在纸上的墨迹就是实,想象的空间就是“虚”。在现代汉字图形设计中亦是如此。虚实论是一个含有多元义项的范畴。本文结合平面设计中现代汉字图形设计的知识来谈谈传统虚实论的文化内涵、美学本质以及在现代汉字图形[2]设计中的显现。
一、虚实观的文化内涵
关于虚实观有这样一段经典论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固宛然在也。”[1]262表现“神龙”的精神神态,不必首尾俱出,不需要把整个龙都全盘画出来,只须表达龙的特征特点,画“一鳞一爪”,则可虚实相成,把龙的精神状态气质特征表达的淋漓尽致活灵活现。所谓“龙之首尾完好,固宛然在也”。如果没有取舍就全盘照搬不会有此种传神的艺术效果。在这里笔墨的部分“一鳞一爪”就是“实”,未画出来的留白部分“龙之首尾”就是“虚”,用西方平面构成理论来讲前者为“正形”后者为“负形”。由“虚”而“实”负形衬托了正形,正形暗示了负形的存在,虚中有实,实中藏虚,“虚实相生”。使整个作品回味无穷。体现了艺术作品言不尽象、象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情趣。“艺术家正是通过对有限的“实”的描述来表现出无限的“虚”,反之又通过无限的“虚”来升华和建立起一种比原来“实”更高、更强烈、更理想、更带有普遍性的新的“实”,这种化实为虚, 又化虚为实的艺术辨证运动, 达到了完美的艺术境界”
艺术中的“实”和“虚”的美学观,是哲学上的“有”与“无”的具体展现,老子云:“有生于无”、“有无相生”。这些观点,揭示出了文艺中的“虚”与“实”、“无”与“有”的辩证关系。所谓“有无相生”、“有生于无”的“虚”和“无”,虽然是宇宙的本质,但并不是混沌的一片,这种自然的真宰和宇宙的本体也时时会像神龙一样显露出一爪半鳞。并且在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思想中,“虚”比“实”更重要《庄子.天地篇》云:“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惚兮恍兮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视之不见中有“晓”,闻之无声中有“和”。这种通过“有象”、“有物”及“曉”、“和”而流露出的“道”,实际上就是无中生有、由有见无、由
实而虚。通过实实在在的“有”和“实”,去暗示、表现出天地间神秘的“无”和“虚”,这既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同时也是受老子哲学影响的中国古代美学传统的核心。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以少胜多的含蓄特征,它同时也显现在现代汉字图形设计技法中。
二、虚实观在现代汉字图形设计技法中的显现
1、正负形法——“虚实相生”“计白当黑”
现代汉字设计技法“正负形法”中的正形和负形构成了汉字图形设计乃至整个平面设计艺术门类中一切物形,是一切平面设计作品形态的基本构成部分。物有形,自可象;事无形,则创意象之,故有形、无形皆可象。象有形之物曰:“实象”,象无形之事曰:“虚像”基于现代平面设计理论,这里的“实像”“虚像”分别对应汉字设计中的“正形”“负形”“平面设计中画面的构造由图案和衬托图案的底色组成。属于图案的部分一般称为‘正形’。图形以外的虚空间或底色叫‘负形’”[2]也可引申为“可见”和“可想” 在汉字图形设计中,简单的讲正形是汉字形态“笔墨”部分,而负形则是笔画与笔画之间形成的“留白”形态。正负形关系就是一种汉字中的虚实相生关系。其中负形具有特殊的美学经营价值。在现代汉字图形设计中,没有负形,正形无处生根无处寄托情感,没有想象,就难以领略艺术的真谛。 从审美的角度看,负形可以起到协调画面空间、虚实、疏密的作用,正负形法作为造型艺术中特别的形式语言,在其传达上丰富了文字的内涵。正形和负形的并存相融,不仅使汉字图形作品的艺术效果得到了完善,而且更在于它可以对内涵的融入起到积极的作用,使一个“无意义”的空间化为一个“有意义”的形。这种虚实相生,正负结合的关系就其形式而言是一种共生、共存、互补的关系(图1)简体和繁体的“笔”字以正负形的方式整合在一起。正形繁体“笔”字笔画间的负形刚好是一个简体的“笔”字。从图形上看,两者相互依存。作品正是利用这种关系借助极具代表性的图形元素“笔”,通过实形和虚形的相融相依,巧妙地反映了作品的主题内涵——“两岸本是同根生”“这也同时赋予了设计者与受众之间精神的互动”[3]。
