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慈善文化进校园”对于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两天,我们在宁波市镇安小学和台州黄岩两所小学分别召开了“慈善文化进校园”建设现场会,听取了杭州富阳“滴水未来班”的经验介绍,启动了示范省项目,这是今年我省慈善工作的一件大事,大家要认真学习,开展交流,结合各自实际,进行创新发展。
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的背景和原因
2011年,中华慈善总会联合各地慈善会启动了“慈善文化进校园”全国性慈善文化普及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年,民政部印发了《中华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6年,《慈善法》正式颁布和实施。今年年初,中办国办又印发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意见》。这些法规文件里面都明确指出了要将慈善文化融入课堂、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国家在政策法规方面的推进,为“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今年4月,在中华慈善总会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决定启动“慈善文化进校园”示范省项目,共同推动校园慈善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需要物质依托,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多年来,我省慈善事业发展水平一直位居全国前列。累计捐赠251亿元,援助困难群众1627万人次。去年,在整体经济形势不佳的情况下,全省的善款募集仍然稳中有升,实际到账的善款就达21.69亿元,这为项目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慈善文化進校园”活动,我省很多地方的慈善组织早就在做了,如宁波市原江东区、台州市黄岩区、杭州市富阳区等,而且都有了具体做法和经验体会。从整体上看,虽然没有形成“面”,但是各个“点”的做法已经比较成熟。据统计,6年来,全省慈善组织投入“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资金已达2785万元,有1766所中、小学开展了慈善文化教育,受益中、小学生94万人次。这是项目开展的经验基础,也是我们召开这次现场会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大家来学习交流,推动项目在省内全面铺开。
“慈善文化进校园”是一个好的慈善项目,适合市场营销,易被企业、学校和家长接受,同时又与“关爱儿童之家”等项目具有内在统一性、延续性。同时,项目营销也要切准“需求”,尤其对于捐赠者而言,他们更关心社会“热点”和捐赠效益。而“慈善文化进校园”,立德树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都是见微知著,意义深远,易于打动捐赠者“热情”,变“心动”为“行动”,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慈善资源。
我省各地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慈善文化进校园”的开展,不仅仅是因为上述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本身就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做好了这个项目,既普及推广了慈善文化,又当好了党委政府的“助手”,对于当地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的基本经验
首先,是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如宁波市原江东区,他们将慈善工作纳入了区政府考核目标,有了具体的量化标准。每年区委区政府领导都会组织召开街道书记、主任慈善工作座谈会,听取工作汇报,提要求促发展。台州黄岩区教育局将校长、教师的慈善意识和行为纳入考核,乡、镇(街道)领导重要活动都积极参与,正是体现了对“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的重视和支持。
其次,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实践表明,各地的慈善会开展活动时,一定会加强与宣传、教育等职能部门以及企业、社会公益组织的合作,将各方面的力量汇聚起来形成合力,发挥各自优势,推动项目落实。
第三,强化资源开发和利用。如何最大化地利用好各类资源,决定了“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开展的深度、广度以及持久度。比如说,如何让家庭参与到“慈善文化进校园”中来,如何争取当地特色资源等,各地要结合好实际,做好调研。
第四,设计载体和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要通过《慈善读本》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才能做好做活。如各类慈善报纸、杂志、书籍等资料;网站、电视广播、墙板报、电子屏、标语横幅和移动客户端等载体;知识竞赛、征文、书画和摄影比赛等参与性强、有影响力的活动。
第五,建立起激励促进机制。各地在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时,先搞试点,总结经验,及时推广,并建立起恰当的激励机制,以精神奖励为主,辅以适当的物质奖励。既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也是一种有效的促进机制。
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示范省项目的促进措施
1.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开好“全省‘慈善文化进校园’现场会暨示范省项目启动”只是个良好开端,要积极推广宁波原江东区、台州黄岩区、杭州富阳区的工作经验,按照“示范省”的要求制定规划,试点探索,示范推广,各市都要建立示范县(市、区),省慈总将扶植示范县项目落地和推进。
2.广泛开展项目营销。要扩大项目的社会影响,募集项目资金,加快项目实施,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项目公益营销,运用现代信息平台开展劝募,以慈善读本和有声读物为载体,开展定向慈善劝募,保障项目资金的落实。
3.扶持各地项目推广。为了鼓励和支持各地项目开展,省慈总对各地项目进行扶持,拟采取配送的方法,即根据各地慈善会订购慈善读本和有声读物数量,将按比例免费配送,对慈善资金相对困难县(市、区)适当予以倾斜。购买慈善读本和有声读物一律按最低成本价计算。
4.开展表彰和激励。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定期进行总结交流表彰。表彰分两种形式,一是对大额捐赠单位的表彰,授予荣誉证书和纪念牌;二是对地方慈善会和学校的表彰,对慈善会的表彰,授予项目实施“优胜单位”“先进集体”;对学校的表彰,授予学校项目实施“先进学校”“示范学校”等。
5.组织项目宣传推广活动。为了配合项目实施,扩大项目的公信力,要在各地活动的基础上,省里组织开展知识竞赛、礼仪比赛、演讲比赛、征文、书画展览等评奖活动,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6.开展电视宣传营销。省慈总与省级媒体合作,制作并播放各地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的活动情况,每周播出一期。通过电视媒体开展项目宣传,募集项目资金,传播慈善文化,推动项目开展。
7.联合社会公益组织参与。省慈总与滴水公益建立协作伙伴关系,在全省18个滴水公益组织所在地区,滴水公益支持和参与“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的实施,为各地协作与配合开辟新的途径。
8.争取党政重视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慈善文化进校园”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各地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各地慈善会要精心谋划,主动汇报,积极争取,把“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等各种方式开发和利用政府资源;要与企业宣传、教育、媒体等各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调动多方资源,为项目实施创造各方面有利条件。为这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深远历史意义的文化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落实,为全国“慈善文化进校园”创造经验,推动浙江省慈善事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的背景和原因
