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取向,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概而言之,是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说到底是主体性教育。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富有个性、协作性、创造性的身心和谐发展的现代人。
下面笔者谈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一、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观察是准备创新素质。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是指直接运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或者间接借助于器材对物理现象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并且持续、反复的知觉过程。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的,只有这样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1.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学生对演示实验很感兴趣,但在观察时往往抓不住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很重要的。教师对所做演示实验的每一步都应该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如观察磁铁吸力,用细线拴着的回形针,分别用纸片、木板片、玻璃片、铝片、铜片插入其间,会看到回形针不掉落下来;而分别用铁片、钢片插入其间,却看到回形针掉落下来,这是什么原因?
2.在分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华东版)中共安排了19个学生分组实验,其中初二年级开始的几个实验,就是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观察,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能看到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3.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组织学生参观、做课外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学习平面镜前,就布置学生写小论文《平面镜成像》,使学生主动地去观察、了解平面镜的相关物理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演讲。这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达到了培养观察能力的目的。此外,还应该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二、引导学生善“问”
1.问题是创新的前提
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是不以为然的,应该让学生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中笔者经常引导学生回顾科学史上因善于发现问题而取得成就的例子:如瑞利就是通过测密度的方法而发现氩气的;1935年获诺贝尔物理奖的查德威克就是从约里奥·居里夫妇的论文中发现问题进而发现中子的,等等。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取得成绩,使学生认识到发现问题也是学习,而且是更深的学习。
2.善于设计问题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设计的问题应该有其艺术性,应根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在不同的阶段设计不同的问题。如在学习《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一节内容时,从实验过渡到实际应用,设计了将托盘天平做成不等臂的可以吗?引导学生想到托盘天平的制作原理,为什么要调节天平?引导学生想到在设计制作托盘天平时,要考虑到杠杆等臂和平衡螺母。
3.引导学生提问题
经常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刚开始学习物理时就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学习物理。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出问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出问题,并定期开展问题研讨。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丛书》编委会.中小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福县竹江初中)
下面笔者谈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一、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观察是准备创新素质。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是指直接运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或者间接借助于器材对物理现象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并且持续、反复的知觉过程。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的,只有这样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1.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学生对演示实验很感兴趣,但在观察时往往抓不住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很重要的。教师对所做演示实验的每一步都应该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如观察磁铁吸力,用细线拴着的回形针,分别用纸片、木板片、玻璃片、铝片、铜片插入其间,会看到回形针不掉落下来;而分别用铁片、钢片插入其间,却看到回形针掉落下来,这是什么原因?
2.在分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华东版)中共安排了19个学生分组实验,其中初二年级开始的几个实验,就是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观察,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能看到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3.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组织学生参观、做课外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学习平面镜前,就布置学生写小论文《平面镜成像》,使学生主动地去观察、了解平面镜的相关物理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演讲。这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达到了培养观察能力的目的。此外,还应该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二、引导学生善“问”
1.问题是创新的前提
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是不以为然的,应该让学生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中笔者经常引导学生回顾科学史上因善于发现问题而取得成就的例子:如瑞利就是通过测密度的方法而发现氩气的;1935年获诺贝尔物理奖的查德威克就是从约里奥·居里夫妇的论文中发现问题进而发现中子的,等等。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取得成绩,使学生认识到发现问题也是学习,而且是更深的学习。
2.善于设计问题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设计的问题应该有其艺术性,应根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在不同的阶段设计不同的问题。如在学习《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一节内容时,从实验过渡到实际应用,设计了将托盘天平做成不等臂的可以吗?引导学生想到托盘天平的制作原理,为什么要调节天平?引导学生想到在设计制作托盘天平时,要考虑到杠杆等臂和平衡螺母。
3.引导学生提问题
经常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刚开始学习物理时就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学习物理。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出问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出问题,并定期开展问题研讨。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丛书》编委会.中小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福县竹江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