我们知道在书法上有‘计白当黑’这个法则。“这里的‘白’和‘黑’不独是颜色的指称,而且是一种对空间构成的理解,如果说黑为实,白则为虚。一字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都存在着空白,欧阳询《三十六法》讲字的结构,其中一法是“补空”,即留出空处,以在空处着笔的方式来增益其虚,可谓空中传神。空白是一种空间象征,它在平面形态构成中,与黑色部分的正形相配合,具有视觉上的重量感,表达一定的空间深度,能增强形式美感。空白在字里行间以不同形状,不同长度的空间样式出现,形成了时间知觉上的旋律节奏等美学特征。从审美价值上讲,负形的存在为正形提供了审美寄托,为欣赏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虚实相生是一种艺术形象与欣赏者再创造的关系。宗白华先生认为一个艺术品,没有欣赏者的想象力的活跃是死的没有生命的。“主观与客观结合,才能创造美的形象”[1]321笔墨塑造的形象是“实”这形象引发接受者的再创造即是“虚”虚实结合便是接受者凭审美想象参与到作品中去神游后获得的意象境界。保罗克利曾说过:“艺术并不是描绘可见的东西,而是把不可见的东西创造出来。”英国一位专门研究东方的学者比尼恩曾这样比喻过“负形”艺术:开门窗的屋室,因为有虚处才能住人,所以实处为人提供的便利,只有形成一定的虚空间时才能产生作用。在汉字图形设计中正负形手法凭借负形使得有限的形象变得更加广阔无垠而富有意境。“这时字已不仅是一个表达概念的符号,而是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了”[1]267
2、减缺取舍法——“一画者,万象之根”
我们在看行书或草书作品时,会有这样的感觉,一些文字单独看来不可辨认,但是如果根据它在上下文中的位置加以推测,判断,则往往能够辨识出它的意义。这种方法用之于汉字图形设计就叫“减缺法”正是用单一的视觉图像去创作简化图形,使图形在减缺状态下,仍然能体现其造型特点,并利用图形的减缺,不完整,强化想要突出的主题特征,激发观看者的想象力,使其流露出新的意义。它主要依赖人们的视觉惯性和视觉经验。尽管所要描绘的物象已经被概括,抽象,或不完整化,但由于保留了其中一些基本的特征,使得觀者在看到这种形象的时候,会自觉得根据其视觉特征从头脑中图形记忆库中检索到最相似最符合的图形并断定。“云中露出一鳞一爪,却使全体宛然可见”[1]262在字体设计中,利用这种表现可以达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效果(图2)减缺取舍法实际上是在创造一种精炼简洁的艺术形态。
完形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觉是一个整体抽象的过程。当看到某个物形时人的知觉一方面保持着图形的整体结构,另一方面还对图形进行简化。人的眼睛倾向于把任何一种刺激形态看成现有条件下最简单的形式。视知觉是具有简化倾向的,人对事物的观看本质上是对其鲜明特征的识别、认知与记忆。当视知觉面对复杂事物时,它会自觉地简化这个事物,从中挑选出一些突出的特征,从而完成对这个复杂事物的认知”[4]从艺术创作规律来说,艺术创造不是对生活和自然的简单照相和复制,任何一种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都必然是对生活的取舍、剪裁和重新组合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进行汉字图形设计创作时,往往只需要从一个复杂的结构中概括精炼出几个突出的标记或特征,排除不重要的部分,就会使作品变得更精炼,从而更加符合视知觉简化的特征。“抓住字体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处理,就更能够在设计中产生具有不同个性造型的语言汉字”[5]事实上,这些突出的特征不仅足以使人把事物识别出来,而且创作了生动含蓄的艺术感,让人回味无穷。“一画者,众有成本,万象之根”[6]这里“一画”,是包含了物形所具有的特征气质等艺术信息而高度浓缩的一画,这是从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引发出的艺术理论。这一画是经过艺术家反复精炼后的神来之笔,包含了原始创作素材的全部艺术魅力,是一种高度取舍高度浓缩高度凝炼,多一笔则多,少一笔则少。“从而表现出既有丰富艺术内容和新型美学观,又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文字形象”[7]以一画之实象虚摄万象,是汉字艺术中虚象、实象关系的生动写照。
艺术贵在精神表达,“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 [1]263设计师拿汉字原型进行美术创作描摹得越神似,精神就越易于流露。“以形作画,情在形外,以画写形,理在画中”。这个“理”是指灵魂和审美内涵艺术灵魂是需要经过对实形的反复锤炼方可得,是提炼而不是照搬。没有经艺术家主观情感取舍、抽象、精炼的艺术品味同嚼蜡。这里艺术家的情感精神表达同样是“虚”的范畴。正所谓“粉碎虚空,全由实旨。”“虚”就是是以实为虚从实像中抽取提神之象的精炼的结果,精炼就是一个创造“虚”的审美情感的过程。而汉字图形设计中的减缺取舍的过程就是一个简化精炼由实抽虚的过程,从原始素材文字图形中的“实”中提取表达作者情感和字体本身美感特征的“虚”。而不是对客观对象所有细节的照搬,这种精炼是基于艺术家审美偏好和艺术修养的。艺术家的情感,审美观念的不同,选择的角度表达的主题也不相同。正是因为这种基于艺术家主观的不同的精炼状态,才使得现代汉字艺术作品在虚实互生中百花齐放。
[1] 叶朗.宗白华选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2] 高颖.图形创意设计[M].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21.
