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猪丹毒是一种由猪丹毒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对养猪业危害较大,加强对猪丹毒病的防治工作意义重大。本文对猪丹毒的流行病学、致病原因、病原、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进行分析和诊断,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为养猪户防治猪丹毒提供参考。
【關键词】猪丹毒;症状;防治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程多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转为慢性的多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各种年龄的猪都有可能感染。但3月龄~12月龄的猪最易感染,人经损伤的皮肤感染也可能得类丹毒病,主要发生于手部。
1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猪身上,其他动物和人也可感染,称为类丹毒,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炎热多雨季节更易多发。病猪、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经消化道、损伤皮肤、吸血昆虫传播。
2 致病原因
(1)圈舍肮脏潮湿;(2)饲料湿喂,尤其是使用了奶类副产品,会促进病原的繁殖;(3)饮水系统遭病原污染;(4)摄入粪便;(5)猪只转移,混群造成应激;(6)温度突变;(7)突然变更日粮;(8)连续生产,不空舍消毒;(9)病毒感染,尤其是繁殖呼吸综合症和流感;(10)栖息区垫有稻草的猪舍更易发生。
3 病原
猪丹毒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明显的形成长丝的倾向,本菌为平直或微弯纤细小杆菌,大小为0.2 um~0.4um,在病料内的细菌单在、成对或成丛排列,在白细胞内一般成丛存在,在陈旧的肉汤培养物内和慢性病猪的心内膜疣状物中,多呈长丝状,有时很细。本菌对盐腌、火熏、干燥、腐败和日光等自然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强,在病死猪的肝脾内4℃,160d毒力仍然很强。露天放置27d的病死猪肝脏深埋1.5m 230d的病毒猪尸体、12.5%盐处理并冷藏于4℃150d的猪肉中都可以分离到猪丹毒菌,用2%福尔马林、1%漂白粉、1%氢氧化钠或碳酸可使猪丹毒菌很快死亡,猪丹毒菌对热的抵抗力较弱,肉汤培养物于50℃经15min~20min或温度70℃5min可杀死。
4 临床症状
4.1 急性型
在流行初期,有个别病猪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显示突然爆发状态。大多数病猪体温42℃~43℃不退,死亡率高。患病的猪不食、呕吐、粪便干硬且附有黏液。患病小猪后期状态体现下痢,耳、颈、背皮肤潮红、发紫,临死前腋下、股内、腹内有不规则鲜红色斑块,指压褪色后而融合一起,常于3d?????????~4d死亡。
4.2 亚急性型
病较轻,体温一般不超过42℃,1d~2d在身体不同部位尤其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圆形、四边形有热感的疹块,初期呈现粉红色,后变成紫红色,指压褪色,疹块突出皮肤2mm~3mm,大小约至数厘米,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指压不褪色,疹块稍突起,发红,中间苍白界限明显,很像烙印,故有“打火印”之称。也有不少病猪在发病过程中,症状恶化,而转变为败血型而死,病程约1周~2周。
4.3 慢性型
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转变而来,也有原发性,常见关节炎,关节肿大、变形、疼痛,跛行、僵直,溃疡性或椰菜样疣赘生性心内膜炎,心律不齐,呼吸困难,贫血,病程数周或数月。
5 病理变化
