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全面实施,我国中小金融机构业的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使得中小金融机构不得不放慢脚步,采取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措施,即以风险管理的思想来进行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金融机构 审计
一、政策背景
2015年6月1日,全面实行的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影响,主要是人民银行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时,将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浮区间定为基准利率1.1倍,贷款利率下浮区间定为0.8倍,存贷款利率均可浮动,利率市场化进程全面开始。在利率市场化下,利率浮动区间的增大带来了利率波动增大,利率重定价和收益率曲线风险。
二、审计理念的转变
(一)充分认识利率市场化给中小金融结构带来的变化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适应性风险。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缺乏对利率的敏感性和风险意识,缺乏抵御利率风险的经验,还未完全掌握一些用来规避利率风险的衍生工具,使得其经营很难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二是经营性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的频繁波动会增加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和资金的运作风险。如对于以原利率取得的存款,可能由于以后利率大幅度下调,从而带来负债方面的风险;或者可能由于利率的迅速攀升而增大银行资金运用方面的风险。三是收益性风险。利率市场化可能加大金融机构的筹资成本,增大对各项收益性资产操作的难度,负债方利率的波动会相应地带来资产方利率的波动,金融机构的总收益取决于负债方与资产方之间的总差异。四是利率市场化将加剧金融机构间的自由竞争,使中小金融机构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环境。金融机构进入完全市场化的自由竞争后,社会上的资金将流向信誉高、效益好、实力雄厚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而资信低、网点偏远、规模小的中小金融机构,必须以高利率为代价来筹集资金,筹资成本将会大大提高,直接影响到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
(二)充分认识内部审计业务也是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分支
作为中小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为中小金融机构服务的,在市场利率化这个大变革下,审计工作要清楚认识到,中小金融机构“重经营轻管理”的时代已随着金融机构改革向“深水区”推进,日趋淡化,各种风险凸出,是制约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瓶颈,审计工作的管理也应随经营环境的外部变化而逐步向市场化管理方面转化,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真正引导企业逐步转轨。
(三)充分认识利率市场化给审计管理带来的挑战
中小金融机构一直以来,与金融机构一样,是一个区域性的“霸王”主裁者,利率在中央银行法定利率的基础上,有明确的浮动区间,业务检查时,依据可靠,对错明了,而在利率市场化的管理下,是按照中小金融机构的客户来细分利率使用的,不同的客户享受的利率不同,这就不能在业务检查时,只看客户利率的资料信息,更要看客户个人的资信实力、与金融机构的“共赢”关系、客户经理的评价资料等重要信息后,才能够确定客户使用利率的匹配性。因此,审计管理理念应适应利率市场化的挑战。
三、审计导向的转变
(一)由传统的账项审计向风险审计转变
中小金融机构审计工作自诞生以来,就按照《金融企业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账对款平”的业务经营管理的检查,经营外部环境的转变,牵制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发生变化,利率的引擎作用决定金融机构的收益管理,调整结构是中小金融机构目前乃至于今后长期的工作,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两者架构的空间利润中存在的风险,是审计机构审计的主要事项,向风险要效益,向管理要安全是中小金融机构审计的方向。
(二)前移审计关口
受利率市场化制约,中小金融机构必须在原有客户的基础上,细分客户群体,通过对评级将客户分类为VIP客户、优质客户、一般客户、普通客户,不同客户享受不同的市场利率,这就要求审计检查时首先要从内部查看不同利率的客户资料,再从外部调查客户信息后核对利率优惠的准确度,从而查看是否存在虚假客户、是否存在评级不实客户等风险,因此,要对机构服务的客户进行全面了解,才能够查找风险点,准确揭示中小金融机构经营的薄弱环节,这就要求审计工作前移,将风险在源头进行灭失。
(三)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向“深水区”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隐形”风险日益显现,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国家“经济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加快了金融企业的改革,再度将金融企业推向市场,农村金融企业在前几年“粗放”经营的轨道上,转向“稳健”经营,风险凸出,内部审计部门和队伍配置建设凸显重要,较强的审计人员能够通过现象透视本质,为此,审计工作管理也应该从审计队伍抓起,使其正在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四)做好审计鉴证、评估功能
在金融机构日趋市场化的状态下,利率市场化和金融产品的层出不穷,如:销售金银、绑定商超、代理理财……,审计工作的衍生功能就得以发挥,即鉴证风险、评估风险,对开办业务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测评、防控、规范等,提出明确的审计工作建议,为决策者保驾护航,致使审计效能管理得以显现。
四、审计结果的运用
(一)检查结果的运用
通过审计工作开展的内外部检查,提出明确的检查意见,结合检查意见,中小金融机构管理者,能够加强薄弱方面的管理,如:贷款期限的不合理、存款的不稳定等,进一步减少损失,夯实日常业务经营的基础。
(二)评价结果的运用
审计评价是对被查对象的内在管理的综合揭示,中小金融机构决策层可以依据评价结果,开展制度建设和内控管理。同时,为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润空间紧缩化,对机构规划作出合理的设计,使机构按照不断壮大的轨迹向前发展。
(三)建议的采纳
通过检查,审计能够对中小金融机构经营中存在的客户管理风险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建议,机构管理人员,可以对建议进行分析并采纳,将其运用到日后的管理中。
参考文献
[1]汪柱旺.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析与管理[J].金融与经济.2004年09期.
[2]陈玲.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3]陈艺灵.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09(13).
[4]中国银监会.新资本管理办法[S].巴塞尔新资本管理协议III.2012.
[5]金煜.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计量与管理框架[D].复旦大学,2007.