2011年,中华慈善总会联合各地慈善会启动了“慈善文化进校园”全国性慈善文化普及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年,民政部印发了《中华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6年,《慈善法》正式颁布和实施。今年年初,中办国办又印发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意见》。这些法规文件里面都明确指出了要将慈善文化融入课堂、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国家在政策法规方面的推进,为“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今年4月,在中华慈善总会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决定启动“慈善文化进校园”示范省项目,共同推动校园慈善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需要物质依托,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多年来,我省慈善事业发展水平一直位居全国前列。累计捐赠251亿元,援助困难群众1627万人次。去年,在整体经济形势不佳的情况下,全省的善款募集仍然稳中有升,实际到账的善款就达21.69亿元,这为项目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慈善文化進校园”活动,我省很多地方的慈善组织早就在做了,如宁波市原江东区、台州市黄岩区、杭州市富阳区等,而且都有了具体做法和经验体会。从整体上看,虽然没有形成“面”,但是各个“点”的做法已经比较成熟。据统计,6年来,全省慈善组织投入“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资金已达2785万元,有1766所中、小学开展了慈善文化教育,受益中、小学生94万人次。这是项目开展的经验基础,也是我们召开这次现场会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大家来学习交流,推动项目在省内全面铺开。
“慈善文化进校园”是一个好的慈善项目,适合市场营销,易被企业、学校和家长接受,同时又与“关爱儿童之家”等项目具有内在统一性、延续性。同时,项目营销也要切准“需求”,尤其对于捐赠者而言,他们更关心社会“热点”和捐赠效益。而“慈善文化进校园”,立德树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都是见微知著,意义深远,易于打动捐赠者“热情”,变“心动”为“行动”,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慈善资源。
我省各地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慈善文化进校园”的开展,不仅仅是因为上述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本身就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做好了这个项目,既普及推广了慈善文化,又当好了党委政府的“助手”,对于当地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的基本经验
首先,是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如宁波市原江东区,他们将慈善工作纳入了区政府考核目标,有了具体的量化标准。每年区委区政府领导都会组织召开街道书记、主任慈善工作座谈会,听取工作汇报,提要求促发展。台州黄岩区教育局将校长、教师的慈善意识和行为纳入考核,乡、镇(街道)领导重要活动都积极参与,正是体现了对“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的重视和支持。
其次,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实践表明,各地的慈善会开展活动时,一定会加强与宣传、教育等职能部门以及企业、社会公益组织的合作,将各方面的力量汇聚起来形成合力,发挥各自优势,推动项目落实。
第三,强化资源开发和利用。如何最大化地利用好各类资源,决定了“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开展的深度、广度以及持久度。比如说,如何让家庭参与到“慈善文化进校园”中来,如何争取当地特色资源等,各地要结合好实际,做好调研。
第四,设计载体和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要通过《慈善读本》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才能做好做活。如各类慈善报纸、杂志、书籍等资料;网站、电视广播、墙板报、电子屏、标语横幅和移动客户端等载体;知识竞赛、征文、书画和摄影比赛等参与性强、有影响力的活动。
第五,建立起激励促进机制。各地在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时,先搞试点,总结经验,及时推广,并建立起恰当的激励机制,以精神奖励为主,辅以适当的物质奖励。既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也是一种有效的促进机制。
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示范省项目的促进措施
1.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开好“全省‘慈善文化进校园’现场会暨示范省项目启动”只是个良好开端,要积极推广宁波原江东区、台州黄岩区、杭州富阳区的工作经验,按照“示范省”的要求制定规划,试点探索,示范推广,各市都要建立示范县(市、区),省慈总将扶植示范县项目落地和推进。
2.广泛开展项目营销。要扩大项目的社会影响,募集项目资金,加快项目实施,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项目公益营销,运用现代信息平台开展劝募,以慈善读本和有声读物为载体,开展定向慈善劝募,保障项目资金的落实。
3.扶持各地项目推广。为了鼓励和支持各地项目开展,省慈总对各地项目进行扶持,拟采取配送的方法,即根据各地慈善会订购慈善读本和有声读物数量,将按比例免费配送,对慈善资金相对困难县(市、区)适当予以倾斜。购买慈善读本和有声读物一律按最低成本价计算。
4.开展表彰和激励。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定期进行总结交流表彰。表彰分两种形式,一是对大额捐赠单位的表彰,授予荣誉证书和纪念牌;二是对地方慈善会和学校的表彰,对慈善会的表彰,授予项目实施“优胜单位”“先进集体”;对学校的表彰,授予学校项目实施“先进学校”“示范学校”等。
5.组织项目宣传推广活动。为了配合项目实施,扩大项目的公信力,要在各地活动的基础上,省里组织开展知识竞赛、礼仪比赛、演讲比赛、征文、书画展览等评奖活动,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6.开展电视宣传营销。省慈总与省级媒体合作,制作并播放各地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的活动情况,每周播出一期。通过电视媒体开展项目宣传,募集项目资金,传播慈善文化,推动项目开展。
7.联合社会公益组织参与。省慈总与滴水公益建立协作伙伴关系,在全省18个滴水公益组织所在地区,滴水公益支持和参与“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的实施,为各地协作与配合开辟新的途径。
8.争取党政重视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慈善文化进校园”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各地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各地慈善会要精心谋划,主动汇报,积极争取,把“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等各种方式开发和利用政府资源;要与企业宣传、教育、媒体等各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调动多方资源,为项目实施创造各方面有利条件。为这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深远历史意义的文化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落实,为全国“慈善文化进校园”创造经验,推动浙江省慈善事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