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好坏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合适的导入法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在新旧课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一节课的成功做好准备。作者从《电工基础》这门课的特点出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提出了几种课堂教学导入法。
关键词:电工基础 课堂教学 导入法
一节《电工基础》课,一般可分为导入阶段、发展阶段和巩固阶段,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入阶段。一般来说,导入阶段的任务是复习检查上一节课的内容和引出新的课题,具有温故知新和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实验导入法
《电工基础》课程中有许多实验,如果教师能根据所讲内容,在课的开始时,进行演示实验,同时设置一些问题,使学生心里产生悬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例如,在学习“自感现象”一节时,教师可将电位器、电源、灯泡、开关串联起来演示一下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开关断开时灯灭,开关闭合时灯亮,并询问学生为什么,一般同学多能答出来。然后用万用表测电感线圈的直流电阻,将电感线圈并联在灯泡两端,先问学生“开关闭合瞬间有何现象?”一般同学答为灯不亮;这时教师合上开关让学生观察,结果出乎其意料。接着教师再问:“将开关断开瞬间有何现象?”同学们大多答为灯不亮。此时,教师将开关断开,结果又出乎同学们的意料,这时学生已产生迫切要求得到正确答案的心理,教师便可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二、故事导入法
《电工基础》中很多知识点的得出,都是前人经过大量的实践、推导得出的,这中间有很多名人轶事或趣闻笑话。若教师从中选出精彩部分用于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掌握知识有明显的效果。
例如,在教“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节时,可先这样讲:电流既然能产生磁场,那么反过来磁场是不是也能产生电流呢?一百多年前,有许多物理学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其中法拉第为当时杰出的代表。法拉第从研究磁能否产生电这一现象的第一天起,便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整整写了十年。日记内容每天都相同,即两个字母“NO”,直到十年后的一天,日记内容变为了三个字母“YES”。讲到这里,教师设问:那么法拉第最终是怎样使磁产生电的呢?马上引入“电磁感应现象”,这样既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受到了一定的教育。
三、习题练习导入法
在一节课开始,通过让学生当堂练习精心设计的习题,以复习巩固上一节内容,同时从学生练习中找出问题,导入新课。例如,在学习“戴维宁定理”一节时,可让学生练习这样一道习题,并比一比谁做的更快、更简单。
【习题】如图示,已知E1=9V,E2=6V,R1=1Ω,R2=3Ω,R3=5Ω,求R3中的电流。
通过这道习题的练习,复习了前面所学的支路电流法和叠加定理,同时同学们又会发现,这两种方法都较繁琐,于是议论纷纷,想找出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去求解此题。此时,教师便可介绍新的求解复杂电路的方法——戴维宁定理,自然地导入新课。
四、检查预习导入法
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预习情况引入本节内容,巧妙地进入教学发展阶段。例如,学习“安全用电”一节,该节内容多为生活用电常识,事前要布置预习,要求学生会去观察,并明确用电的几个主要问题:
1.什么是触电?触电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有的电工人员能带电操作?
2.家中火线与零线各用什么颜色的线?插座左右边,哪边为火线?
3.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的区别,家中电器有无接地?
4.家中的有无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上课时,通过检查预习、观察的情况,就板书写出该节的提纲,然后逐一讨论和充实有关的具体内容。
五、复习提问导入法
“学贵有疑”,在一节课开始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针对性地设置问题,使学生集中精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导向。例如,讲授“互感线圈的同名端和连接”时,可设置如下问题:1.电感线圈自感电动势方向如何判断?2.互感电动势方向如何判断?3.互感电动势方向的判断是否也有一种像自感电动势方向判断那样简单的方法?
这样既复习了上一节课的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地导入新课,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虽是一种传统的导入方法,但也适用《电工基础》课的教学,特别适合于知识连贯性强的章节。
六、开门见山法
有些课的内容,用前面几种方法,就不太合适、效果不行,这时就可以用开门见山法讲述新课。一般先交代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然后说明本节内容与以前学习内容的关系,提示学习本节内容的方法及要求等。
总之,在导入阶段,要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前后内容的联系,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既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然地引入新课内容,以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绍敏.《电工基础》.
