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学美容技术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究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76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美容已成为继房地产、汽车、服装、餐饮之后的第五大消费市场[1]。可见,人们对于“美”的关注程度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美容业人才市场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因此,国家教育部于2004年批准我校开办医学美容技术本科目录外专业,这是顺应美容医学临床发展与市场需求的重大决策。目前该专业还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标准。十余年间,笔者一直致力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从而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发展所需要的医学美容专业人才。
  因子分析是多元分析中的一种数据简化技术,它通过研究众多原始变量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探求观测数据中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综合变量来表示其基本结构。原始变量是可观测的显在变量,而综合变量是不可观测的潜在变量,称为公因子,简称因子[2]。利用因子分析探讨学生的客观成绩,是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找出影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公因子,揭示成绩背后蕴藏的客观规律,评价与分析课程设置的效果与不足[3]。本研究主要从医学美容技术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的主干课程入手,通过对其成绩进行“因子分析”,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寻求最佳的课程设置模式,探究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从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我校2009级医学美容技术本科该专业所有学生共计55名,14门主干课程学习成绩进行收集整理,所有数据资料经核实无误后,经双人录入Excel2003,建立成绩数据库。
  1.2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从Excel2003导入到SPSS17.0,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解剖等14门主干课成绩做因子分析,即从原始指标(主干课程)的相关关系入手,寻找支配这种相关关系的有限个独立、不可直接观测的潜在变量(公因子),并计算每个学生的因子得分及综合成绩。
  2 分析和结果
  2.1因子分析的适用条件
  采用KMO检验及Bartlett球形检验对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KMO统计量用于比较各变量间的内在联系,取值范围在0~1,其值越接近1,说明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做因子分析效果越好。一般认为当KMO统计量大于0.9时效果最佳,0.7以上时效果比较好,小于0.5不宜因子分析。本研究检验结果(见表1)显示KMO统计量为0.700>0.5,说明适合作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用于检验相关阵是否是单位阵,即各变量是否各自独立。如果结论为接受该假设,即相关矩阵为单位阵,为这些变量各自独立提供一些信息,则因子分析无效。本研究中Bartlett球形检验P值为0.000<0.05,说明各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
  2.2提取公因子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中的全部方差解释表(见表2)显示,前4个公因子的特征值都大于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75.878%,即前4个公因子解释了原始数据75.878%的信息,因此提取4个公因子。
  2.3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为了使提取的公因子具有可解释性,采用最大方差法对其进行旋转,因此得到了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从而找出影响各因子的主要变量。公因子1由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针灸学、中药、方剂、推拿学6门课程决定,可以将该因子命名为“中医专业基础课因子”。公因子2由美容实用技术、美容保健技术、美容皮肤科学、医学美容调护4门课程决定,故可命名为“美容专业课因子”。公因子3由解剖、生理、病理3门课程决定,命名为“西医专业基础课”。而公因子4由化妆品配方与工艺这一门课程决定。
  2.4因子得分
  计算55名同学在4个公因子方面的因子得分,表现出每名学生在各因子间的优劣差异,从而对该学生各方面课程的掌握情况做出客观评述与综合评价。
  3 分析和讨论
  因子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原始成绩的标准化,在众多学科中找出少数几个支配这些成绩变量的公因子,建立数学模型,最后进行综合评分[4]。通过对医学美容技术本科专业课程中的相关课程成绩进行因子分析,发现因子分析得到的公因子与传统理念对该专业的课程分类大体上是一致的。这些课程是医学美容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主干课程,包括基础类与专业类两大方面,而在基础类的课程中又分为中医专业基础课与西医专业基础课。由于两者在思维模式等方面的区别,必然会导致学生接受理念与效果的不同。中医基础课程重视宏观,从整体入手,潜在的学习内容庞杂,包含了中国古代哲学与社会文化的丰富内涵。西医基础课强调微观,从局部入手,靶向性明确,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更新,学科内的信息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现象不断增加。
  “美容专业课因子”包含了美容保健技术、美容实用技术、美容皮肤科学及医学美容调护4门课程,为什么没有将化妆配方与工艺这一专业课纳入进来?这主要还是与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美容保健技术等4门课程涉及的内容大都属于中西医理论应用的范畴,而化妆品配方与工艺这门课程在于使学生具备化妆品的配方与组成及其制备方法与鉴别的能力,涉及的教学内容属于应用化学的领域,它的前驱基础课程为医用化学等。因此,它们虽然同属于专业课,可是由于涉及的内容不同,考核学生的能力也不同,因此在因子分析中被分为不同因子。在某种程度上,它也体现了因子分析的客观局限性。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在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需要结合专业实际,优化教学内容,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美容人才[5]。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是有别于临床医学、护理学等的医学教育的新兴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强化美容专业技术、美容人文医学和美容咨询与营销等课程[6]。由于美容营销等课程属于考查课,学生的成绩多较为主观,缺乏统一的考评标准,故在本次因子分析中并没有考查课纳入进来。   4 结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我校2009级医学美容技术本科专业55名学生的14门主干课程的学习成绩进行因子分析,提取了中医专业基础课、西医专业基础课、美容专业课以及化妆品配方与工艺4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达75.878%。因子分析法客观分析了学生的成绩并了解了学科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探究了我院该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基本上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构建较为合理。但是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于主干课程,对于思政、英语等公共基础课是每个专业的必备课程,没有体现医学美容的专业特点,故未涉及。此外,因子分析法完全依赖于客观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状况[7]。但是,从学生成绩角度反思教学效果是对学科科学建设必要的理性思考[8],从而客观反映了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5 展望
  行业的发展靠的是人才,人才的培养则在教育,美容行业的激烈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即人才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走向。根据最新的中国美容业人力资源状况调研报告显示,美容行业属于朝阳产业,岗位需求量大。随着越来越多的医学美容专业人才进军美容行业,美容从业人员在理论与技术的结合方面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和提升。但由于从业人员数量庞大且素质良莠不齐、行业立法不明等,各种事故和纠纷不断涌现,如何抓好源头,有效控制[9],切实提升医学美容技术本科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从目前该专业课程结构框架分析来看,基本上能够涵盖美容业人才市场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不足之处是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还有待提高。此外还应大幅度地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与实践课程的比例,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强调技能性、能力性目标的培养[10],进而满足当今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与丰富的能力储备,实现每名教育工作者和莘莘学子心中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李祝华,胡葵葵,王朝根.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展望[J].中国美容医学,2005,14(1):85-86.
