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美”是无处不在的。在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大自然等方方面面,它都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美的享受。人们虽然生活在美的身边,却常常感受不到美的存在,究其原因就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小学美术教育就是通过美术欣赏,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美术欣赏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 美术欣赏
一、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及美术作品的美
儿童的天性是爱美的,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深,具有强烈的追求。作为小学美术教育者,我们就应该顺应他们爱美的需求,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实施美术欣赏的教学。
1、自然美。大自然绚丽多彩,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展现给我们。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观赏自然的美,让他们体会到美来源于生活。
2、美术作品之美。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多角度欣赏自然美、生活美的同时,也要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的美。
(1)美术语言。美术语言是美术欣赏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知识。所谓美术语言是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要素,如点、线、面、形状、颜色、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一幅作品要先分析其形式语言、色块、色彩、线条等。例如在小学三年级下册,課程一开始就先让学生认识、了解线条色彩,不同的色彩代表着不一样的感受;其次是从艺术与视觉出发,分析各种形式语言带给学生的心理感受。
(2)历史文化。《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强调人文学科的价值。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方法。美术与社会文化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
(3)美术史。从古至今,各种美术作品,异彩纷呈,共同勾画了博大精深的美术历史长卷。如果想对美术作品有更全面的了解,那就要了解每一个时期的派别,每个画家的作品特点,认真熟悉一下作品之前、作品之后各个年代有什么变化,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接触人类文明的大好机会,当然除了这几个角度之外还有其他的角度分析,对于不同的作品要灵活全方位思考。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和特点
小学低年级(1—2年级)美术欣赏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欣赏的重点是对形、色的感受能力的培养,其特点是让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国画、雕塑、油画等大类的美术作品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将欣赏与时代同步如设计、电脑美术等,鼓励学生根据画面的内容做出自己的反应,并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进行表达,进行创作。
三、课堂教学原则
1、创设生动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欣赏是与工艺、绘画相互作用的,假如学生对工艺品有过实践创作,那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艺术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美术教学中涉及到民间绘画、工艺品欣赏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做一做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提高对欣赏的认识。小学美术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异常突出,很多美术教师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对欣赏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时候只是叫学生自己一看了之,或由教师一锤定音说上几句,根本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欣赏,更不用说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了。因此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就成了难点所在。欣赏要有重点,有些作品以艺术特色,绘画技法欣赏为主,像一些中国画、风景画、静物画等,而有的则侧重在对其主题思想的学习。在选材上也要有主次,教师应把重点放在那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上,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欣赏手段多样化、生动化,避免枯燥乏味。这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幻灯片,挂图,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增强欣赏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乐学,并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有时可以让孩子寻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自我研讨和欣赏。长期训练对孩子自学能力有很大帮助,但也会导致少数懒惰的孩子一无所获。
四、美术教学中欣赏的方法
每一节优秀的教学课,决不是只用一种模式或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模式和方法的综合使用完成的。在美术欣赏课中有些教师过多的追求快,往往就是一讲到底,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很投入认真,而学生却不在其中。这样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也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五、结束语
一堂生动活泼的美术欣赏课,离不开精准的教学策略。作为教师就要深入领会美术欣赏课内容编排特点和意图,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其潜能,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来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小学美术教材(一至六年级上下册) 人民美术出版社
[2]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3]《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4]常瑞论:《美术学科教学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 美术欣赏
一、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及美术作品的美
儿童的天性是爱美的,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深,具有强烈的追求。作为小学美术教育者,我们就应该顺应他们爱美的需求,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实施美术欣赏的教学。
1、自然美。大自然绚丽多彩,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展现给我们。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观赏自然的美,让他们体会到美来源于生活。
2、美术作品之美。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多角度欣赏自然美、生活美的同时,也要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的美。
(1)美术语言。美术语言是美术欣赏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知识。所谓美术语言是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要素,如点、线、面、形状、颜色、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一幅作品要先分析其形式语言、色块、色彩、线条等。例如在小学三年级下册,課程一开始就先让学生认识、了解线条色彩,不同的色彩代表着不一样的感受;其次是从艺术与视觉出发,分析各种形式语言带给学生的心理感受。
(2)历史文化。《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强调人文学科的价值。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方法。美术与社会文化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
(3)美术史。从古至今,各种美术作品,异彩纷呈,共同勾画了博大精深的美术历史长卷。如果想对美术作品有更全面的了解,那就要了解每一个时期的派别,每个画家的作品特点,认真熟悉一下作品之前、作品之后各个年代有什么变化,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接触人类文明的大好机会,当然除了这几个角度之外还有其他的角度分析,对于不同的作品要灵活全方位思考。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和特点
小学低年级(1—2年级)美术欣赏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欣赏的重点是对形、色的感受能力的培养,其特点是让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国画、雕塑、油画等大类的美术作品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将欣赏与时代同步如设计、电脑美术等,鼓励学生根据画面的内容做出自己的反应,并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进行表达,进行创作。
三、课堂教学原则
1、创设生动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欣赏是与工艺、绘画相互作用的,假如学生对工艺品有过实践创作,那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艺术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美术教学中涉及到民间绘画、工艺品欣赏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做一做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提高对欣赏的认识。小学美术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异常突出,很多美术教师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对欣赏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时候只是叫学生自己一看了之,或由教师一锤定音说上几句,根本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欣赏,更不用说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了。因此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就成了难点所在。欣赏要有重点,有些作品以艺术特色,绘画技法欣赏为主,像一些中国画、风景画、静物画等,而有的则侧重在对其主题思想的学习。在选材上也要有主次,教师应把重点放在那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上,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欣赏手段多样化、生动化,避免枯燥乏味。这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幻灯片,挂图,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增强欣赏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乐学,并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有时可以让孩子寻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自我研讨和欣赏。长期训练对孩子自学能力有很大帮助,但也会导致少数懒惰的孩子一无所获。
四、美术教学中欣赏的方法
每一节优秀的教学课,决不是只用一种模式或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模式和方法的综合使用完成的。在美术欣赏课中有些教师过多的追求快,往往就是一讲到底,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很投入认真,而学生却不在其中。这样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也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五、结束语
一堂生动活泼的美术欣赏课,离不开精准的教学策略。作为教师就要深入领会美术欣赏课内容编排特点和意图,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其潜能,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来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小学美术教材(一至六年级上下册) 人民美术出版社
[2]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3]《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4]常瑞论:《美术学科教学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