[3] 李绍兰.汉字字体设计中的图形意味[J].包装工程,2005,(4):181.
[4] 曾繁仁.现代西方美学思潮[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284.
[5] 崔平平.汉字在包装装潢设计中的个性表现[J].包装工程,2006,(3):219.
[6] 孙世昌.石涛艺术世界[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192.
[7] 黄迅.感悟包装装潢中的汉字创意设计[J].包装工程,2004,(3):128.
关键词:文字;图形;文化;表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02-0005-03
Abstract: Modern graphic design of Chinese characters embodies the aesthetic rules of "being and non-being create each other",which comes down in one continuous line with the “being and non-being” phylosophy in Chinese culture. Especially in the " methods of the orthomorphic and the negative form " and " omission and alternative road "in graphic design of Chinese characters, “being and non-being” phylosophy in Chinese culture is profound and noticeable. The orthomorphic form is "real" whereas the negative form is "empty". When we take it, it takes shape as "real" while when we cast out it, it takes shape as "empty”. The visible shape is "real" while the imaginary shape is "empty". The aesthetic rules " being and non-being create each other " endows the modern graphic design of Chinese characters with endless charms.
Key words: word;figure;civilization;expression
“虚”和“实”,作为一对美学范畴,是艺术的重要创作原则。“虚”和“实”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表现在:造成艺术空间,从而调动欣赏者无限想象力和联想力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从艺术的创作规律来讲,不同门类艺术之间似乎都有个共同之处,就是忌“露”尚“藏”。所谓“藏”,从艺术创作手法上讲就是在纸面上依靠留白处来表现某种形态而不需要用笔墨来塑造,或是对某些形态做出凝炼取舍后得到的形态,也就是“虚”;所谓“露”,就是用笔墨来塑[1]造可看可触的形态,也就是“实”。以此推衍,在具体的画面上,在文学作品里,落在纸上的墨迹就是实,想象的空间就是“虚”。在现代汉字图形设计中亦是如此。虚实论是一个含有多元义项的范畴。本文结合平面设计中现代汉字图形设计的知识来谈谈传统虚实论的文化内涵、美学本质以及在现代汉字图形[2]设计中的显现。
一、虚实观的文化内涵
关于虚实观有这样一段经典论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固宛然在也。”[1]262表现“神龙”的精神神态,不必首尾俱出,不需要把整个龙都全盘画出来,只须表达龙的特征特点,画“一鳞一爪”,则可虚实相成,把龙的精神状态气质特征表达的淋漓尽致活灵活现。所谓“龙之首尾完好,固宛然在也”。如果没有取舍就全盘照搬不会有此种传神的艺术效果。在这里笔墨的部分“一鳞一爪”就是“实”,未画出来的留白部分“龙之首尾”就是“虚”,用西方平面构成理论来讲前者为“正形”后者为“负形”。由“虚”而“实”负形衬托了正形,正形暗示了负形的存在,虚中有实,实中藏虚,“虚实相生”。使整个作品回味无穷。体现了艺术作品言不尽象、象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情趣。“艺术家正是通过对有限的“实”的描述来表现出无限的“虚”,反之又通过无限的“虚”来升华和建立起一种比原来“实”更高、更强烈、更理想、更带有普遍性的新的“实”,这种化实为虚, 又化虚为实的艺术辨证运动, 达到了完美的艺术境界”