  [2]刘明芝,周仁郁.中医药统计学与软件应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84-285.
  [3]达建,陈龙,唐文,等.关于临床医学专业主要课程设置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4):29-30.
  [4]张琼.因子分析在学生成绩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9-44.
  [5]陈丽娟,李建民,赵晶,等.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6):1052-1054.
  [6]王向义,吴正平,欧阳学平.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J].医学教育探索,2011,32(6):62-63.
  [7]李粉红,王晓.因子分析及其在学生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商洛学院学报,2008,22(5):55-58.
  [8]钟志强.教育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学生成绩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研究[J].软件导刊,2009,(3):191-193.
  [9]张丽宏,李春雨,赵晶,等.对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考[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2):304-305.
  [10]张秀丽.医疗美容技术专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9):1284-1286.
  [收稿日期]2014-11-02 [修回日期]2014-12-23
  编辑/贺艳梅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前方牵引器及下颌支抗颌间牵引两种方法矫正上颌切牙阻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患上颌中切牙埋伏倒置阻生的患者30例,经影像学诊断阻生程度相近的患牙30颗,随机分为A组(前方牵引器牵引组)和B组(和颌间牵引),每组15例,分别比较两组牵引时间与成功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A组牵引时间较B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近年来,激光在瘢痕防治中的应用有越来越广泛的趋势。为了客观地了解和正确评价激光在瘢痕防治中的作用,这里收集了2014年至2015发稿前的国外最新资料供同道参考。首先对激光相关基本知识作一扼要介绍。  激光,lase是(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字头的缩写,亦有”镭射”之称,是一种自然界并不存在的光源.是一种受激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对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中TGF-β1和cyc linDl表达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法培养增生性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的成纤维细胞,用不同浓度的BTXA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检测MTT值;利用RT-PCR分析用药前后TGF-β1和cyclinDlmRNA表达的变化及其他们的相关性。结果:BTXA在体外能明显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
期刊
髁突软骨作为颅面部生长发育的调控中心之一,是颞下颌关节的重要生长位点,下颌骨的区域适应性生长位点,它不同于其他软骨,像鼻中隔软骨,骺生长板,股骨头软骨等被定义为继发软骨。其发育异常可引起下颌骨发育异常,从而引起颌面畸形。多项研究表明,在体外实验中,给髁突加载压力后,将刺激软骨细胞产生I型胶原和纤连蛋白产物,同时,压力也可使下颌髁突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基质合成发生变化。髁突软骨的生长受到了表达于软骨细胞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Forsus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骨性下颌后缩,随着下颌骨前移过程中下颌骨和牙齿发生位置改变,观察治疗前后口腔功能间隙的变化。方法:采用3M公司生产的Forsus TM Fatigue Resistant Device矫治器治疗32例安氏II类1分类骨性下颌后缩青少年患者,治疗前后自身作为对照,拍摄头颅侧位片,采用配对t检验,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口腔功能间隙的改变情况。结果:Forsus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美学区外伤性牙缺失种植美学修复序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美学区外伤性牙缺失患者18例,共植入种植体32枚。在种植修复的不同阶段分别采用骨引导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GBR)、软组织成型技术(sculpting soft tissue)等手段进行软硬组织增量、临时修复体对软组织进行干预塑型,应用个性化取模技术进行永久修复。在各阶段通过软组织美学指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的垂直骨面型的骨性安氏III类错牙患者下颌联合高度的差异。方法:在未做过正畸治疗的115例患者的头颅侧位片上测量下中切牙一下颌平面角(incisor mandibular plane angle,IMPA)以及下颌联合高度(symphysis height,LH),比较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安氏III患者的下颌牙槽代偿和下颌联合高度的差异。结果:下颌联合高度和下中切牙一下颌平面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釉基质蛋白(enamel matrix proteins,EMPs)对牙龈间充质干细胞(human gingivalmesenchymal stem cells,hGMSCs)增殖和I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其间充质干细胞特性STRO-1的表达,不同浓度EMPs,25mg/L(Al组)、50mg/L(A2组)、100mg/L(A3组)
期刊
[摘要]目的:评估果酸联合迪维霜治疗毛周角化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果酸联合迪维霜治疗90例毛周角化病患者,每2周1次果酸治疗,每次果酸治疗3天后外用迪维霜,每晚1次,4次果酸治疗为1个疗程。自身前后为对照。结果:基本痊愈16例(17.78%),显效56例(62.22%),有效12例(13.33%),无效或者无明显变化6例(6.67%),总有效率为80%。结论:果酸联合迪维霜治疗毛周角化病效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LED红蓝光联合创福康胶原贴治疗面部痤疮的护理体会。方法:将入院治疗的30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使用LED红蓝光联合创福康胶原贴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满意度、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