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作为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预习环节,或课堂预习,或课前预习,于预习中以学定教,于预习中因材施教,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堂效益。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预习策略;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TU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262-01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课堂改革发展的今天,自主探究学习成为“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接受”的教学方式,而作为自主探究过程中必须的“预习”环节则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决定着自主探究学习课堂的效率。所以,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必须注重预习环节,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于预习中以学定教,于预习中因材施教,于预习中增效减负,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堂效益。
一、预习在思品教学中的重要性
1.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的一节课的内容丰富,学生缺乏初步的了解,势必影响思品教学的整体教学进度,更难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解决思品中的重难点。如果学生提前能对课文进行预习,就能对学习内容有大概的了解,有的学生甚至明确自己的学习疑难,这样就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实现有目的地学习、有侧重地进行交流与探究,实现真正的以学定教、因材施教,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让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提升。
2.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预习,让学生“脱离”了教师的管束,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预习的方式不仅仅是看课本,还需要上网、查阅资料,甚至进行社会调查等行为,学生在这些“预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会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组织管理等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在预习的自学中,会结合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对学习内容产生具有个性化的认识与理解,就会让学生在课堂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有物可言、有理可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辩论、总结等多项能力。
二、思品教学中优化预习的有效策略
1.明确的问题让预习有章可循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李镇西老师曾说过:“学生在学习上需要问题,并且提出问题的价值远远超过对问题的解决。”高效的预习必须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这样才能让学生预习有一定的任务,有一定的目的性,从而保证预习活动的有章可循,不至于因为“漫无目的”而浪费时间。
七年级上册《认识自己》一课,疑难知识较少,但琐碎知识又有很多,如果在课堂一一解答,不仅会占用很多时间,而且也让课堂沦落为传统的说讲课堂。为了让课堂上学生学习有一定的深度,我就组织学生提前预习,并设置了一系列填空题,让学生解决课文中的重点观点,同时设置了疑问,让学生进行总结与归纳:
①我们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
②你认为正确认识自己有哪些途径?
③通过自我评价有哪些具体的方法?自我评价有什么意义?
④通过他人评价有什么意义?你如何看待他人的评价?
……
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不仅让预习活动有条不紊地高效完成,而且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知识铺垫;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我对学生掌握的关键知识进行启发、点拨与引导,学生就轻而易举地洞悉了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发展的眼光等评价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让课堂效率大为提高。
2.多样的方式让预习充满乐趣
在学习上,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对于课堂之外,完全凭借学生自觉进行的预习活动,兴趣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单纯的看课本、分析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失去兴趣。一旦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预习失去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动力。所以,我们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预习活动时,要设置不同的预习方式,或借助问题理清课本知识脉络,或上网查询资料弥补课本知识的欠缺,或观看相关的视频动画了解课堂学习涉及到的新闻时事,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己对国情认知。总之,通过多样化的预习方式激发学生对预习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快乐中保证预习学习行为的有效达成。
比如在《生活需要法律》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布置了“搜集我們周围的法律”的预习任务,在一番“询问他人、上网查询”的社会调查中学生对“生活中处处有法律、生活需要法律”有了深刻而广泛的认知;在《法律为我们护航》的教学中,我则安排学生开展了“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调查,帮助学生亲眼看到“当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有法律利刃出鞘在保驾护航”的社会现实。正是多样化的预习方式让学生在思品学习中流连忘返,乐趣盎然。
3.善意的评价让预习充满激情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于学生的预习行为,也需要教师的激励、唤醒和鼓舞,需要教师善意的评价。在激励性的评价中,学生会对自己的预习行为得到肯定的结论,从而坚定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否则学生就会对“毫无建树”的预习行为失去原有的冲动,对预习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让预习失去“有备无患”的效果。所以,在思品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结果和行为进行中肯的评价,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引导学生保持渴望学习思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激励学生能认真预习,我特意搜寻了几百条激励名言并书写成标签来“奖励”在预习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真是“有心插柳柳更荫”,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特别奖励”,在预习中显得更为认真、更为具有创意,有的甚至挖苦心思地创设问题来展示预习的成效。一位学困生由于一次偶然的仔细,得到我的特别奖励——“当你没有借口的时候,就是成功的开始”,开始对预习乃至课堂学习产生“浓厚”的积极性,在不懈的努力中,他不仅连续几次预习都得到“特别的奖励”,而道德与法治学习成绩也在“奖励”中悄然提升。
总之,无论在课堂中开展,还是在课堂之外进行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预习活动,都需要教师的指导,需要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的需要进行具体的组织与创设,才能让预习不流于随意、不落于俗套,才能让课堂学习在预习中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在预习中实现高效的思品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家林.浅析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环节中的课前预习[J].新课程(中旬),2013,No.26906:56.
[2]刘霞.再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前预习[J].新课程学习(下),2011,No.7501:49.
[3]张千祥.预习,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失的环节[J].中学教学参考,2011,No.10533:23.