作者简介:刘华芳(1965-),女,汉族,山东人,合规风险部总经理,研究方向:农村中小金融。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金融机构 审计
一、政策背景
2015年6月1日,全面实行的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影响,主要是人民银行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时,将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浮区间定为基准利率1.1倍,贷款利率下浮区间定为0.8倍,存贷款利率均可浮动,利率市场化进程全面开始。在利率市场化下,利率浮动区间的增大带来了利率波动增大,利率重定价和收益率曲线风险。
二、审计理念的转变
(一)充分认识利率市场化给中小金融结构带来的变化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适应性风险。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缺乏对利率的敏感性和风险意识,缺乏抵御利率风险的经验,还未完全掌握一些用来规避利率风险的衍生工具,使得其经营很难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二是经营性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的频繁波动会增加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和资金的运作风险。如对于以原利率取得的存款,可能由于以后利率大幅度下调,从而带来负债方面的风险;或者可能由于利率的迅速攀升而增大银行资金运用方面的风险。三是收益性风险。利率市场化可能加大金融机构的筹资成本,增大对各项收益性资产操作的难度,负债方利率的波动会相应地带来资产方利率的波动,金融机构的总收益取决于负债方与资产方之间的总差异。四是利率市场化将加剧金融机构间的自由竞争,使中小金融机构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环境。金融机构进入完全市场化的自由竞争后,社会上的资金将流向信誉高、效益好、实力雄厚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而资信低、网点偏远、规模小的中小金融机构,必须以高利率为代价来筹集资金,筹资成本将会大大提高,直接影响到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
(二)充分认识内部审计业务也是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分支
作为中小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为中小金融机构服务的,在市场利率化这个大变革下,审计工作要清楚认识到,中小金融机构“重经营轻管理”的时代已随着金融机构改革向“深水区”推进,日趋淡化,各种风险凸出,是制约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瓶颈,审计工作的管理也应随经营环境的外部变化而逐步向市场化管理方面转化,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真正引导企业逐步转轨。
(三)充分认识利率市场化给审计管理带来的挑战
中小金融机构一直以来,与金融机构一样,是一个区域性的“霸王”主裁者,利率在中央银行法定利率的基础上,有明确的浮动区间,业务检查时,依据可靠,对错明了,而在利率市场化的管理下,是按照中小金融机构的客户来细分利率使用的,不同的客户享受的利率不同,这就不能在业务检查时,只看客户利率的资料信息,更要看客户个人的资信实力、与金融机构的“共赢”关系、客户经理的评价资料等重要信息后,才能够确定客户使用利率的匹配性。因此,审计管理理念应适应利率市场化的挑战。
三、审计导向的转变
(一)由传统的账项审计向风险审计转变
中小金融机构审计工作自诞生以来,就按照《金融企业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账对款平”的业务经营管理的检查,经营外部环境的转变,牵制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发生变化,利率的引擎作用决定金融机构的收益管理,调整结构是中小金融机构目前乃至于今后长期的工作,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两者架构的空间利润中存在的风险,是审计机构审计的主要事项,向风险要效益,向管理要安全是中小金融机构审计的方向。
(二)前移审计关口
受利率市场化制约,中小金融机构必须在原有客户的基础上,细分客户群体,通过对评级将客户分类为VIP客户、优质客户、一般客户、普通客户,不同客户享受不同的市场利率,这就要求审计检查时首先要从内部查看不同利率的客户资料,再从外部调查客户信息后核对利率优惠的准确度,从而查看是否存在虚假客户、是否存在评级不实客户等风险,因此,要对机构服务的客户进行全面了解,才能够查找风险点,准确揭示中小金融机构经营的薄弱环节,这就要求审计工作前移,将风险在源头进行灭失。
(三)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向“深水区”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隐形”风险日益显现,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国家“经济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加快了金融企业的改革,再度将金融企业推向市场,农村金融企业在前几年“粗放”经营的轨道上,转向“稳健”经营,风险凸出,内部审计部门和队伍配置建设凸显重要,较强的审计人员能够通过现象透视本质,为此,审计工作管理也应该从审计队伍抓起,使其正在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四)做好审计鉴证、评估功能
在金融机构日趋市场化的状态下,利率市场化和金融产品的层出不穷,如:销售金银、绑定商超、代理理财……,审计工作的衍生功能就得以发挥,即鉴证风险、评估风险,对开办业务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测评、防控、规范等,提出明确的审计工作建议,为决策者保驾护航,致使审计效能管理得以显现。
四、审计结果的运用
(一)检查结果的运用
通过审计工作开展的内外部检查,提出明确的检查意见,结合检查意见,中小金融机构管理者,能够加强薄弱方面的管理,如:贷款期限的不合理、存款的不稳定等,进一步减少损失,夯实日常业务经营的基础。
(二)评价结果的运用
审计评价是对被查对象的内在管理的综合揭示,中小金融机构决策层可以依据评价结果,开展制度建设和内控管理。同时,为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润空间紧缩化,对机构规划作出合理的设计,使机构按照不断壮大的轨迹向前发展。
(三)建议的采纳
通过检查,审计能够对中小金融机构经营中存在的客户管理风险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建议,机构管理人员,可以对建议进行分析并采纳,将其运用到日后的管理中。
参考文献
[1]汪柱旺.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析与管理[J].金融与经济.2004年09期.
[2]陈玲.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3]陈艺灵.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09(13).
[4]中国银监会.新资本管理办法[S].巴塞尔新资本管理协议III.2012.
[5]金煜.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计量与管理框架[D].复旦大学,2007.
作者简介:刘华芳(1965-),女,汉族,山东人,合规风险部总经理,研究方向:农村中小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