艺术中的“实”和“虚”的美学观,是哲学上的“有”与“无”的具体展现,老子云:“有生于无”、“有无相生”。这些观点,揭示出了文艺中的“虚”与“实”、“无”与“有”的辩证关系。所谓“有无相生”、“有生于无”的“虚”和“无”,虽然是宇宙的本质,但并不是混沌的一片,这种自然的真宰和宇宙的本体也时时会像神龙一样显露出一爪半鳞。并且在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思想中,“虚”比“实”更重要《庄子.天地篇》云:“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惚兮恍兮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视之不见中有“晓”,闻之无声中有“和”。这种通过“有象”、“有物”及“曉”、“和”而流露出的“道”,实际上就是无中生有、由有见无、由
实而虚。通过实实在在的“有”和“实”,去暗示、表现出天地间神秘的“无”和“虚”,这既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同时也是受老子哲学影响的中国古代美学传统的核心。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以少胜多的含蓄特征,它同时也显现在现代汉字图形设计技法中。
二、虚实观在现代汉字图形设计技法中的显现
1、正负形法——“虚实相生”“计白当黑”
现代汉字设计技法“正负形法”中的正形和负形构成了汉字图形设计乃至整个平面设计艺术门类中一切物形,是一切平面设计作品形态的基本构成部分。物有形,自可象;事无形,则创意象之,故有形、无形皆可象。象有形之物曰:“实象”,象无形之事曰:“虚像”基于现代平面设计理论,这里的“实像”“虚像”分别对应汉字设计中的“正形”“负形”“平面设计中画面的构造由图案和衬托图案的底色组成。属于图案的部分一般称为‘正形’。图形以外的虚空间或底色叫‘负形’”[2]也可引申为“可见”和“可想” 在汉字图形设计中,简单的讲正形是汉字形态“笔墨”部分,而负形则是笔画与笔画之间形成的“留白”形态。正负形关系就是一种汉字中的虚实相生关系。其中负形具有特殊的美学经营价值。在现代汉字图形设计中,没有负形,正形无处生根无处寄托情感,没有想象,就难以领略艺术的真谛。 从审美的角度看,负形可以起到协调画面空间、虚实、疏密的作用,正负形法作为造型艺术中特别的形式语言,在其传达上丰富了文字的内涵。正形和负形的并存相融,不仅使汉字图形作品的艺术效果得到了完善,而且更在于它可以对内涵的融入起到积极的作用,使一个“无意义”的空间化为一个“有意义”的形。这种虚实相生,正负结合的关系就其形式而言是一种共生、共存、互补的关系(图1)简体和繁体的“笔”字以正负形的方式整合在一起。正形繁体“笔”字笔画间的负形刚好是一个简体的“笔”字。从图形上看,两者相互依存。作品正是利用这种关系借助极具代表性的图形元素“笔”,通过实形和虚形的相融相依,巧妙地反映了作品的主题内涵——“两岸本是同根生”“这也同时赋予了设计者与受众之间精神的互动”[3]。
我们知道在书法上有‘计白当黑’这个法则。“这里的‘白’和‘黑’不独是颜色的指称,而且是一种对空间构成的理解,如果说黑为实,白则为虚。一字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都存在着空白,欧阳询《三十六法》讲字的结构,其中一法是“补空”,即留出空处,以在空处着笔的方式来增益其虚,可谓空中传神。空白是一种空间象征,它在平面形态构成中,与黑色部分的正形相配合,具有视觉上的重量感,表达一定的空间深度,能增强形式美感。空白在字里行间以不同形状,不同长度的空间样式出现,形成了时间知觉上的旋律节奏等美学特征。从审美价值上讲,负形的存在为正形提供了审美寄托,为欣赏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虚实相生是一种艺术形象与欣赏者再创造的关系。宗白华先生认为一个艺术品,没有欣赏者的想象力的活跃是死的没有生命的。“主观与客观结合,才能创造美的形象”[1]321笔墨塑造的形象是“实”这形象引发接受者的再创造即是“虚”虚实结合便是接受者凭审美想象参与到作品中去神游后获得的意象境界。保罗克利曾说过:“艺术并不是描绘可见的东西,而是把不可见的东西创造出来。”英国一位专门研究东方的学者比尼恩曾这样比喻过“负形”艺术:开门窗的屋室,因为有虚处才能住人,所以实处为人提供的便利,只有形成一定的虚空间时才能产生作用。在汉字图形设计中正负形手法凭借负形使得有限的形象变得更加广阔无垠而富有意境。“这时字已不仅是一个表达概念的符号,而是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了”[1]267
2、减缺取舍法——“一画者,万象之根”