急性型猪丹毒肠黏膜发生炎性水肿,胃底、幽门部严重。小肠十二指肠、回肠黏膜上有小出血点。体表皮肤出现红斑,淋巴结肿大,充血,脾肿大呈樱桃红包或紫红色,质松软,包膜紧张,边缘纯圆,切面外翻,脾小梁和滤胞的结构模糊,肾脏表面、切面可见针尖状出血点,肿大,心包积水,心肌炎症变化,肝充血,红棕色肺充血肿大。
亚急性型以皮肤疹块为特殊变化。
慢性型,溃疡性心内膜炎,增生,二尖瓣上有灰白色菜花赘生物,瓣膜变厚,肺充血,关节肿大,变形。
6 诊断
如果病猪皮肤呈现典型病变,现场容易诊断。一些猪场在保健用药期间还算稳定,一旦停药后又出现散发突死病例不易判断,确诊可根据实验室分离鉴定病原进行诊断,这种病原很容易培养,血清学实验结果只能说明患猪接触过病原,不足以当作确诊依据,必须间隔14d作两次血清学实验,如果结果都是滴度升高,才可以用来辅助诊断。
7 预防
(1)猪丹毒其实并不可怕,积极治疗,治愈率还是较高的。首先将发病猪隔离,同群猪拌料用药。在发病后24h~36h治疗效果最好;其次药物治疗,开始为青霉素类、头孢类对该菌应一次性给足药量,以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发病猪注射青霉素加清开灵注射液,每天一次,直至病猪体温和食欲恢复正常,但不宜停药过早,以防复发或转为慢性型。同类群猪饲料采取加入清开灵颗粒1kg/t、70%水溶性阿莫西林800g/t水、连续3d~5d拌料治疗。
(2)如果生长猪不断发病,则应免疫接种,选用二联苗或三联苗,8周龄一次,10周龄再来一次,防母源抗体干扰,一般8周前不做免疫接种。
(3)疫病流行期间,预防性投药。
(4)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栏舍清洁卫生和通风干燥,避免高温高湿,做到定期消毒。
(5)对购入新猪隔离观察21d,若发生疫情及时采取隔离治疗。
8 治疗
本病的治疗首选药物为青霉素,药效比较快。对于患为急性发病的,采取短效青霉素,每日注射两次,持续四天;对于患为慢性发病的,采用长效青霉素治疗。如果病猪数量较多,对易感群体进行全群注射治疗或采用饲料用药,在饲料中添加青霉素200g/t或四环素500g/t。
参考文献
[1]张立红.猪丹毒病及其防治.中国畜禽种业,2012(10):15
[2]王琳.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畜牧兽医杂志,1995(10):05
[3]刘亚晶.猪丹毒防治经验介绍.吉林畜牧兽医,2012(10):01
[4]赫继习,乔保磊.猪瘟和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现代农业,2011(05):01
【關键词】猪丹毒;症状;防治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程多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转为慢性的多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各种年龄的猪都有可能感染。但3月龄~12月龄的猪最易感染,人经损伤的皮肤感染也可能得类丹毒病,主要发生于手部。
1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猪身上,其他动物和人也可感染,称为类丹毒,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炎热多雨季节更易多发。病猪、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经消化道、损伤皮肤、吸血昆虫传播。
2 致病原因
(1)圈舍肮脏潮湿;(2)饲料湿喂,尤其是使用了奶类副产品,会促进病原的繁殖;(3)饮水系统遭病原污染;(4)摄入粪便;(5)猪只转移,混群造成应激;(6)温度突变;(7)突然变更日粮;(8)连续生产,不空舍消毒;(9)病毒感染,尤其是繁殖呼吸综合症和流感;(10)栖息区垫有稻草的猪舍更易发生。
3 病原
猪丹毒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明显的形成长丝的倾向,本菌为平直或微弯纤细小杆菌,大小为0.2 um~0.4um,在病料内的细菌单在、成对或成丛排列,在白细胞内一般成丛存在,在陈旧的肉汤培养物内和慢性病猪的心内膜疣状物中,多呈长丝状,有时很细。本菌对盐腌、火熏、干燥、腐败和日光等自然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强,在病死猪的肝脾内4℃,160d毒力仍然很强。露天放置27d的病死猪肝脏深埋1.5m 230d的病毒猪尸体、12.5%盐处理并冷藏于4℃150d的猪肉中都可以分离到猪丹毒菌,用2%福尔马林、1%漂白粉、1%氢氧化钠或碳酸可使猪丹毒菌很快死亡,猪丹毒菌对热的抵抗力较弱,肉汤培养物于50℃经15min~20min或温度70℃5min可杀死。