[2]叶澜.《教育概论》.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淳职业教育中心校
关键词:电工基础 课堂教学 导入法
一节《电工基础》课,一般可分为导入阶段、发展阶段和巩固阶段,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入阶段。一般来说,导入阶段的任务是复习检查上一节课的内容和引出新的课题,具有温故知新和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实验导入法
《电工基础》课程中有许多实验,如果教师能根据所讲内容,在课的开始时,进行演示实验,同时设置一些问题,使学生心里产生悬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例如,在学习“自感现象”一节时,教师可将电位器、电源、灯泡、开关串联起来演示一下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开关断开时灯灭,开关闭合时灯亮,并询问学生为什么,一般同学多能答出来。然后用万用表测电感线圈的直流电阻,将电感线圈并联在灯泡两端,先问学生“开关闭合瞬间有何现象?”一般同学答为灯不亮;这时教师合上开关让学生观察,结果出乎其意料。接着教师再问:“将开关断开瞬间有何现象?”同学们大多答为灯不亮。此时,教师将开关断开,结果又出乎同学们的意料,这时学生已产生迫切要求得到正确答案的心理,教师便可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二、故事导入法
《电工基础》中很多知识点的得出,都是前人经过大量的实践、推导得出的,这中间有很多名人轶事或趣闻笑话。若教师从中选出精彩部分用于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掌握知识有明显的效果。
例如,在教“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节时,可先这样讲:电流既然能产生磁场,那么反过来磁场是不是也能产生电流呢?一百多年前,有许多物理学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其中法拉第为当时杰出的代表。法拉第从研究磁能否产生电这一现象的第一天起,便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整整写了十年。日记内容每天都相同,即两个字母“NO”,直到十年后的一天,日记内容变为了三个字母“YES”。讲到这里,教师设问:那么法拉第最终是怎样使磁产生电的呢?马上引入“电磁感应现象”,这样既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受到了一定的教育。
三、习题练习导入法
在一节课开始,通过让学生当堂练习精心设计的习题,以复习巩固上一节内容,同时从学生练习中找出问题,导入新课。例如,在学习“戴维宁定理”一节时,可让学生练习这样一道习题,并比一比谁做的更快、更简单。
【习题】如图示,已知E1=9V,E2=6V,R1=1Ω,R2=3Ω,R3=5Ω,求R3中的电流。
通过这道习题的练习,复习了前面所学的支路电流法和叠加定理,同时同学们又会发现,这两种方法都较繁琐,于是议论纷纷,想找出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去求解此题。此时,教师便可介绍新的求解复杂电路的方法——戴维宁定理,自然地导入新课。
四、检查预习导入法
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预习情况引入本节内容,巧妙地进入教学发展阶段。例如,学习“安全用电”一节,该节内容多为生活用电常识,事前要布置预习,要求学生会去观察,并明确用电的几个主要问题:
1.什么是触电?触电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有的电工人员能带电操作?
2.家中火线与零线各用什么颜色的线?插座左右边,哪边为火线?
3.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的区别,家中电器有无接地?
4.家中的有无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上课时,通过检查预习、观察的情况,就板书写出该节的提纲,然后逐一讨论和充实有关的具体内容。
五、复习提问导入法
“学贵有疑”,在一节课开始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针对性地设置问题,使学生集中精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导向。例如,讲授“互感线圈的同名端和连接”时,可设置如下问题:1.电感线圈自感电动势方向如何判断?2.互感电动势方向如何判断?3.互感电动势方向的判断是否也有一种像自感电动势方向判断那样简单的方法?
这样既复习了上一节课的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地导入新课,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虽是一种传统的导入方法,但也适用《电工基础》课的教学,特别适合于知识连贯性强的章节。
六、开门见山法
有些课的内容,用前面几种方法,就不太合适、效果不行,这时就可以用开门见山法讲述新课。一般先交代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然后说明本节内容与以前学习内容的关系,提示学习本节内容的方法及要求等。
总之,在导入阶段,要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前后内容的联系,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既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然地引入新课内容,以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绍敏.《电工基础》.
[2]叶澜.《教育概论》.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淳职业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