我们在看行书或草书作品时,会有这样的感觉,一些文字单独看来不可辨认,但是如果根据它在上下文中的位置加以推测,判断,则往往能够辨识出它的意义。这种方法用之于汉字图形设计就叫“减缺法”正是用单一的视觉图像去创作简化图形,使图形在减缺状态下,仍然能体现其造型特点,并利用图形的减缺,不完整,强化想要突出的主题特征,激发观看者的想象力,使其流露出新的意义。它主要依赖人们的视觉惯性和视觉经验。尽管所要描绘的物象已经被概括,抽象,或不完整化,但由于保留了其中一些基本的特征,使得觀者在看到这种形象的时候,会自觉得根据其视觉特征从头脑中图形记忆库中检索到最相似最符合的图形并断定。“云中露出一鳞一爪,却使全体宛然可见”[1]262在字体设计中,利用这种表现可以达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效果(图2)减缺取舍法实际上是在创造一种精炼简洁的艺术形态。
完形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觉是一个整体抽象的过程。当看到某个物形时人的知觉一方面保持着图形的整体结构,另一方面还对图形进行简化。人的眼睛倾向于把任何一种刺激形态看成现有条件下最简单的形式。视知觉是具有简化倾向的,人对事物的观看本质上是对其鲜明特征的识别、认知与记忆。当视知觉面对复杂事物时,它会自觉地简化这个事物,从中挑选出一些突出的特征,从而完成对这个复杂事物的认知”[4]从艺术创作规律来说,艺术创造不是对生活和自然的简单照相和复制,任何一种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都必然是对生活的取舍、剪裁和重新组合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进行汉字图形设计创作时,往往只需要从一个复杂的结构中概括精炼出几个突出的标记或特征,排除不重要的部分,就会使作品变得更精炼,从而更加符合视知觉简化的特征。“抓住字体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处理,就更能够在设计中产生具有不同个性造型的语言汉字”[5]事实上,这些突出的特征不仅足以使人把事物识别出来,而且创作了生动含蓄的艺术感,让人回味无穷。“一画者,众有成本,万象之根”[6]这里“一画”,是包含了物形所具有的特征气质等艺术信息而高度浓缩的一画,这是从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引发出的艺术理论。这一画是经过艺术家反复精炼后的神来之笔,包含了原始创作素材的全部艺术魅力,是一种高度取舍高度浓缩高度凝炼,多一笔则多,少一笔则少。“从而表现出既有丰富艺术内容和新型美学观,又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文字形象”[7]以一画之实象虚摄万象,是汉字艺术中虚象、实象关系的生动写照。
艺术贵在精神表达,“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 [1]263设计师拿汉字原型进行美术创作描摹得越神似,精神就越易于流露。“以形作画,情在形外,以画写形,理在画中”。这个“理”是指灵魂和审美内涵艺术灵魂是需要经过对实形的反复锤炼方可得,是提炼而不是照搬。没有经艺术家主观情感取舍、抽象、精炼的艺术品味同嚼蜡。这里艺术家的情感精神表达同样是“虚”的范畴。正所谓“粉碎虚空,全由实旨。”“虚”就是是以实为虚从实像中抽取提神之象的精炼的结果,精炼就是一个创造“虚”的审美情感的过程。而汉字图形设计中的减缺取舍的过程就是一个简化精炼由实抽虚的过程,从原始素材文字图形中的“实”中提取表达作者情感和字体本身美感特征的“虚”。而不是对客观对象所有细节的照搬,这种精炼是基于艺术家审美偏好和艺术修养的。艺术家的情感,审美观念的不同,选择的角度表达的主题也不相同。正是因为这种基于艺术家主观的不同的精炼状态,才使得现代汉字艺术作品在虚实互生中百花齐放。
[1] 叶朗.宗白华选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2] 高颖.图形创意设计[M].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21.
[3] 李绍兰.汉字字体设计中的图形意味[J].包装工程,2005,(4):181.
[4] 曾繁仁.现代西方美学思潮[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284.
[5] 崔平平.汉字在包装装潢设计中的个性表现[J].包装工程,2006,(3):219.
[6] 孙世昌.石涛艺术世界[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192.
[7] 黄迅.感悟包装装潢中的汉字创意设计[J].包装工程,2004,(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