4 临床症状
4.1 急性型
在流行初期,有个别病猪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显示突然爆发状态。大多数病猪体温42℃~43℃不退,死亡率高。患病的猪不食、呕吐、粪便干硬且附有黏液。患病小猪后期状态体现下痢,耳、颈、背皮肤潮红、发紫,临死前腋下、股内、腹内有不规则鲜红色斑块,指压褪色后而融合一起,常于3d?????????~4d死亡。
4.2 亚急性型
病较轻,体温一般不超过42℃,1d~2d在身体不同部位尤其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圆形、四边形有热感的疹块,初期呈现粉红色,后变成紫红色,指压褪色,疹块突出皮肤2mm~3mm,大小约至数厘米,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指压不褪色,疹块稍突起,发红,中间苍白界限明显,很像烙印,故有“打火印”之称。也有不少病猪在发病过程中,症状恶化,而转变为败血型而死,病程约1周~2周。
4.3 慢性型
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转变而来,也有原发性,常见关节炎,关节肿大、变形、疼痛,跛行、僵直,溃疡性或椰菜样疣赘生性心内膜炎,心律不齐,呼吸困难,贫血,病程数周或数月。
5 病理变化
急性型猪丹毒肠黏膜发生炎性水肿,胃底、幽门部严重。小肠十二指肠、回肠黏膜上有小出血点。体表皮肤出现红斑,淋巴结肿大,充血,脾肿大呈樱桃红包或紫红色,质松软,包膜紧张,边缘纯圆,切面外翻,脾小梁和滤胞的结构模糊,肾脏表面、切面可见针尖状出血点,肿大,心包积水,心肌炎症变化,肝充血,红棕色肺充血肿大。
亚急性型以皮肤疹块为特殊变化。
慢性型,溃疡性心内膜炎,增生,二尖瓣上有灰白色菜花赘生物,瓣膜变厚,肺充血,关节肿大,变形。
6 诊断
如果病猪皮肤呈现典型病变,现场容易诊断。一些猪场在保健用药期间还算稳定,一旦停药后又出现散发突死病例不易判断,确诊可根据实验室分离鉴定病原进行诊断,这种病原很容易培养,血清学实验结果只能说明患猪接触过病原,不足以当作确诊依据,必须间隔14d作两次血清学实验,如果结果都是滴度升高,才可以用来辅助诊断。
7 预防
(1)猪丹毒其实并不可怕,积极治疗,治愈率还是较高的。首先将发病猪隔离,同群猪拌料用药。在发病后24h~36h治疗效果最好;其次药物治疗,开始为青霉素类、头孢类对该菌应一次性给足药量,以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发病猪注射青霉素加清开灵注射液,每天一次,直至病猪体温和食欲恢复正常,但不宜停药过早,以防复发或转为慢性型。同类群猪饲料采取加入清开灵颗粒1kg/t、70%水溶性阿莫西林800g/t水、连续3d~5d拌料治疗。
(2)如果生长猪不断发病,则应免疫接种,选用二联苗或三联苗,8周龄一次,10周龄再来一次,防母源抗体干扰,一般8周前不做免疫接种。
(3)疫病流行期间,预防性投药。
(4)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栏舍清洁卫生和通风干燥,避免高温高湿,做到定期消毒。
(5)对购入新猪隔离观察21d,若发生疫情及时采取隔离治疗。
8 治疗
本病的治疗首选药物为青霉素,药效比较快。对于患为急性发病的,采取短效青霉素,每日注射两次,持续四天;对于患为慢性发病的,采用长效青霉素治疗。如果病猪数量较多,对易感群体进行全群注射治疗或采用饲料用药,在饲料中添加青霉素200g/t或四环素500g/t。
参考文献
[1]张立红.猪丹毒病及其防治.中国畜禽种业,2012(10):15
[2]王琳.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畜牧兽医杂志,1995(10):05
[3]刘亚晶.猪丹毒防治经验介绍.吉林畜牧兽医,2012(10):01
[4]赫继习,乔保磊.猪瘟和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现代农业,2011(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