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迪士尼公司主打电影《明日世界》在北美遭遇开局不利后,其主管现在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以期减少这部斥资1.9亿美元打造的电影的亏损。中国市场凭借其迅速增长的票房和对好莱坞的喜爱,成为欧美失利的电影寻求翻盘的沃土。由于中国市场的规模和迅猛发展及观众对观影感觉的喜爱,中国成为好莱坞某种新的保障手段,中国市场有时候——当然不是总是如此——能挽救大制作电影的彻底失败。(《参考消息》5月28日)
在北美票房陷入滑铁卢,然后到中国寻找安慰,这新闻让许多国人很是不爽,但如果从国际视野来看,倒也有几分合理性。就像前些年曾有些信誓旦旦要借奥斯卡走向国际市场的国内作品一样,铩羽而归后也会想方设法寻找回报,减轻投资损失压力。从这一角度来看,电影本身就是一件商品,在全球化的时代,越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企业,越会站在全局上看待问题,西边失利东边补,只有这样,投资风险才可能降到最低。
当然,好莱坞烂片在中国咸鱼翻身屡试不爽,肯定说明一些问题。按照有关规定,目前我国年仅进口34部好莱坞作品。相较于生产力强大的好莱坞而言,这无异于杯水车薪。限于影片题材、观影文化、引进成本和票房分成等诸多原因,相当一部分优秀作品未能及时引进国内。引进国内的这些作品虽然在北美市场被烙上烂片的标签,并非崇洋媚外,平心而论,这些作品制作技术水平大多远在国内作品之上。
再看看国内电影生态市场。2014年我国共生产故事影片618部,不过仅上映影片388部,全年总票房达47亿美元(合计296亿人民币)。其中,国产片308部产生票房161.55亿,占总票房的54.51%,66部票房过亿;进口片80部,票房134.84亿。从数据上看,国产影片票房相当可观,但相较于进口影片,单部作品票房总额依旧有限。比如《速度与激情7》在内地票房突破24亿元,而国产票房最高的影片《人再囧途之泰囧》不到13亿,只比前者的一半稍多,且其在海外的票房更是只能以“惨淡”二字形容。特别有必要指出的是,在2014年票房过亿的国产影片中,相当一部分被观众斥为烂片。如此看来,能够在中国咸鱼翻身的,并非只有好莱坞烂片。
不过,千万别把烂片咸鱼翻身的板子打到中国观众身上,没有人天生喜好烂片。虽然每个地方的观众观影水平参差不齐,但对于绝大多数观众而言,对于一部赏心悦目的上乘之作还是有比较一致的判断力,只是让人心动的优秀作品少之又少。在一烂片也能产生票房的扭曲生态环境里,观众唯一能够选择的,就是从一部烂片走向另一部烂片,要么在大多数时间里干脆不进影院。另一方面,随着电影市场的发展,观影倾向也出现了细分现象。虽然有的作品票房上表现未必令人满意,但却受到影评人士的高度青睐。问题是,由于目前院线依旧走的是粗放模式,一些很具潜力但商业化不足的作品往往得不到充足的排片。
好莱坞烂片在中国频频咸鱼翻身,既有国际市场的外因,也有国内电影市场的客观因素。滑稽的是,虽然国产烂片成堆,国内的电影奖仍然乐于年复一年地复制双黄蛋多黄蛋笑话,越来越没公信力。倒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如果我们自己的作品不能形成优势,不足以吸引国内观众,那么,在技术上更胜一筹的好莱坞作品击败国产影片倒也没什么奇怪。有一点兴许值得电影人思索,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一度成为发达国家低质产品的倾销地,随着国产商品质量的提高,不仅许多国际品牌早就把中国纳入新产品同步发行国,相当一部分中国商品也成功走向了全球。
[责编/尘沙]
在北美票房陷入滑铁卢,然后到中国寻找安慰,这新闻让许多国人很是不爽,但如果从国际视野来看,倒也有几分合理性。就像前些年曾有些信誓旦旦要借奥斯卡走向国际市场的国内作品一样,铩羽而归后也会想方设法寻找回报,减轻投资损失压力。从这一角度来看,电影本身就是一件商品,在全球化的时代,越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企业,越会站在全局上看待问题,西边失利东边补,只有这样,投资风险才可能降到最低。
当然,好莱坞烂片在中国咸鱼翻身屡试不爽,肯定说明一些问题。按照有关规定,目前我国年仅进口34部好莱坞作品。相较于生产力强大的好莱坞而言,这无异于杯水车薪。限于影片题材、观影文化、引进成本和票房分成等诸多原因,相当一部分优秀作品未能及时引进国内。引进国内的这些作品虽然在北美市场被烙上烂片的标签,并非崇洋媚外,平心而论,这些作品制作技术水平大多远在国内作品之上。
再看看国内电影生态市场。2014年我国共生产故事影片618部,不过仅上映影片388部,全年总票房达47亿美元(合计296亿人民币)。其中,国产片308部产生票房161.55亿,占总票房的54.51%,66部票房过亿;进口片80部,票房134.84亿。从数据上看,国产影片票房相当可观,但相较于进口影片,单部作品票房总额依旧有限。比如《速度与激情7》在内地票房突破24亿元,而国产票房最高的影片《人再囧途之泰囧》不到13亿,只比前者的一半稍多,且其在海外的票房更是只能以“惨淡”二字形容。特别有必要指出的是,在2014年票房过亿的国产影片中,相当一部分被观众斥为烂片。如此看来,能够在中国咸鱼翻身的,并非只有好莱坞烂片。
不过,千万别把烂片咸鱼翻身的板子打到中国观众身上,没有人天生喜好烂片。虽然每个地方的观众观影水平参差不齐,但对于绝大多数观众而言,对于一部赏心悦目的上乘之作还是有比较一致的判断力,只是让人心动的优秀作品少之又少。在一烂片也能产生票房的扭曲生态环境里,观众唯一能够选择的,就是从一部烂片走向另一部烂片,要么在大多数时间里干脆不进影院。另一方面,随着电影市场的发展,观影倾向也出现了细分现象。虽然有的作品票房上表现未必令人满意,但却受到影评人士的高度青睐。问题是,由于目前院线依旧走的是粗放模式,一些很具潜力但商业化不足的作品往往得不到充足的排片。
好莱坞烂片在中国频频咸鱼翻身,既有国际市场的外因,也有国内电影市场的客观因素。滑稽的是,虽然国产烂片成堆,国内的电影奖仍然乐于年复一年地复制双黄蛋多黄蛋笑话,越来越没公信力。倒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如果我们自己的作品不能形成优势,不足以吸引国内观众,那么,在技术上更胜一筹的好莱坞作品击败国产影片倒也没什么奇怪。有一点兴许值得电影人思索,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一度成为发达国家低质产品的倾销地,随着国产商品质量的提高,不仅许多国际品牌早就把中国纳入新产品同步发行国,相当一部分中国商品也成功走向了全球。
[责编/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