[4]夏前坤.学会预习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更高效[J].新课程导学,2013,No.23121:7.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预习策略;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TU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262-01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课堂改革发展的今天,自主探究学习成为“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接受”的教学方式,而作为自主探究过程中必须的“预习”环节则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决定着自主探究学习课堂的效率。所以,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必须注重预习环节,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于预习中以学定教,于预习中因材施教,于预习中增效减负,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堂效益。
一、预习在思品教学中的重要性
1.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的一节课的内容丰富,学生缺乏初步的了解,势必影响思品教学的整体教学进度,更难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解决思品中的重难点。如果学生提前能对课文进行预习,就能对学习内容有大概的了解,有的学生甚至明确自己的学习疑难,这样就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实现有目的地学习、有侧重地进行交流与探究,实现真正的以学定教、因材施教,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让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提升。
2.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预习,让学生“脱离”了教师的管束,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预习的方式不仅仅是看课本,还需要上网、查阅资料,甚至进行社会调查等行为,学生在这些“预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会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组织管理等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在预习的自学中,会结合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对学习内容产生具有个性化的认识与理解,就会让学生在课堂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有物可言、有理可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辩论、总结等多项能力。
二、思品教学中优化预习的有效策略
1.明确的问题让预习有章可循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李镇西老师曾说过:“学生在学习上需要问题,并且提出问题的价值远远超过对问题的解决。”高效的预习必须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这样才能让学生预习有一定的任务,有一定的目的性,从而保证预习活动的有章可循,不至于因为“漫无目的”而浪费时间。
七年级上册《认识自己》一课,疑难知识较少,但琐碎知识又有很多,如果在课堂一一解答,不仅会占用很多时间,而且也让课堂沦落为传统的说讲课堂。为了让课堂上学生学习有一定的深度,我就组织学生提前预习,并设置了一系列填空题,让学生解决课文中的重点观点,同时设置了疑问,让学生进行总结与归纳:
①我们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
②你认为正确认识自己有哪些途径?
③通过自我评价有哪些具体的方法?自我评价有什么意义?
④通过他人评价有什么意义?你如何看待他人的评价?
……
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不仅让预习活动有条不紊地高效完成,而且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知识铺垫;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我对学生掌握的关键知识进行启发、点拨与引导,学生就轻而易举地洞悉了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发展的眼光等评价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让课堂效率大为提高。
2.多样的方式让预习充满乐趣
在学习上,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对于课堂之外,完全凭借学生自觉进行的预习活动,兴趣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单纯的看课本、分析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失去兴趣。一旦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预习失去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动力。所以,我们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预习活动时,要设置不同的预习方式,或借助问题理清课本知识脉络,或上网查询资料弥补课本知识的欠缺,或观看相关的视频动画了解课堂学习涉及到的新闻时事,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己对国情认知。总之,通过多样化的预习方式激发学生对预习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快乐中保证预习学习行为的有效达成。
比如在《生活需要法律》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布置了“搜集我們周围的法律”的预习任务,在一番“询问他人、上网查询”的社会调查中学生对“生活中处处有法律、生活需要法律”有了深刻而广泛的认知;在《法律为我们护航》的教学中,我则安排学生开展了“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调查,帮助学生亲眼看到“当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有法律利刃出鞘在保驾护航”的社会现实。正是多样化的预习方式让学生在思品学习中流连忘返,乐趣盎然。
3.善意的评价让预习充满激情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于学生的预习行为,也需要教师的激励、唤醒和鼓舞,需要教师善意的评价。在激励性的评价中,学生会对自己的预习行为得到肯定的结论,从而坚定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否则学生就会对“毫无建树”的预习行为失去原有的冲动,对预习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让预习失去“有备无患”的效果。所以,在思品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结果和行为进行中肯的评价,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引导学生保持渴望学习思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激励学生能认真预习,我特意搜寻了几百条激励名言并书写成标签来“奖励”在预习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真是“有心插柳柳更荫”,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特别奖励”,在预习中显得更为认真、更为具有创意,有的甚至挖苦心思地创设问题来展示预习的成效。一位学困生由于一次偶然的仔细,得到我的特别奖励——“当你没有借口的时候,就是成功的开始”,开始对预习乃至课堂学习产生“浓厚”的积极性,在不懈的努力中,他不仅连续几次预习都得到“特别的奖励”,而道德与法治学习成绩也在“奖励”中悄然提升。
总之,无论在课堂中开展,还是在课堂之外进行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预习活动,都需要教师的指导,需要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的需要进行具体的组织与创设,才能让预习不流于随意、不落于俗套,才能让课堂学习在预习中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在预习中实现高效的思品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家林.浅析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环节中的课前预习[J].新课程(中旬),2013,No.26906:56.
[2]刘霞.再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前预习[J].新课程学习(下),2011,No.7501:49.
[3]张千祥.预习,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失的环节[J].中学教学参考,2011,No.10533:23.
[4]夏前坤.学会预习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更高效[J].新课程导学,2013,No.2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