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足迹理论和LMDI模型的陕西省水资源利用综合评价研究

来源 :环境科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水足迹理论和LMDI模型计算水足迹变化驱动力因素,分析评价陕西省2011年-2020年水足迹变化情况.陕西省总水足迹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人均水足迹也逐渐上升,农业水足迹占比总水足迹常年处于较高比例.陕西省水资源匮乏问题常年存在,水资源压力比较大、水资源负载较高、水资源利用水平很高,开发潜力已经不大,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脱钩指数相对较高,处于弱脱钩初步协调状态-强脱钩优质协调发展状态.陕西省需要注重水资源的保护,推进农业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和工业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其他文献
文章选取北京某地铁站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污染物扩散态势和人员平均分布密度脆弱性评价指标,用于描述空间内某一位置发生污染气体泄漏或袭击时,该污染源对整个空间的危害程度.根据文章脆弱性分析结果,该地铁站站台层的高风险区域分布在南侧楼梯口处,各位置的脆弱程度随全天时段产生波动,但整体排序保持不变.与单一扩散指标相比,该指标耦合了污染物的扩散趋势及其对内部人员的伤害作用,更加适用于人员密集的实际应用场景.
微塑料污染现已成为阻碍全球环境健康发展的世界性难题之一.微塑料在进入水环境之初,多聚集在污水厂原水中,且污水厂已被证实是下游水体微塑料污染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关于污水厂中微塑料的研究多集中在迁移规律上,而围绕污水厂对微塑料污染治理和管控的探讨则略显不足.文章在梳理了污水厂中微塑料来源与分布特征后,从污水厂对微塑料的去除效率、新型处理技术对微塑料去除或降解效率、缓解微塑料污染的建议与措施三个角度论述了现有条件下基于污水处理厂的微塑料污染治理策略,以期明晰未来微塑料治理的发展方向.
基于某城市2019年功能区噪声与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数据,采用JMP统计分析中的决策树分析法,研究噪声值与气象五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噪声值的首要因子,其次为风速和气压.在不同温度下,气压和风速对噪声值的影响存在差异化.当温度小于25.5℃时,风速对噪声值的影响较大;当温度大于等于25.5℃时,气压对噪声值的影响较大.同时,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对影响因子进行了验证.该方法可用于不同地区声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噪声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由于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地下水污染现状不断加剧.根据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了解和掌握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方法及原理,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纵观国内外近几十年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成效及发展历程,结合中国区域特征及水文地质等概况,分析了地下水污染来源,总结概括出抽出处理、多相抽提、原位曝气、循环井、渗透性反应墙、原位化学等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原理及优缺点,并针对目前修复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些许建议,以期为今后地下水污染防治及修复提供科学参考.
为深入探究土壤的非线性流变特性,以某省工业区周边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制备重金属污染非饱和土壤样本,设计实验过程与施压方案后,利用伯格斯土流变模型表达蠕变性,通过力学试验研究受重金属污染后的非饱和土壤的蠕变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非饱和土壤应力数值较低时,其蠕变形式表现为瞬时位移;水平加载的应力数值越高,重金属污染非饱和土壤的蠕变量逐渐增加,其蠕变形式由等速蠕变逐渐转向加速蠕变;重金属污染的非饱和土壤内含水率数值越高,土壤的蠕变数值越大;非饱和土壤内的重金属含量和种类与其蠕变率成正比例关系.
针对河北省某医院原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不足,出水污染物不达标等问题,在原污水处理设施基础上进行优化改造工程.本工程采用预处理+AO一体化系统+深度消毒的组合工艺进行处理,设计处理能力为400 m3/d.通过水质监测数据,结合工艺流程及主要设计参数,考察了组合工艺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分析了建设投资及运行费用.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水质提升效果明显,对COD、BOD5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0.55%、81.22%、80.04%,出水主要污染物指标均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 18466-2005)排
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对占用耕地缺少强制性或刚性约束,也没有耕地占用补偿;对农田生态的干扰缺少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相应环评文件批复的约束,导致农田生态系统中栖息生境受到破坏较为普遍.基于生态环境保护提出16项指标体系,对有效促进依法、科学、精准、低碳、生态化设计高标准农田,确保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过程中注重保护好农田生物多样性重要赋存生境、提升农田半人工半自然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发挥其在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中应有的贡献值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性.
对室内空气中甲醛的两种测定方法酚试剂分光光度法与AHMT分光光度法进行对比研究.在实验条件下,酚试剂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99%,加标回收率为95% ~101%;AHMT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75%,加标回收率为97% ~100%.通过向甲醛标准溶液中加入不同含量的乙醛溶液、丙醛溶液,通入不同体积的二氧化硫标气、二氧化氮标气,发现采用酚试剂法测定甲醛时,乙醛、丙醛的共存会对甲醛检测结果造成正干扰;二氧化硫的共存,会对甲醛检测结果造成负干扰;二氧化氮的共存,不会对甲醛检测结果造成干扰.而当室内空气中存在乙醛
环境地质污染信息的采集,受到数据采集技术的影响,导致平台信息平均传输速率较低.提出基于GIS技术的环境地质污染信息采集一体化平台构建.硬件方面采用GIS接收机和微处理器完成设计.软件方面,采用开放式标准,构建包含空间与非空间两种形式的数据库.通过坐标转换模型,获取高精度信息采集结果,再利用自适应管理模块,完成采集信息的管理.平台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采集一体化平台具有可行性,并将信息采集的平均传输速率保持在10 Mbps以上,间接提升信息采集效率.
石化农业依托化肥和农药等技术手段,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造成了严峻的面源污染.川北道水稻合作社探索的稻-鸭-菌农牧循环模式,通过生物共生与营养物质循环,将养鸭、种稻与培菌纳入到同一块土地之中,实现了农业的生态化并延长了农产品生产链.稻-鸭-菌农牧循环模式的探索证明:以生物共生和营养物质循环为基础的生态农业模式可以推动农业的绿色转型,有利于农业农村健康发展.此外,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同消费端建立信任关系,以多元方式重构消费者对生态农产品的信心,促进生态农业在市场终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